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正阳门外,旌旗招展,鼓乐喧天。
以前锋营为首,骁骑营居侧,护军营居中,簇拥着整个大队伍,浩浩荡荡的出永定门,再折而向东,朝着热河行宫方向,滚滚而去。
胤禑率领的大队伍,紧跟在太子的车驾后边。说是随时服务于太子也行,说是就近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亦可。
临出发前,康熙把吴什统领的一百余名御前侍卫,临时划归胤禑指挥。
除此之外,胤禑的队伍里,还有二百名护军,以及内务府的司官们。
车队驶过正阳门大街的时候,胤禑久违的呼吸到了没有臭味的新鲜空气。
呵呵,早在三天前,顺天府就调动差役和民夫,沿着圣驾行经的路线,铺满了黄土,每天洒几十遍清水。
这么做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沿街的便溺及污物,都被洒了水的黄土,完全盖住了。
皇帝奉皇太后,一起出门避暑,内务府的三巨头也各有分工。
凌普负责太子及宗室王公们的路上生活起居,赫奕就近伺候圣驾及内命妇,随行文武百官的路上物资供应,则由胤禑负责。
监国的老八,和坐镇户部的老四,也跟在队伍里,一起送圣驾北上避暑。
圣驾出行,不可能连续赶路,以每十里一程,皆要中途歇息半个时辰。
趁着途中休息的时机,胤禑把事先刻印好的配给清单,下发给了手下的内务府司官们。
“诸位,清单上,已经列得一清二楚了。随行圣驾的大小臣工,按照名册已经分配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路上的供给物资,也各按品级,每天定量供应……”
一次出行近万人,路上的物资供应,肯定会紧张得要死。
为了不招骂名,胤禑采取现代物流企业的搞法,先把随行的文武百官,全都依照名册,分给了手下人,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全面落实到人。
途中,官员们若有临时需求,则须及时禀报胤禑,由他来统一调配物资的供应。
这么一来,胤禑就相当于整个物流的中心节点,队伍里的各种需求,都汇总到他这里,再由他把采购来的物资,及时下发给文武百官。
因为,老四告诉过胤禑,每次圣驾的出行,不仅随行的文武百官们,而且,各个地方的官员和百姓,都会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纠其根本,主要是没有现代物流的科学管理模式,大家各凭本事的乱拿乱抢物资。
往往,东家吃不完的蔬菜,放烂了,白白扔掉。而西家,却一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
胤禑的做法是,临时配给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
其中的核心,就是大灶集中炒菜,再由官员的随行下人们,拿着自家的碗和食盒,盛回去慢慢的吃。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节省和高效。
结果,用晚膳的时候,康熙无意中发现了惊奇的一幕,他这里以及宗室王公们,还在各自生火做饭烧菜,队伍里乱七八糟的处处冒烟,闹得不可开交。
而胤禑负责的文武百官们,已经用过了膳,开始喝茶消食了。
人数最多的文武百官们,不仅提前很久吃饱吃好了,还随时有热茶供应。
康熙一边走,一边看,最后,很生气的把胤禑找了去。
“小十五,你是怎么做到的?”康熙冷冷的问胤禑。
胤禑笑着解释说:“汗阿玛,不管多大的官儿,只要跟着您老一起出行,谁敢挑剔什么?尤其是,像张廷玉这样的芝麻小官儿,只要,有口饱饭吃,碗里有肉蛋和蔬菜,还随时有热茶喝,肯定知足了。”
“朕就奇怪了,你的物资从哪里弄来的呢?你怎么知道,大家各自需要什么?”康熙又问胤禑。
胤禑耍宝式的拿出了他准备好的供应计划清单,清单上的人是:南书房行走、赐四品顶戴张廷玉。
康熙接过两张清单,定神一看,好家伙,从笔墨纸砚,一直到每天三个蛋、二两肉,半斤蔬菜等等,一应俱全,无一疏漏。
其中,尤为令康熙感兴趣的是,胤禑居然同时用几十口大铁锅烧水,张廷玉若想喝上热茶,就必须让下人带着大茶壶和小半捆柴禾,去换泡茶的热水。
至于,百官们随行的下人们,就只能喝大锅茶了,不可能各自再泡茶喝。
令康熙没想到的是,胤禑早早的就安排内务府的太监们,坐镇于沿途的各个府城、州城和县城,大肆采购各种所需的物资。
等圣驾抵达的时候,胤禑派出的太监们,早就买足了东西,雇了马车往回赶了。
康熙拿着胤禑的配给计划清单,足足看了一个多时辰,忽然叹息道:“大军若是如此配给,必省无数的钱粮啊。”
嘿嘿,胤禑要的就是这个印象!
不客气的说,以胤禑饱受计划配给制熏陶的先进理念,主持数万大军的后勤供应,简直是手到擒来。
西北的钱粮消耗过巨,既有长途运输中不可少的消耗,也有因为无知,造成的巨大浪费。
结果,原本内务府三巨头彼此分工的模式,在康熙的授意之下,变成了胤禑掌总拍板,凌普和赫奕听候调遣的新模式。
这么一来,胤禑是内务府太上皇的姿态,就格外的凸显出来了。
去热河行宫的过程中,在胤禑的亲自主持下,整个大队伍的物资供应,变得井井有条,且十分充足。
人人有热饭吃,个个有热茶喝!
胤禑呢,还是老办法,禁止打乱仗,责任全面落实到人。
大清朝的事儿,不怕繁琐,就怕认真!
只要落实到了人,谁敢严重失职,胤禑就敢请旨,罢了他的官,革了他的爵。甚至是,砍了他的脑袋。
计划配给制的精髓,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具体分配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让有限的人财物,被充分利用起来。
圣驾刚到热河行宫,广受百官赞誉的胤禑,就又多个头衔:总管行在事务大臣。
反正吧,胤禑这个内务府总管,本就是皇帝的大管家。现在,胤禑多管一摊子事,也不费什么事儿。
至于,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胤禑交给了吴什去负责。
这才康熙四十六年的夏天而已,距离一废太子,还早得很!
到了热河行宫后,胤禑分得了一座避暑别院。
别院内,别的倒没啥,胤禑很喜欢的是,居然有一座挖得很深的养鱼池。
这一次来热河行宫,胤禑带着康熙都认识的狐媚子年氏,伺候沿途的起居。
自从,年氏被赏给了胤禑之后,因肉已经在碗中,她至今尚未破瓜。
如今,既然在别院中安顿了下来,胤禑打算休整两天后,再慢慢的享用年氏的鲜嫩滋味儿。
年氏的狐媚子恶名,只要康熙还活着,肯定无法洗脱。
只能等雍正登基后,利用年贵妃有盛宠的优势,再帮她弄个侧福晋的位分罢了。
等诸事安排停当后,胤禑从行宫里出来,刚回到自己的别院,门上来报。
“爷,内阁学士年羹尧来拜。”
听了这个消息后,胤禑不由微微一笑。
那天,他故意将年氏抱在马鞍上招摇过世,除了坐实荒唐好色的名声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年羹尧瞧瞧,他的二妹很受宠呢。
只因,年氏透露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姊妹三人之中,就她和年羹尧的关系极好。
知道历史走向的胤禑,心里门儿清,年氏没说假话。
因为,年羹尧考中进士,在京做官的时候,年家的大女儿早就出嫁了。而年家的小女儿,也就是年贵妃,今年才八岁而已。
为了试探一下,年家兄妹的真实感情,胤禑故意吩咐说:“就说爷不在。”
“嗻。”
不大的工夫,乌林回来禀报说:“爷,年羹尧说,他一直在外边等着,亲眼看见您回来了,才递的手本。”
这一刻,胤禑已经笃定,年氏和年羹尧的兄妹情,确实极好。
要知道,年羹尧可不是一般的狂傲,连康熙都知道,他经常流连于青楼的诸多韵事。
“不见!”胤禑成心想钓鱼,故意撑着年羹尧。
胤禑就是想看看,年羹尧为了二妹,究竟可以委屈到何等程度?
结果,乌林回报说:“爷,年羹尧说,他绝不可能空手而来,必有您老感兴趣的东西。”
胤禑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
很明显,年羹尧已经猜到了,胤禑其实是故意想刁难他。
客观的说,年羹尧于康熙四十一年中进士,短短的五年内,仿佛坐上了冲天火箭一般,就被破格提拔为二品的内阁学士,若非绝顶聪明之辈,绝无可能晋升如此之速。
“不见!”胤禑眨了眨眼,出乎意料的还是拒绝见年羹尧。
老话说的好,稳坐钓鱼台,若是没有耐心,怎么可以呢?
这一次,也许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年羹尧负气而去。
胤禑听了回报后,又是一笑,这小子果然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难怪被老四的迷魂汤,骗得团团乱转。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雍正在给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旨意里,居然肉麻之极的说: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
PS:应酬喝多了,酒刚醒,更晚了,抱歉哈,顺便求赏几张月票。
以前锋营为首,骁骑营居侧,护军营居中,簇拥着整个大队伍,浩浩荡荡的出永定门,再折而向东,朝着热河行宫方向,滚滚而去。
胤禑率领的大队伍,紧跟在太子的车驾后边。说是随时服务于太子也行,说是就近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亦可。
临出发前,康熙把吴什统领的一百余名御前侍卫,临时划归胤禑指挥。
除此之外,胤禑的队伍里,还有二百名护军,以及内务府的司官们。
车队驶过正阳门大街的时候,胤禑久违的呼吸到了没有臭味的新鲜空气。
呵呵,早在三天前,顺天府就调动差役和民夫,沿着圣驾行经的路线,铺满了黄土,每天洒几十遍清水。
这么做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沿街的便溺及污物,都被洒了水的黄土,完全盖住了。
皇帝奉皇太后,一起出门避暑,内务府的三巨头也各有分工。
凌普负责太子及宗室王公们的路上生活起居,赫奕就近伺候圣驾及内命妇,随行文武百官的路上物资供应,则由胤禑负责。
监国的老八,和坐镇户部的老四,也跟在队伍里,一起送圣驾北上避暑。
圣驾出行,不可能连续赶路,以每十里一程,皆要中途歇息半个时辰。
趁着途中休息的时机,胤禑把事先刻印好的配给清单,下发给了手下的内务府司官们。
“诸位,清单上,已经列得一清二楚了。随行圣驾的大小臣工,按照名册已经分配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路上的供给物资,也各按品级,每天定量供应……”
一次出行近万人,路上的物资供应,肯定会紧张得要死。
为了不招骂名,胤禑采取现代物流企业的搞法,先把随行的文武百官,全都依照名册,分给了手下人,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全面落实到人。
途中,官员们若有临时需求,则须及时禀报胤禑,由他来统一调配物资的供应。
这么一来,胤禑就相当于整个物流的中心节点,队伍里的各种需求,都汇总到他这里,再由他把采购来的物资,及时下发给文武百官。
因为,老四告诉过胤禑,每次圣驾的出行,不仅随行的文武百官们,而且,各个地方的官员和百姓,都会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纠其根本,主要是没有现代物流的科学管理模式,大家各凭本事的乱拿乱抢物资。
往往,东家吃不完的蔬菜,放烂了,白白扔掉。而西家,却一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
胤禑的做法是,临时配给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
其中的核心,就是大灶集中炒菜,再由官员的随行下人们,拿着自家的碗和食盒,盛回去慢慢的吃。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节省和高效。
结果,用晚膳的时候,康熙无意中发现了惊奇的一幕,他这里以及宗室王公们,还在各自生火做饭烧菜,队伍里乱七八糟的处处冒烟,闹得不可开交。
而胤禑负责的文武百官们,已经用过了膳,开始喝茶消食了。
人数最多的文武百官们,不仅提前很久吃饱吃好了,还随时有热茶供应。
康熙一边走,一边看,最后,很生气的把胤禑找了去。
“小十五,你是怎么做到的?”康熙冷冷的问胤禑。
胤禑笑着解释说:“汗阿玛,不管多大的官儿,只要跟着您老一起出行,谁敢挑剔什么?尤其是,像张廷玉这样的芝麻小官儿,只要,有口饱饭吃,碗里有肉蛋和蔬菜,还随时有热茶喝,肯定知足了。”
“朕就奇怪了,你的物资从哪里弄来的呢?你怎么知道,大家各自需要什么?”康熙又问胤禑。
胤禑耍宝式的拿出了他准备好的供应计划清单,清单上的人是:南书房行走、赐四品顶戴张廷玉。
康熙接过两张清单,定神一看,好家伙,从笔墨纸砚,一直到每天三个蛋、二两肉,半斤蔬菜等等,一应俱全,无一疏漏。
其中,尤为令康熙感兴趣的是,胤禑居然同时用几十口大铁锅烧水,张廷玉若想喝上热茶,就必须让下人带着大茶壶和小半捆柴禾,去换泡茶的热水。
至于,百官们随行的下人们,就只能喝大锅茶了,不可能各自再泡茶喝。
令康熙没想到的是,胤禑早早的就安排内务府的太监们,坐镇于沿途的各个府城、州城和县城,大肆采购各种所需的物资。
等圣驾抵达的时候,胤禑派出的太监们,早就买足了东西,雇了马车往回赶了。
康熙拿着胤禑的配给计划清单,足足看了一个多时辰,忽然叹息道:“大军若是如此配给,必省无数的钱粮啊。”
嘿嘿,胤禑要的就是这个印象!
不客气的说,以胤禑饱受计划配给制熏陶的先进理念,主持数万大军的后勤供应,简直是手到擒来。
西北的钱粮消耗过巨,既有长途运输中不可少的消耗,也有因为无知,造成的巨大浪费。
结果,原本内务府三巨头彼此分工的模式,在康熙的授意之下,变成了胤禑掌总拍板,凌普和赫奕听候调遣的新模式。
这么一来,胤禑是内务府太上皇的姿态,就格外的凸显出来了。
去热河行宫的过程中,在胤禑的亲自主持下,整个大队伍的物资供应,变得井井有条,且十分充足。
人人有热饭吃,个个有热茶喝!
胤禑呢,还是老办法,禁止打乱仗,责任全面落实到人。
大清朝的事儿,不怕繁琐,就怕认真!
只要落实到了人,谁敢严重失职,胤禑就敢请旨,罢了他的官,革了他的爵。甚至是,砍了他的脑袋。
计划配给制的精髓,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具体分配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让有限的人财物,被充分利用起来。
圣驾刚到热河行宫,广受百官赞誉的胤禑,就又多个头衔:总管行在事务大臣。
反正吧,胤禑这个内务府总管,本就是皇帝的大管家。现在,胤禑多管一摊子事,也不费什么事儿。
至于,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胤禑交给了吴什去负责。
这才康熙四十六年的夏天而已,距离一废太子,还早得很!
到了热河行宫后,胤禑分得了一座避暑别院。
别院内,别的倒没啥,胤禑很喜欢的是,居然有一座挖得很深的养鱼池。
这一次来热河行宫,胤禑带着康熙都认识的狐媚子年氏,伺候沿途的起居。
自从,年氏被赏给了胤禑之后,因肉已经在碗中,她至今尚未破瓜。
如今,既然在别院中安顿了下来,胤禑打算休整两天后,再慢慢的享用年氏的鲜嫩滋味儿。
年氏的狐媚子恶名,只要康熙还活着,肯定无法洗脱。
只能等雍正登基后,利用年贵妃有盛宠的优势,再帮她弄个侧福晋的位分罢了。
等诸事安排停当后,胤禑从行宫里出来,刚回到自己的别院,门上来报。
“爷,内阁学士年羹尧来拜。”
听了这个消息后,胤禑不由微微一笑。
那天,他故意将年氏抱在马鞍上招摇过世,除了坐实荒唐好色的名声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年羹尧瞧瞧,他的二妹很受宠呢。
只因,年氏透露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姊妹三人之中,就她和年羹尧的关系极好。
知道历史走向的胤禑,心里门儿清,年氏没说假话。
因为,年羹尧考中进士,在京做官的时候,年家的大女儿早就出嫁了。而年家的小女儿,也就是年贵妃,今年才八岁而已。
为了试探一下,年家兄妹的真实感情,胤禑故意吩咐说:“就说爷不在。”
“嗻。”
不大的工夫,乌林回来禀报说:“爷,年羹尧说,他一直在外边等着,亲眼看见您回来了,才递的手本。”
这一刻,胤禑已经笃定,年氏和年羹尧的兄妹情,确实极好。
要知道,年羹尧可不是一般的狂傲,连康熙都知道,他经常流连于青楼的诸多韵事。
“不见!”胤禑成心想钓鱼,故意撑着年羹尧。
胤禑就是想看看,年羹尧为了二妹,究竟可以委屈到何等程度?
结果,乌林回报说:“爷,年羹尧说,他绝不可能空手而来,必有您老感兴趣的东西。”
胤禑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
很明显,年羹尧已经猜到了,胤禑其实是故意想刁难他。
客观的说,年羹尧于康熙四十一年中进士,短短的五年内,仿佛坐上了冲天火箭一般,就被破格提拔为二品的内阁学士,若非绝顶聪明之辈,绝无可能晋升如此之速。
“不见!”胤禑眨了眨眼,出乎意料的还是拒绝见年羹尧。
老话说的好,稳坐钓鱼台,若是没有耐心,怎么可以呢?
这一次,也许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年羹尧负气而去。
胤禑听了回报后,又是一笑,这小子果然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难怪被老四的迷魂汤,骗得团团乱转。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雍正在给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旨意里,居然肉麻之极的说: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
PS:应酬喝多了,酒刚醒,更晚了,抱歉哈,顺便求赏几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