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清晨,刘淮从睡梦中醒来,草草披上罩袍,紧住衣甲之后,从营帐中走了出来,打着哈欠开始巡视营地。
他其实也没有睡多久,只是睡了一个时辰而已。
无论如何,刘淮终究还是放不下如此多的兵马,再加上腹中实在饥饿,也就不再贪睡了。
刘淮此时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古代大将的体型都是上下一笼统的将军肚了,没有这种脂肪积累,很难连续高强度的作战。
就比如如今的刘淮,就是个标准的倒三角,可以用作雕塑模特的健美体型,但相比于那些脂包肌的猛将来说,他的续航能力太差了,这才仅仅是数日的饥饿奔走,就让刘淮有坚持不住的感觉。
战争真是个技术活,同样也是个辛苦活。
刘淮一边从随身小包里翻出肉干果脯塞嘴里,一边走向马厩,牵起一匹马之后,去了伤兵营。
昨夜的战事中,直接死伤只有五六百人,其中大部分的伤势却不是刀枪箭伤,而是跌打损伤。
尤其奔**时候马失前蹄,一旦摔下来,那真的是非死即伤,就算不被战马压住,也会在跌落的时候受到重创,即便有盔甲的保护,也很难落得好。
同样的是,最大的减员也不是伤亡,而是走失之人,甚至到了现在,都有稀里糊涂从珠山中走出来的军卒,其中不只有北伐军,还有金军。
没办法,这就是夜间作战的坏处,编制太难维持了。
应该说北伐军的赏罚还算是严明,如果寻常农民起义军,在经历过这么一场夜战后,哪怕大获全胜,也得逃散一半,而且逃散的人,绝大多数都不会回来了。
“雷叔。”见到正在坐在伤兵营门口,捧着一块豆腐干大嚼之人,刘淮打了个招呼:“伤亡多少,统计出来了吗?”
守在伤兵营的是雷奔,因为他的麾下在昨夜是战阵的锋矢,所以伤亡也是最重的。
雷奔艰难吞咽下口中食物,复又灌了一口水说道:“死了一百二十一个,重伤二百零二,轻伤但需要被郎中医治的有三百多个,这个数没法算,刚有个正骨的已经走了。”
刘淮点头,复又叹气:“若不是时间紧迫,我真的想好好磨一磨金贼的性子,好好炮制一番再进攻的。如此就可能会少些死伤。”
雷奔摇头笑道:“大郎君说的这话简直是没有道理,哪有打仗不死人的?死伤几百人就能覆灭金贼五千兵马,这个战功,如果在靖康年间,足以让郎君就地当上相公。
就算是现在,如果将这战绩说与两淮的袍泽听,他们也会嫉妒到发疯的。”
说到这里,雷奔收拢了笑容:“只是不知道两淮究竟如何了,真是让人心焦。”
刘淮刚要劝慰几句,雷奔却是摆手说道:“郎君莫要作小儿女态了,若是时间充裕,郎君不妨对俺这个老革讲一讲,如何时间紧迫?”
刘淮望着伤兵营,沉吟片刻。
他本身是不愿意渲染局势紧迫的,因为这必然会造成军中的恐慌情绪。
也因此,他这一次几乎是强行推动对金国水军的围剿,为了服众,甚至要身先士卒的跋山涉水去挠敌军之后。
然而此时雷奔已经将事情问到了眼前,刘淮也只能解释道:“雷叔,我所忧虑的无非是宋金战事,两淮对于咱们的重要性,雷叔也应该能明白。如果两淮局势彻底糜烂,那么咱们是要南下参战的。
而南下参战,淮阴那一片烂泥地是没法行军的,只能通过水军转运。”
雷奔心中一紧,他家就在泰州,是淮南东路的最东端,如果金军肆虐,那他的家人……
“淮东是刘顺昌在镇守,应该不会有大碍吧。”雷奔犹豫片刻,还是询问道。
刘顺昌就是顺昌之战的英雄刘锜了。
刘淮摇了摇头:“谁知道呢?若二十年前的刘锜,我觉得还能有一战之力,但如今的刘锜已经年逾六旬……唉……”
雷奔也是莫名一叹,随即就有些紧张起来:“大郎君,你不会是想在山东建立基业,弃两淮于不顾了吧。俺……俺家……”
刘淮正色说道:“我知道,我都知道。但这事从来不是我一人就能说了算的,军议的时候,你们应该要坚决的表示自己的态度。”
刘淮没有说的意思,雷奔也是懂的。
如果要南下两淮,那么军事力量越庞大越好,所以雷奔就得去说服其他山东本地派,甚至还得去说服麾下兵马。
毕竟大多数底层军卒,都是从山东征募的,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去两淮拼命,几个军官意愿再大也很难成事。
想到这里,雷奔站起来,几乎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开始串联。
“雷叔。”刘淮连忙拦住了他:“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越是到了危急关头,越是要冷静行事。雷叔继续在伤兵营这里维持,我接下来还要去码头,看一看堪用的海船究竟还有多少。雷叔,千万不要自乱阵脚,一定要静下心来,须知欲速则不达。”
嘱咐了一遍之后,复又草草巡视了一圈伤兵营,刘淮复又拍马离去,只留下雷奔继续吃着干粮。
说来也怪,往日里津津有味的食物,此时已经味同嚼蜡,雷奔竟然一口都咽不下去了。
还不知道自己一言就把一个老将弄得心事重重,刘淮来到了码头,见到了反正起义的李金言,刚刚慰问了两句,并且对未来以及赏赐定了许诺之后,刘淮就迫不及待的在码头上巡视起来。
“将军请看,这些都是保下来的船,都是完好的。”李金言指着码头上二百多条各式船只说道:“俺知道将军想要问什么,为什么这些船没有参与南征,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都是相对不堪用的船,比不过苏老狗带走的那些。只可运兵,不可用于水上作战。”
刘淮惊讶的看了李金言一眼,心中说这厮倒也老实。
不老实不成。
李金言其实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这次改换门庭究竟是对是错。
现在看起来,这些忠义军对于舰船如此重视,竟然有驾船南下的架势。
到时候谁来扬帆?谁来摇橹?谁来掌舵?
还不是他们这群投降而来的汉儿水手吗?
这时候不把底细撂清楚,到时候面前这年轻将军头脑一热,驾驶着这群二线舰船打海上主力会战,那不就完犊子了吗?
刘淮见李金言有些紧张,复又安慰几句,说舰船有质量问题是那个苏老狗把控不严,与你无关云云。
到了此时,由张白鱼带领的东平军军将,还有李公佐带领的宋国水军老手,终于仔细巡查了这二百余艘舰船一遍。
张白鱼先是甩了甩身上的水,又低头拧了拧袍裾,方才抬头对刘淮说道:“大郎,一共二百八十七艘舰船,其中有近百艘是纯粹的朽木孤舟,到海上会被风浪打得粉碎。真正堪用的只有一百九十多艘。
不过还好的是,其中千料大船居多,如果算上马军,最多也只能带七千人马。”
李公佐静静听完,复又说道:“张四郎,俺看着那几十艘大船还堪用,应该能多带些马。”
张白鱼摇头:“不成的,战马太能吃了,更是个水桶,得带够足够粮食净水。而且若非健马,在船上很可能燥死,平白浪费牲畜。”
李公佐有些焦躁的在原地转圈:“如此说来,最终兵力,竟然是我军三千人,加上山东义军七千吗?”
张白鱼再次摇头:“不对,你忘了一件我父也收拢了百艘海船,还能多带三千人。”
两名将官都是宋国的官二代,所以也都各自了解自家父亲的想法。
就算忠义军不去救宋,张荣与李宝也会拉上一切力量,回到宋国与金贼决死的。
这两名老将的脑海中根本没有坐山观虎斗,以壮大自己的计划。
刘淮在一旁听得牙酸。
好家伙,现在忠义军还没有定下来究竟该如何去做呢,你们二人就已经私下里做决定了是吗?
刘淮咳嗽两声,刚要说些什么,一名军使大喊着避让,驱马冲到刘淮身前。
“统制郎君,都统急令!”
刘淮立即夺过军令,上下扫了一遍之后,脸色也终于有了变化。
“两淮的确切情报已经有人递来了。”刘淮脸色变得铁青,对已经变得脸色肃然的张白鱼说道:“忠义军统领官以上,除了李火儿依旧统军之外,只留副手休整部队,其余人全都去海州开大军议。”
“四郎,你去告诉萧统制,让他控制东平军,抓紧休整,很快张伯就会从临沂赶回来。”
说罢,刘淮对李公佐说道:“最迟明日,李总管就会赶来接手水军,到时候自然会与你言语。我现在只能告诉你,形势很不好,非常不好,接下来的仗很可能一仗比一仗更凶险。”
李公佐黝黑的脸上此时已经变成了酱紫色,想要询问,却一时间根本不知道从何问起,只能呆愣当场。
他其实也没有睡多久,只是睡了一个时辰而已。
无论如何,刘淮终究还是放不下如此多的兵马,再加上腹中实在饥饿,也就不再贪睡了。
刘淮此时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古代大将的体型都是上下一笼统的将军肚了,没有这种脂肪积累,很难连续高强度的作战。
就比如如今的刘淮,就是个标准的倒三角,可以用作雕塑模特的健美体型,但相比于那些脂包肌的猛将来说,他的续航能力太差了,这才仅仅是数日的饥饿奔走,就让刘淮有坚持不住的感觉。
战争真是个技术活,同样也是个辛苦活。
刘淮一边从随身小包里翻出肉干果脯塞嘴里,一边走向马厩,牵起一匹马之后,去了伤兵营。
昨夜的战事中,直接死伤只有五六百人,其中大部分的伤势却不是刀枪箭伤,而是跌打损伤。
尤其奔**时候马失前蹄,一旦摔下来,那真的是非死即伤,就算不被战马压住,也会在跌落的时候受到重创,即便有盔甲的保护,也很难落得好。
同样的是,最大的减员也不是伤亡,而是走失之人,甚至到了现在,都有稀里糊涂从珠山中走出来的军卒,其中不只有北伐军,还有金军。
没办法,这就是夜间作战的坏处,编制太难维持了。
应该说北伐军的赏罚还算是严明,如果寻常农民起义军,在经历过这么一场夜战后,哪怕大获全胜,也得逃散一半,而且逃散的人,绝大多数都不会回来了。
“雷叔。”见到正在坐在伤兵营门口,捧着一块豆腐干大嚼之人,刘淮打了个招呼:“伤亡多少,统计出来了吗?”
守在伤兵营的是雷奔,因为他的麾下在昨夜是战阵的锋矢,所以伤亡也是最重的。
雷奔艰难吞咽下口中食物,复又灌了一口水说道:“死了一百二十一个,重伤二百零二,轻伤但需要被郎中医治的有三百多个,这个数没法算,刚有个正骨的已经走了。”
刘淮点头,复又叹气:“若不是时间紧迫,我真的想好好磨一磨金贼的性子,好好炮制一番再进攻的。如此就可能会少些死伤。”
雷奔摇头笑道:“大郎君说的这话简直是没有道理,哪有打仗不死人的?死伤几百人就能覆灭金贼五千兵马,这个战功,如果在靖康年间,足以让郎君就地当上相公。
就算是现在,如果将这战绩说与两淮的袍泽听,他们也会嫉妒到发疯的。”
说到这里,雷奔收拢了笑容:“只是不知道两淮究竟如何了,真是让人心焦。”
刘淮刚要劝慰几句,雷奔却是摆手说道:“郎君莫要作小儿女态了,若是时间充裕,郎君不妨对俺这个老革讲一讲,如何时间紧迫?”
刘淮望着伤兵营,沉吟片刻。
他本身是不愿意渲染局势紧迫的,因为这必然会造成军中的恐慌情绪。
也因此,他这一次几乎是强行推动对金国水军的围剿,为了服众,甚至要身先士卒的跋山涉水去挠敌军之后。
然而此时雷奔已经将事情问到了眼前,刘淮也只能解释道:“雷叔,我所忧虑的无非是宋金战事,两淮对于咱们的重要性,雷叔也应该能明白。如果两淮局势彻底糜烂,那么咱们是要南下参战的。
而南下参战,淮阴那一片烂泥地是没法行军的,只能通过水军转运。”
雷奔心中一紧,他家就在泰州,是淮南东路的最东端,如果金军肆虐,那他的家人……
“淮东是刘顺昌在镇守,应该不会有大碍吧。”雷奔犹豫片刻,还是询问道。
刘顺昌就是顺昌之战的英雄刘锜了。
刘淮摇了摇头:“谁知道呢?若二十年前的刘锜,我觉得还能有一战之力,但如今的刘锜已经年逾六旬……唉……”
雷奔也是莫名一叹,随即就有些紧张起来:“大郎君,你不会是想在山东建立基业,弃两淮于不顾了吧。俺……俺家……”
刘淮正色说道:“我知道,我都知道。但这事从来不是我一人就能说了算的,军议的时候,你们应该要坚决的表示自己的态度。”
刘淮没有说的意思,雷奔也是懂的。
如果要南下两淮,那么军事力量越庞大越好,所以雷奔就得去说服其他山东本地派,甚至还得去说服麾下兵马。
毕竟大多数底层军卒,都是从山东征募的,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去两淮拼命,几个军官意愿再大也很难成事。
想到这里,雷奔站起来,几乎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开始串联。
“雷叔。”刘淮连忙拦住了他:“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越是到了危急关头,越是要冷静行事。雷叔继续在伤兵营这里维持,我接下来还要去码头,看一看堪用的海船究竟还有多少。雷叔,千万不要自乱阵脚,一定要静下心来,须知欲速则不达。”
嘱咐了一遍之后,复又草草巡视了一圈伤兵营,刘淮复又拍马离去,只留下雷奔继续吃着干粮。
说来也怪,往日里津津有味的食物,此时已经味同嚼蜡,雷奔竟然一口都咽不下去了。
还不知道自己一言就把一个老将弄得心事重重,刘淮来到了码头,见到了反正起义的李金言,刚刚慰问了两句,并且对未来以及赏赐定了许诺之后,刘淮就迫不及待的在码头上巡视起来。
“将军请看,这些都是保下来的船,都是完好的。”李金言指着码头上二百多条各式船只说道:“俺知道将军想要问什么,为什么这些船没有参与南征,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都是相对不堪用的船,比不过苏老狗带走的那些。只可运兵,不可用于水上作战。”
刘淮惊讶的看了李金言一眼,心中说这厮倒也老实。
不老实不成。
李金言其实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这次改换门庭究竟是对是错。
现在看起来,这些忠义军对于舰船如此重视,竟然有驾船南下的架势。
到时候谁来扬帆?谁来摇橹?谁来掌舵?
还不是他们这群投降而来的汉儿水手吗?
这时候不把底细撂清楚,到时候面前这年轻将军头脑一热,驾驶着这群二线舰船打海上主力会战,那不就完犊子了吗?
刘淮见李金言有些紧张,复又安慰几句,说舰船有质量问题是那个苏老狗把控不严,与你无关云云。
到了此时,由张白鱼带领的东平军军将,还有李公佐带领的宋国水军老手,终于仔细巡查了这二百余艘舰船一遍。
张白鱼先是甩了甩身上的水,又低头拧了拧袍裾,方才抬头对刘淮说道:“大郎,一共二百八十七艘舰船,其中有近百艘是纯粹的朽木孤舟,到海上会被风浪打得粉碎。真正堪用的只有一百九十多艘。
不过还好的是,其中千料大船居多,如果算上马军,最多也只能带七千人马。”
李公佐静静听完,复又说道:“张四郎,俺看着那几十艘大船还堪用,应该能多带些马。”
张白鱼摇头:“不成的,战马太能吃了,更是个水桶,得带够足够粮食净水。而且若非健马,在船上很可能燥死,平白浪费牲畜。”
李公佐有些焦躁的在原地转圈:“如此说来,最终兵力,竟然是我军三千人,加上山东义军七千吗?”
张白鱼再次摇头:“不对,你忘了一件我父也收拢了百艘海船,还能多带三千人。”
两名将官都是宋国的官二代,所以也都各自了解自家父亲的想法。
就算忠义军不去救宋,张荣与李宝也会拉上一切力量,回到宋国与金贼决死的。
这两名老将的脑海中根本没有坐山观虎斗,以壮大自己的计划。
刘淮在一旁听得牙酸。
好家伙,现在忠义军还没有定下来究竟该如何去做呢,你们二人就已经私下里做决定了是吗?
刘淮咳嗽两声,刚要说些什么,一名军使大喊着避让,驱马冲到刘淮身前。
“统制郎君,都统急令!”
刘淮立即夺过军令,上下扫了一遍之后,脸色也终于有了变化。
“两淮的确切情报已经有人递来了。”刘淮脸色变得铁青,对已经变得脸色肃然的张白鱼说道:“忠义军统领官以上,除了李火儿依旧统军之外,只留副手休整部队,其余人全都去海州开大军议。”
“四郎,你去告诉萧统制,让他控制东平军,抓紧休整,很快张伯就会从临沂赶回来。”
说罢,刘淮对李公佐说道:“最迟明日,李总管就会赶来接手水军,到时候自然会与你言语。我现在只能告诉你,形势很不好,非常不好,接下来的仗很可能一仗比一仗更凶险。”
李公佐黝黑的脸上此时已经变成了酱紫色,想要询问,却一时间根本不知道从何问起,只能呆愣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