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令 第四十章 李府

小说:千金令 作者:拂衣闲闲 更新时间:2025-01-13 05:11:34 源网站:2k小说网
  李府。

  明日李清砚便要出发去省城赶考,今日李府上上下下都忙得团团转,准备这个,准备那个,生怕大公子饿了冷了哪里难受了。

  “快!现在已经入秋了,夫人说要将这锦被也装箱!”

  “还有叫厨房准备一些枣花酥、茯苓糕、佛手酥、核桃酥,再蒸些金乳酥、胡饼、糖饼能放得住的,公子爱吃。”

  “对了,别忘了定胜糕!”

  “子墨!公子的笔墨纸砚都备好了吗!”

  “都备齐了!”

  “再去查一遍!”

  “好勒!”

  ……

  顾珩与李清砚刚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兵荒马乱,有的丫鬟小厮路过他们,也都只来得及匆匆向二人行一礼告罪。

  李清砚扶额,这也太夸张了些。

  顾珩却觉得有趣,他参试那会儿,倒是不用出门远行,都在京城里,可他爹娘也是事无巨细准备了许多东西,看起来比他还要紧张。

  原来天底下父母都是一个样。

  李清砚带着顾珩往厅堂去。

  此时李县令还未下值,厅堂里人声嘈杂,人来来往往,地上摆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箱笼,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最里头站着两人,正是李夫人与李青荷。

  “母亲。”

  “娘!”

  喊得第一声淹没在人声中,李夫人根本没听见,李清砚只好大声又喊了一次。

  这下李夫人终于听到了,扭头看清来人,忙带着李青荷迎了上来:“珩哥儿来了!多年未见,又长高了!”

  “夫人真是风华不减当年。”顾珩笑着与李夫人行礼。

  李夫人不过三十年岁,今日为图喜气,特意穿了件团蝶百花芙蓉裳,衬得她端庄华贵,从容大方。

  得了顾珩一句夸,李夫人心里高兴,笑骂他一句:“就你嘴甜。”

  顾珩其实并不常来李府,上一回好像还是在五六年前。

  那会儿李青荷不过八九岁,虽能认得人了,但时日过去太久,记得不是十分清楚。

  但她常听爹娘和哥哥说起这位将军府的大公子,说他如何少年英才,文武双全,如何年纪轻轻就连中三元,一片大好前途。

  在李青荷心中,她遇到过的最厉害的男子便是爹和哥哥。

  可听起来,顾家公子似是比哥哥还要厉害呢。

  且、且今日一见……

  这位大公子长得也很是好看。

  李青荷低下头,双颊微红,莫名起了些女儿家的羞涩之意,上前一步福了福身:“青荷见过顾公子。”

  “青荷妹妹也长大了。”

  顾珩倒没发觉李青荷的细腻心思,只还当她是小妹妹呢,一副长辈模样与她招呼了一声。

  李夫人在一旁看看顾珩,又看看李青荷,心下暗叹。

  自家女儿的心思,当**一眼就瞧明白了。

  珩哥儿确实是个好儿郎,但不是自家能够得上的。

  顾珩如今不过十六岁年纪,却已是大名鼎鼎的文状元,虽圣上还未给他加上官身,可他毕竟是顾大将军的独子,日后即使不当文官,也会子承父业,成为将军府的主人。

  顾大将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半壁江山皆为顾家铁军所守,圣上特敕封其为骠骑大将军,官从一品,位列三公,赐将军府一座,是何等的尊荣礼宠。

  而他们李府老爷,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而已,门不当户不对,顾家看在往年他们照看顾珩的份上,愿意与他们来往,已是李家高攀。

  虽然顾珩每次来青石县,都会登门拜访他们,她也能亲切称他一声“珩哥儿”,但礼数只是礼数,往日情谊也只是情谊,他们却不能有贪求之心,起攀附之意。

  自己还需好好与青荷说道说道,莫要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李夫人心中百转千回,面上却未显分毫,将杂念抛了个干净,热情地引着众人往膳厅去。

  今日李府设了宴,一是迎顾珩,二是送清砚,厨房已准备的七七八八,只等老爷回府即可开宴。

  几人先是在膳厅边上的小茶室内落了座,闲聊谈天起来。

  下人有眼色地上前奉了茶,摆上瓜果点心等茶食。

  李夫人尝了一口茶,问顾珩:“此次顾夫人也来了吗?”

  顾珩颔首:“母亲也来了,不过今日她不得空,我就自个儿来叨扰了。”

  母亲每隔三五年就会带着他出门游玩一趟,游玩是真游玩,可实则回回都会经过这青石县,到了这儿之后,又总是避开他独自行动,说是要走访什么故友。

  他少时好奇,偷偷摸摸跟了几回,却总是不知怎么的就跟丢了。

  久而久之也就歇了心思,总归他娘亲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就行。

  母亲走访故友通常需要十天半个月,而他之前尚未完成文试,学业不能停,于是就拜托了李县令照看。

  那些日子顾珩就和李清砚一道跟着李府的教书先生读书,一来二去的也就熟识了。

  正因如此,李夫人听说顾夫人没来,倒也不觉得奇怪:“你娘有事要忙,珩哥儿就跟着咱们,今日厨房特意寻了几只活蟹,做了一蟹三吃呢!”

  还未到八月,活蟹难寻,想也是费了好一番心思的。

  顾珩冲李清砚眨了眨眼:“多亏了清砚兄,今日才有此口福。”

  蟹音似解。

  参加乡试之前吃蟹,寓意中解元,这是想替大公子求个好彩头。

  李清砚一笑:“有你这位前任状元在,已是最好的彩头了!”

  “可不是么!”

  李夫人笑应了一句,又向顾珩讨教:“珩哥儿前年中解元,去年中状元,可有什么独到经验可以传授传授砚儿的?咱们也不看那么远,就说那乡试,该如何应对为好?”

  “唔。”

  顾珩摸了摸下巴,倒是认真想了想:“乡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帖经和墨义熟读经文注疏即可应对,诗赋的格律体裁固定、重韵美,这几样清砚兄台文采斐然、游刃有余。”

  “而策问一项则需经史与时务兼顾,讲究理气词法,切忌脱离实际、顾盼犹疑。”

  前一句是夸,后一句则是提点了。

  顾珩熟悉李清砚的性情,若是遇到极难的试题,他也定能不慌不乱、迎难而上,就怕他自己思虑过多,化简为繁,导致偏离了题意也偏离了本心。

  而策问恰恰看中理气词法,气不顺,则理不直。

  李清砚知道这些都是顾珩的善意忠言,仔细听后用心记下。

  正随意聊着,门房来报,李老爷回府了。

  终于可以开宴了。

  李夫人来了精神,吩咐下去:“上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