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静子暂时买不起《雪国》的版权,其他出版社得知此消息后,便开始跃跃欲试。
毕竟北川老师与河出书房签订的是自由作者协议,其的版权并不归属于河出书房,只要价格给得够高,北川老师可以把版权卖给任何出版社。
关于这个问题,河出静子并不在意,她认为只要北川老师能赚到钱就行了。
北川秀个人也不太在意具体由哪家出版社来出版。
倒不是他对河出书房没有什么感情,而是文坛地位到了他这个层次,就算他有心偏袒任何一家出版社,对方也大概率没有实力单独消化他的作品——
按照市场规律,只要书籍销量还处于上升期,任何文学家的作品版权费都会一本比一本贵,无关作品质量。
而北川秀自出道以来,除了几本顶级外,作品的总体销量和质量都是朝着上升趋势而去。
加上他现在日本文坛“天下第一”的不可动摇地位,《雪国》的版权费被炒到天价也很正常。
河出书房这边刚传出暂时不买断《雪国》版权的消息后,立马有几家体量不大,但财大气粗的出版社联系上了北川文娱。
其中东京堂出版社报价180亿円,小学馆报价177亿円,德间书店报价225亿円。
这三家出版社全部背靠财团,其中主攻少女漫的小学馆几乎拼尽全力,似乎想直接用《雪国》改编成新的少女漫,然后引发一阵看漫狂潮。
报价最高的德间书店前身是二战后不久成立的《朝日艺能报》,该报纸背靠朝日财团,以反映社会各方面问题著称。
《朝日艺能报》在80年代就和《朝日新闻》彻底合并,成了与《读卖新闻》并列的报业界巨头。
在此之后,德间书店拔地而起,靠着朝日财团强大的财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日本,很快便成了日本国数量最多的自营连锁书店。
泡沫破裂后,朝日财团陷入一定的经济危机,《朝日新闻》为了保证财务流畅,向财团下属的各大公司不断吸血,许多中小型公司因此倒闭破产。
德间书店作为下属公司中体量最大的一个,被吸得特别惨,在90-95年间,从日本国最知名的自营书店变成了第一梯队的末流。
这几年,德间书店靠着售卖北川秀的,外加与河出书房合作,提前售卖《文艺》,狠狠赚了不少钱。
如今《雪国》的版权被放出,德间书店立即破釜沉舟,用225亿円的报价强势进入。
有钱不赚是**。
北川秀对比了下各大出版社的报价和条件,德间书店明显技高一筹,且态度诚恳,给足了尊重。
因此他没有犹豫太久,直接让梦子跑去和德间书店签了合同,正式以225亿円的高价向其出售了《雪国》10年的版权。
在此期间,北川秀,不,应该说是北川家的总资产也从1000亿円跃升到了1500亿円,眼看就要超过河出静子的1900亿円。
北川文娱、北川网络、北川投资,三家北川秀和梦子控股的公司也纷纷成了日本大萧条时期最受日本民众欢迎的大企业。
现在日本股市这个样子,日经指数每天都在往下跑,北川秀便暂时搁置了三家公司上市的想法——
公司上市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赚股民的钱,现在股市一言难尽,韭菜股民都快跑光了。
这个时候还逆版本上市,纯粹就是找死。
不过按道理,经济行情如此差的情况下,日本**为了提振股市,一般都会让大藏省强行压迫这些新兴高净值公司上市,一波融资的钱大半得拿出来孝敬给**,美其名曰“为国助力,共度难关”。
当然,这是那些没有关系的“爱国企业家”必须要做的事,不然圈子里就不给你混。
而北川秀这种顶级关系户,上有首相、皇室家族背书,下有文部省等重要单位扶持,大藏省肯定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避开了上市问题后,这三家公司生意变得更加红火,手头宽裕的资金也一波波跟着投入市场,帮助它们赚更多的钱。
大赚特赚之际,北川秀也没忘记继续薅“东南亚兄弟们”的羊毛。
97金融危机的余波还在,之后的一阵阵影响依旧会让倒楣的那几个国家苦不堪言。
北川秀秉持着“我不赚也是美国人赚走”的核心理念,让千原雅人疯**纵外汇,争取从索罗斯等大鳄嘴里扣出点残渣来。
1998年,全球的各大市场都挺低迷,唯一比较红火的就是文娱产业。
经历了各种挫折的日韩文娱文化开始觉醒,以日漫为例,《百变小樱》、《头文字D》、《星际牛仔》等知名动漫就是在这个时候播出的。
韩国这边,北川秀的《百年孤独》和《挪威的森林》火遍全国,随后文学村出版社又花了巨资购买了北川秀早期的一些书籍。
整理成册的《北川秀集(韩文译本)》售价极高,但依旧挡不住韩国读者们的热情,发售当天就全部售罄,之后一直处于加印售罄的反复交替状态中。
韩国人对北川秀的痴迷不已,同时也对《嫌疑人》、《情书》等大众文学也十分青睐。
此时的韩剧还没彻底风靡起来,很多韩剧的编剧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写的剧本里充斥着浓浓的“北川秀风”。
1998年5月2日。
《北川》旗下副刊《大众》正式发售万众瞩目的5月号,总第二期。
当天上午六点,日本全国各地的书店外早早就排起了购书长龙。
读者们一边兴奋的交谈着,一边期待着书店的开门。
这一期《大众》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是因为它上面连载了北川老师最新写的大众文学《我们是泡沫入行组/半泽直树》。
前阵子,《大众》联合日本银行协会和大藏省,提前进行了《半泽直树》的预热。
大众文学在日本的受众其实不少,但因题材限制,始终被文学界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如今大众文学里的佼佼者,近乎日本大众文学第一人的东野圭吾,也因为不断写质量参差不齐的推理而被一直诟病。
麻生真由美贵为“治愈系天后”,可也多次和直木奖失之交臂,和团鬼士郎一样,一直是文学市场上叫座不叫好的代表作家。
要不是他们三个都是北川秀的弟子,业界估计对他们的风评更不好。
连行业头部作家都是这种待遇,就别提中下层作家以及底层作家了。
北川老师之前也写过类似大众文学的作品,但很快便又回到纯文学赛道上了。
这次他愿意“屈尊”写大众文学,还特意进行了宣传,无异于给所有大众文学作家,以及喜欢大众文学却不敢在外面说的读者们打了一记强心针。
业内的泰山北斗和好事者们也跟着围聚过来,想看看北川老师写的金融银行题材会有什么不一样。
森哲太郎和石田泰淳也混在漫长的队列中。
前者靠着吹捧北川老师,现在稳坐文学评论界中青代前十的宝座,未来肯定会在日本文学评论界留下自己响亮的大名。
前阵子北川老师一本接着一本爆款,森哲太郎却因为和大学女友的婚事而不断错过。
现在婚事彻底敲定,心无旁骛的他立即赶到书店,势必要为《半泽直树》好好写一写评论!
石田泰淳作为北川秀在《大众》的钦定编辑,资历浅,工作经验少,一度因此被编辑部的同事们质疑——
倒不是大众编辑部的氛围不好,而是大家实在难以接受北川老师选择了一个萌新编辑,而不是他们这些老编辑。
斋藤玲奈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谁不想成为第二个斋藤老师啊!
奈何北川秀一早就指定了石田泰淳,看样子也不会轻易再换编辑,这让他们实在羡慕得不行。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石田泰淳深知这个道理。
就算有北川老师的亲自指名,要是他没法提供给北川老师类似斋藤老师那样的帮助,最后也一定会失去这个宝贵的职位。
小林知世已经披荆斩棘,成功考上了东大文学部的博士生。
不出意外,他的这个小女友未来必将成为东大文学部的一名年轻女讲师。
东大女讲师,在日本这种女性地位极低,女性在职场常年受歧视的国家,含金量不必多说。
“要努力奋进啊,泰淳!”石田泰淳悄然握紧拳头,小声对自己打气道。
打完气,他一边观察着读者们的反应,一边思索着《半泽直树》后续的剧情。
北川老师写的这部新,给了他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以往所看的,不管是大众文学还是纯文学,基本都以“说教”和阐述“私货”为主。
文学作品就是用来教育民众的。
这个是日本文坛一直以来贯彻到底的理念。
如果你写的不能教导国民知识,不能让国民读完后有所感悟,那就是**中的**,根本不配摆在书架上!
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名为轻的新兴类型,实体书基本以口袋图书的形式发售。
石田泰淳看到过几本,都是那种封面比较露骨,基本可以和涩情杂志相提并论的劣质图书。
这些书籍和杂志报纸放在一起,但意外的销量还不错。
但这些劣质也加重了业内对大众文学的误解。
他们原本就很排斥推理这类误人子弟的文学作品,现在又出来更离谱的轻,干脆就一棒子把大众文学都打死了。
偏偏北川老师这次写的《半泽直树》,还真和“说教”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怎么说呢?
这似乎就是一个纯粹宣泄个人情绪,激发人阅读爽感的。
在此之前,石田泰淳还真没看到过类似的。
故事毋庸置疑,一定是好故事。
北川老师的笔力也没得说。
可这样的,真的会被市场和业内接纳么?
他不清楚。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调研市场,然后得到反馈,再做好报表给北川老师看!
这么想着,石田泰淳混着人群,终于走进了拥挤不堪的书店内。
为了配合《大众》的发售,书店都提前开张,店员们将一摞又一摞厚厚的《大众》抬出,完全不担心它们卖不出去。
石田泰淳发现,进书店的读者基本人手一本《大众》,显然都是冲着北川老师的《半泽直树》来的。
这就是最顶级文学家的市场影响力么?
他不禁咋舌,看来单纯论销量数据,这一期他是不用担心因此被编辑部问责了。
难怪总编昨天开早会的时候,敢信誓旦旦的对全体编辑部编辑说,只要北川老师的书在《大众》上连载,就永远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跟着买了一本《大众》后,石田泰淳没有急着离开,而是观察起周围的人有多少会选择直接在书店看书,又有多少人是带着杂志离开的。
他在统计各类数据的时候,森哲太郎也成功买到了一本崭新的《大众》。
《北川》创刊后,作为特邀嘉宾,他出过好几期文学评论,可惜《北川》的流量不如《文艺》,那些评论稿没有大火。
《大众》是《北川》的副刊,流量肯定更次一些。
换做以往,森哲太郎肯定会把这工作交托给手下的工作室——
以他的流量,《大众》还不配让他亲自点评。
但这杂志上有《半泽直树》啊!
那可就不是配不配他点评的事了,而是他配不配评论!
森哲太郎在书店里找了一个空闲的位置,一**坐下后,立即翻开《大众》,忽略掉所有的其他,直奔《半泽直树》。
“原来半泽直树是主人公的名字”
森哲太郎恍然大悟。
故事以半泽直树收到产业中央银行的面试邀请开始。
发现北川老师竟然使用了真实的银行名,而且里面的一些黑暗细节如此详细,这让森哲太郎顿时眼前一亮。
“也就北川老师敢写这种纪实类了吧!”
毕竟北川老师与河出书房签订的是自由作者协议,其的版权并不归属于河出书房,只要价格给得够高,北川老师可以把版权卖给任何出版社。
关于这个问题,河出静子并不在意,她认为只要北川老师能赚到钱就行了。
北川秀个人也不太在意具体由哪家出版社来出版。
倒不是他对河出书房没有什么感情,而是文坛地位到了他这个层次,就算他有心偏袒任何一家出版社,对方也大概率没有实力单独消化他的作品——
按照市场规律,只要书籍销量还处于上升期,任何文学家的作品版权费都会一本比一本贵,无关作品质量。
而北川秀自出道以来,除了几本顶级外,作品的总体销量和质量都是朝着上升趋势而去。
加上他现在日本文坛“天下第一”的不可动摇地位,《雪国》的版权费被炒到天价也很正常。
河出书房这边刚传出暂时不买断《雪国》版权的消息后,立马有几家体量不大,但财大气粗的出版社联系上了北川文娱。
其中东京堂出版社报价180亿円,小学馆报价177亿円,德间书店报价225亿円。
这三家出版社全部背靠财团,其中主攻少女漫的小学馆几乎拼尽全力,似乎想直接用《雪国》改编成新的少女漫,然后引发一阵看漫狂潮。
报价最高的德间书店前身是二战后不久成立的《朝日艺能报》,该报纸背靠朝日财团,以反映社会各方面问题著称。
《朝日艺能报》在80年代就和《朝日新闻》彻底合并,成了与《读卖新闻》并列的报业界巨头。
在此之后,德间书店拔地而起,靠着朝日财团强大的财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日本,很快便成了日本国数量最多的自营连锁书店。
泡沫破裂后,朝日财团陷入一定的经济危机,《朝日新闻》为了保证财务流畅,向财团下属的各大公司不断吸血,许多中小型公司因此倒闭破产。
德间书店作为下属公司中体量最大的一个,被吸得特别惨,在90-95年间,从日本国最知名的自营书店变成了第一梯队的末流。
这几年,德间书店靠着售卖北川秀的,外加与河出书房合作,提前售卖《文艺》,狠狠赚了不少钱。
如今《雪国》的版权被放出,德间书店立即破釜沉舟,用225亿円的报价强势进入。
有钱不赚是**。
北川秀对比了下各大出版社的报价和条件,德间书店明显技高一筹,且态度诚恳,给足了尊重。
因此他没有犹豫太久,直接让梦子跑去和德间书店签了合同,正式以225亿円的高价向其出售了《雪国》10年的版权。
在此期间,北川秀,不,应该说是北川家的总资产也从1000亿円跃升到了1500亿円,眼看就要超过河出静子的1900亿円。
北川文娱、北川网络、北川投资,三家北川秀和梦子控股的公司也纷纷成了日本大萧条时期最受日本民众欢迎的大企业。
现在日本股市这个样子,日经指数每天都在往下跑,北川秀便暂时搁置了三家公司上市的想法——
公司上市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赚股民的钱,现在股市一言难尽,韭菜股民都快跑光了。
这个时候还逆版本上市,纯粹就是找死。
不过按道理,经济行情如此差的情况下,日本**为了提振股市,一般都会让大藏省强行压迫这些新兴高净值公司上市,一波融资的钱大半得拿出来孝敬给**,美其名曰“为国助力,共度难关”。
当然,这是那些没有关系的“爱国企业家”必须要做的事,不然圈子里就不给你混。
而北川秀这种顶级关系户,上有首相、皇室家族背书,下有文部省等重要单位扶持,大藏省肯定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避开了上市问题后,这三家公司生意变得更加红火,手头宽裕的资金也一波波跟着投入市场,帮助它们赚更多的钱。
大赚特赚之际,北川秀也没忘记继续薅“东南亚兄弟们”的羊毛。
97金融危机的余波还在,之后的一阵阵影响依旧会让倒楣的那几个国家苦不堪言。
北川秀秉持着“我不赚也是美国人赚走”的核心理念,让千原雅人疯**纵外汇,争取从索罗斯等大鳄嘴里扣出点残渣来。
1998年,全球的各大市场都挺低迷,唯一比较红火的就是文娱产业。
经历了各种挫折的日韩文娱文化开始觉醒,以日漫为例,《百变小樱》、《头文字D》、《星际牛仔》等知名动漫就是在这个时候播出的。
韩国这边,北川秀的《百年孤独》和《挪威的森林》火遍全国,随后文学村出版社又花了巨资购买了北川秀早期的一些书籍。
整理成册的《北川秀集(韩文译本)》售价极高,但依旧挡不住韩国读者们的热情,发售当天就全部售罄,之后一直处于加印售罄的反复交替状态中。
韩国人对北川秀的痴迷不已,同时也对《嫌疑人》、《情书》等大众文学也十分青睐。
此时的韩剧还没彻底风靡起来,很多韩剧的编剧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写的剧本里充斥着浓浓的“北川秀风”。
1998年5月2日。
《北川》旗下副刊《大众》正式发售万众瞩目的5月号,总第二期。
当天上午六点,日本全国各地的书店外早早就排起了购书长龙。
读者们一边兴奋的交谈着,一边期待着书店的开门。
这一期《大众》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是因为它上面连载了北川老师最新写的大众文学《我们是泡沫入行组/半泽直树》。
前阵子,《大众》联合日本银行协会和大藏省,提前进行了《半泽直树》的预热。
大众文学在日本的受众其实不少,但因题材限制,始终被文学界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如今大众文学里的佼佼者,近乎日本大众文学第一人的东野圭吾,也因为不断写质量参差不齐的推理而被一直诟病。
麻生真由美贵为“治愈系天后”,可也多次和直木奖失之交臂,和团鬼士郎一样,一直是文学市场上叫座不叫好的代表作家。
要不是他们三个都是北川秀的弟子,业界估计对他们的风评更不好。
连行业头部作家都是这种待遇,就别提中下层作家以及底层作家了。
北川老师之前也写过类似大众文学的作品,但很快便又回到纯文学赛道上了。
这次他愿意“屈尊”写大众文学,还特意进行了宣传,无异于给所有大众文学作家,以及喜欢大众文学却不敢在外面说的读者们打了一记强心针。
业内的泰山北斗和好事者们也跟着围聚过来,想看看北川老师写的金融银行题材会有什么不一样。
森哲太郎和石田泰淳也混在漫长的队列中。
前者靠着吹捧北川老师,现在稳坐文学评论界中青代前十的宝座,未来肯定会在日本文学评论界留下自己响亮的大名。
前阵子北川老师一本接着一本爆款,森哲太郎却因为和大学女友的婚事而不断错过。
现在婚事彻底敲定,心无旁骛的他立即赶到书店,势必要为《半泽直树》好好写一写评论!
石田泰淳作为北川秀在《大众》的钦定编辑,资历浅,工作经验少,一度因此被编辑部的同事们质疑——
倒不是大众编辑部的氛围不好,而是大家实在难以接受北川老师选择了一个萌新编辑,而不是他们这些老编辑。
斋藤玲奈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谁不想成为第二个斋藤老师啊!
奈何北川秀一早就指定了石田泰淳,看样子也不会轻易再换编辑,这让他们实在羡慕得不行。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石田泰淳深知这个道理。
就算有北川老师的亲自指名,要是他没法提供给北川老师类似斋藤老师那样的帮助,最后也一定会失去这个宝贵的职位。
小林知世已经披荆斩棘,成功考上了东大文学部的博士生。
不出意外,他的这个小女友未来必将成为东大文学部的一名年轻女讲师。
东大女讲师,在日本这种女性地位极低,女性在职场常年受歧视的国家,含金量不必多说。
“要努力奋进啊,泰淳!”石田泰淳悄然握紧拳头,小声对自己打气道。
打完气,他一边观察着读者们的反应,一边思索着《半泽直树》后续的剧情。
北川老师写的这部新,给了他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以往所看的,不管是大众文学还是纯文学,基本都以“说教”和阐述“私货”为主。
文学作品就是用来教育民众的。
这个是日本文坛一直以来贯彻到底的理念。
如果你写的不能教导国民知识,不能让国民读完后有所感悟,那就是**中的**,根本不配摆在书架上!
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名为轻的新兴类型,实体书基本以口袋图书的形式发售。
石田泰淳看到过几本,都是那种封面比较露骨,基本可以和涩情杂志相提并论的劣质图书。
这些书籍和杂志报纸放在一起,但意外的销量还不错。
但这些劣质也加重了业内对大众文学的误解。
他们原本就很排斥推理这类误人子弟的文学作品,现在又出来更离谱的轻,干脆就一棒子把大众文学都打死了。
偏偏北川老师这次写的《半泽直树》,还真和“说教”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怎么说呢?
这似乎就是一个纯粹宣泄个人情绪,激发人阅读爽感的。
在此之前,石田泰淳还真没看到过类似的。
故事毋庸置疑,一定是好故事。
北川老师的笔力也没得说。
可这样的,真的会被市场和业内接纳么?
他不清楚。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调研市场,然后得到反馈,再做好报表给北川老师看!
这么想着,石田泰淳混着人群,终于走进了拥挤不堪的书店内。
为了配合《大众》的发售,书店都提前开张,店员们将一摞又一摞厚厚的《大众》抬出,完全不担心它们卖不出去。
石田泰淳发现,进书店的读者基本人手一本《大众》,显然都是冲着北川老师的《半泽直树》来的。
这就是最顶级文学家的市场影响力么?
他不禁咋舌,看来单纯论销量数据,这一期他是不用担心因此被编辑部问责了。
难怪总编昨天开早会的时候,敢信誓旦旦的对全体编辑部编辑说,只要北川老师的书在《大众》上连载,就永远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跟着买了一本《大众》后,石田泰淳没有急着离开,而是观察起周围的人有多少会选择直接在书店看书,又有多少人是带着杂志离开的。
他在统计各类数据的时候,森哲太郎也成功买到了一本崭新的《大众》。
《北川》创刊后,作为特邀嘉宾,他出过好几期文学评论,可惜《北川》的流量不如《文艺》,那些评论稿没有大火。
《大众》是《北川》的副刊,流量肯定更次一些。
换做以往,森哲太郎肯定会把这工作交托给手下的工作室——
以他的流量,《大众》还不配让他亲自点评。
但这杂志上有《半泽直树》啊!
那可就不是配不配他点评的事了,而是他配不配评论!
森哲太郎在书店里找了一个空闲的位置,一**坐下后,立即翻开《大众》,忽略掉所有的其他,直奔《半泽直树》。
“原来半泽直树是主人公的名字”
森哲太郎恍然大悟。
故事以半泽直树收到产业中央银行的面试邀请开始。
发现北川老师竟然使用了真实的银行名,而且里面的一些黑暗细节如此详细,这让森哲太郎顿时眼前一亮。
“也就北川老师敢写这种纪实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