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采访之后,连着好几天,李天明都提心吊胆的,生怕突然来一帮人,把他们都给抓了。
这年头,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要了命。
现在更是涉及到政策的问题,谁又能说得准,哪片云彩有雨。
工程还不能停,往厂里送鱼的营生更不能停。
李天明也只能强打精神,支应着这一切。
今天刚把鱼送过来,正和孙立等人一起过秤呢。
“天明!”
李学军突然跑了过来,手上还拿着一张报纸。
看到报纸的时候,李天明的心里立刻咯噔一下子。
但李学军那兴冲冲的表情,似乎……
不是坏事!
“快看,你上报纸了。”
这不新鲜,都接受采访了,只要没有太大的变故,登报是迟早的事。
“你快看,快看看。”
李学军把报纸塞到李天明手上,脸上都快笑开花了。
“科长,什么事啊?这么高兴。”
孙立说着,也凑了过来。
李天明很快就找到了,和他有关的那篇报道,篇幅还不短。
《农民建筑队》
呃?
报道的侧重点在标题上一点儿都没体现出来。
完全没有吸引读者的亮点。
差评!
最起码也该弄一个类似于,1970:包工头玩转都市之类的……
好吧!
李天明也是个起名废。
报道一开始,先是肯定了李家台子村社员同志们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选择进城务工,靠着一双手,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行为。
并且将他们当做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响应国家号召的代表。
接着又用大半篇幅,着重赞扬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团结协作,共同为钢铁厂建设做贡献。
最后就是为了夸而夸,从各种角度表扬农民建筑队的行为。
涉及到政策的内容,一句都没提,大概其报社的领导也害怕,一不小心踩进雷区。
让李学军这么高兴的是,文章中三次提到了李天明的名字。
顺便还提到了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钻研建筑知识,如今已经具备了初级工程师的水平。
“这不是扯淡嘛!”
自己有几斤几两,李天明难道不比任何人都清楚。
初级工程师?
呵呵!
太抬举他了。
害的老子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结果弄了个空响!
不过这样也好,如今这个年头,谁做出头鸟,谁死得快,还是老老实实苟着吧!
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然后才是其他的。
“瞎说什么呢,天明,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族谱能单开一页吗?
李家是有族谱的,以前还有祠堂,只不过时代洪流开启之后,被人为破坏了。
那几年闹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一帮红袖标冲进来,饶是李家在村里的势力再大,也护不住。
好在祖先牌位都被抢了出来,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的老祖功德碑也被提前藏好了。
祠堂毁了就毁了。
上辈子,还是李天明在2000年出钱重新修了一座。
扯远了。
李学军现在说的光宗耀祖……
好吧!
就让大伯高兴高兴吧。
“我老早就看你小子行,下次回村里,我和你一起去,得把这报纸在老祖坟前烧了,让祖宗也高兴高兴。”
呃……
不是应该收藏吗?
烧了干啥?
“晚上带着天生,天会,还有……你爸,来家里吃饭,这么大的喜事,必须好好庆祝庆祝。”
李学军说完,走欢天喜地的走了。
“可以啊,兄弟,都上报纸了。”
孙立笑着捶了李天明一拳。
“等着,我去财务室领钱,今天李科长请客,明天,明天我请你。”
认识的人上了报纸,这让孙立也感觉与有荣焉。
虽然不理解,但李天明表示尊重。
悬了这么多天的心,这下终于可以放下了。
没闯出大祸,确实值得庆幸。
只不过,内心深处,李天明都不易察觉的地方,却有着一丝失望。
要是能把他说的全都报道出来,或许……
会在某些地方,对国家产生那么一点点影响。
万一要是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呢?
不想这些了,自己就是个小老百姓,国家发展的大事,自然有领导人来把控。
升斗小民还是别跟着瞎掺和了。
上辈子,国家不是一样发展壮大,能挺直了腰板在联合国敲桌子嘛!
拿了钱,李天明又回了工地这边,先找到了天生,天会两人。
“晚上大娘让咱们去家里吃饭。”
天越来越冷,晚上收工的时间也提前了。
钱再重要,也不能和身体比。
要是冻感冒了,可不是几块钱就能治好的。
接着,李天明又去找了李学成。
“爸,我大娘让咱们过去吃饭。”
李学成正忙着给木料开片呢,闻言连连摇头。
“我不去,这么多活,忙着呢。”
呵!
不是活忙,是害怕见着大娘吧!
自从他们进厂干活,严巧珍隔三差五的就来一趟。
一来是收拾李学成,还有几个侄子的脏衣服,再有就是对着李学成念经。
翻来覆去的就是让他管好乔凤云,好好对待几个亲生儿女。
一开始,李学成还含糊的应着,现在是一看到严巧珍就躲。
主动送上门去听严巧珍唠叨,李学成宁可在工地啃二合面的窝头。
“你要是不去,我大娘明天肯定得找来。”
在一起干了一段时间的活,父子两个的关系倒是有所缓和。
只不过,李天明心里清楚,只要回家,被乔凤云吹上一阵枕边风,该啥样,还是啥样。
两世为人,他早就已经对李学成不抱任何期望了。
李学成也不说话,只是一门心思的干活。
算了!
李天明也懒得再说什么,看看时间,已经快七点了。
这块手表是孙福满送的,上海牌,放在当下手腕子上挂这么一块表,小姑娘都能多看几眼。
孙福满之所以送这么贵重的礼物,不过是因为李天明足够懂事。
“收工了,收拾收拾回宿舍!”
喊了几嗓子,见没人动弹,李天明也没再催。
叫上了天生和天会,一起去了钢厂职工小区。
“你爸呢?他咋没来?”
严巧珍没看到李学成,诧异的问。
“我爸怕您再唠叨他,躲着不敢见您。”
“没出息的玩意儿。”
李学成也听见了,对这个兄弟,他真的是失望透顶。
不过好在还有李天明这个侄子,能撑的起门楣。
“你上报纸的事,和你爸说了吗?”
“没!”
有什么好说的,在大伯眼里光宗耀祖的事,到了李学成这个亲爹那里,甚至都不会被当做吹牛的资本。
唉……
李学军叹了口气,亲弟弟和亲侄子两父子的关系变得这么生分,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却也无可奈何。
“吃饭!”
“大伯,您刚才说,大哥上报纸了,咋回事啊?”
李天生好奇的问。
“报纸在那儿呢,自己看。”
提到这件事,李学军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还真有啊!大哥,你太厉害了。”
李天生和李天会挤在一起,看着报纸上的文章,当看到“李天明”这三个字的时候,那反应和李学军一模一样。
或许……
这真的光宗耀祖了吧!
等下次回家,是不是应该和大伯一起去祖先坟前念叨念叨。
往后要多保佑他这个争气的后人。
“来,天明上报纸,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大家一起举杯。”
李学军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表情严肃,满满的仪式感。
“干杯!”
吃完饭,从大伯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10点多了。
刚走出单元门,李天明就感觉脸上一凉。
抬头看去,接着楼上的灯光,能看到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
“大哥,下雪了!”
这年头,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要了命。
现在更是涉及到政策的问题,谁又能说得准,哪片云彩有雨。
工程还不能停,往厂里送鱼的营生更不能停。
李天明也只能强打精神,支应着这一切。
今天刚把鱼送过来,正和孙立等人一起过秤呢。
“天明!”
李学军突然跑了过来,手上还拿着一张报纸。
看到报纸的时候,李天明的心里立刻咯噔一下子。
但李学军那兴冲冲的表情,似乎……
不是坏事!
“快看,你上报纸了。”
这不新鲜,都接受采访了,只要没有太大的变故,登报是迟早的事。
“你快看,快看看。”
李学军把报纸塞到李天明手上,脸上都快笑开花了。
“科长,什么事啊?这么高兴。”
孙立说着,也凑了过来。
李天明很快就找到了,和他有关的那篇报道,篇幅还不短。
《农民建筑队》
呃?
报道的侧重点在标题上一点儿都没体现出来。
完全没有吸引读者的亮点。
差评!
最起码也该弄一个类似于,1970:包工头玩转都市之类的……
好吧!
李天明也是个起名废。
报道一开始,先是肯定了李家台子村社员同志们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选择进城务工,靠着一双手,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行为。
并且将他们当做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响应国家号召的代表。
接着又用大半篇幅,着重赞扬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团结协作,共同为钢铁厂建设做贡献。
最后就是为了夸而夸,从各种角度表扬农民建筑队的行为。
涉及到政策的内容,一句都没提,大概其报社的领导也害怕,一不小心踩进雷区。
让李学军这么高兴的是,文章中三次提到了李天明的名字。
顺便还提到了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钻研建筑知识,如今已经具备了初级工程师的水平。
“这不是扯淡嘛!”
自己有几斤几两,李天明难道不比任何人都清楚。
初级工程师?
呵呵!
太抬举他了。
害的老子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结果弄了个空响!
不过这样也好,如今这个年头,谁做出头鸟,谁死得快,还是老老实实苟着吧!
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然后才是其他的。
“瞎说什么呢,天明,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族谱能单开一页吗?
李家是有族谱的,以前还有祠堂,只不过时代洪流开启之后,被人为破坏了。
那几年闹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一帮红袖标冲进来,饶是李家在村里的势力再大,也护不住。
好在祖先牌位都被抢了出来,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的老祖功德碑也被提前藏好了。
祠堂毁了就毁了。
上辈子,还是李天明在2000年出钱重新修了一座。
扯远了。
李学军现在说的光宗耀祖……
好吧!
就让大伯高兴高兴吧。
“我老早就看你小子行,下次回村里,我和你一起去,得把这报纸在老祖坟前烧了,让祖宗也高兴高兴。”
呃……
不是应该收藏吗?
烧了干啥?
“晚上带着天生,天会,还有……你爸,来家里吃饭,这么大的喜事,必须好好庆祝庆祝。”
李学军说完,走欢天喜地的走了。
“可以啊,兄弟,都上报纸了。”
孙立笑着捶了李天明一拳。
“等着,我去财务室领钱,今天李科长请客,明天,明天我请你。”
认识的人上了报纸,这让孙立也感觉与有荣焉。
虽然不理解,但李天明表示尊重。
悬了这么多天的心,这下终于可以放下了。
没闯出大祸,确实值得庆幸。
只不过,内心深处,李天明都不易察觉的地方,却有着一丝失望。
要是能把他说的全都报道出来,或许……
会在某些地方,对国家产生那么一点点影响。
万一要是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呢?
不想这些了,自己就是个小老百姓,国家发展的大事,自然有领导人来把控。
升斗小民还是别跟着瞎掺和了。
上辈子,国家不是一样发展壮大,能挺直了腰板在联合国敲桌子嘛!
拿了钱,李天明又回了工地这边,先找到了天生,天会两人。
“晚上大娘让咱们去家里吃饭。”
天越来越冷,晚上收工的时间也提前了。
钱再重要,也不能和身体比。
要是冻感冒了,可不是几块钱就能治好的。
接着,李天明又去找了李学成。
“爸,我大娘让咱们过去吃饭。”
李学成正忙着给木料开片呢,闻言连连摇头。
“我不去,这么多活,忙着呢。”
呵!
不是活忙,是害怕见着大娘吧!
自从他们进厂干活,严巧珍隔三差五的就来一趟。
一来是收拾李学成,还有几个侄子的脏衣服,再有就是对着李学成念经。
翻来覆去的就是让他管好乔凤云,好好对待几个亲生儿女。
一开始,李学成还含糊的应着,现在是一看到严巧珍就躲。
主动送上门去听严巧珍唠叨,李学成宁可在工地啃二合面的窝头。
“你要是不去,我大娘明天肯定得找来。”
在一起干了一段时间的活,父子两个的关系倒是有所缓和。
只不过,李天明心里清楚,只要回家,被乔凤云吹上一阵枕边风,该啥样,还是啥样。
两世为人,他早就已经对李学成不抱任何期望了。
李学成也不说话,只是一门心思的干活。
算了!
李天明也懒得再说什么,看看时间,已经快七点了。
这块手表是孙福满送的,上海牌,放在当下手腕子上挂这么一块表,小姑娘都能多看几眼。
孙福满之所以送这么贵重的礼物,不过是因为李天明足够懂事。
“收工了,收拾收拾回宿舍!”
喊了几嗓子,见没人动弹,李天明也没再催。
叫上了天生和天会,一起去了钢厂职工小区。
“你爸呢?他咋没来?”
严巧珍没看到李学成,诧异的问。
“我爸怕您再唠叨他,躲着不敢见您。”
“没出息的玩意儿。”
李学成也听见了,对这个兄弟,他真的是失望透顶。
不过好在还有李天明这个侄子,能撑的起门楣。
“你上报纸的事,和你爸说了吗?”
“没!”
有什么好说的,在大伯眼里光宗耀祖的事,到了李学成这个亲爹那里,甚至都不会被当做吹牛的资本。
唉……
李学军叹了口气,亲弟弟和亲侄子两父子的关系变得这么生分,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却也无可奈何。
“吃饭!”
“大伯,您刚才说,大哥上报纸了,咋回事啊?”
李天生好奇的问。
“报纸在那儿呢,自己看。”
提到这件事,李学军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还真有啊!大哥,你太厉害了。”
李天生和李天会挤在一起,看着报纸上的文章,当看到“李天明”这三个字的时候,那反应和李学军一模一样。
或许……
这真的光宗耀祖了吧!
等下次回家,是不是应该和大伯一起去祖先坟前念叨念叨。
往后要多保佑他这个争气的后人。
“来,天明上报纸,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大家一起举杯。”
李学军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表情严肃,满满的仪式感。
“干杯!”
吃完饭,从大伯家里出来的时候,已经10点多了。
刚走出单元门,李天明就感觉脸上一凉。
抬头看去,接着楼上的灯光,能看到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
“大哥,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