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第二百二十三章 背后的目的!

小说: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作者:咖啡七分甜 更新时间:2025-02-25 00:14:15 源网站:2k小说网
  “司令,看样子我们要停止移民的工作了。”陆裕峰匆匆走进陆裕华的办公室,神色凝重,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赶来的。

  陆裕华闻言,手中的笔顿了一下,缓缓抬起头,一脸疑惑地看向陆裕峰,那目光仿佛在探寻事情的严重性。

  “为什么?”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带着几分不解。

  “水土不服。”陆裕峰满脸无奈,重重地叹了口气,“这雨季简直是一场灾难,疾病就像野草一样疯狂蔓延。咱们自由军已经小心翼翼了,可还是防不胜防。”

  雨季的来临,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可怕。

  暴雨如注,洪水泛滥,潮湿的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

  这种恶劣的环境,成了病菌的温床。

  自由军的士兵们,哪怕是经过严格训练,身体素质远超常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

  不少士兵开始发烧、咳嗽,浑身乏力,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那些移民和劳工的情况则更加糟糕。

  尤其是来自北方的移民,他们习惯了北方干燥凉爽的气候,初到这潮热的南方热带丛林,身体根本无法适应。

  短短时间内,因为水土不服而病逝的人数就超过了一千人。

  一具具尸体被抬出,亲人们的哭声在营地中回荡,那场景令人心碎。

  自由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已经反复进行移民培训和管理。

  他们苦口婆心地告诉移民们,不要喝生水,要注意防蚊虫叮咬,生病要及时就医。

  可很多移民却不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在他们看来,喝生水多年都没事,被蚊虫咬几口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大惊小怪。

  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大规模的移民潮,也让自由军地盘内的管理出现了诸多漏洞。

  各个移民点人满为患,物资分配时常出现问题,卫生条件更是难以保证。

  意外频频发生,短短几个月,因为各种疾病和丛林恶劣环境导致的移民非正常死亡数量超过了上万人。

  这些数字,就像一把把沉重的枷锁,压在自由军的心头。

  若不是自由军实行军管,严格控制隔离政策,恐怕早就引发大规模的疫病了。

  自由军为了控制疫情,建立了一个个隔离区,将患病的人集中起来,安排医护人员悉心照料。

  所有药品都是免费提供,对于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是给予特别关注。

  而且移民大多是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否则死亡人数会更加惊人。

  在这个青霉素等抗生素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的时代,闯入热带丛林无疑是在与死神共舞。

  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吸入致命的病菌;每一道伤口,都可能引发无法控制的感染。

  自由军到现在也只是控制了地盘上的城市和交通线沿线的主要城镇,除了部分开荒垦田,深入丛林和农村的人员很少。

  军队的非战斗伤亡,多数也是因为深入乡村和丛林剿匪。

  那些茂密的丛林中,隐藏着未知的危险,不仅有凶残的土匪,还有各种致命的疾病。

  然而,移民们对这个伤亡人数却表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平静。

  他们既然选择来移民,尤其是国内的移民,本就是在国内活得艰难。

  在他们的家乡,天灾人祸不断,死亡早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这里,就算不干活,自由军也会提供食物,要是干活还能吃饱,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如同天堂一般。

  那些早死的人,别人只会轻叹一句没福气,倒也没有人把责任胡乱推到自由军的头上。

  陆裕华听完陆裕峰的汇报,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自由军的军队不仅仅是要跟敌人作斗争,还要利用军队的组织优势,跟疾病作斗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关乎着自由军的未来,也关乎着这些移民的命运。

  “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移民计划。”陆裕华突然抬起头,目光坚定,“这些移民是我们的希望,这片土地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陆裕峰看着司令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可是,司令,我们该怎么做呢?”他问道。

  陆裕华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首先,我们要加强医疗力量。从各个城市抽调更多的医护人员,组建巡回医疗队,深入到每一个移民点。同时,加大药品的采购和生产力度,确保药品的供应。”

  “其次,强化移民培训。不能只是简单地说几句,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以组织一些患病痊愈的移民,给大家讲述亲身经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

  “再者,完善管理体系。对各个移民点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分配物资,加强卫生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陆裕峰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司令,您说得对。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接下来的日子里,自由军按照陆裕华的部署,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医护人员们背着药箱,穿梭在各个移民点之间,为患病的移民诊治。

  他们不顾自身的疲惫和危险,日夜守护着移民们的健康。

  移民培训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那些患病痊愈的移民站在台上,声泪俱下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台下的移民们听得聚精会神,脸上的神情也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变成了严肃和警惕。

  管理体系的完善,让移民点的秩序逐渐恢复。

  物资分配变得公平合理,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监督人员在各个角落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立刻进行教育和处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们的情况逐渐好转。疾病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自由军也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控制住了?”当陆裕峰再次踏入指挥部时,陆裕华急切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此刻的指挥部里,地图摊满了整张桌子,各种标记和箭头诉说着局势的复杂。

  陆裕华站在地图前,手中的铅笔随意地敲打着桌面,眼神中满是对情况的关切。

  “嗯,暂时控制住了,司令。”陆裕峰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欣慰。

  这段时间为了控制住移民点的疾病蔓延,他日夜操劳,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不过,他紧接着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是否暂停进攻?”

  说出这句话时,他的心里也没底,毕竟他深知司令对进攻计划的执着。

  “为什么?”陆裕华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紧紧盯着陆裕峰,眼神里透露出明显的不满。

  他心想,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时机,怎么能轻易停下脚步?外面的战局瞬息万变,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改变整个局势。

  陆裕峰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引起司令的强烈反对,但他还是决定坦诚相告。

  “我们现在有些消化不良,”他缓缓说道,一边说一边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上面划过他们刚刚占领的区域,“这些新占领的地盘,管理起来困难重重。移民点的问题才刚刚解决,我们的人力、物力都在这次抗疫中消耗巨大。还是先消化眼前的地盘,等到完全消化了,再继续扩大地盘,这样我们的根基才能更稳固。”

  闻言,陆裕华并没有立刻表态,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陆裕峰,眼神深邃得让人捉摸不透。

  陆裕华的内心其实也在激烈地挣扎,他明白陆裕峰所说的话不无道理,新占领的地盘确实需要时间去巩固和管理。但作为一名指挥官,他更清楚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

  “现在是最佳的机会,”陆裕华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等到我们完全消化了,日军也会反应过来,到时候他们绝对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铅笔重重地在地图上日军的势力范围处点了点。

  “眼下趁着日军进攻婆罗洲以及缅甸,他们的兵力分散,无暇顾及我们这边,正是我们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机。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在陆裕华看来,自由军一直以来都在艰难地夹缝中生存,每一次的发展机会都来之不易。

  这次日军陷入其他战场的泥潭,正是自由军突破困境、扩大地盘的天赐良机。

  一旦错过,等日军腾出手来,必定会对自由军进行残酷的围剿,那时自由军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陆裕峰沉默了片刻,他理解司令的担忧和雄心壮志,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司令,我明白您的想法,”他诚恳地说道,“可是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也不容乐观。新占领地盘上的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我们的军队也需要时间休整和补充。贸然进攻,一旦后方出现问题,我们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陆裕华皱了皱眉头,他知道陆裕峰说的是事实。

  这段时间,为了应对移民点的危机,军队的很多精力都被分散了。士兵们连续作战,又参与了抗疫工作,早已疲惫不堪。而且,新占领区域的治安也不稳定,时常有小规模的反抗活动。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陆裕峰见司令陷入了沉思,接着说道,“一部分军队留下来巩固后方,维持治安,同时加强对新地盘的管理和建设。另一部分精锐部队,在边境地区保持高度戒备,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小规模的突袭,不断骚扰日军,让他们不能安心作战,也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消化新地盘。”

  陆裕华听着陆裕峰的建议,心中的天平开始慢慢倾斜。

  他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思考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许久,他停下脚步,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好,就按你说的办。”他说道,“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巩固后方,其余的兵力在边境待命。不过,一定要密切关注日军的动向,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我们绝对不能放过。”

  陆裕峰心中一喜,他知道司令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是,司令,我这就去安排。”他敬了个礼,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陆裕华叫住了他,“这次你辛苦了。移民点的事情处理得很好,等局势稳定了,一定要好好犒劳那些医护人员和士兵们。”

  “谢谢司令,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陆裕峰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随后的日子里,自由军按照这个新的战略部署展开行动。

  留下来的部队积极投入到新地盘的建设和管理中,他们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同时加强治安管理,逐渐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而边境的部队则时刻保持警惕,对日军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时不时地发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让日军疲于应付。

  另一边,寺内寿一正端坐在宽敞的指挥部中,柔和的灯光洒在他严肃的面庞上。

  他手中紧握着刚刚收到的情报,眉头微微皱起,形成一道深深的沟壑。

  “自由军停下攻势了?”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不可置信,在空旷的指挥部里回荡

  寺内寿一怎么也想不到,此前还攻势猛烈、与日军打得难解难分的自由军,竟然突然像乌龟一样缩了回去。

  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念头。这是自由军的计谋吗?

  他们是否在暗中筹备更强大的力量,准备给他来个措手不及?

  还是说,他们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不得不停止进攻?

  寺内寿一深知自由军的难缠,他们作战灵活,意志坚定,绝不是轻易会退缩的队伍。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双方的势力范围和军事部署。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自由军的防线,眼神中满是疑惑与警惕。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目的?”他低声自语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