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241章 图谋东番

小说: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5-02-11 23:13:20 源网站:2k小说网
  “投降?投什么降?”多尔衮瞪大了眼睛:“朕宁死不降!”

  多尔衮并非真的不怕死,而是没得选。

  对其他人来说,投降或许还能活。

  但是对他这位大清皇帝来说,投降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他不能投降。

  不但不能投降,还要想方设法让别人也不投降。

  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的性命,维护他的统治。

  可是明军已经攻过来了。

  他自知无法正面对抗,只能在不投降的前提下另想他法。

  为此。

  多尔衮转动目光看向范文程,希望他能出个主意:“范先生,明军已经入朝了,咱们该如何应对?”

  范文程哪有什么主意,只好低着头默不作声。

  多尔衮有些生气了,他提高嗓门:“范先生,当初是你说这里有足够的粮食,朕才同意进入**的。现在明军追过来了,你总不能一言不发吧?”

  范文程的思绪本就有些乱,在多尔衮的逼问下更加混乱。

  他张着嘴不停地重复一个字:“臣...臣...”

  洪承畴在旁边讽刺道:“范先生不会是想投降吧?”

  范文程立刻下跪叩首道:“皇上明鉴,臣绝无投降之意。”

  “那范先生可有对策?”

  “臣有一下策,不知当不当讲。”

  “快说。”

  “是,”范文程直起身子:“臣的办法是将兵力化整为零,藏起来。”

  洪承畴忍不住问:“什么是化整为零?”

  “咸镜道一带多为山地,咱们将兵力分散到各个山上隐藏行踪,明军不可能费尽周折的进山搜捕,也没办法搜!等明军主力走了之后咱们再出来!”

  “然后呢?”洪承畴追问,“从入朝至今每天都有逃兵,你想过化整为零之后会出现多少逃兵吗?”

  “另外就算没有多少逃兵,你又如何肯定明军不会进山搜捕?”

  范文程红着脸说道:“我军兵力不足,无法正面抗衡明军,只能出此下策作为权宜之计。”

  洪承畴找了范文程的破绽,他立刻发起攻击道:“权宜之计也不能自废武功,我军现在士气低落,人心不稳!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待在一起,否则人心就散了。人心一散,什么都完了。”

  洪承畴带过兵,深知人心的重要性。

  他相信如果按照范文程的办法来,大部分人都会当逃兵。

  范文程被洪承畴怼的脸色闪烁,没好气的反问道:“那...那你说怎么办?”

  “呵呵,”洪承畴冷笑一声,没有理会范文程,而是对着多尔衮说道:“皇上,臣想请范先生回避一下。”

  此举既有贬低范文程之意,也有怀疑他的成分。

  范文程简直都要被气炸了。

  可多尔衮没有在意这些,现在他只想解决问题。

  为此他朝着范文程摆了下手:“范先生下去休息一下。”

  范文程虽有万般无奈,也只能起身离开。

  他前脚刚走,洪承畴便低声说道:“皇上,臣以为**已是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不可久留?那还能去哪儿?”多尔衮沉声询问:“总不能返回辽东吧?”

  “不,”洪承畴摇头,“北上返回辽东已然无妨,咱们只能南下。”

  “南下?**南边是茫茫无际的大海,咱们总不能去海里吧?”

  “臣的意思是渡海前往东番(台湾)。”

  “东番?”

  “对,我听施琅说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休养生息。最重要的是,那里没有明军,只有一些西夷。只要去了那里就能站稳脚跟,并与明廷隔海相峙。”

  “东番...”多尔衮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此事关系到大清和八旗的生死存亡,他不得不谨慎。

  不知过了多久,多尔衮缓缓抬起头:“此计固然可行,但怎么去东番呢?”

  洪承畴压低声音:“可以让施琅联系郑芝龙派几艘海船来,咱们带着兵马搭乘海船去东番。”

  多尔衮眼神暗淡:“恐怕来不及了!明军来势汹汹,不日便会兵临镜城城下。就算郑芝龙答应派船,一去一回至少也要两个月,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来得及,”洪承畴分析道:“据逃兵们说,明军的宗旨是不放过一人,所以推进速度很慢。接下来咱们只要边打边退拖延两个月的时间,就能等到郑芝龙的船队。”

  多尔衮琢磨了一会,“如果**人不背叛咱们,别说两个月了,就是两年都没问题。怕就怕他们临阵倒戈,投降了明军。另外...郑芝龙那边也不好说,因为他可能会见死不救。”

  洪承畴回答:“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人,他们确实有背叛的可能。但如果告诉他们大清愿意归还咸镜道,且用钱购买粮食船只,他们应该会非常配合。”

  “至郑芝龙那边的问题也好解决,咱们可以购买**人的船只自己去东番,让尚可喜耿仲明等熟悉战船的人掌风使舵,沿着明廷的海岸线南下即可。”

  ......

  洪承畴讲了很多,多尔衮听的很认真仔细。

  等洪承畴说完,多尔衮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洪先生为何要让范先生回避?”

  “臣怀疑他有问题!”洪承畴直言不讳道。

  “什么问题?”

  “当初明知道进入**是个死局,可范文程还是以粮草为由力荐皇上您来**。说好听点是考虑不周,说难听点恐怕有出卖您和大清的嫌疑...”

  换做以往,多尔衮是不会相信这种话的。

  但来到**之后他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要糟糕的多。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产生了悔意。

  可他皇帝,不能轻言后悔。

  只能把责任归咎到范文程的身上。

  多尔衮重重点头:“这件事稍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应对明军的进攻!”

  二人谈话结束,其他将领也来到了外面。

  经过一番商议,多尔衮决定利用地形配合精锐士兵阻击明军拖延时间。

  其余部队则缓缓向南移动,摆出一副边战边退的姿态。

  同时派出两波信使。

  一波去**,向**国王商议购买战船和粮草事宜。

  另一波去福建联络郑芝龙,让他派船来**,将八旗兵运到东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