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华伟敏锐地察觉到玉漱的紧张,不由轻笑道:“可是近乡情怯?”
玉漱微微垂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没有作答。
易华伟嘴角上扬,缓缓在玉漱身旁坐下,接着轻拉起玉漱略显冰凉的小手:“我们还得在临淄郡待上几天,再转道去渔阳郡。算算日程,应该还要半月时间,你这情绪,怕是来早了一些。”
玉漱微微挣扎了一下,那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却也在瞬间停止。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自我离开图安,已有十三载……,故乡怕早已物是人非,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认出回家的路…,”
玉漱的声音轻柔地像一片羽毛,在空气中轻轻飘荡,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你父亲不是回去过一趟吗?他没写信给你?”
易华伟笑了笑,开口道:“原先的王府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里面的物件也是原封不动。等到了图安县,有个惊喜给你!”
“什么惊喜?”
玉漱眼睛忽闪,好奇地看向易华伟。易华伟嘴角勾起一抹坏笑,指了指自己脸颊。玉漱脸刷地一红,犹豫了一下,还是仰头亲了上去。
“惊喜说出来就不是惊喜了。”易华伟大笑着,在玉漱拳头带着羞恼落下之前,敏捷地起身下了车子。
“哼~”
玉漱轻嗔一声,心里却满是对那个未知惊喜的遐想。在车里坐立不安,一会儿猜测是不是与儿时的回忆有关,一会儿又想会不会是易华伟精心准备的某种特殊记念。思绪纷扰,盼着快点到达图安县,好揭开谜底。
………………
临淄与即墨之间的北海造船厂,一片忙碌景象。公输赢身着匠师服饰,神色凝重而又难掩兴奋,早早伫立在工坊门口。
海风轻拂,衣袂微微飘动,公输赢目光始终紧盯着远方道路,心中犹如波涛翻涌。历经无数日夜的艰辛努力,大秦宝船终于建造完成,这历史性的一刻即将呈现在众人眼前,他怎能不激动万分。
“下官公输赢拜见丞相、太子殿下!”
眼见易华伟的轺车缓缓停下,公输赢迅速整理衣冠,神情肃穆,深深一躬到底,腰杆挺得笔直。
“公输不必多礼,起身吧。”
易华伟稳步下车,抬手轻轻虚扶,面容和蔼,目光中满是赞赏与敬意。在他心中,公输赢这般的匠人才是大秦帝国得以稳固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帝国的坚实脊梁。
“谢大人。”公输赢直起身来,双手垂立两侧,恭敬之态尽显。
还未等易华伟开口,赵统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向前一步,目光急切地朝着公输赢问道:“公输大人,宝船建造得如何了?”
赵统身姿挺拔,虽年少却透着一股沉稳,然此刻那明亮的眼眸中还是闪烁着少年独有的好奇光芒。
路上曾听易华伟提及大秦宝船,虽对其战略意义尚不能全然领悟,但那能承载数千人的庞然大物形象一直在脑海中萦绕,令他心痒难耐,急于知晓结果。
“禀太子,大秦宝船已经建造结束,臣向通海侯去了书信,等大秦海军的将士到来,熟悉两三日,便可以下水测试了。”
公输赢微微欠身,将情况一一道来,毫无保留。
“此事倒是我疏忽了,没有海军将士,光是大秦宝船,也是无能为力。”
易华伟微微点头。海军与宝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宝船再强大,若无训练有素的将士操控,也只是水上浮物。随后,望向公输赢:“其余船只建造得如何了?”
“禀大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尚工坊与少府联合,墨家与公输家携手合作,打造出了两百多艘各式战船。”
公输赢昂首挺胸,双手抱拳,高声回道:“按照丞相所言,可以组成一个混编舰队,用于远航。至于战船的性能,只能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取数据,进而加以改进。”
公输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这一年多的心血结晶此刻就摆在眼前,虽有不足,但未来可期。
易华伟点点头道:“公输,这混编舰队的组建与训练至关重要。需尽快安排海军将士与工匠们协同配合,让他们熟悉战船性能与操作技巧。同时,在实践测试过程中,务必详细记录各项数据,无论是船速、载重,还是稳定性,任何细微之处都不可放过。”
公输赢郑重点头:“大人放心,臣自会安排妥当。工匠们也会随船参与测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易华伟听闻已建造出两百多艘战船,微微皱眉:“两百多艘,暂时应该是够用了,但是大秦海军三十万将士,战船还是不足。”
易华伟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心中对墨家与公输家族的钦佩油然而生,这个时代的两大工匠世家,实力远超他的想象。仅仅凭借他提供的一些数据,就能成功打造出大秦宝船,这等智慧与技艺着实令人惊叹。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各类战船均已建造完毕,那建造速度简直快到让他这个来自后世、见惯高效生产的人都叹为观止。
这一次他精心筹备组织的远航船队,绝非普通规模,而是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是这个时代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在他的宏伟计划里,船队将由两百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承载着大约三到五万余名将士,其规模之宏大、人员之众多、组织之严密,都将是开天辟地的壮举。
脑中念头一闪而过,易华伟转身朝公输赢说道:“通海侯尚未到来,先带我去看一眼大秦宝船。”
公输赢立即拱手应道:“诺!”
当一行人来到船厂,海风呼啸着扑面而来,咸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船厂内一片繁忙景象,工匠们穿梭于各个战船之间,或搬运工具,或检查船身。一艘艘战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模样各异,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船身的木材纹理清晰可见。
易华伟抬眼望去,平静的心首次泛起了波澜。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涌上心头。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像他这样尚武且胸怀大志的男人而言,战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水上的交通工具,更是力量与征服的象征,是热血与荣耀的寄托,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向往,金戈铁马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坚船利炮,才是真正让男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所在。
公输赢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详细介绍:“大人,太子殿下…,这是护卫船,船身较为灵活,主要用于保护舰队安全;这是巡船,速度较快,适合侦察周边海域情况;这些是战船,攻击力强,是舰队作战的主力;这些是运粮的漕船,可保障远航的物资供应。至于大秦宝船在最上面……”
公输赢每介绍一艘船,都会用手指向对应的船只,身体微微转向,确保易华伟与赵统能清楚看到。
易华伟等人顺着公输赢的指引看去,眼神专注,不时点头,对停靠在岸边的战船有了初步的了解。易华伟心中明白,公输赢只是按照它们的用途做了简要介绍,实际情况肯定更为复杂,涉及到造船工艺、性能参数等诸多专业领域。不过,对于他而言,现阶段只需清楚大概的战船用途便已足够,具体的细节自会有尚工坊的专业人士去深入研究与把控。
终于,那艘巨无霸一般的大秦宝船映入眼帘。高高地矗立在众多战船之上,犹如海上的巨兽。
易华伟望着大秦宝船,不禁感慨万千,
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通过海洋走向繁荣富强的宏伟蓝图,同时也预感到了未来海上可能面临的重重挑战。
一旁的赵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无以复加,嘴巴微张,眼睛瞪得大大的,眼中满是惊叹与好奇。
听到易华伟的询问:“太子殿下,你看到了什么?”他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大,好大……”
易华伟的额头瞬间浮现三道黑线,心中既好气又好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伸手指着岸边的战船,语气凝重地说道:“看到它们,就看到了希望!”
易华伟深知,这个时代的中原人根本就没有海权意识。大秦本身地处西北,对大海的了解极为有限。
华夏虽位于太平洋西岸,自古便有海上活动,但古代海洋更多的是起到交通阻隔作用,而非联络作用。兼之海上并无敌国为患,故历代对海防的重视程度均远不如塞防。
海权意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企图通过控制海洋而达到控制世界的**心态。而这种先进的理念,深深刺激到了易华伟。于是毅然下令整训楼船士,建立大秦帝国海军,而且一开始就定下了三十万之众的庞大数量。他深知,只有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大秦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
瞭望台上,海风猎猎作响,吹得衣袂翻飞。易华伟负手而立,目光望向远方那片浩渺无垠的大海。海的对面,是大秦帝国发展急需的丰富原材料以及广阔无垠的市场,那是大秦走向兴盛的希望。
此刻,脚下的大秦宝船以及各类战船如同沉睡的巨兽,已被精心打造出来,而大秦海军的三十万将士们,每日都在刻苦训练,在汹涌波涛间演练战术,绘制新的舆图,呼喊声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秦迈向海洋时代的序曲。
易华伟多年来的精心布局与不懈努力,如今终于快要到了收获硕果的时候。缓缓转身,面向赵统,神情凝重而又语重心长,双手搭在赵统的肩膀上,微微低头,目光直视赵统的眼睛,郑重其事地说道:“太子殿下,你务必记住一点,大国兴起的关键在于制海权!”
易华伟的声音低沉有力,在赵统的耳边回荡:
“凭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得到让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未来的岁月中,谁掌控了这无边的海洋,谁就掌控了世界,而海军便是代表着海权。”
虽然自己拥有漫长的寿命,至少能再活两千年,但他并不想在无尽的操劳中度过。他计划用五十年的时间为赵统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大秦帝国在海洋之路上迈出关键的步伐。
赵统作为大秦帝国的继承人,肩负着传承帝国荣耀与开拓未来的重任,必须将海权这一先进观念深深植入他的心中,使之成为大秦帝国世代相传的理念。即便赵统这一代无法实现构建日不落帝国的宏伟蓝图,但只要这一观念得以传承,最多五代,凭借努力与持续发展,必然能完成这一伟大的壮举。
易华伟的目标明确而坚定,他要全力打造一支强盛无比的大秦海军,让其成为大秦帝国在海上的利剑。
不仅如此,他还要将海权意识深深地灌输到赵统及大秦臣民的心中,让整个帝国都意识到海洋的巨大潜力与战略意义。他期望看到大秦海军的战船航行于天下各处,征服未知的海域,获取无尽的财富,从而激励天下人为大秦的海洋事业拼搏奋进。
“亚父,这大海也能够被人掌控么?”
赵统被易华伟的话语深深震撼,回过神来,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惊讶。
“我大秦宝船必然能乘风破浪,更何况未来,以后的战船将会不断推陈出新。”
易华伟轻轻拍了拍赵统的肩头,像是在给予他力量与信心,眼神中充满了对大秦海军未来发展的期待:“或许在某一年,我们将会看到铁甲战船横空出世,那将是大秦海军的又一次飞跃。”
易华伟抬起头,再次望向大海,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秦海军的辉煌景象:“根据你伊兰姑姑传来的消息,在大秦之外,还有无尽的土地,而在土地之间,便是这浩瀚海洋,海洋占据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土地!这意味着,谁能率先掌握海洋,谁就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与无限的可能。”
赵统听着易华伟的话,心中渐渐涌起一股热血。他握紧拳头,目光变得坚定起来,说道:“亚父,统儿明白了,定当努力学习,将来带领大秦海军走向辉煌,让大秦成为掌控海权的伟大帝国。”
易华伟看着赵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点头,说道:“太子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秦之幸。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海军将士的训练,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作战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与探索精神。”
易华伟一边说,一边在瞭望台上踱步,脚步沉稳而有节奏:“我们要派遣更多的船只出海探索,绘制更为详细准确的海图,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与资源分布。同时,鼓励工匠们继续创新,研发更先进的造船技术与武器装备。还需在沿海地区建立更多的港口与船坞,完善海上补给与维修体系……”
(本章完)
玉漱微微垂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没有作答。
易华伟嘴角上扬,缓缓在玉漱身旁坐下,接着轻拉起玉漱略显冰凉的小手:“我们还得在临淄郡待上几天,再转道去渔阳郡。算算日程,应该还要半月时间,你这情绪,怕是来早了一些。”
玉漱微微挣扎了一下,那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却也在瞬间停止。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自我离开图安,已有十三载……,故乡怕早已物是人非,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认出回家的路…,”
玉漱的声音轻柔地像一片羽毛,在空气中轻轻飘荡,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你父亲不是回去过一趟吗?他没写信给你?”
易华伟笑了笑,开口道:“原先的王府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里面的物件也是原封不动。等到了图安县,有个惊喜给你!”
“什么惊喜?”
玉漱眼睛忽闪,好奇地看向易华伟。易华伟嘴角勾起一抹坏笑,指了指自己脸颊。玉漱脸刷地一红,犹豫了一下,还是仰头亲了上去。
“惊喜说出来就不是惊喜了。”易华伟大笑着,在玉漱拳头带着羞恼落下之前,敏捷地起身下了车子。
“哼~”
玉漱轻嗔一声,心里却满是对那个未知惊喜的遐想。在车里坐立不安,一会儿猜测是不是与儿时的回忆有关,一会儿又想会不会是易华伟精心准备的某种特殊记念。思绪纷扰,盼着快点到达图安县,好揭开谜底。
………………
临淄与即墨之间的北海造船厂,一片忙碌景象。公输赢身着匠师服饰,神色凝重而又难掩兴奋,早早伫立在工坊门口。
海风轻拂,衣袂微微飘动,公输赢目光始终紧盯着远方道路,心中犹如波涛翻涌。历经无数日夜的艰辛努力,大秦宝船终于建造完成,这历史性的一刻即将呈现在众人眼前,他怎能不激动万分。
“下官公输赢拜见丞相、太子殿下!”
眼见易华伟的轺车缓缓停下,公输赢迅速整理衣冠,神情肃穆,深深一躬到底,腰杆挺得笔直。
“公输不必多礼,起身吧。”
易华伟稳步下车,抬手轻轻虚扶,面容和蔼,目光中满是赞赏与敬意。在他心中,公输赢这般的匠人才是大秦帝国得以稳固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帝国的坚实脊梁。
“谢大人。”公输赢直起身来,双手垂立两侧,恭敬之态尽显。
还未等易华伟开口,赵统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向前一步,目光急切地朝着公输赢问道:“公输大人,宝船建造得如何了?”
赵统身姿挺拔,虽年少却透着一股沉稳,然此刻那明亮的眼眸中还是闪烁着少年独有的好奇光芒。
路上曾听易华伟提及大秦宝船,虽对其战略意义尚不能全然领悟,但那能承载数千人的庞然大物形象一直在脑海中萦绕,令他心痒难耐,急于知晓结果。
“禀太子,大秦宝船已经建造结束,臣向通海侯去了书信,等大秦海军的将士到来,熟悉两三日,便可以下水测试了。”
公输赢微微欠身,将情况一一道来,毫无保留。
“此事倒是我疏忽了,没有海军将士,光是大秦宝船,也是无能为力。”
易华伟微微点头。海军与宝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宝船再强大,若无训练有素的将士操控,也只是水上浮物。随后,望向公输赢:“其余船只建造得如何了?”
“禀大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尚工坊与少府联合,墨家与公输家携手合作,打造出了两百多艘各式战船。”
公输赢昂首挺胸,双手抱拳,高声回道:“按照丞相所言,可以组成一个混编舰队,用于远航。至于战船的性能,只能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取数据,进而加以改进。”
公输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这一年多的心血结晶此刻就摆在眼前,虽有不足,但未来可期。
易华伟点点头道:“公输,这混编舰队的组建与训练至关重要。需尽快安排海军将士与工匠们协同配合,让他们熟悉战船性能与操作技巧。同时,在实践测试过程中,务必详细记录各项数据,无论是船速、载重,还是稳定性,任何细微之处都不可放过。”
公输赢郑重点头:“大人放心,臣自会安排妥当。工匠们也会随船参与测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易华伟听闻已建造出两百多艘战船,微微皱眉:“两百多艘,暂时应该是够用了,但是大秦海军三十万将士,战船还是不足。”
易华伟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心中对墨家与公输家族的钦佩油然而生,这个时代的两大工匠世家,实力远超他的想象。仅仅凭借他提供的一些数据,就能成功打造出大秦宝船,这等智慧与技艺着实令人惊叹。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各类战船均已建造完毕,那建造速度简直快到让他这个来自后世、见惯高效生产的人都叹为观止。
这一次他精心筹备组织的远航船队,绝非普通规模,而是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是这个时代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在他的宏伟计划里,船队将由两百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承载着大约三到五万余名将士,其规模之宏大、人员之众多、组织之严密,都将是开天辟地的壮举。
脑中念头一闪而过,易华伟转身朝公输赢说道:“通海侯尚未到来,先带我去看一眼大秦宝船。”
公输赢立即拱手应道:“诺!”
当一行人来到船厂,海风呼啸着扑面而来,咸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船厂内一片繁忙景象,工匠们穿梭于各个战船之间,或搬运工具,或检查船身。一艘艘战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模样各异,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船身的木材纹理清晰可见。
易华伟抬眼望去,平静的心首次泛起了波澜。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涌上心头。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像他这样尚武且胸怀大志的男人而言,战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水上的交通工具,更是力量与征服的象征,是热血与荣耀的寄托,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向往,金戈铁马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坚船利炮,才是真正让男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所在。
公输赢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详细介绍:“大人,太子殿下…,这是护卫船,船身较为灵活,主要用于保护舰队安全;这是巡船,速度较快,适合侦察周边海域情况;这些是战船,攻击力强,是舰队作战的主力;这些是运粮的漕船,可保障远航的物资供应。至于大秦宝船在最上面……”
公输赢每介绍一艘船,都会用手指向对应的船只,身体微微转向,确保易华伟与赵统能清楚看到。
易华伟等人顺着公输赢的指引看去,眼神专注,不时点头,对停靠在岸边的战船有了初步的了解。易华伟心中明白,公输赢只是按照它们的用途做了简要介绍,实际情况肯定更为复杂,涉及到造船工艺、性能参数等诸多专业领域。不过,对于他而言,现阶段只需清楚大概的战船用途便已足够,具体的细节自会有尚工坊的专业人士去深入研究与把控。
终于,那艘巨无霸一般的大秦宝船映入眼帘。高高地矗立在众多战船之上,犹如海上的巨兽。
易华伟望着大秦宝船,不禁感慨万千,
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通过海洋走向繁荣富强的宏伟蓝图,同时也预感到了未来海上可能面临的重重挑战。
一旁的赵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无以复加,嘴巴微张,眼睛瞪得大大的,眼中满是惊叹与好奇。
听到易华伟的询问:“太子殿下,你看到了什么?”他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大,好大……”
易华伟的额头瞬间浮现三道黑线,心中既好气又好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伸手指着岸边的战船,语气凝重地说道:“看到它们,就看到了希望!”
易华伟深知,这个时代的中原人根本就没有海权意识。大秦本身地处西北,对大海的了解极为有限。
华夏虽位于太平洋西岸,自古便有海上活动,但古代海洋更多的是起到交通阻隔作用,而非联络作用。兼之海上并无敌国为患,故历代对海防的重视程度均远不如塞防。
海权意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企图通过控制海洋而达到控制世界的**心态。而这种先进的理念,深深刺激到了易华伟。于是毅然下令整训楼船士,建立大秦帝国海军,而且一开始就定下了三十万之众的庞大数量。他深知,只有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大秦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
瞭望台上,海风猎猎作响,吹得衣袂翻飞。易华伟负手而立,目光望向远方那片浩渺无垠的大海。海的对面,是大秦帝国发展急需的丰富原材料以及广阔无垠的市场,那是大秦走向兴盛的希望。
此刻,脚下的大秦宝船以及各类战船如同沉睡的巨兽,已被精心打造出来,而大秦海军的三十万将士们,每日都在刻苦训练,在汹涌波涛间演练战术,绘制新的舆图,呼喊声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秦迈向海洋时代的序曲。
易华伟多年来的精心布局与不懈努力,如今终于快要到了收获硕果的时候。缓缓转身,面向赵统,神情凝重而又语重心长,双手搭在赵统的肩膀上,微微低头,目光直视赵统的眼睛,郑重其事地说道:“太子殿下,你务必记住一点,大国兴起的关键在于制海权!”
易华伟的声音低沉有力,在赵统的耳边回荡:
“凭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得到让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未来的岁月中,谁掌控了这无边的海洋,谁就掌控了世界,而海军便是代表着海权。”
虽然自己拥有漫长的寿命,至少能再活两千年,但他并不想在无尽的操劳中度过。他计划用五十年的时间为赵统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大秦帝国在海洋之路上迈出关键的步伐。
赵统作为大秦帝国的继承人,肩负着传承帝国荣耀与开拓未来的重任,必须将海权这一先进观念深深植入他的心中,使之成为大秦帝国世代相传的理念。即便赵统这一代无法实现构建日不落帝国的宏伟蓝图,但只要这一观念得以传承,最多五代,凭借努力与持续发展,必然能完成这一伟大的壮举。
易华伟的目标明确而坚定,他要全力打造一支强盛无比的大秦海军,让其成为大秦帝国在海上的利剑。
不仅如此,他还要将海权意识深深地灌输到赵统及大秦臣民的心中,让整个帝国都意识到海洋的巨大潜力与战略意义。他期望看到大秦海军的战船航行于天下各处,征服未知的海域,获取无尽的财富,从而激励天下人为大秦的海洋事业拼搏奋进。
“亚父,这大海也能够被人掌控么?”
赵统被易华伟的话语深深震撼,回过神来,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惊讶。
“我大秦宝船必然能乘风破浪,更何况未来,以后的战船将会不断推陈出新。”
易华伟轻轻拍了拍赵统的肩头,像是在给予他力量与信心,眼神中充满了对大秦海军未来发展的期待:“或许在某一年,我们将会看到铁甲战船横空出世,那将是大秦海军的又一次飞跃。”
易华伟抬起头,再次望向大海,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秦海军的辉煌景象:“根据你伊兰姑姑传来的消息,在大秦之外,还有无尽的土地,而在土地之间,便是这浩瀚海洋,海洋占据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土地!这意味着,谁能率先掌握海洋,谁就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与无限的可能。”
赵统听着易华伟的话,心中渐渐涌起一股热血。他握紧拳头,目光变得坚定起来,说道:“亚父,统儿明白了,定当努力学习,将来带领大秦海军走向辉煌,让大秦成为掌控海权的伟大帝国。”
易华伟看着赵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点头,说道:“太子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秦之幸。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海军将士的训练,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作战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与探索精神。”
易华伟一边说,一边在瞭望台上踱步,脚步沉稳而有节奏:“我们要派遣更多的船只出海探索,绘制更为详细准确的海图,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与资源分布。同时,鼓励工匠们继续创新,研发更先进的造船技术与武器装备。还需在沿海地区建立更多的港口与船坞,完善海上补给与维修体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