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带资进组开始 第二十四章 终于要开机了

小说:华娱从带资进组开始 作者:书之贤者 更新时间:2025-01-17 01:21:30 源网站:2k小说网
  就演技整体情况而言,张松文的台词不算他演技里最突出的项,但是苏浩觉得他的台词呢,表现出来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精准。

  在苏浩看来,张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角色共情力非常强。

  可能得益于他是做过导游的,见过形形**的人。但与一般导游不同,他是一边做导游,还一边在观察这些人,各种人物形象,他都记在心里,后来在北电又学了表演,就把这些过往的经历都用在了表演上面。所以呢,他这个人的戏路非常的宽,他既可以表演出一个富家老板的气派,也能表现出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心酸。

  尤其他在表演的时候,特别能符合大众的逻辑去表现人物,甚至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效果会超越大众的想象。

  比如在《隐秘的角落》,他扮演的朱朝阳的父亲,在女儿去世之后,晚上他习惯性的在馄饨摊儿买了三碗馄饨,转身才想起来女儿已经不在了,那时候他想把这多出来的一碗馄饨扔掉,但马上感觉不对,如果把馄饨扔掉了,就相当于他把女儿扔掉了。

  于是他默默的坐在了餐桌前,一口一口把那多买的一碗馄饨吃光。同时,无声的眼泪往下流,那一刻,大家无比同情这個失去女儿的中年男人。

  还有后世大火的《狂飙》里,高启强那句经典的“风浪越大,鱼越贵”,也是他的临场发挥,属于按照他自己的理解,高启强在那一刻应该说的话,堪称神来之笔。

  所以张松文教台词,不会按照剧本逐字逐句的去抠那个气口,校准每个字的发音,但是他会教授如何把每一句台词表现的恰到好处。

  这也可能为什么同为北电助教,他的好朋友周一维还是教台词的助教,但整体演技还是不如他的原因。

  所以实际上苏浩跟张松文学的并不是如何说台词,张松文帮他纠正的也不是说台词的气口、发音等等,更多的是体会每句台词,背后的人物情绪、逻辑这些。

  于是又过了一周时间,张松文帮苏浩把一整本的、有关黄药师的剧情,所有的台词都过了一遍,确保苏浩已经基本吃透了“黄药师”这个角色。

  并且,对于苏浩背下整部剧本的方法,张松文表示赞赏。

  但他同时也说,如果用这种方法,往后苏浩基本一年不能接太多角色。

  因为相对而言,实际上内地的影视剧,剧本完整程度要比港台那边强太多了。

  港台那边当初拍电影的时候,很多片场实际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本,更多的时候剧本都是几个编剧先想出一个点子,然后根据想出来的角色找演员,剧组建成后,剧情台词都是片场现编的。

  所以,港台那边流行一个词叫“飞纸仔”,一指片场现编词的编剧,二指写有剧情、台词的纸片在片场乱飞的现象。

  比如当年王精拍摄《整蛊专家》的时候,最开始只有“整蛊专家”这四个字,还有刘德哗跟周星弛这两个演员,但是从电影开拍到上映才用了五周时间!

  很多剧情都是在现场临时想的,还有很多场戏就是由演员的现场发挥。

  所以说在港台那边背剧本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是同样的方法在内地这边儿就有些难了。

  因为传统戏剧的影响,内地这边都是准备好完整的剧本,再建组找演员。剧本可能后续还有改动,但改动幅度相对不会太大。

  如此一来,电影还好,剧本长度有限。如果是电视剧,动辄几十集的长度,对于演员来说,背整部剧本的难度确实有些高。

  但确实是个好方法,能让人把角色理解的更透彻,再搭配上人物小传,有助于演员更好的塑造人物。

  而苏浩,本就没想过多接戏,一年拍两到三部影视剧就顶天了,所以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他。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初,那边张松文的《第二面》也快要开拍,于是张松文就选择告辞。

  苏浩很大方的给他算了一整月的费用。

  张松文推辞了几次,才不好意思的收下。

  按他的话说,教授苏浩这活儿太轻松了,苏浩演技是有的,就是因为野路子出身,没那么成系统,他就帮帮忙梳理梳理就成了,没废什么心力。

  像他以前还跟组教过一个小姑娘,那是一点儿表演经验都没有,演戏得手把手的教。那时候他和另一个哥们儿废了好大的劲儿,才让那姑娘顺利的演完一部剧。就是可惜浪费了一个好角色,如果是一个本就有表演经验的女孩儿演的话,那个女二的角色会更出彩。

  张松文离开的时候,苏浩特意亲自送他到了机场,一路上话没有说透,但是话里话外都表现出了对张松文的高度欣赏。

  成年人嘛,话不用点的太透,张松文自然get到苏浩的意思。

  只是目前苏浩的南华影视才刚刚成立,也不好说前景,大家目前先保持好联系。

  如果未来南华影视发展的好,不用苏浩多说,张松文也自动会靠过来。

  这就是现代社会运行法则,成年人的世界,谈交情太天真。

  还是“钱景”更现实。

  送完张松文,这边章远终于从江城回来了。

  “增刊?”

  手拿刚印好的《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样本,苏浩饶有兴趣的问道。

  “是的,因为后面两个月的内容已定版,虽然向总编,哦,也就是作家凤歌,对浩哥您的《暗江湖》系列非常看好,但确实无法修改发行计划,而您一时又要的急,所以就定了增刊发行。”章远一本一眼的回复道。

  《今古传奇·武侠版》现在是旬刊,一月发行三期,不过每年都会有临时增刊的情况。

  “花了多少?首印多少册?”

  “刊物目前一册的制作成本不过1元左右,包括编辑文字校对、加图、排版、印刷等的费用,但涉及运输费用,以及各级渠道商的分成,一册平均总成本是3元多的样子。我和向总编商量了下,最后签合同按照一本3元算的,首印20万册,这就是60万了。当然一册零售价是5元,如果首印这20万册全卖出去的话,利润都是咱公司的。”章远一板一眼的汇报道。

  “如果有加印呢?”

  “加印的话,我们就不用出费用了,纯利润我们和《今古传奇》杂志社五五分成。”

  苏浩又翻了下手上这本杂志,发现只有《暗江湖》前四篇,“没全放在一册发行啊?”

  “是的,因为有两篇中篇,文字超幅了,所以预计是分为两册发行。”章远答道,“首册《龙门飞甲》、《厂公》、《剑雨》、《戚家刀》,在七月份中旬增刊发行;中册《明将》、《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八月中旬增刊发行;《血滴子》因为是清朝的故事,与前面8篇有些不搭,因而单独拎出来,放在九月份上旬正刊里发行,稿费给您直接算了,一篇一万元!”

  《血滴子》全文不过两万多字,也就是说,苏浩直接达成千字五百成就,这已经算是一流作家的标准了!

  但账显然不是这么算的。

  苏浩斜眼看着他,“也就是说,扣除掉这所谓的一万稿费,这次我自费发书,得先掏119万?!”

  章远额头微微冒汗,“不用的不用的!向总编说了,因为现在《今古传奇·武侠版》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平均每一期全国销售量都在20万册以上!一般稳定在24万册左右。所以首印20万册基本都能卖出去,因此扣除两期增刊利润和给您的稿费,咱公司先出39万就可以了。”

  “那广告收益分成怎么算?”苏浩歪着脑袋问道。

  “啊?!”章远微微张嘴,愣了。

  “我刚刚翻了翻,这一册里面就打了八个商务广告,”苏浩指着手里的杂志说道,“我可是自费出书的,两册增刊里广告收益不给我分成可说不过去吧。”

  “这……这个……”章远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浩哥,不如我再去趟江城,和对方商量加一个有关广告收益分成的补充合同?”一边的何佳烨心中暗骂小舅子不靠谱,但还是不得不站出来帮对方擦**,连忙开口道。

  “广告收益分成属杂志社利润大头,估计要着费劲。”苏浩摆摆手,“算了,这部分就不要了,和对方谈谈别的地方找补找补。”

  本来苏浩想的是,找个出版社自费出书,首印1万册,花个10几、20万的就差不多了。

  好嘛,章远这番操作下来,直接花出去39万!

  费用直接翻了一倍不止!

  就这小册子的书页质量,印刷成本如果超过2毛,苏浩就把这本杂志给直接吃了!

  成本这块,章远就被凤歌给套路了。

  当然,流传效果也确实不一样。

  《今古传奇·武侠版》他知道,在20世纪初,确实是内地极畅销的武侠小说杂志之一。最巅峰的时候铺货全国,甚至港台方面也有销售,平均每期至少20万册确实是实打实的成绩。

  借着这个平台,剩下了宣传的费用,苏浩的《暗江湖》系列定会更快风靡全国。

  而且,杂志连载还和出版社整书出版不同,杂志社只有连载出版权,未来还可以找出版社继续出版全本小说。

  所以,成本这块,苏浩认了。

  只是章远太嫩了,又被对方在广告收益上摆了一道。

  本来嘛,章远想着货比两家,拜访完今古传奇杂志社,还会去商都的武侠故事杂志社拜访下,结果被凤歌那货一顿忽悠,就直接签了意向合同,之后对方还印刷了样册,这是直接把他们给架住了。

  果然,玩文字的心都脏。

  仔细想了想,苏浩继续说道:“既然是和凤歌谈的,那就和他再谈谈他作品的影视版权。《铁血天骄》、《昆仑》、《沧海》这三本书的影视版权都买过来,借着广告收益分成的事儿,把价格压一压,还有作品改编年限也要长一些。”

  通常来讲,小说的影视版权都有年限的,一般短则3-5年,长则10-20年不等。如果超过期限,作品没能改编成影视作品上映成功,作者有权收回版权。

  “浩哥,这还是得考虑考虑吧,毕竟《沧海》还好说,《铁血天骄》和《昆仑》可涉嫌到抄袭金镛小说,另外《昆仑》还有些违禁的剧情,不好改编吧。”何佳烨也读过这几本小说,马上发现了问题。

  “没事儿,抄袭的问题,金镛都没提,咱们怕啥?至于剧情违禁的事儿——”苏浩又思考了下,“先把版权买到手,之后不行联系联系港台方面影视公司,由咱们出版权,对方主控制作都行,总有办法解决的。对了,还有其他作家,小椴、步非烟、时未寒、沧月、李亮、方白羽等人的作品版权,价格合适的话,能买的就都买下来。”

  天下行文一大抄,文学上的事儿能叫抄袭嘛?相互借鉴而已!

  再说了,苏浩写《龙门飞甲》可没经过香江徐老怪的同意,只是主角姓名改了,背景年代放在明成化年间,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新龙门客栈》的续作,隔后世叫同人二创。

  不过显然这种事儿在凤歌眼里都不是事儿。

  这年头内地的武侠小说作者,有几个敢说自己的小说没有模仿过早年间港台名家的?更遑论对经典作品的续写了。

  八九十年代内地这边有关金镛小说的续作多了去了,其中也不乏写的比较好的。

  所以凤歌根本不关心苏浩有没有获取过版权,看苏浩的小说确实写的不赖,就直接拍板确定刊登了。

  别人不清楚,苏浩可是知道这些小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所以他心里还是得承凤歌的情的。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之后由何佳烨与章远再跑一趟江城,购买凤歌等作家小说的影视版权。

  等到IP时代来临,这些版权就是自己不拍,坐等升值转手一卖也不亏。

  忽地,沈苹敲门进来,和苏浩汇报:“浩哥,唐仁那边来信儿了,《射雕英雄传》预计五天后重新在横惦开机复拍。”

  “**,终于要拍了。”

  苏浩长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