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第13章 写序还有报纸

小说:吾父耶和华 作者:千翅万瞳 更新时间:2025-01-16 04:52:13 源网站:2k小说网
  实验性的印刷,早已验证,确实是可行的,其印刷质量比之抄写员手写,其实还要更加优质。

  粘稠的油基墨水,表现出了相当优越的附着性,这使得印刷出的字迹,格外清晰明确。

  机器的统一印刷,则相对的避免了抄写中出现的错漏,确保品质稳定如一。

  但,虽然技术上没有了问题,可**和宗教上,却犯了老大难。

  就比如说,在两教经书上,盖里斯所准备的前言或者序上,都对天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描述。

  盖里斯并没有直接污蔑,或者强行宣称任何宗教有误。

  他只是对天父的特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总结。

  天父是唯一的、永恒的、不变的、超越的、内在的……

  具备全能、全知、全善、公义、慈悲……

  然后,盖里斯开始进行逻辑推论。

  天父无所不能——祂的能力无限,超越人类的想象与界限;

  天父创造世界——万物皆因祂的旨意而存在;

  既然天父无所不能,那么天父创的世界有不信天父者,这便是天父自有安排,而不该是人所能强改的。

  任何圣裔或者教士,试图以天父的名义,强迫他人改信,而不是用践行教义感化他人,便是在否定天父的全知全能。

  至于为何天父会如此设置,则可能超越人类的想象。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盖里斯引用了两句话。

  盖里斯版圣经上的序言是【不可妄呼天主的圣名。】(《出谷纪》20:7)

  盖里斯版古兰经上的序言则是【宗教上没有强迫。】(2:256)

  意在制止通过暴力或威胁强迫他人皈依任何宗教。

  这个观点,对于这个时代的许多信徒,都有着极强的冲击力。

  或者说是极大的侵占挤压了宗教学者群体,依托释经权为所欲为的权利。

  除去那两份对外销售和铺货的两份经书外,盖里斯还专门给盖里斯宗准备了一份教理问答,用于让盖里斯宗的信徒与教士,能够简明扼要的理解盖里斯的宗教神学观点。

  在那份《盖里斯宗教理问答》中,盖里斯也写了一份引言,包括以下内容

  【天兄与我是公义的、解放的、爱的,站在受压迫者一边,呼召信徒参与解放与公义的行动。】

  【在这序言中,我将阐明我们的追求,以及信徒如何活出这一信仰。】

  【天父赐予了人自由意志,乃至于能够宽恕对天父的抗拒,这正是对天父之公义与慈悲的明证。】

  【因此,我们反对任何试图强迫他人信仰的行为,因为这是对天父的自由赐予的践踏。】

  【以天父之名为私利服务者,应被视为亵渎天父的冒牌者。无论是将宗教领袖、教会仪式,还是人类制度绝对化,都应被拒绝。】

  【任何以天父的名义剥削、压迫或践踏自由的行径,都该被斥为异端。】

  【天父并不需要人的虚伪崇拜,而希望信徒以全心、全意和真实的行动表达虔诚。】

  【天父的信仰不止步于祈祷,而是通过信徒在世界中的行动来彰显祂的旨意。】

  【因此,我们应以行动见证天父的正义与怜悯。无论是解放受压迫者、推动社会公平,还是维护穷人的权利,皆是天父意志的体现。】

  【我呼召所有人回归天父的核心旨意——解放与公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只是祈祷者,更是行动者。天父的国近了,它并不遥远,它开始于每一个信徒的正义行动。愿天父的光引导我们。】

  【“你们要追求正义,只追求正义。”(《申命记》16:20)】

  盖里斯的一生并没有结束,因此他的言行还在被记载,但除去写宗教经文外,不代表盖里斯不能用明确的教义来规范自己的组织。

  面对这三份序和引言,三位使徒其实都本能的有些抗拒,这是在批判、在否决、在告诉世人,所谓的教士、教会,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神圣权利。

  事实上,若非是盖里斯亲自写下这些内容,反复言传身教,并且以真正无可置疑“奇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十二使徒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盖里斯的教义。

  因为,这背离了许多东西,背离了中世纪人的三观。

  但盖里斯终究是出现了,他自己化身成神圣的烛光,照亮了黑夜,犹如锤子一般将这些“真理”敲入人的脑海。

  因此,纵然使徒中有人不喜欢,却还是会去执行。

  他们或许会向盖里斯提出自己的建言,但在盖里斯做出决定之后,却只会去拥护。

  要知道,背离君王的旨意至多不过是一死,背离神的真理却意味着死后的永恒折磨。

  正是凭借着这种方式,盖里斯才在12世纪,建立起一个与这世道迥异的组织,并且试图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传承下去,为后人做好启迪。

  当这家小小工坊正式开工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在预备着向旧时代的宗教宣战了。

  罗马教廷也好、巴格达哈里发也罢、书籍将承载着文字的力量,给予他们重重一击。

  不过由于当下的第二王国现状,宗教上的宣战,其实还是要停一停,并不急于开始。

  反倒是为了强化国家认同,有着一件更需要紧迫的事,这件事同样是依托于印刷术——报纸。

  收复加利利公国的行动,处处都离不开盖里斯,很多城镇都需要盖里斯亲自前往,而许多有宗教意义与历史意义的教堂与地点,也都需要盖里斯去一趟走走形式。

  这些事虽然很麻烦,但又确实能比较有效的安定人心。

  而这个过程里,盖里斯所经历过的那些事,就比如击溃了什么突厥人部族,解救了什么法兰克人奴隶,包括免除人头税等等事件,都传回了后方,整理之后,要开始印刷成耶路撒冷王国的第一份“报纸”。

  严格来说,这还谈不上是成熟的报纸,而更接近于通报,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笔者和中产阶级,能够支撑起报纸的顾客市场。

  甚至于,在相当长时间内,盖里斯都未指望“报纸”这个东西能够盈利,反倒是需要往里面砸进去大量的补贴,乃至于雇佣宣讲员来向群众派发与宣讲。

  这样干的好处,其实也毋庸置疑。

  ……

  在提尔城的广场上,在这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洒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折射出淡淡的光辉。

  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制讲台矗立在广场中央,上面铺着深红色的布帘,象征王室的标志性花纹被绣在布帘的边缘。

  带有耶路撒冷金黄十字的旗帜在讲台后飘扬。

  她的短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是涂上了金粉一般,每一缕发丝都带着光泽。

  今天,伊莎贝拉是在参与王国第一家报社的剪彩活动,这次剪彩活动出席了很多王国里的重要人物,也让民众们对所谓的报纸充满了好奇。

  当伊莎贝拉穿着礼服,剪开丝绸彩带的时候,台下的民众们在一些人的带领下发出欢呼。

  对于报纸这个概念,民众们其实都不太懂,不过既然有“女王”出席,那么跟着过去凑热闹那准没错。

  这个王国真正的国王是谁,民众们已经并不能很好的分辨出来了。

  在之前的一年里,伊莎贝拉就已经打破了自己高高在上、深居宫廷的形象,转而树立起和蔼可亲的人设。

  她会在周末的时候接见民众代表,与之随意的聊天,如果有什么需求的话,伊莎贝拉也会帮忙解决。而且她不时也会在侍从护卫的情况下出现在街道与商店,当有人向伊莎贝拉致敬的时候,少女也会微笑着给予回应。

  总的来讲,提尔的市民们对于自己女王并不陌生,对于这样一位不折腾人、还会静下心听民众倾诉又长相甜美的少女,都心怀好感。

  剪彩活动结束后,几位侍从带着一叠新印刷的报纸站到人群边缘,一边免费发放,一边向围观的民众解释它的用途与内容。

  那些愿意购买第一份报纸的人,则从一旁领取到一只精巧的小徽章作为纪念。

  阳光洒下的广场上,充满了热闹的氛围,报社剪彩的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而站在讲台上的伊莎贝拉,则也使得自己被民众们愈发熟知。

  当那一系列的活动结束之后,伊莎贝拉终于可以放松表情,在报社的会客室里毫无形象的靠在木沙发上。

  “小贝拉,你这样可不行哟,身为女王要时刻端庄才对。”

  门被推开,来者拿着一份报纸走进了会客室,看着伊莎贝拉的形象,不由得调侃了一句。

  来人正是阿尔乔斯,他年龄已经有三十多,论年龄的话是伊莎贝拉的足足两倍。

  因为印刷经书的事,加之塞浦路斯诸多事情已经安稳,因此这位东正教神父、盖里斯神学的奠基人之一乘船来到了提尔。

  关于教理问答的草稿,固然是盖里斯撰写,但其中的校对却始终是他负责。

  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加上阿尔乔斯这家伙吊儿郎当,对天底下什么人都缺乏敬畏,因此他看待伊莎贝拉的时候,就往往将之视作小辈,而非什么血脉高贵之人。

  真要论血脉高贵的话,现如今他身边就还跟着一位贝阿特丽丝。

  这位前塞浦路斯暴君艾萨克的女儿,被阿尔乔斯收养了,作为流淌着科穆宁血脉的一员,这位少女其实也是伊莎贝拉的远亲。

  此外,除去那两人,普尔多克还有卡菲等人都相继走进来。

  大家都还算熟悉,相处起来就很随意,至少伊莎贝拉不会在这些人面前,给自己挂上面具。

  “我还不是女王呢。”

  “早晚的事。”

  阿尔乔斯没大没小的又来了一句,说着就将手里的那份报纸丢给了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则把报纸又丢给了一旁的侍女,报纸上的内容她其实早就看过了。

  无非是王国收复了多少土地,盖里斯击溃了多少阿尤布王朝的部队,又或者王国针对新收复土地议员的补选即将开始,加上提尔周边的工场招募100名学徒工等等一系列的消息。

  “一份报纸卖半银迪拉姆,是不是太便宜了点?这样基本上是等于赚不到什么钱吧。”

  伊莎贝拉随口对阿尔乔斯说道,她其实知道原因,但还是会扯一扯着方面的话。

  毕竟这年头的纸张可不便宜,或者说是相当昂贵才对。

  换成购买力的话,一张纸的价格其实和一个普通市民的一日衣食住行都差不多了。

  “不便宜啦,提尔城里又有多少人,能够支撑起比这更贵的价钱呢?要知道这可是一份周报。”

  阿尔乔斯笑着说道:“而且报社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就不算什么以盈利为目的。”

  “就拿眼下来说吧,王国虽然已经控制了加利利公国、阿卡、提尔、的黎波里、安条克……这一系列的地区,如果就治下人口还有财富而言,比之萨拉丁征服之前的旧耶路撒冷王国都要更加兴盛了。”

  “但这么片土地上,又有多少人会说出自己我是耶路撒冷王国人这种话呢?”

  “撒拉逊人会说自己是真主的子民,安条克会说自己是安条克人,的黎波里的热那亚人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耶路撒冷王国的人,当然提尔的威尼斯人、还有阿卡的比萨人也都这么认为的,那些从西方而来的法兰克人,从来都不会将这片土地视为自己的祖国。”

  “真正认为自己是耶路撒冷王国这个国家人的有哪些呢?”

  “是你、还有你们。”说着阿尔乔斯指了指伊莎贝拉,还有一旁的卡菲等人。

  听着阿尔乔斯的话,伊莎贝拉知道他的意思,伊莎贝拉代表着本地贵族,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自己的财富与土地,他们出身于此、成长于此,他们离开这里却就什么都不是。

  而卡菲则代表一批本地化了的法兰克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与当地人通婚,接受了当地的一些文化习俗,他们在农村里耕种橄榄、葡萄、小麦、大麦、和枣,他们脱离了旧有的社群,转而成为了一个新民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