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蛋,不理你了。”
王青青红着脸从办事处跑掉了。
王顺嘿嘿一笑。
尽管刚才王青青没有答应给他看她的...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
他也追了上去,把王青青给送回家,然后才返回。
第二天早上,王顺回到家。
杨蓓蓓依旧是提前做好了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面疙瘩汤,还加了个鸡蛋。
再撒上一点葱花,吃起来别提多香了。
“爸妈都出去了吗?”王顺一边吃着早餐,一边问杨蓓蓓。
“出去了。”杨蓓蓓说:“上次你不是教爸妈弄那个叫什么...复合肥的吗?
今天爸妈就挑了两担去田里施肥了。”
“嗯。”王顺点点头。
那复合肥用在田地里,今年的粮食肯定产量会增加不少。
“鸡我都给你喂好了。”杨蓓蓓又说道,她脸上有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今天一大早去看,又多了不少的鸡蛋。
我一数,足足有123枚。”
这个产蛋量,把杨蓓蓓都给吓了一跳。
要是每天都能收获100枚鸡蛋,按照一枚3毛钱,那也有3块钱了。
“是吗?那可太好了。”王顺三两下把碗里的食物扒拉完。
然后问道:“嫂子,咱们村子里有没有谁家的媳妇要生孩子,或者正在坐月子的?”
“我想想...”杨蓓蓓思索了一下,回答:“村口的王麻子家的儿媳妇刚生了个儿子,还有王狗蛋的媳妇马上要生了...以及村尾的张兰也刚生...怎么了?”
王顺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去卖鸡蛋啊,这几户人家刚刚生产,或者即将生产,肯定需要营养的。”
现在不比以后。
女人生了孩子,不可能各种炖鸡,营养品的。
连白米饭都不能保证每天都有。
因为现在鸡蛋还不是特别多,王顺也懒得拿到外面去卖,不太划算。
村子里要是可以出售掉,那就最好了。
他把总共219颗鸡蛋,都装了起来。
装一层,铺一层干稻草,防止碰撞导致鸡蛋破碎。
全部放在两个大竹篓里,用扁担挑起来。
先去村口的王麻子家。
路上,一个个村民都很是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顺子早啊。”
“挑的什么呢?”
“又要去哪里发财了?”
...
王顺笑道:“昨天去外面批发了一批新鲜的鸡蛋,有要的吗,一颗只要3毛钱。”
关于他家里面养了两百只芦花鸡的事情,王顺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的。
在农村里,有两百多只鸡,是很惹眼的事情。
而且这玩意很容易被偷走,不得不防。
再加上王顺最近已经很高调了,还是稍微低调一些。
所以他就谎称这些鸡蛋是从外面批发的。
3毛钱一个不贵。
有一些村民有点心动。
但最后还是没买。
普通人平日里,哪里舍得吃鸡蛋啊。
而且家家户户都有养鸡,蛋是不缺的。
只是都留着积攒起来,拿到外面去卖。
很快,王顺来到了王麻子家。
这家有八个兄弟姐妹,王麻子在村子里也算是比较有钱的那一小撮人。
“王顺,你怎么有空过来?”王麻子问道。
人如其名,他脸上有很多的麻子。
“恭喜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儿子。”王顺把扁担放下来,笑道:“我昨天去外面批发了一些鸡蛋,你要不要买一点给媳妇补补身子?
一枚鸡蛋,收你3毛钱就可以看。”
一边说着,王顺一边把竹篓表面的稻草给拨开,拿出两个鸡蛋。
“3毛钱一个?”王麻子愣了一下:“这鸡蛋好大啊。”
因为王顺饲养的这批芦花鸡营养很好,又不运动,脂肪很多。
下的鸡蛋自然是要比普通的散养鸡更加大。
不过就从味道上来说,那肯定是散养鸡下的蛋味道更加好了。
“真的都是3毛钱一个?”王麻子有些不确定的说。
“当然。”王顺点头:“你要买一点不?”
王麻子眼珠子一转,心中有了计较。
实际上,上个礼拜,他才跟家里人带着一批鸡蛋,去镇上售卖。
一颗卖四毛八厘钱。
而王顺的这个鸡蛋,比他卖的个头更大,价格还更便宜。
这要是全部买下来,再转手卖出去,岂不是能大赚一笔?
王麻子也是个有点生意头脑的。
立马就问道:“你这里总共有多少颗啊?”
王顺回答:“213颗。”
王麻子:“我要是全部买了,能不能便宜一点?”
“便宜不了。”王顺笑着摇头:“我去批发来都两毛多了,就赚个路费。
最多,你要是全部买的话,我算你210颗,剩下那三颗送给你。”
王麻子很是吃惊。
王顺是从什么地方可以买到两毛多钱一颗鸡蛋的?
有心要问。
但估计王顺不会说。
稍微犹豫之后,王麻子点头:“好,那就3毛钱一颗,总共是...我算算...63块。”
算数都算了半天。
这也正常。
虽然王麻子就开始清点了起来。
王顺看着他的兴奋劲,知道他肯定是想要当二手贩子。
却也不在意。
这鸡蛋他自己运出去费时费力,也没多赚多少。
能尽快脱手,也是好事。
清点完毕,没有问题之后王麻子就付了钱。
王顺挑着空担子回到家后,就拿着工具上山了。
要砍些竹子,多做一点鸡舍。
也差不多要扩大养殖规模了。
忙碌到下午五点多,家里又多出了二十个鸡舍。
差不多可以养一百来只鸡。
“小叔子。”杨蓓蓓跑来后院:“大伯一家子来了。”
“啊?”王顺放下手头上的东西:“他们家不是去工地干活了吗?”
王顺大伯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嫁出去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
二儿子跟三儿子则是跟着爸妈一起在工地干活。
大伯家原来是比王顺家有钱很多的。
也因为如此,所以平常大伯一家上下,对王顺他们家都是不怎么看得起的。
在农村就是这样。
看不起比自己穷的,又嫉妒比自己有钱的。
王顺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皱起了眉头:“他们来干什么?准没好事。”
杨蓓蓓则是欲言又止。
王青青红着脸从办事处跑掉了。
王顺嘿嘿一笑。
尽管刚才王青青没有答应给他看她的...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
他也追了上去,把王青青给送回家,然后才返回。
第二天早上,王顺回到家。
杨蓓蓓依旧是提前做好了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面疙瘩汤,还加了个鸡蛋。
再撒上一点葱花,吃起来别提多香了。
“爸妈都出去了吗?”王顺一边吃着早餐,一边问杨蓓蓓。
“出去了。”杨蓓蓓说:“上次你不是教爸妈弄那个叫什么...复合肥的吗?
今天爸妈就挑了两担去田里施肥了。”
“嗯。”王顺点点头。
那复合肥用在田地里,今年的粮食肯定产量会增加不少。
“鸡我都给你喂好了。”杨蓓蓓又说道,她脸上有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今天一大早去看,又多了不少的鸡蛋。
我一数,足足有123枚。”
这个产蛋量,把杨蓓蓓都给吓了一跳。
要是每天都能收获100枚鸡蛋,按照一枚3毛钱,那也有3块钱了。
“是吗?那可太好了。”王顺三两下把碗里的食物扒拉完。
然后问道:“嫂子,咱们村子里有没有谁家的媳妇要生孩子,或者正在坐月子的?”
“我想想...”杨蓓蓓思索了一下,回答:“村口的王麻子家的儿媳妇刚生了个儿子,还有王狗蛋的媳妇马上要生了...以及村尾的张兰也刚生...怎么了?”
王顺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去卖鸡蛋啊,这几户人家刚刚生产,或者即将生产,肯定需要营养的。”
现在不比以后。
女人生了孩子,不可能各种炖鸡,营养品的。
连白米饭都不能保证每天都有。
因为现在鸡蛋还不是特别多,王顺也懒得拿到外面去卖,不太划算。
村子里要是可以出售掉,那就最好了。
他把总共219颗鸡蛋,都装了起来。
装一层,铺一层干稻草,防止碰撞导致鸡蛋破碎。
全部放在两个大竹篓里,用扁担挑起来。
先去村口的王麻子家。
路上,一个个村民都很是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顺子早啊。”
“挑的什么呢?”
“又要去哪里发财了?”
...
王顺笑道:“昨天去外面批发了一批新鲜的鸡蛋,有要的吗,一颗只要3毛钱。”
关于他家里面养了两百只芦花鸡的事情,王顺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的。
在农村里,有两百多只鸡,是很惹眼的事情。
而且这玩意很容易被偷走,不得不防。
再加上王顺最近已经很高调了,还是稍微低调一些。
所以他就谎称这些鸡蛋是从外面批发的。
3毛钱一个不贵。
有一些村民有点心动。
但最后还是没买。
普通人平日里,哪里舍得吃鸡蛋啊。
而且家家户户都有养鸡,蛋是不缺的。
只是都留着积攒起来,拿到外面去卖。
很快,王顺来到了王麻子家。
这家有八个兄弟姐妹,王麻子在村子里也算是比较有钱的那一小撮人。
“王顺,你怎么有空过来?”王麻子问道。
人如其名,他脸上有很多的麻子。
“恭喜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儿子。”王顺把扁担放下来,笑道:“我昨天去外面批发了一些鸡蛋,你要不要买一点给媳妇补补身子?
一枚鸡蛋,收你3毛钱就可以看。”
一边说着,王顺一边把竹篓表面的稻草给拨开,拿出两个鸡蛋。
“3毛钱一个?”王麻子愣了一下:“这鸡蛋好大啊。”
因为王顺饲养的这批芦花鸡营养很好,又不运动,脂肪很多。
下的鸡蛋自然是要比普通的散养鸡更加大。
不过就从味道上来说,那肯定是散养鸡下的蛋味道更加好了。
“真的都是3毛钱一个?”王麻子有些不确定的说。
“当然。”王顺点头:“你要买一点不?”
王麻子眼珠子一转,心中有了计较。
实际上,上个礼拜,他才跟家里人带着一批鸡蛋,去镇上售卖。
一颗卖四毛八厘钱。
而王顺的这个鸡蛋,比他卖的个头更大,价格还更便宜。
这要是全部买下来,再转手卖出去,岂不是能大赚一笔?
王麻子也是个有点生意头脑的。
立马就问道:“你这里总共有多少颗啊?”
王顺回答:“213颗。”
王麻子:“我要是全部买了,能不能便宜一点?”
“便宜不了。”王顺笑着摇头:“我去批发来都两毛多了,就赚个路费。
最多,你要是全部买的话,我算你210颗,剩下那三颗送给你。”
王麻子很是吃惊。
王顺是从什么地方可以买到两毛多钱一颗鸡蛋的?
有心要问。
但估计王顺不会说。
稍微犹豫之后,王麻子点头:“好,那就3毛钱一颗,总共是...我算算...63块。”
算数都算了半天。
这也正常。
虽然王麻子就开始清点了起来。
王顺看着他的兴奋劲,知道他肯定是想要当二手贩子。
却也不在意。
这鸡蛋他自己运出去费时费力,也没多赚多少。
能尽快脱手,也是好事。
清点完毕,没有问题之后王麻子就付了钱。
王顺挑着空担子回到家后,就拿着工具上山了。
要砍些竹子,多做一点鸡舍。
也差不多要扩大养殖规模了。
忙碌到下午五点多,家里又多出了二十个鸡舍。
差不多可以养一百来只鸡。
“小叔子。”杨蓓蓓跑来后院:“大伯一家子来了。”
“啊?”王顺放下手头上的东西:“他们家不是去工地干活了吗?”
王顺大伯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嫁出去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
二儿子跟三儿子则是跟着爸妈一起在工地干活。
大伯家原来是比王顺家有钱很多的。
也因为如此,所以平常大伯一家上下,对王顺他们家都是不怎么看得起的。
在农村就是这样。
看不起比自己穷的,又嫉妒比自己有钱的。
王顺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皱起了眉头:“他们来干什么?准没好事。”
杨蓓蓓则是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