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再来说说玛德琳。”席勒又开口说道:“我觉得你也应该看出来了,玛德琳也不是什么正常人,事实上我非常怀疑,这个看似可怜的女人才是他们家当初灭门惨案的真正凶手。”
蝙蝠侠终于回神了,因为席勒开始了猜测,于是他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怀疑?”
“因为那本研究笔记。”
终于要来了,蝙蝠侠想,果然每一个席勒都可以通过一丁点零碎的线索,直接猜出真相。
听到席勒提到研究笔记,蝙蝠侠就认为,他只可能是使用精神分析法,才能得到玛德琳是惨案凶手的结论。
因为那本笔记实际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足以作为判断一个人人格的证据,但是席勒还是这么说了,说明他或许是共情到了什么。
没想到席勒说:“据我的经验来看,玛德琳在提到她的家人的遭遇的时候,表现得过于冷漠,她有可能是一个自恋型的精神**。”
“经验?什么经验?”
“一些……和犯罪分子打交道的经验。”席勒停顿了一下之后接着说:“我见过很多类似的凶徒,他们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所以也是一种感觉?”
席勒摇了摇头说:“我只是在概括的说,如果你一定要追求细节的话,我可以说,玛德琳的措辞带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上帝视角,宏观又客观。”
席勒靠回了椅背上,一边回忆着一边说:“所有人都是以第一人称活着,所以在描述他们所见的事情的时候,一定都是主观的。”
“比如,当凶手在供认自己的犯罪事实的时候,他们会有所隐瞒,有一些是为了故意减轻罪责,但有一些也是无意的。”
“而这些不经意的隐瞒当中,又有一些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美化了自己,而另一些是主观视角带来的信息差。”
“他们经常会说‘我看到’或者是‘我想’,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主观叙述方式,比如‘我看到他倒在墙角,满脸是血,我在想他会不会是死了’。”
“这是我很常听到的一些供述,我想你应该也经常听见,因为很多凶手虽然凶残,但是精神正常,不是疯子和**,这种叙述方式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
“而玛德琳不是的,她描述这样一件事的视角是‘某人倒在了某处的墙角,他被杀死了’,这根本就不是一种主观叙述,而更像是客观评判。”
“如果她在说的事与她完全无关,或许还可以解释,但她描述的是她亲人的死亡,一旦把亲人的身份代入进去,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冷漠的可怕。”
“到底有谁会在描述自己亲人死亡的时候,直接说‘母亲倒在了厨房的墙角,她被杀死了’,‘妹妹趴在餐桌上,她的胸口有一个三角形的洞’,或是‘父亲面朝下趴在楼梯上,他的胳膊上方有两条血迹’?”
“或许后来的玛德琳很优秀,她学会了如何用最简练的话语概括一件事,可她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年龄不大,主观意识更容易被情绪影响,所以留在她记忆里的画面根本就不应该清晰客观的像是验尸报告,哪怕她说出一堆怪物的形象,我都觉得更正常一些。”
“这证明在玛德琳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她就并没有因为恐惧而情绪崩溃,她甚至没有在感觉到恐惧,她平淡地接受了这一切,记住了这一切,并在多年以后仍能清楚地复述它。”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如果这整件事对她来说不是一场劫难,那她是因为侥幸而成为了存活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玛德琳有精神障碍,有比较大的可能是天生的精神**者,当然了,这场惨剧是她缔造的推测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但她也绝对不可能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全然无辜的受害者。”
而听完了这一切的蝙蝠侠则发现,这位席勒拥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抛开分析方法不谈,也是一位相当优秀的侦探。
但是蝙蝠侠不能抛开分析方法不谈,因为这些结论他也早就在看完了玛德琳的日记之后就有眉目了,他想要的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精神**?”蝙蝠侠追问着,这种涉及到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东西,或许能够引出席勒对于玛德琳人格的分析。
但没想到的是,席勒开始分析小丑了。
他以玛德琳和小丑之间的区别作为引入,向蝙蝠侠深刻地论证了精神**者和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说小丑是疯子,但如果具体点来说,他是一个拥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属于广义上的精神病,但是不是大众认知当中的疯子。
其原因之前也说过了,小丑是有理智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利益导向,只不过因为他所追求的利益本身就很邪恶,所以让他看起来很疯狂。
而精神**者与之最大的区别就是,精神**者不是利益导向,而是欲望导向。
这么说吧,古往今来,许多上流社会的名人都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甚至近现代也有不少人承认了这一点。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是高度利益导向,甚至是过激的利益导向,这意味着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是不择手段的,无视一切社会规则,无视道德,甚至能够无视本能,泯灭人性。
虽然有些残酷,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六亲不认的性格更容易获得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
不是上流人士更容易患上反社会人格障碍,而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更容易成为上流人士。
但人们却更经常在下层见到精神**者。
不要觉得精神**者就是疯了上街拿刀砍人,严重到这种程度的是极少数,但轻微的精神**者却广泛的存在于大众身边。
他们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高度利益导向相反的,精神**者不追求利益,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放弃利益。
就比如,一局游戏快赢了,队友开送了,小组作业快完成了,有人捣乱了,项目进行的很顺利,使绊子的人就来了,孩子找的工作很好,他们一定要给搅黄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搅局者其实本身就是队伍的一员,也就是俗称的内鬼。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种人不可理喻,因为明明这件事情向好发展,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游戏赢了,他们可以上分,小组作业被老师表扬了,他们也跟着沾光,可他们就非要捣乱,简直跟疯了一样,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他们的逻辑。
但实际上,这是精神**的一种表现。
游戏赢了,他们要开送,不是他们不想上分了,而是他们单纯地觉得不能让队友爽,准确点来说,是不能让队友比我更爽。
小组作业快完成了,他们要捣乱,不是他们就不怕老师斥责了,而是比起一起被老师斥责,他们不想让其他同学在老师心中的分量上升的比他多。
其他的事情也是依次类推,所以这种精神**有一个前缀,叫做自恋。
再具体点来说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他们可以牺牲任何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
可想而知,这种人是不可能混得好的。
游戏里送些人头或是弄坏一个小组作业,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失败,可关键就在于这种精神**的症状是不能够收放自如的,他们在做人生关键选择的时候,也会屈服于**欲望,从而让出唾手可得的利益。
今天失一城,明天失一池,迟早会把自己整个人生都给让出去。
如果细细观察这类人,就会发现他们现实的生活多数是失败的。
他们当中的一些可能能伪装得了一时,但一定会像疯了一样做错几个关键选择,把自己的丑恶面目弄得人尽皆知,然后再把自己的生活也搞得一团糟。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于,为什么有些人不是没能力,也并不愚蠢,可一到人生关键时刻就失了智,并且是一路下滑,直到坠入谷底,怎么挣扎都翻不了盘。
多数人会觉得是他们运气不好,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就是屈服于自己的**欲望,而罔顾利益的精神**者。
在席勒看来,玛德琳的人生轨迹非常符合这一标准,大概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一直到她死,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也没有达成。
如果说这个人物是其他人编出来的,那还是有一定巧合的可能的,但编出这个人物的可是贪婪,他是个心理医生,对于类似的病例再熟悉不过。
还有一个让席勒确信玛德琳精神有问题的证据就是,贪婪是一个很贪婪的人,能名利双收的情况下他不会只要利。
他给自己设置成了一个富二代,不出乎人预料,但他给自己弄成了一个欺压底层人的无良资本家,其实是不符合他的逻辑的。
在背景故事可以随心所欲设置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给自己设置成有钱的正义人士,钱财也不完全和邪恶挂钩,能够全要,干嘛只要一样呢?
所以席勒坚信,贪婪给自己设置的背景故事肯定还有反转,而其中最不容易洗白的,无非也就是不给玛德琳一家赔付。
如果这起案子其实本身就不符合赔付标准,是某人有心设计的骗保案件,那西尔特克医疗保险公司所做的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贪婪自然也就随之洗白了。
玛德琳的研究笔记本上所写的身世,自然就是贪婪埋下的伏笔,到时候就可以成为玛德琳才是反派的有力证据。
席勒相信只要把这笔记送去专业的精神鉴定机构鉴定,一定能够得到玛德琳精神不正常的结论,这就是贪婪故意而为之。
只能说,还好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了心理医生角色的是布鲁斯而因其惊人的学术水平,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笔记的不对。
其他人因为职业不符发现了也说不出口,才让贪婪有办法能把这反派的形象维持下去。
这个时候席勒忽然意识到,如果贪婪其实是想演一个正派角色,那光靠反转拒赔这件事是不行的,他除了得洗白人体实验,也得给他把所有人请到实验室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不还是绑架犯吗?
如果这么推论,那蝙蝠侠在知道这一切的情况下还放任其他人被请到实验室里,是不是就是猜到了贪婪其实没准备把他们怎么样?
席勒忍不住又看了蝙蝠侠一眼,心想真不愧是蝙蝠侠。
:D
蝙蝠侠终于回神了,因为席勒开始了猜测,于是他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怀疑?”
“因为那本研究笔记。”
终于要来了,蝙蝠侠想,果然每一个席勒都可以通过一丁点零碎的线索,直接猜出真相。
听到席勒提到研究笔记,蝙蝠侠就认为,他只可能是使用精神分析法,才能得到玛德琳是惨案凶手的结论。
因为那本笔记实际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足以作为判断一个人人格的证据,但是席勒还是这么说了,说明他或许是共情到了什么。
没想到席勒说:“据我的经验来看,玛德琳在提到她的家人的遭遇的时候,表现得过于冷漠,她有可能是一个自恋型的精神**。”
“经验?什么经验?”
“一些……和犯罪分子打交道的经验。”席勒停顿了一下之后接着说:“我见过很多类似的凶徒,他们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所以也是一种感觉?”
席勒摇了摇头说:“我只是在概括的说,如果你一定要追求细节的话,我可以说,玛德琳的措辞带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上帝视角,宏观又客观。”
席勒靠回了椅背上,一边回忆着一边说:“所有人都是以第一人称活着,所以在描述他们所见的事情的时候,一定都是主观的。”
“比如,当凶手在供认自己的犯罪事实的时候,他们会有所隐瞒,有一些是为了故意减轻罪责,但有一些也是无意的。”
“而这些不经意的隐瞒当中,又有一些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美化了自己,而另一些是主观视角带来的信息差。”
“他们经常会说‘我看到’或者是‘我想’,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主观叙述方式,比如‘我看到他倒在墙角,满脸是血,我在想他会不会是死了’。”
“这是我很常听到的一些供述,我想你应该也经常听见,因为很多凶手虽然凶残,但是精神正常,不是疯子和**,这种叙述方式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
“而玛德琳不是的,她描述这样一件事的视角是‘某人倒在了某处的墙角,他被杀死了’,这根本就不是一种主观叙述,而更像是客观评判。”
“如果她在说的事与她完全无关,或许还可以解释,但她描述的是她亲人的死亡,一旦把亲人的身份代入进去,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冷漠的可怕。”
“到底有谁会在描述自己亲人死亡的时候,直接说‘母亲倒在了厨房的墙角,她被杀死了’,‘妹妹趴在餐桌上,她的胸口有一个三角形的洞’,或是‘父亲面朝下趴在楼梯上,他的胳膊上方有两条血迹’?”
“或许后来的玛德琳很优秀,她学会了如何用最简练的话语概括一件事,可她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年龄不大,主观意识更容易被情绪影响,所以留在她记忆里的画面根本就不应该清晰客观的像是验尸报告,哪怕她说出一堆怪物的形象,我都觉得更正常一些。”
“这证明在玛德琳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她就并没有因为恐惧而情绪崩溃,她甚至没有在感觉到恐惧,她平淡地接受了这一切,记住了这一切,并在多年以后仍能清楚地复述它。”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如果这整件事对她来说不是一场劫难,那她是因为侥幸而成为了存活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玛德琳有精神障碍,有比较大的可能是天生的精神**者,当然了,这场惨剧是她缔造的推测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但她也绝对不可能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全然无辜的受害者。”
而听完了这一切的蝙蝠侠则发现,这位席勒拥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抛开分析方法不谈,也是一位相当优秀的侦探。
但是蝙蝠侠不能抛开分析方法不谈,因为这些结论他也早就在看完了玛德琳的日记之后就有眉目了,他想要的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精神**?”蝙蝠侠追问着,这种涉及到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东西,或许能够引出席勒对于玛德琳人格的分析。
但没想到的是,席勒开始分析小丑了。
他以玛德琳和小丑之间的区别作为引入,向蝙蝠侠深刻地论证了精神**者和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说小丑是疯子,但如果具体点来说,他是一个拥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属于广义上的精神病,但是不是大众认知当中的疯子。
其原因之前也说过了,小丑是有理智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利益导向,只不过因为他所追求的利益本身就很邪恶,所以让他看起来很疯狂。
而精神**者与之最大的区别就是,精神**者不是利益导向,而是欲望导向。
这么说吧,古往今来,许多上流社会的名人都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甚至近现代也有不少人承认了这一点。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是高度利益导向,甚至是过激的利益导向,这意味着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是不择手段的,无视一切社会规则,无视道德,甚至能够无视本能,泯灭人性。
虽然有些残酷,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六亲不认的性格更容易获得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
不是上流人士更容易患上反社会人格障碍,而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更容易成为上流人士。
但人们却更经常在下层见到精神**者。
不要觉得精神**者就是疯了上街拿刀砍人,严重到这种程度的是极少数,但轻微的精神**者却广泛的存在于大众身边。
他们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高度利益导向相反的,精神**者不追求利益,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放弃利益。
就比如,一局游戏快赢了,队友开送了,小组作业快完成了,有人捣乱了,项目进行的很顺利,使绊子的人就来了,孩子找的工作很好,他们一定要给搅黄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搅局者其实本身就是队伍的一员,也就是俗称的内鬼。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种人不可理喻,因为明明这件事情向好发展,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游戏赢了,他们可以上分,小组作业被老师表扬了,他们也跟着沾光,可他们就非要捣乱,简直跟疯了一样,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他们的逻辑。
但实际上,这是精神**的一种表现。
游戏赢了,他们要开送,不是他们不想上分了,而是他们单纯地觉得不能让队友爽,准确点来说,是不能让队友比我更爽。
小组作业快完成了,他们要捣乱,不是他们就不怕老师斥责了,而是比起一起被老师斥责,他们不想让其他同学在老师心中的分量上升的比他多。
其他的事情也是依次类推,所以这种精神**有一个前缀,叫做自恋。
再具体点来说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他们可以牺牲任何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
可想而知,这种人是不可能混得好的。
游戏里送些人头或是弄坏一个小组作业,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失败,可关键就在于这种精神**的症状是不能够收放自如的,他们在做人生关键选择的时候,也会屈服于**欲望,从而让出唾手可得的利益。
今天失一城,明天失一池,迟早会把自己整个人生都给让出去。
如果细细观察这类人,就会发现他们现实的生活多数是失败的。
他们当中的一些可能能伪装得了一时,但一定会像疯了一样做错几个关键选择,把自己的丑恶面目弄得人尽皆知,然后再把自己的生活也搞得一团糟。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于,为什么有些人不是没能力,也并不愚蠢,可一到人生关键时刻就失了智,并且是一路下滑,直到坠入谷底,怎么挣扎都翻不了盘。
多数人会觉得是他们运气不好,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就是屈服于自己的**欲望,而罔顾利益的精神**者。
在席勒看来,玛德琳的人生轨迹非常符合这一标准,大概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一直到她死,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也没有达成。
如果说这个人物是其他人编出来的,那还是有一定巧合的可能的,但编出这个人物的可是贪婪,他是个心理医生,对于类似的病例再熟悉不过。
还有一个让席勒确信玛德琳精神有问题的证据就是,贪婪是一个很贪婪的人,能名利双收的情况下他不会只要利。
他给自己设置成了一个富二代,不出乎人预料,但他给自己弄成了一个欺压底层人的无良资本家,其实是不符合他的逻辑的。
在背景故事可以随心所欲设置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给自己设置成有钱的正义人士,钱财也不完全和邪恶挂钩,能够全要,干嘛只要一样呢?
所以席勒坚信,贪婪给自己设置的背景故事肯定还有反转,而其中最不容易洗白的,无非也就是不给玛德琳一家赔付。
如果这起案子其实本身就不符合赔付标准,是某人有心设计的骗保案件,那西尔特克医疗保险公司所做的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贪婪自然也就随之洗白了。
玛德琳的研究笔记本上所写的身世,自然就是贪婪埋下的伏笔,到时候就可以成为玛德琳才是反派的有力证据。
席勒相信只要把这笔记送去专业的精神鉴定机构鉴定,一定能够得到玛德琳精神不正常的结论,这就是贪婪故意而为之。
只能说,还好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了心理医生角色的是布鲁斯而因其惊人的学术水平,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笔记的不对。
其他人因为职业不符发现了也说不出口,才让贪婪有办法能把这反派的形象维持下去。
这个时候席勒忽然意识到,如果贪婪其实是想演一个正派角色,那光靠反转拒赔这件事是不行的,他除了得洗白人体实验,也得给他把所有人请到实验室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不还是绑架犯吗?
如果这么推论,那蝙蝠侠在知道这一切的情况下还放任其他人被请到实验室里,是不是就是猜到了贪婪其实没准备把他们怎么样?
席勒忍不住又看了蝙蝠侠一眼,心想真不愧是蝙蝠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