太子破天荒的留了胤禑两口子,一起用晚膳。
胤禑也没推辞。
因为,太子要到康熙五十一年的二次被废,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再说了,翠晴是太子妃的亲妹妹,于情于理,都该姊妹团聚一番。
席开两桌,太子和胤禑坐在外间,翠晴和太子妃在里间,中间隔了一道屏风。
自从,石文炳的遗孀死后,十年来,这还是太子妃头一次在宫里见到家里的血脉亲人,她自然是格外高兴,话也比平时多得多。
自从索额图被暴死后,就没有皇子,敢留在东宫用膳了。即使是老十三,也不敢。
落一叶而知秋,东宫的窘迫处境,一览无余。
太子是半君。照规矩,太子赏膳,胤禑应该另坐小桌,在旁边陪着太子吃饭。
可是,今天的太子,确实高兴,居然硬拉着胤禑坐了一桌。
鉴于气氛很好,胤禑装模作样的推了一下,也就顺势和太子同桌用膳。
如果不是左肩上的虎爪痕勋章,胤禑还真不敢这么干。
现在嘛,康熙肯定会知道,但是,也肯定不会在意。
因为,胤禑不仅用生命,表达了对康熙的忠诚。而且,他一贯表现良好,从未帮太子说过半句话,做过半件事。
这人呐,固有印象一旦生根后,再难改变。
以前,班上的差生逃课,班主任直接罚站请家长。
胤禑逃课去打街霸游戏,班主任居然以为他熬夜读书,累狠了想休息,连问都不问。
更重要的是,宫里对东宫吹出了缓和风,胤禑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在大清的顶流社会,一切关系的基础,就是皇帝的看法。
皇帝不待见老大,整垮了明珠,大爷党径直树倒猢狲散了。
太子不发神经的时候,颇有明君气象,说话有条有理,态度也平易近人。
胤禑呢,秉承多喝酒,少说话的原则,频频举杯劝饮。
结果,酒量甚好的太子,很快就被灌到了桌子底下。
胤禑顺势带着翠晴,辞离了东宫。
从东宫出来后,胤禑便带着翠晴,来到钟粹宫,拜见亲妈密妃。
密妃看见翠晴后,显得欢喜异常,赏了一大堆见面礼。
如今的密妃,显然是母凭子贵。她若还是个小答应,根本没资格以婆婆的身份,召见儿媳妇。
密妃本想留下儿子和儿媳妇一起用膳,可是,时辰不早了,胤禑和翠晴还必须去拜见养母德妃。
反正吧,翠晴是正经的贝勒福晋,有资格随时递牌子,请见婆婆密妃。
因没有正宫皇后的缘故,宫里的女人,到了妃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放飞自我了。
现在的德妃,只要看见胤禑,就很生气。
只因,老十四这个哥哥不仅无爵,还没有指婚,更没有出宫分府,至今猫在阿哥所里,住得很不舒服。
年纪更小,出身更低的胤禑,反而后来居上,不仅封了贝勒,还是红得发紫的第一实权阿哥。
这不是给德妃的心里,添堵么?
但是,德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再看胤禑不顺眼,也赏了不少好东西给翠晴。
结果,在几十名侍卫和护军的注目礼之下,胤禑身后的太监和哈哈珠子们,抱着堆积如山的赏赐,浩浩荡荡的出了宫。
三日回门的时候,胤禑陪着翠晴,同车去了石家。
翠晴出门的时候,还是幺妹儿。回门的时候,已是贝勒夫人。
照大清会典的规矩,无论近支还是远支宗室的贝勒嫡妻,都只能称为,贝勒夫人。
只有,亲王和郡王的嫡妻,才是嫡福晋。
但是,胤禑有皇子的加成,翠晴也就是名副其实的愉贝勒福晋。
以富达礼为首的石家三兄弟,老老实实的跪在大门口,恭迎妹妹新婚回门。
君是君,臣是臣,万万错不得!
即使是骨肉亲哥哥们,也都矮了半截身子,必须哈着腰和翠晴说话。
有胤禑在场,翠晴不需要架屏风,就可以和哥哥们,畅所欲言。
用晚膳时,胤禑索性好人做到底,叫了翠晴坐到身旁,大家一起拼酒吃肉。
旗下的大姑奶奶们,再怎么装贤良淑德,也比汉臣家的姑娘们,泼辣一万倍。
别的且不说了,翠晴的一双大天足,踩在花盆底上,居然如履平地,走路带风。
不仅如此,翠晴的酒量也极好,一壶黄汤下肚,居然和没事人一般。
当晚,喝得微熏的翠晴,也放开了束缚,和胤禑抵死缠绵。
只是,胤禑掌握的独门助兴手段,比西门庆大官人,强出去何止十倍以上?
翠晴,很快就一溃千里,雪雪求饶了。
男人最喜欢问的两句话,便是:舒服吧?爷厉害吧?
就在这时,紫蔷又来扫兴了,跪在床边,恳求饶了翠晴,由她来代替承欢。
说实话,胤禑确实很恼火,可一不可再,简直是岂有此理嘛?
他把心一横,索性把紫蔷拖到床上,狠狠的收拾了。
好家伙,紫蔷鬼哭狼嚎的惨样,倒把翠晴惊出一身冷汗!
敢情,胤禑对翠晴,真的很温柔了!
按照康熙的旨意,十天后,胤禑又当了一次新郎,顺顺利利的把侧福晋乌喇那拉氏,娶进了门。
侧福晋的地位,足以和嫡福晋相抗衡,但是,礼仪方面,确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说,翠晴是从正门,抬进贝勒府的。而乌喇那拉氏,就只能走侧门了。
据坊间戏说,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曾经当着慈禧的面,大放厥词: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宫的。
慈禧参加选秀之后,初封的位分极低,不过是个兰贵人罢了。
胤禑担心家宅不宁,早就做了安排。翠晴占据了贝勒府的东路组合院子,乌喇那拉氏则去了西院那边,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
入洞房之后,在龙凤大烛的映照下,胤禑看清楚了乌喇那拉·惠香的长相。
怎么说呢,惠香在旗人女子之中,算是格外的出挑了。
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单论相貌,惠香就比翠晴,差了好几层意思。
不过,惠香是四福晋的堂妹,这可是大大的加分项了。
上帝是公平的!
综合计算下来,惠香和翠晴,居然是旗鼓相当,各擅胜场。
胤禑休完了婚假后,刚回内务府当值没几天,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江南科场爆发了大规模的舞弊案。
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闹得不可开交,不仅势成水火,还彼此上题本互参。
于是,康熙把胤禑叫进了乾清宫。
胤禑进门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老四也在。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起吧!”
康熙轻叹一声,问胤禑:“汝可知,我大清如何坐稳的江山?”
室内除了梁九功之外,也没有外人,胤禑便恭敬的说:“汗阿玛曾经教诲过臣儿,我满洲以少驭多,若想长治久安,绝对不能堵死了汉人读书人的做官希望。臣儿记得很清楚,汗阿玛还教诲过臣儿,前明思宗皇帝,完全不知民间疾苦,胡乱裁了各地驿站,导致闯贼趁势起事,竟然酿成了亡国的滔天之祸。”
康熙满是欣慰的瞥了眼胤禑,又问老四:“科场舞弊,当如何处置?”
老四沉声道:“回汗阿玛,江南的官儿们,贪污索贿也就罢了,竟敢掏我大清的根基。此诚,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杀一批脏官劣绅,难以平民愤,请汗阿玛明察。”
“叫张廷玉!”康熙沉吟半晌,终于有所决定。
张廷玉进来后,拿出事先拟好的旨意,朗声宣读:“密谕,著皇四子、雍郡王胤禛,皇十五子、贝勒胤禑,疾速赶赴江宁,彻查江南贡院科场舞弊一案,钦此。”
“臣儿领旨谢恩!”
就在胤禑以为没事了,谁料,张廷玉又拿出了一份旨意。
“密谕,江南各地驻防八旗及绿营,久处膏腴之地,养尊处优已极,朕心甚忧,其尚能战否?著皇十五子、贝勒胤禑,巡阅江南各地八旗、绿营驻军,纠劾庸懦之辈……特赐遏必隆刀,二品以下武臣,皆可先斩后奏,钦此!”
知子莫若父。
康熙毕竟是一代雄主,他看得一清二楚,老四精通政务,而毫无军事天赋。
准噶尔汗国,并不是小部落,而是疆域异常辽阔的心腹大患,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东边的大清国。
所以呢,老四继承大统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他不懂军事。
现在好了,有胤禑从旁协助,正好帮老四补齐了军事短板。
出宫的路上,老四板着脸,对胤禑说:“你必须支持我,杀一批**污吏,明白吧?”
咳,又不是杀胤禑的儿子,胤禑心疼个毛线?
“四哥,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干吧?”胤禑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之后,话锋一转,小声说,“不瞒四哥你说,汗阿玛答应过我,可以去江南狠捞一票!”
老四也正想去江南,抄一批家产,以补充暗中活动的巨大开销。
这年头,不管是养死士,还是布暗子,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
不给足银子,许诺将来的高官厚禄,**才会替老四卖命!
于是,这一对铁杆兄弟,还没出宫呢,就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PS:第二更送上,正努力码凌晨的加更。只是,月票有点少啊,求赏几张吧!
胤禑也没推辞。
因为,太子要到康熙五十一年的二次被废,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再说了,翠晴是太子妃的亲妹妹,于情于理,都该姊妹团聚一番。
席开两桌,太子和胤禑坐在外间,翠晴和太子妃在里间,中间隔了一道屏风。
自从,石文炳的遗孀死后,十年来,这还是太子妃头一次在宫里见到家里的血脉亲人,她自然是格外高兴,话也比平时多得多。
自从索额图被暴死后,就没有皇子,敢留在东宫用膳了。即使是老十三,也不敢。
落一叶而知秋,东宫的窘迫处境,一览无余。
太子是半君。照规矩,太子赏膳,胤禑应该另坐小桌,在旁边陪着太子吃饭。
可是,今天的太子,确实高兴,居然硬拉着胤禑坐了一桌。
鉴于气氛很好,胤禑装模作样的推了一下,也就顺势和太子同桌用膳。
如果不是左肩上的虎爪痕勋章,胤禑还真不敢这么干。
现在嘛,康熙肯定会知道,但是,也肯定不会在意。
因为,胤禑不仅用生命,表达了对康熙的忠诚。而且,他一贯表现良好,从未帮太子说过半句话,做过半件事。
这人呐,固有印象一旦生根后,再难改变。
以前,班上的差生逃课,班主任直接罚站请家长。
胤禑逃课去打街霸游戏,班主任居然以为他熬夜读书,累狠了想休息,连问都不问。
更重要的是,宫里对东宫吹出了缓和风,胤禑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在大清的顶流社会,一切关系的基础,就是皇帝的看法。
皇帝不待见老大,整垮了明珠,大爷党径直树倒猢狲散了。
太子不发神经的时候,颇有明君气象,说话有条有理,态度也平易近人。
胤禑呢,秉承多喝酒,少说话的原则,频频举杯劝饮。
结果,酒量甚好的太子,很快就被灌到了桌子底下。
胤禑顺势带着翠晴,辞离了东宫。
从东宫出来后,胤禑便带着翠晴,来到钟粹宫,拜见亲妈密妃。
密妃看见翠晴后,显得欢喜异常,赏了一大堆见面礼。
如今的密妃,显然是母凭子贵。她若还是个小答应,根本没资格以婆婆的身份,召见儿媳妇。
密妃本想留下儿子和儿媳妇一起用膳,可是,时辰不早了,胤禑和翠晴还必须去拜见养母德妃。
反正吧,翠晴是正经的贝勒福晋,有资格随时递牌子,请见婆婆密妃。
因没有正宫皇后的缘故,宫里的女人,到了妃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放飞自我了。
现在的德妃,只要看见胤禑,就很生气。
只因,老十四这个哥哥不仅无爵,还没有指婚,更没有出宫分府,至今猫在阿哥所里,住得很不舒服。
年纪更小,出身更低的胤禑,反而后来居上,不仅封了贝勒,还是红得发紫的第一实权阿哥。
这不是给德妃的心里,添堵么?
但是,德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再看胤禑不顺眼,也赏了不少好东西给翠晴。
结果,在几十名侍卫和护军的注目礼之下,胤禑身后的太监和哈哈珠子们,抱着堆积如山的赏赐,浩浩荡荡的出了宫。
三日回门的时候,胤禑陪着翠晴,同车去了石家。
翠晴出门的时候,还是幺妹儿。回门的时候,已是贝勒夫人。
照大清会典的规矩,无论近支还是远支宗室的贝勒嫡妻,都只能称为,贝勒夫人。
只有,亲王和郡王的嫡妻,才是嫡福晋。
但是,胤禑有皇子的加成,翠晴也就是名副其实的愉贝勒福晋。
以富达礼为首的石家三兄弟,老老实实的跪在大门口,恭迎妹妹新婚回门。
君是君,臣是臣,万万错不得!
即使是骨肉亲哥哥们,也都矮了半截身子,必须哈着腰和翠晴说话。
有胤禑在场,翠晴不需要架屏风,就可以和哥哥们,畅所欲言。
用晚膳时,胤禑索性好人做到底,叫了翠晴坐到身旁,大家一起拼酒吃肉。
旗下的大姑奶奶们,再怎么装贤良淑德,也比汉臣家的姑娘们,泼辣一万倍。
别的且不说了,翠晴的一双大天足,踩在花盆底上,居然如履平地,走路带风。
不仅如此,翠晴的酒量也极好,一壶黄汤下肚,居然和没事人一般。
当晚,喝得微熏的翠晴,也放开了束缚,和胤禑抵死缠绵。
只是,胤禑掌握的独门助兴手段,比西门庆大官人,强出去何止十倍以上?
翠晴,很快就一溃千里,雪雪求饶了。
男人最喜欢问的两句话,便是:舒服吧?爷厉害吧?
就在这时,紫蔷又来扫兴了,跪在床边,恳求饶了翠晴,由她来代替承欢。
说实话,胤禑确实很恼火,可一不可再,简直是岂有此理嘛?
他把心一横,索性把紫蔷拖到床上,狠狠的收拾了。
好家伙,紫蔷鬼哭狼嚎的惨样,倒把翠晴惊出一身冷汗!
敢情,胤禑对翠晴,真的很温柔了!
按照康熙的旨意,十天后,胤禑又当了一次新郎,顺顺利利的把侧福晋乌喇那拉氏,娶进了门。
侧福晋的地位,足以和嫡福晋相抗衡,但是,礼仪方面,确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说,翠晴是从正门,抬进贝勒府的。而乌喇那拉氏,就只能走侧门了。
据坊间戏说,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曾经当着慈禧的面,大放厥词: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宫的。
慈禧参加选秀之后,初封的位分极低,不过是个兰贵人罢了。
胤禑担心家宅不宁,早就做了安排。翠晴占据了贝勒府的东路组合院子,乌喇那拉氏则去了西院那边,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
入洞房之后,在龙凤大烛的映照下,胤禑看清楚了乌喇那拉·惠香的长相。
怎么说呢,惠香在旗人女子之中,算是格外的出挑了。
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单论相貌,惠香就比翠晴,差了好几层意思。
不过,惠香是四福晋的堂妹,这可是大大的加分项了。
上帝是公平的!
综合计算下来,惠香和翠晴,居然是旗鼓相当,各擅胜场。
胤禑休完了婚假后,刚回内务府当值没几天,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江南科场爆发了大规模的舞弊案。
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闹得不可开交,不仅势成水火,还彼此上题本互参。
于是,康熙把胤禑叫进了乾清宫。
胤禑进门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老四也在。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起吧!”
康熙轻叹一声,问胤禑:“汝可知,我大清如何坐稳的江山?”
室内除了梁九功之外,也没有外人,胤禑便恭敬的说:“汗阿玛曾经教诲过臣儿,我满洲以少驭多,若想长治久安,绝对不能堵死了汉人读书人的做官希望。臣儿记得很清楚,汗阿玛还教诲过臣儿,前明思宗皇帝,完全不知民间疾苦,胡乱裁了各地驿站,导致闯贼趁势起事,竟然酿成了亡国的滔天之祸。”
康熙满是欣慰的瞥了眼胤禑,又问老四:“科场舞弊,当如何处置?”
老四沉声道:“回汗阿玛,江南的官儿们,贪污索贿也就罢了,竟敢掏我大清的根基。此诚,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杀一批脏官劣绅,难以平民愤,请汗阿玛明察。”
“叫张廷玉!”康熙沉吟半晌,终于有所决定。
张廷玉进来后,拿出事先拟好的旨意,朗声宣读:“密谕,著皇四子、雍郡王胤禛,皇十五子、贝勒胤禑,疾速赶赴江宁,彻查江南贡院科场舞弊一案,钦此。”
“臣儿领旨谢恩!”
就在胤禑以为没事了,谁料,张廷玉又拿出了一份旨意。
“密谕,江南各地驻防八旗及绿营,久处膏腴之地,养尊处优已极,朕心甚忧,其尚能战否?著皇十五子、贝勒胤禑,巡阅江南各地八旗、绿营驻军,纠劾庸懦之辈……特赐遏必隆刀,二品以下武臣,皆可先斩后奏,钦此!”
知子莫若父。
康熙毕竟是一代雄主,他看得一清二楚,老四精通政务,而毫无军事天赋。
准噶尔汗国,并不是小部落,而是疆域异常辽阔的心腹大患,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东边的大清国。
所以呢,老四继承大统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他不懂军事。
现在好了,有胤禑从旁协助,正好帮老四补齐了军事短板。
出宫的路上,老四板着脸,对胤禑说:“你必须支持我,杀一批**污吏,明白吧?”
咳,又不是杀胤禑的儿子,胤禑心疼个毛线?
“四哥,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干吧?”胤禑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之后,话锋一转,小声说,“不瞒四哥你说,汗阿玛答应过我,可以去江南狠捞一票!”
老四也正想去江南,抄一批家产,以补充暗中活动的巨大开销。
这年头,不管是养死士,还是布暗子,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
不给足银子,许诺将来的高官厚禄,**才会替老四卖命!
于是,这一对铁杆兄弟,还没出宫呢,就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PS:第二更送上,正努力码凌晨的加更。只是,月票有点少啊,求赏几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