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军队再次尝试攻城,当他们发现城墙上没有箭矢射下之后,攻城的态势变的猛烈了起来。
十几条云梯相继靠在了城墙之上,西夏士兵络绎不绝的往上冲。
没有箭矢,可宋军准备的石块也不少,各种形状的石块从城楼上落下。
相比于箭矢,石块威力虽大,但速度和准度却是不行,只是稍微的减慢了西夏士兵爬云梯的动作。
攻城战逐渐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双方死伤都很惨烈。
西夏军队在经历了数次冲锋后,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西夏统领鸣金收兵。
西夏中军帐中,拓跋启听着前线指挥使统计的战报,陷入了沉思。
“这保安军的战力怎么比之前还要厉害些?”
“将军,想是那大宋皇帝知道我们建国了,特意有了防范?”
拓跋启对于这个说辞并不是十分赞同。
“诸位,从之前的试探来讲,他们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倒觉得许是这城里的将领之前被我们袭扰过,才加强了戒备。”
其他将领缓缓点头,“应该是这样,要不然这几次冲锋他们一支弓箭都没有射,定是数量不多了。”
“将军,若真是如此,我们不如学学他们之前在府州的车轮战,我就不信了,三万士兵日夜进攻还攻不下一个小小的保安军。”
面对部下的话,拓跋启还在思考。
毕竟他这次得到的命令只是试探宋军的虚实,至于攻城,也是他私自下的命令,连云梯都是背着李元昊带来的。
因为他觉得并州遭遇大灾,保安军多少会受到影响,可事实却跟他想的不一样。
如果继续攻城下去,也不一定有胜算。
就在拓跋启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手下的熊副使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
“将军,那泼喜军不是刚刚组建么?此次也是随我们出征的,不如让他们出来试试威力,想必配合攻城可以达到奇效。”
所谓的泼喜军,也是李元昊突发奇想,他利用投石机的原理,把大型的投石机缩小成了小型速射机器。
取名为“旋风炮”,只需要五人操作,投掷拳头大小的石块,每分钟射速可达三至五枚石块,距离为一百五十步。
李元昊觉得大型的投石机造价高,行动慢,而且需要三十人才可以拉动。
而他改造的旋风炮却可以安放在骆驼上,威力虽小,但数百枚拳头大小的石块从天而降,也是不可小觑的。
“泼喜军是兀卒(李元昊在西夏的自称,可以理解为皇帝或者是可汗的意思)的秘密武器,在这里用不太合适吧?”
“将军,没什么不合适的,总比白白损失士兵要好,不然我们回去没法交代啊。”
拓跋启咬咬牙,对着熊副使说道:
“我们暂且修整半日,一会全力攻城,泼喜军你亲自去指挥,就算攻不下来,也要让宋军吃个大苦头。”
再看保安军这边,林军将战损情况统计了出来,没有了弓箭的支援,士兵们死伤数量增加了三成。
“林指挥使,我觉得还是让弓箭手见机行事吧,不然每次都死伤数百人,有些不划算。”
林军犹豫再三,同意了邢台的请求,但同时也限制了弓箭手的射击距离。
经过半天的修整,西夏军队趁着夜色开始了猛烈的攻击。
宋军弓箭手严阵以待,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西夏士兵,不到五十步的距离绝不放箭。
就在宋军弓箭手第一轮齐射,准备进行第二轮齐射时。
城楼上的所有宋军被从天而降的上百枚拳头大小的石块砸的哇哇大叫,一时间陷入了混乱。
西夏士兵趁机加速爬上城楼,试图夺取城楼的控制权。
好在那些宋军士兵意志力坚强,在短暂的发懵后,随即清醒过来,又投入了战斗。
好景不长,新的一轮石块又从天而降。
石块是不长眼睛的,连同攻上城楼的西夏士兵一同被砸。
“搞什么鬼,怎么连自己人都砸!”
“哈哈,看来你们的将军不把你们的命放在眼里啊!”
这么一来,反倒是激起了宋军士兵的斗志,他们在盾牌的掩护下,把西夏士兵赶出了城楼。
“嗖,嗖,嗖!”又是一轮石块雨!
这下宋军士兵学乖了,他们顶起了盾牌,尝试着抵挡这些石块。
只是还在拼命爬云梯的西夏士兵就遭殃了,他们好不容易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爬上了城楼,却被自家的石块砸到在地。
宋军士兵见状,直接上前补刀。
“啊!”
西夏士兵的惨叫声不绝于耳,那些还在云梯上的西夏士兵顿时就不敢前进了。
也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大量的西夏士兵拥堵在云梯上。
“放箭!放箭!满攻齐射!”
城楼上一个百夫长不顾安危,大声的喊叫了起来。
“唰!唰!唰!”
宋军弓箭手此刻也顾不得林军的命令,箭矢一根接一根的射将出去。
西夏士兵哪里承受的了这样的箭雨,全体大叫着向后逃跑。
看着逃跑的士兵,熊副使大怒,拔出弯刀就要砍他们。
可撤退的士兵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阻拦不了,在砍杀了十几个逃兵之后,熊副使也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回到营帐,拓跋启和熊副使才知道自家士兵为什么要撤退。
“什么破旋风炮,连自家人都砸!”
拓跋启听到战损数量后,破口大骂,也不管其他副使如何劝阻。
“你们别拦我,就是到了兀卒大人那里,我也要说,不然日后拿着这个东西去攻城,有多少西夏儿郎要死在自己的武器之下。”
“将军,还是先撤退吧,回去如实禀报,这保安军一时半会是打不下来的。”
拓跋启在部下的劝说下,灰溜溜的带着剩余的部将撤走了。
林军远远的看着西夏军队拔营撤退,立即派出了斥候远远跟着。
直到西夏军队撤回了西夏境内,斥候才飞驰而回,想林军禀报了此事。
“几万大军才损失不到一成就又撤退了,本将觉得他们不像是真的要进攻此处。”
“林指挥使,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就像是试探性的进攻,完全没有以前攻城时的锐气。”
林军与邢台讨论了很久,决定将此事上报给朝廷。
十几条云梯相继靠在了城墙之上,西夏士兵络绎不绝的往上冲。
没有箭矢,可宋军准备的石块也不少,各种形状的石块从城楼上落下。
相比于箭矢,石块威力虽大,但速度和准度却是不行,只是稍微的减慢了西夏士兵爬云梯的动作。
攻城战逐渐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双方死伤都很惨烈。
西夏军队在经历了数次冲锋后,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西夏统领鸣金收兵。
西夏中军帐中,拓跋启听着前线指挥使统计的战报,陷入了沉思。
“这保安军的战力怎么比之前还要厉害些?”
“将军,想是那大宋皇帝知道我们建国了,特意有了防范?”
拓跋启对于这个说辞并不是十分赞同。
“诸位,从之前的试探来讲,他们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倒觉得许是这城里的将领之前被我们袭扰过,才加强了戒备。”
其他将领缓缓点头,“应该是这样,要不然这几次冲锋他们一支弓箭都没有射,定是数量不多了。”
“将军,若真是如此,我们不如学学他们之前在府州的车轮战,我就不信了,三万士兵日夜进攻还攻不下一个小小的保安军。”
面对部下的话,拓跋启还在思考。
毕竟他这次得到的命令只是试探宋军的虚实,至于攻城,也是他私自下的命令,连云梯都是背着李元昊带来的。
因为他觉得并州遭遇大灾,保安军多少会受到影响,可事实却跟他想的不一样。
如果继续攻城下去,也不一定有胜算。
就在拓跋启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手下的熊副使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
“将军,那泼喜军不是刚刚组建么?此次也是随我们出征的,不如让他们出来试试威力,想必配合攻城可以达到奇效。”
所谓的泼喜军,也是李元昊突发奇想,他利用投石机的原理,把大型的投石机缩小成了小型速射机器。
取名为“旋风炮”,只需要五人操作,投掷拳头大小的石块,每分钟射速可达三至五枚石块,距离为一百五十步。
李元昊觉得大型的投石机造价高,行动慢,而且需要三十人才可以拉动。
而他改造的旋风炮却可以安放在骆驼上,威力虽小,但数百枚拳头大小的石块从天而降,也是不可小觑的。
“泼喜军是兀卒(李元昊在西夏的自称,可以理解为皇帝或者是可汗的意思)的秘密武器,在这里用不太合适吧?”
“将军,没什么不合适的,总比白白损失士兵要好,不然我们回去没法交代啊。”
拓跋启咬咬牙,对着熊副使说道:
“我们暂且修整半日,一会全力攻城,泼喜军你亲自去指挥,就算攻不下来,也要让宋军吃个大苦头。”
再看保安军这边,林军将战损情况统计了出来,没有了弓箭的支援,士兵们死伤数量增加了三成。
“林指挥使,我觉得还是让弓箭手见机行事吧,不然每次都死伤数百人,有些不划算。”
林军犹豫再三,同意了邢台的请求,但同时也限制了弓箭手的射击距离。
经过半天的修整,西夏军队趁着夜色开始了猛烈的攻击。
宋军弓箭手严阵以待,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西夏士兵,不到五十步的距离绝不放箭。
就在宋军弓箭手第一轮齐射,准备进行第二轮齐射时。
城楼上的所有宋军被从天而降的上百枚拳头大小的石块砸的哇哇大叫,一时间陷入了混乱。
西夏士兵趁机加速爬上城楼,试图夺取城楼的控制权。
好在那些宋军士兵意志力坚强,在短暂的发懵后,随即清醒过来,又投入了战斗。
好景不长,新的一轮石块又从天而降。
石块是不长眼睛的,连同攻上城楼的西夏士兵一同被砸。
“搞什么鬼,怎么连自己人都砸!”
“哈哈,看来你们的将军不把你们的命放在眼里啊!”
这么一来,反倒是激起了宋军士兵的斗志,他们在盾牌的掩护下,把西夏士兵赶出了城楼。
“嗖,嗖,嗖!”又是一轮石块雨!
这下宋军士兵学乖了,他们顶起了盾牌,尝试着抵挡这些石块。
只是还在拼命爬云梯的西夏士兵就遭殃了,他们好不容易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爬上了城楼,却被自家的石块砸到在地。
宋军士兵见状,直接上前补刀。
“啊!”
西夏士兵的惨叫声不绝于耳,那些还在云梯上的西夏士兵顿时就不敢前进了。
也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大量的西夏士兵拥堵在云梯上。
“放箭!放箭!满攻齐射!”
城楼上一个百夫长不顾安危,大声的喊叫了起来。
“唰!唰!唰!”
宋军弓箭手此刻也顾不得林军的命令,箭矢一根接一根的射将出去。
西夏士兵哪里承受的了这样的箭雨,全体大叫着向后逃跑。
看着逃跑的士兵,熊副使大怒,拔出弯刀就要砍他们。
可撤退的士兵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阻拦不了,在砍杀了十几个逃兵之后,熊副使也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回到营帐,拓跋启和熊副使才知道自家士兵为什么要撤退。
“什么破旋风炮,连自家人都砸!”
拓跋启听到战损数量后,破口大骂,也不管其他副使如何劝阻。
“你们别拦我,就是到了兀卒大人那里,我也要说,不然日后拿着这个东西去攻城,有多少西夏儿郎要死在自己的武器之下。”
“将军,还是先撤退吧,回去如实禀报,这保安军一时半会是打不下来的。”
拓跋启在部下的劝说下,灰溜溜的带着剩余的部将撤走了。
林军远远的看着西夏军队拔营撤退,立即派出了斥候远远跟着。
直到西夏军队撤回了西夏境内,斥候才飞驰而回,想林军禀报了此事。
“几万大军才损失不到一成就又撤退了,本将觉得他们不像是真的要进攻此处。”
“林指挥使,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就像是试探性的进攻,完全没有以前攻城时的锐气。”
林军与邢台讨论了很久,决定将此事上报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