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240章 建奴的反应

小说: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5-02-11 23:13:20 源网站:2k小说网
  李思忠率领八旗兵在前面跑,李顺祖带着明军在后面追。

  两人都是辽东李氏将门出身。

  虽是同族,现在却成了战场上的敌人。

  追了近两个时辰后,李思忠跑不动了。

  严格来说不是他跑不动了,而是胯下的战马跑不动了。

  为了不让战马彻底丧失战力,李思忠勒住战马缰绳停止逃跑。

  他身边的亲兵立刻凑了上来:“大人您先撤,我们殿后!”

  “不,”李思忠摇头,指着那个亲信说道:“你带着几个人先撤,务必把明军入朝的消息送到镜城。”

  “那大人您呢?”

  “我来殿后。”

  “这不行啊大人,明军有数不胜数,您绝非他们的对手。”

  “呵呵,”李思忠笑了笑:“这是命令,执行吧!”

  那名亲信无奈,只能带着三个随从先一步离开。

  李思忠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列阵。

  七百多人的队伍很快将山路堵死,明军追兵也被拦住了前进的道路。

  李顺祖登高看了一眼,挥手下令:“一部分骑兵正面强攻!剩下骑兵的下马爬到山坡上,朝建奴军阵放箭。”

  正面遇到强敌,两翼遇到袭击。

  李思忠本就不多的兵马眨眼间就消失一半。

  当然了。

  被直接**的寥寥无几。

  一部分士兵见双方实力悬殊,或直接投降,或临阵脱逃。

  剩下的士兵围在李思忠身旁,开始瑟瑟发抖。

  李顺祖很快杀了过来。

  李思忠身先士卒,带着身边的亲信发起了反击。

  双方先是射光箭囊里的箭矢,随后抽出腰刀近身肉搏。

  在损失近两百兵马后,李思忠扛不住了。

  带着残兵败将转身逃跑。

  刚逃出山谷,便被李顺祖追上并包围。

  李顺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令:“杀!”

  隆隆的马蹄声中,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李思忠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倒下。

  杀至最后,李思忠身边只剩下两个亲兵。

  他们浑身是伤,鲜血将甲胄染成了暗红色。

  李顺祖催马上前,朝着李思忠大喊:“李思忠,还不受死更待何时?”

  “呵呵,”李思忠冷笑一声:“没大没小的东西,按照辈分来说你得喊我一声叔父。”

  李思忠是李成梁的族孙,与李性忠和李宪忠同辈。

  李顺祖是李成梁的曾孙,确实比李思忠小了一辈。

  “呸!”李顺祖吐出一口唾沫,“李氏一族世受皇恩,当为大明尽忠,为陛下效命。而你却投降建奴,不但背叛了李氏一族,更背叛了大明和陛下。”

  “李氏一族没有你这种叛徒,所以自从得知了你投降的消息之后,便将你逐出族籍!”

  李思忠再次笑道:“所谓的族籍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没有什么意义。我本就是你的叔父,见了叔父还不下跪?”

  “冥顽不灵的东西,找死!”李顺祖大怒,抽出腰刀砍向李思忠。

  李思忠挥刀格挡,两个李氏族人在战场上展开了鏖战。

  李思忠身边的亲兵刚打算帮忙,却被旁边的明军直接用乱刀砍死。

  解决完李思忠的亲兵,明军士兵用绳索套住了李思忠战**马腿。

  他们用力一拉。

  李思忠胯下战马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他刚要起身,李顺祖的战马到了。

  李顺祖没有下马作战,而是猛地一拽战马缰绳,战马前蹄高高跃起。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马蹄重重落下踩在李思忠的身上。

  李思忠来不及发出惨叫便失去了性命。

  李顺祖不解气,故技重施让战马不停的踩。

  踩到最后,李思忠变成了一摊肉泥。

  看着地上的狼藉,李顺祖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和喜悦。

  相反,他心中生出一股悲凉之情。

  此时明军已经快速打扫完战场。

  一个亲信上前询问:“大人,接下来去哪儿?”

  李顺祖向前看了一眼,又盯着地上的尸体看了一会后说道:“带上李思忠的尸首,与主力汇合。”

  当天傍晚,李顺祖将尸体带到李宪忠面前。

  此时李宪忠已经攻下了钟城。

  整个过程十分顺利。

  钟城的守军毫无抵抗之心。

  不等明军开炮便打开城门投了降。

  东路军兵不血刃拿下了钟城。

  李宪忠看着李思忠的尸体沉默了一会,命人将尸首掩埋,并立了一块无字碑。

  然后将李思忠的死讯,以家信的名义写给正在京师修养身体的李性忠。

  次日一早。

  李宪忠和李定国一样,也派出大量小股部队搜寻建奴踪迹。

  明军的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建奴!

  哪怕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也要把对方揪出来砍了。

  ......

  崇祯二十七年五月初一,明军入辽的消息传到了建奴临时都城:镜城。

  正白旗的苏克萨哈跑步来到多尔衮面前,扑通一声跪地说道:“启禀皇上,大事不好!明军主力入辽了!”

  “你说什么?”多尔衮以为自己听错了,“你再说一遍!”

  苏克萨哈又重复一遍后,多尔衮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马上召集众人议事。

  范文程第一个到,洪承畴紧随其后。

  趁着这个间隙,多尔衮询问道:“两位先生,明军入辽显然是为了对付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范文程不敢回应,只好低着头假装思考。

  当初在撤离赫图阿拉时,八旗兵有两个去处。

  一是去蒙古草原,二是南下进入**。

  在他的建议下,多尔衮选择南下。

  结果可倒好。

  明军并没有急着追击,而是在鸭绿江畔屯兵截断他们的退路。

  无路可退的他们只能待在**苟延残喘。

  本以为能安稳发育几年恢复力量。

  可是明军突然进入**,摆出一副斩草除根的态势。

  现在的大清面临打不过,逃又无路可逃的局面。

  追究起来,他范文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着范文程小心翼翼的样子,洪承畴决定火上浇油。

  他对着多尔衮深施一礼并说道:“皇上,**三面环海,一面邻山,多为山地少有平原。现在明军从北向南攻,我军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如果能抗住明军的正面进攻,一切都相安无事。”

  “如果扛不住明军的进攻,恐怕只能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