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也好,朝廷也罢,都不能直接制造经济,而养活朝廷这么多人,钱粮从哪里来?”

  “还不是老百姓?从老百姓劳动创造的价值中,收取财税来养活整个官僚体系,供养皇家宗亲。”

  “说白了,是老百姓创造了经济价值。”

  “虽然老百姓是经济的创造者,却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朝廷的那些官员们,老百姓作为生产者,需要缴纳赋税,自古以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朱樉听着这些带有新鲜名词的经济术语,完全云里雾里。

  林澈喝了口酒,继续说道:

  “然而,随着国家步入正轨,官僚体系随着王朝的发展,职权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繁杂,官员人数相应的也变得越来越多。”

  “在田地没有增加,经济产出没有变多的情况下,老百姓越来越供养不起,朝廷的开销和官员的俸禄。”

  “咱就以当前大明举例,大明建立时间不久,百废待兴,朝廷现有官员足够。”

  “老百姓缴纳的赋税,供养目前这些官员,生活尚能有所保证。”

  “可一旦朝廷开始扩招官员,百姓从供养一万人,变成供养十万人,负担一下增加十倍。”

  “你觉得百姓还能负担的起吗?大明的经济收入,还能支撑的住吗?”

  “归根结底,朝廷只有老百姓种地征收赋税这一条生财途径,经济来源过于单一,实在支撑不起开销巨大的大明帝国。”

  “可是越往后,朝廷机构越臃肿,拿朝廷俸禄的官员会越来越多,朝廷开销越来越大。”

  “朝廷迫不得已只能增加赋税。”

  “如此必然造成恶性循环,朝廷开销越大,赋税必然越多,老百姓将变得越来越穷。”

  “最终,大明必将走上前元亡国的老路…”

  话音落下,全场骇然。

  密室内。

  朱元璋父子面面相觑,两人都被林澈的这番分析震撼住了。

  朝廷开销越大,赋税越多,老百姓越穷。

  最终大明必将走前元亡国的老路。

  林澈这一番话,让朱元璋震撼之余,又有些无奈。

  朝廷要开销,百官要俸禄,军队要粮饷,这些都是省不了的,必须要解决。

  而这些负担都压在老百姓的身上。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正如林澈所言,朝廷征收的赋税太单一,就只有农民种地的赋税。

  这些负担不可避免都落在老百姓的身上。

  朱元璋也想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可是朝廷上的开支又避免不了。

  只能在赋税上做文章,增加赋税。

  唉,一切都是没钱闹的!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

  没钱就要亡国,没钱就要灭种!

  这一瞬。

  朱元璋深刻领会到了林澈所说的:单靠老百姓种地征收的赋税,支撑不起开销巨大的大明帝国。

  国家虚假繁荣的背后,埋葬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的尸骨。

  想到这里。

  “扑通!”

  朱元璋跌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念着:

  “咱明白了!”

  “咱终于明白了!”

  “难怪之前林先生一再强调要解除海禁,扩大商业贸易,咱确实不能一味在老百姓种地上做文章。”

  “中原故有的土地,没办法带来更多的收益,当一个王朝发展到巅峰时,便是由盛转衰的开始…”

  “没有百姓,何谈国家!”

  眼见朱元璋神魂落魄坐在那里,朱标上前安慰道:

  “父皇所言极是!”

  “林先生高瞻远瞩,令儿臣无比叹服!”

  “儿臣以为林先生之所以将大明单独拿出来讲,必定有破解之法!”

  朱标安慰完朱元璋,随即眼神坚定说道:

  “眼下大明财政存在困难,正如先生所说的这般。”

  “别的不说,单说我应天府,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虽然物价低廉,但老百姓生活同样不容易。”

  “缴完税,纳完粮,一年到头剩下的钱粮,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表面看没什么问题,老百姓还能吃饱饭,可是…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无疑是极大的隐患。”

  听了这些,原本恢复点气色的朱元璋,脸色再次变得难看起来。

  太子旁敲侧击的一番话,朱元璋自然明白。

  老百姓缴完税,剩余的仅能吃饱饭而已,根本没有余粮。

  一旦遇上什么天灾人祸,物价飞涨,这些对于老百姓,将是致命打击。

  沉默少顷。

  朱元璋微微摇头,叹道:

  “咱过去想问题,太简单了!”

  “不怪林先生数落咱,咱把国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来治理,这哪能治理的好!”

  “咱大明不主动求变,也得像前元一样的亡国…”

  ……

  另一边。

  林澈的一番话,听得朱樉汗毛直竖。

  林先生这讲课动不动就大明亡国、大明危矣的,这谁受的了啊!

  就在他琢磨这些话时,林澈提问了:

  “换做是你,你有没有破局的良策?”

  朱樉:“…”

  听了这个提问,朱樉脑子里嗡嗡的。

  别说有什么破局的良策了,就是这个问题,他都还没搞懂,云里雾里的。

  朱樉无奈抬起头,茫然的看着林澈,脑门上就差可这‘我不会’这三个字了。

  这一次。

  林澈并没有放过朱樉,而是目光炯炯的盯着他。

  朱樉对视了一会,悻悻的收回目光,硬着头皮道:

  “林先生…”

  “咱们事先可说好,咱哪里说错了,您不能生气啊!”

  “这都是伱让我说的…”

  林澈瞥了眼对方,滋了口酒说道:

  “别废话!”

  “让你说,就是让你能独自思考,总不能什么都我说吧!”

  “你要就我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说错了,没人怪你!”

  有了林澈的保证,朱樉也没有了顾虑。

  他将手中杯子放下,闭目沉思了一会,将林澈所讲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这才说道:

  “百姓供养官员困难,官员人数越来越多,百姓压力越来越大…”

  “那…朝廷不再录用官员,紧着现有的官员用,到时候缺一个补一个,一直保持现在的基数。”

  “或者用林先生说的方法,对朝廷官员采用考核制,优秀、合格者留,不合格者淘汰。”

  “这样一来,朝廷官员基数小了,老百姓的压力不也小了?”

  “林先生以为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