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832章 灯下黑

小说: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作者:土豆三条 更新时间:2025-01-18 10:07:43 源网站:2k小说网
  “这两孩子我知道的,母亲早几年就去世了,两年前他们父亲参与了一起盗墓行动,在冀省被抓了,被判了十年徒刑,他们俩就靠街道办资助过日子了。”公安听完后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两孩子说道。

  女孩现在看起来恢复了不少,站在男孩旁边拉着他的胳膊,看到进来这么多人越发紧张了,生怕她哥哥被抓走,而男孩看到那个穿黑色衣服的男孩也被带来了,脸上露出了遗憾和歉意。

  “哦,是这样啊,街道办应该是按贫困户标准给补助的吧,一个人五块钱确实够戗,不过我看他们也都十来岁了,可以自己找点活干啊。”

  王向东这下知道为什么邻居们不待见他们了,父亲犯错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更何况是干伤天害理的盗墓勾当,看不起他们情有可原啊。

  “就是因为家庭有污点,没人敢给他活干,他们也就只能到处捡**卖废品了,应该能勉强度日,要是碰上病痛就麻烦了。”公安摇头叹道。

  “看来今天这事也是因为他妹妹病了饿了才铤而走险的,希望你们派出所和街道办多关照一下他们啊,这事就交给你们处理了。”王向东点头说道。

  “好的,钟宏,你过来,你怎么能干这种事啊,千万不能走你父亲的路啊,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们或者街道办嘛,你呀你,跟我走吧。”公安拍了拍男孩的脑袋,看来对他还是了解的。

  “公安叔叔,我错了。”男孩低头主动伸出了双手。

  “哥哥,别抓我哥哥。”女孩想跑过来。

  “你哥哥犯了错必须要接受处罚的,好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公安肯定要带他回去批评教育的,不过应该不会关太长时间,你在家等他回来啊。”杨老师拉住女孩说道。

  “不铐你了,还有你小子,一起跟我走。”公安看了女孩一眼后摇头说道,然后就带着两人离开了。

  回到屋里,杨老师已经安抚好女孩,看过空荡简陋的房子,赵尚正和张勇也是唏嘘不已,低声交流两句后,都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塞给女孩,王向东也拿出五块钱,女孩流着眼泪连声道谢。

  走出西跨院,杨老师说要顺便看看整个大院,于是四人就继续往里走,里头还有一个西跨院,再进去就是后院了,两棵高大的槐树后面还是一排的平房,绕过去就是东边的跨院了,整个大院面积真大。

  杨老师说这里是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重要将领年羹尧在京城的居所,修建的时候可是有七八个院落八九十个房间,可见当年这个年羹尧很是风光啊。

  年羹尧虽以武功著称,但却自幼读书,颇有才识,曾任内阁学士、四川巡抚等职,在三十岁时就成为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深受康熙和雍正的器重,所以他的府邸才能修建得如此庞大。

  但在雍正四年,风头正盛的年羹尧突然就被雍正帝削官夺爵,罪名罗列了几十条,还被赐自尽,还未完全建好的府邸就被抄家罚没了。

  到民国初年,年羹尧大将军的宅府被改造为东莞新馆,解放后就改作居住区成了大杂院,正殿和大殿前的空地也都搭建了平房,整个大院估计住上了近百户人家,难怪如此拥挤。

  “这里咱们不用勘探了吧?”张勇问了一句。

  “王科长,你看呢?”杨老师也问道。

  “又不是王府,还是被抄过家的官员住宅,估计不会有啥留下的,再看这里到处都是房子,能落脚的空间都不大,算了吧。”王向东摇头说道。

  他其实已经搜查了整个大院,地窖倒是有几个,应该都是这里的住户掏挖的,唯一一个地下暗室是在正殿之下,大院也就前面的大殿和中间的正殿保存完好,不过也都住上人家了。

  这个地下暗室倒是密封得完好,里头码放着二十多口箱子,看来这个年羹尧还是有私藏着宝藏的,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怎么可能没有积蓄呢,皇帝要搞掉他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是出自前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个“清”可不是指前朝,是指做官清廉,意思是即使那些从不受贿、从不贪污的清廉的知府,只通过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仍然可以在三年之内获取十万雪花银。

  清官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所以前朝的卖官鬻爵盛行,只要能花钱买到官,连本带利肯定能够赚回来的,说到底都是对民脂民膏的压榨,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这个地下暗室就先放着,要想把整个大院勘探完也得两天功夫,这里的住户很复杂,勘探工作不会那么顺利的,还是不浪费时间了。

  王向**然感觉有些好笑,那俩孩子的父亲跑到外地去盗墓,自己家门口的地下就埋藏着宝藏不去探索,这是不是常说的灯下黑啊。

  回到上斜街粮站,主任对王向东他们四人称赞有加,热情的接待了他们,抽烟喝茶闲聊了一阵子,然后才去仓库那边挖坑抓老鼠。

  南城区这边是没有王府的,所以这两天都在各个街道粮站灭鼠,进度倒是很快,王向东看了看粮食局杜勇提供的图纸,已经快回到前门大街了,快搞定啦。

  今天应该是最后两个粮站了,地点都在前门大街西边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里,巧了不是,这条街道就叫粮食店街。

  粮食店街早年确实就是京城粮食交易最繁忙的街道,全长五百多米,街面宽达九米,方便往来运送粮食的马车停驻,那时候粮店很多,解放后粮食收归国家经营了,现在街道上只有两家粮站了。

  粮食店街靠近前门,也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东西两边都是商铺,好多还是京城老字号,有的都已经传承几百年了。

  “六必居酱园,最早还是个杂货铺,卖过柴、米、油、盐、酱、醋等六样日用品,所以叫“六必居”,现在主要是卖酱料了。”一路看过来,杨老师停在这一家商铺门口开始介绍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