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0013章:沈念劝架!请唤我小太岳

小说: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作者:上官不水 更新时间:2025-02-01 20:29:12 源网站:2k小说网
  六科廊房内。

  马自强看过王锡爵递来的国子监京察文书,心情一下子转怒为喜。

  内阁对翰林院确实偏私了!

  吏部和都察院对国子监学官考察的条目远多于翰林院官。

  且甚是严苛。

  一方面,确实是因翰林院被誉为内阁外署,地位独特,事事皆会被优待。

  另一方面,国子监学官不太争气,虚谈卖乖、沽名钓誉、聚众讲学批评朝政者甚多。

  这次被贬谪外放的官员足足有十三人。

  当然。

  也有可能是左都御史葛守礼和吏部尚书张翰为博清名,逢迎一向反对务虚之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刻意针对国子监。

  总之一句话。

  国子监确实被京察整得有点惨。

  当下的大明。

  诸多官员都崇尚心学,追求个性。

  尤其是一些学官们,因仕途不顺,前景无光,又被考成法折磨,便以著书讲学留名,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时政的言论,矛头直指张居正。

  这让王锡爵甚是头疼!

  但天下风气就是如此,他亦无力改变。

  马自强轻捋胡须,道:“王祭酒,朝廷对国子监的京察确实严苛了一些,但这条条框框写得明明白白,并无逾矩之处。”

  听到此话,王锡爵两眼一瞪。

  “马学士,若翰林院遭此待遇,恐怕暴跳如雷的就是你了,莫站着说话不腰疼!”

  随即,王锡爵又看向葛守礼与张翰。

  “葛总宪、张尚书,你们不能投上所好,专门欺负我们国子监,下官也看过詹事府、左右春坊、还有钦天监的京察文书,力度皆宽于国子监啊!”

  “咳咳……”

  左都御史葛守礼干咳一声,缓缓道:“王祭酒,京察之所以对国子监学官严苛,乃是因国子监学官在近两年高谈阔论,多次抨击考成法,动摇朝堂新政,首辅甚是不悦!”

  王锡爵长呼一口气。

  “葛总宪,你终于说实话了!”

  “下官承认国子监学官确实喜议朝政,但此乃天下学风使然,天下有几个书生士子不议政,外放几名官员能解决问题吗,越这样做,他们的反抗将会越激烈!”

  “京察与考成法能堵住官员之口,但能堵住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之口吗?”

  “王锡爵,书生意气!书生意气!你再乱讲话,老夫与葛总宪一同弹劾你!”吏部尚书张翰气愤地说道。

  “唰!”

  王锡爵卷起衣袖一挥,高声道:“下官不在乎!”

  “京察不公!下官必须要讨一个说法,二位若给不了,咱们便去内阁!内阁给不了,咱们便去御前辩论!”

  王锡爵的嗓门非常大,但身子却是一动不动。

  他看似鲁莽,实则贼着呢!

  他在逼吏部和都察院松口。

  若单枪匹马去内阁,换来的大概率是张居正的一顿臭骂。

  葛守礼和张翰也都是老狐狸,微微眯着眼睛,如入定了一般,将王锡爵晾在一旁。

  王锡爵见强硬无用,当即放低声音,开始卖惨。

  “葛总宪、王尚书,下官管理国子监这个摊子甚是不易啊,那群学官若闹起来,我……我只能让他们来吏部、都察院来闹了!”

  说罢,他又看向马自强。

  “马学士,他们若闹起来,高喊京察不公,翰林院也绝对躲不过去,京察必然变严,为了翰林院,你也要替国子监说句话啊!”

  马自强暗骂王锡爵无耻。

  后者实乃害人不利己,竟要将翰林院拉进去。

  沈念望着王锡爵的表演,强忍着才没笑出来。

  当下为官者,就是要如王锡爵这样,能硬着骨头,也能软下身条,演技还要出众,才有前途。

  他掌管国子监也确实不易。

  那群吊书袋的学官大多天天高昂着脑袋,引经据典,怀揣“牺牲别人、成就自己,拯救大明”和“心怀治国良策,然朝廷不用”的优越感,动不动就要与人大辩一场。

  但真让他们干实事,又都是废物。

  马自强推锅说道:“京察之事,乃都察院与吏部主办,与翰林院无关!”

  顿时。

  场面再次僵持了下来。

  王锡爵面对这三个老狐狸,很难占上风。

  这时,王锡爵看到了一旁的沈念,朝前走了两步,道:“你可是沈念沈检讨?”

  说罢。

  王锡爵竟躬身朝着沈念拱手。

  沈念连忙还礼。

  一个从四品向他一个从七品行礼,他哪受得住。

  “沈检讨,你值此一拜!你被陛下称赞讲学出奇出新,值得我国子监的所有学官学习,改日定向您讨教!”

  “不敢!不敢!”沈念再次拱手。

  这哪是讨教,分明要斗辩。

  马自强见王锡爵盯上了沈念,当即道:“王锡爵,莫乱攀扯,国子监的学官们整日乱言,吃着朝廷的饭,砸着朝廷的锅,你能怪谁?”

  “国子监砸朝廷的锅?马学士,既然你这样想,咱们便直接去内阁吧,我倒要看看天下到底有没有公道,今年之京察到底违不违祖制?”

  “葛总宪、张尚书、二位先请!”

  听到此话,葛守礼、张翰、马自强都皱起眉头。

  王锡爵若真在内阁闹起来,这次京察就热闹了。

  那群学官的嘴比科道言官们的嘴都厉害,且最会借圣贤之名拉虎皮,闹腾到最后,内阁只能和稀泥。

  这一刻,沈念忍不住了。

  “王祭酒,下官劝您最好不要这样闹?”

  “为何?”

  “当下,考成法正如火如荼进行,谕旨朝下而夕奉行,万里之外,无人敢懈怠,如疾雷迅风,吏治之明,史所罕见!”

  “唯有一物,是为阻碍,便是天下学官士子之口。”

  “下官以为,朝廷为考成法施行顺畅,整顿吏治之后,下一步便是整顿天下学风!”

  “王祭酒,无论是为国子监稳定,免于官场动荡,还是为了个人前程,下官都建议你,接受京察,安抚学官情绪。若闹起来,恐怕……”沈念欲言又止。

  “你是说,而今国子监的京察只是前菜,下一步将整顿天下学风?”

  细思则恐。

  王锡爵顿时有些发愣,细细思考起来。

  自新政以来,张居正向来雷厉风行,整顿了吏治,下一步真有可能是整顿学风。

  国子监的学官们若反抗,张居正还真敢将他们一锅端。

  王锡爵越想越觉得可能性越大。

  顿时,心慌了。

  再闹。

  整个国子监就要掉入万丈深渊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知进退。

  当即。

  王锡爵朝前拱手道:“葛总宪、张尚书,下官接受京察结果。”

  说罢,转身离去。

  而此刻。

  葛守礼和张翰都看向沈念,然后相视一笑。

  他们早就知晓张居正即将整顿天下学风,只是不能说。

  没想到竟被一个翰林检讨戳破了。

  此刻,马自强反应了过来,拱手道:“葛总宪、张尚书,今日就当我二人未来。”

  葛守礼与张翰笑着点了点头。

  如此,对大家都好。

  这一刻,沈念也反应了过来。

  他本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为四位红袍高官解了局,没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小棋子。

  官场水深,他还须练。

  片刻。

  待马自强与沈念离开六科廊房。

  葛守礼朝着张翰道:“此子有谋略,没准儿又是一个张太岳!”

  ……

  五月初三,如沈念所料。

  来自张居正的一份整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的奏疏,令整个京师的读书人都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