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0012章:京察!四大红袍吵群架

小说: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作者:上官不水 更新时间:2025-02-01 20:29:12 源网站:2k小说网
  四月中旬。

  京师各个官衙的氛围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六年一度的京察开始了!

  依照惯例。

  四品以上官员自陈得失,由皇帝裁定;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科道官联查。”

  或留职、或降调、或致仕、或罢黜为民。

  嘉靖、隆庆时的京察大多走走形式,罢黜十几名低级官员,致仕几个老迈之官,也就结束了。

  但今年却不一样。

  今年的京察要配合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考成法。

  大概率会惩处一大批人。

  张居正新政的核心是尊主权、苛吏治。

  自万历元年考成法施行以来。

  已有数百名官员受到重惩,包括地方上掌控大权的巡抚、巡按。

  或罚俸、或降级、或革职,可谓大破常格,力度空前。

  年初,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上奏称考成法有伤国家元气,希望给以仁治,直接被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重惩了这个出头鸟后,无人再敢非议考成法。

  沈念了解的越多,越钦佩张居正。

  若后者不是独揽大权,又有雷霆手段,那些被考成法折磨的官员能将其挫骨扬灰。

  他以一己之力,损害太多官员的切身利益了。

  ……

  当下。

  京师正上演着两出好戏。

  一出是四品以上官员的自陈书辞职表演;一出是四品以下官员临时抱佛脚的面子活儿表演。

  四品以上官员都需撰写自陈书,汇报得失。

  此类自陈书,不能有过多自夸,要寻缺陷。

  于是乎——

  有还不到五十岁的官员称自己“落齿有二,头发稀疏,已然年迈,故而请辞。”

  有人说自己“秉性愚钝,才疏学浅,不能胜任。”

  还有人说自己“家中有老母要赡养,请求致仕。”

  ……

  皆是客气话。

  目的是将不重要的过错丢出去,然后盼着万历小皇帝批一句:不允辞。

  毕竟,**才会自爆呢!

  就连张居正、吕调阳两位阁老都要写这样的自陈书。

  四品以下的官员就比较被动了。

  上官们已拿到了他们的考绩册,将从“是否清廉、是否勤勉、是否谨言慎行、以及结合履历考绩,进行评判。

  于是乎,很多官员便开始临阵磨枪,忙碌起来。

  这几日,沈念不断听到——

  某某官员被提前致仕,泪流满面。

  某某身处要职的五品官被遣往南京给了个养老闲差。

  某某官员有贪墨行为,直接被罢黜为民。

  某某官员因被外放荒凉之地,一时间一病不起。

  ……

  其中。

  翰林院官员的考核相对其他衙门是比较简单轻松的。

  翰林官员多为日讲经筵官和编撰史志的文墨之官,无其他公务,又不归六部。

  故而由翰林掌印官和吏部来考察。

  马自强颇有威望,吏部一般不会针对翰林院。

  ……

  翰林院、检讨厅。

  除了刘克正心情忐忑外,其他四人都不紧张。

  论廉、论勤、论慎、论考绩,王祖嫡和赵用贤在翰林院都是出类拔萃,俨然小号的马自强。

  沈念与刘楚先又被重用,在上官面前风评极好,无须担心被贬谪外放。

  唯有刘克正弱一些。

  一方面是因他体弱多病,另一方面是他的官话水平,让他很难朝着经筵日讲官的方向发展。

  ……

  又一日,午后。

  沈念随马自强前往午门西侧的六科廊签署文件。

  刚入门。

  便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二人连忙停下脚步。

  “葛总宪、张尚书,你们若这样干,我王锡爵立即请辞!”

  “凭什么对我国子监如此严苛,什么叫做国子监监教官学术空虚、不堪仪范?什么叫做学规废弛、生徒失业?这是国子监监教官的过错吗?当下要改的是天下学风,不是重惩国子监的官员!”

  “王祭酒,京察大计,岂容得你在此为下官鸣不平!有不满,去向阁老汇禀,只要我葛守礼还担着都察院的差事,就必须公事公办!”

  “公事公办?葛总宪,你莫为自己脸上贴金了,谁人不知你老人家在京察后便致仕了,你有能耐,欺负人家翰林院啊,翰林院是内阁后院,你不敢严整,为了博名声,便针对我国子监,你以为我不知你在图什么?”

  “你……你……你……”

  左都御史葛守礼气得嘴唇发颤,说不出话来。

  “王锡爵,你大胆,竟敢如此诽谤葛总宪!”吏部尚书张翰瞪眼说道。

  “下官没有诽谤,只求吏部与都察院能以同等规制对待国子监与翰林院!”王锡爵的声音极其洪亮。

  他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做事雷厉风行,很受张居正欣赏。

  ……

  此刻,站在外面的马自强和沈念都听明白了。

  里面吵架的三人。

  一个是六十五岁的吏部尚书张翰。

  一个是都察院老大、年过古稀、即将致仕的左都御史葛守礼。

  这二人正是此次京察的带头人,他们挥挥笔,能黜落一大批人。

  还有一个是国子监祭酒,四十二岁的王锡爵。

  吵架缘由是:王锡爵不满吏部与都察院对国子监官员的京察考核,认为对翰林院偏私。

  这时,翰林院学士马自强黑脸走了进去。

  “王祭酒,老夫倒想听一听,吏部与都察院到底是在哪里对翰林院偏私了?国子监又有什么资格与翰林院相提并论!”

  马自强向来以敦实勤勉著称,但能坐到这个位置,不可能没脾气。

  翰林院是给皇上和内阁做事的,岂是国子监能与之比较的。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股浓郁的杀气。

  他说罢此话。

  屋内的一些属官胥吏立马后撤到一边,有的甚至顺着墙根朝外溜。

  他们明白,战况即将升级。

  大明官员吵架甚至打架,那是常有之事。

  特别是在六科廊内。

  六科廊位于内阁值房对面,官员们前往内阁汇报事务之前,都会在这里稍作休息。

  故而这里已经成为了官员吵架打架最频繁之地。

  沈念也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

  四大红袍吵架。

  他这个青袍官员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王锡爵性格刚直,脾气爆,根本不怯马自强,他拿出一份文书,递向马自强,道:“马学士,你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