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顾盼君出现在金陵城的街头,生性好动,平日里喜欢坐着马车或骑着马到处闲逛的徐妙锦便赶过去凑热闹看了看。
凭借女人敏锐的直觉和她的聪明,徐妙锦立即觉得此事不简单。
寻常百姓家,并非不能出美女。
排除后天营养不良,保养不当等造成的破坏,在理论上,寻常百姓家出现美女的机率,和富贵人家应该是一样的。
毕竟,上天是公平的。
可普通百姓的数量,比富贵人家多无数倍。
人口基数大,就更有可能出美女。
无非是很多被毁了而已。
然而,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即使是出生在书香世家,在小山村长大,读过很多书,从小养尊处优,可放到具体的待人接物上面,与金陵城里大户人家的孩子相比,仍会有明显的差距。
就好像学富五车的乡下书生,考取了状元,可在一开始的时候,仍无法与官宦人家的公子侃侃而谈,毫不窘迫。
这倒不是什么多大的毛病。
只要给状元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能完全适应,乃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毕竟,读书能读到金榜题名甚至是独占鳌头的人,无疑是聪明无比。
而待人接物这些事,都是些简单经验的累积。
聪明人看几次,有心学一学,很快就能游刃有余。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时间上面。
按理来说,顾盼君这样的乡下女孩,即令她再聪明伶俐,从小饱读诗书,也不应在刚一进城时,就表现得那般落落大方,言行举止能那般体贴得当。
除非有人教过她,对她进行过秘密的培训。
什么人会这样做?
又是什么人能大明数以千万计的人口中,如大海捞针般,挑选出顾盼君这等姿色倾国倾城的女子呢?
非是朝中有权有势的高官或权贵不可。
但自太孙殿下执政,尤其是在黄子澄案后,邮传部成立,举报监督之风盛行,三法司大改,都察院几乎无孔不入的监督着百官和权贵的举动。
还有谁有这般大的胆子,敢在暗中行“选美”之事呢?
徐家这样的顶级勋贵都不敢。
恐怕连燕王朱棣这样的藩王也一样。
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当今太孙殿下,尚未婚配!
如果顾盼君是下面的人,特意挑选来,准备进献给太孙殿下的,一切便都说得通了。
为太孙殿下“选美”,都察院当然不会过问。
说不定如今执掌都察院的杨士奇,也参与其中。
毕竟,做这种事的人,一定是太孙殿下的亲信。
而杨士奇无疑就是。
有这个大胆猜测后,徐妙锦便试着接触顾盼君,越发觉得此女不仅长得好看,而且知书达礼,心思缜密,聪明伶俐。
同时,徐妙锦还注意到,有人在暗中保护此女,以防其被纨绔子弟所骚扰侵犯。
这更进一步证实了她的猜测。
于是,才有了徐妙锦替大哥徐辉祖求婚之事。
她想通过这一步棋,让徐家与太孙殿下建立不一样的关系。
徐辉祖对此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若真是朝中大臣进献给太孙殿下的女子,大可直接进献,又何必让顾盼君去街上抛头露面,闹出这般大的动静呢?
徐妙锦却认为,太孙殿下行事,素来不拘常理,每出人意料之外,思想也异于常人,他身边的人,或许是由于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直接进献,可能就被直接拒绝了。
徐辉祖并不相信这个判断。
但一方面他确实宠爱这个妹妹,家里的事,从来都是听徐妙锦的安排。
另一方面,徐妙锦行事表面看起来有几分任性,实则向来都非常妥当,从不乱来。
她既然这般肯定,或许真就猜中了呢?
徐辉祖也就随她去了。
反正徐辉祖并不想与门当户对的勋贵联姻。
正如他自己所言,勋贵从前都是一条战线里的战友,有过命的交情,任何人当皇帝,都会因此而产生猜忌。
唯有彼此保持距离,尽量不来往,才能将皇帝心中的疑虑打消。
所以,徐家要么和皇室联姻,要么便娶普通人家的女儿,而不是与门当户对的勋贵联姻,才是明智的做法。
顾盼君即令不是有心人准备安排进献给太孙殿下的女子,就是一普通的平民女子,只要知书达礼,而非刁蛮任性,无教养之人,娶她为国公正妻,也没啥大不了的。
但后来发生的情况,有点出乎徐辉祖的意料。
顾盼君的哥嫂,同意了徐妙锦的求婚,答应将妹妹嫁入徐家。
可顾盼君自己却不愿意。
徐妙锦认为这更能说明问题,因而天天前去做“劝说”。
徐辉祖也觉得有些古怪,可一连几日,也没见什么状况,又有些疑惑了。
此际听到徐妙锦的话,他顿时深感意外。
“我还能骗大哥不成?”徐妙锦翻了一个白眼。
接着,便将自己在集市中如何碰到朱允熥等一行人,又如何处理善后,都细细说了一遍。
徐辉祖微微点头,道:“听你这般分析,那人应该是太孙殿下无疑。他身边那名男子,该是太孙殿下新近提拔的杨荣。”
“看来,顾盼君此女,果然与太孙殿下有牵连。”
“倒是你料事如神,猜对了。”
他顿了顿,道:“不过,如今你去顾家将婚退了,我家便与顾家再无牵扯,你忙来忙去,岂不是一场空?”
小姑娘笑嘻嘻道:“怎么能算一场空呢?我不是还认了顾盼君这个妹妹吗?”
徐辉祖笑道:“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而已,谁还能当真不成?”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如今虽然证实了顾盼君是有心人准备进献给太孙殿下的,但即令太孙殿下将她纳为己有,是否会封她为太子妃,仍是两说之事。”
“说不定连一个偏妃都捞不到,也不是没有可能。”
“堂堂大明太孙,想要一个女人,随便给一个名份便是。”
“即令不给,也没多大关系。”
“你又如何能确定,她到了太孙殿下身旁,就一定会得宠,一定能爬上高位呢?”
徐妙锦在亭子里的桌前坐下,盯着徐辉祖刚才写的字看了看,道:“若那顾盼君只是长得好看,大哥你说的便有理了。”
“一个好看的花瓶,太孙殿下将她带回家,享用了再养起来就是,用不着也不会册封她为妃。”
“别说太子妃,就是偏妃都不可能。”
“可我接触过此女,她不仅知书达礼,人更是聪明伶俐,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虽然年岁不大,处事却极为老练。”
她顿了顿,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些零食,自顾自的吃起来,边吃边道:“依我对太孙殿下的分析,他虽然聪明,有盖世之才,却与勤奋的皇帝陛下不一样,他是一个很懒的人。”
小姑娘悠悠道:“能想出用简报的法子批阅奏章,处理朝政,也只有懒鬼才想得出来。”
朱允熥看的《每日简报》虽然是朝廷绝密,外人都看不到。
但编简报可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需要将奏章汇总编辑,再加上反复审核,确认无误,参与的人员数量可不少。
当然,为了保密,就算是编辑,审核的人,大多也仅仅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那一小部分内容,而不是简报的全部。
不过,调集数百人编简报这件事,并不是秘密。
朝廷官员都知道。
徐妙锦当然也早有耳闻。
徐辉祖微微皱眉,不明白妹妹一会儿说顾盼君的能力,一会儿说太孙殿下的秉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但妹妹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他一时想不明白,也没有插言问话,继续听下去。
“有简报之后,处理朝政方便多了。”
“但除了朝政,还有家务事要处理。”
“皇帝家的家务事,可是很麻烦的。”
“太孙殿下连处理朝政都想出了偷懒取巧的法子,那家务事便会更加如此。”
“可偏偏家务事又和朝政不同,偷不得懒,取不了不巧。”
“最好的办法,是娶一个贤内助。”
“俗话说得好,‘男主外,女主内’嘛。”
徐妙锦不断往嘴里塞零食,说话的声音却没有停止的迹象。
“他是太孙殿下,将来是要登基继位的。”
“后宫家务,可不容易处理。”
“别看朝中人才济济,可大臣的都是男子。”
“后宫的事务,又不能让一名男子来处理。”
“太孙殿下想偷懒,必须要找一名女子,此女必须读过不少书,人还得聪明伶俐,知礼仪,懂进退。”
“这样的要求,放在一名男子身上,我大明或许能找到一千个,一万个,乃至更多。”
“朝廷里的官员,一抓一大把,许多人都能做到。”
“但放到女子身上,就不简单了。”
“天底下认得几个字的女子,大多都是大户人家出身了。”
“学问能达到寻常秀才的程度,已然是凤毛鳞角,整个天下都挑不出多少。”
“便是以太孙殿下之贵,要找这样的人,也不容易。”
“偏偏那顾盼君就正好符合要求。”
“别说她长得国色天香,就算是貌似无盐,丑陋万分,只要能帮太孙殿下处理好后宫事务,恐怕太孙殿下也愿意将她收入后宫。”
“反正太孙殿下富有天下,将来自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想要什么样的美色得不到呢?”
“真正难得的,反而是能帮他处理好后宫事务的女子。”
徐妙锦侃侃而谈,讲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在这个世界,男子受到的教育,强于女子千倍万倍。
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哪怕家里很穷,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也大多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咬紧牙关送他去上一年半载的学堂。
这倒不是为了去参加科举之类的。
那需要数十年脱产学习,底层百姓根本供不起。
只是为了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至于做一个睁眼瞎。
《大明日报》的读者,便大部分都是这种人。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发行量。
在这个时代,能考取秀才,已然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博士,甚至更高。
知识水平从来都是分层级的。
正如后世有博士,有硕士,还有本科,专科,高中,初中一样。
这里面,初中生的数量,肯定是博士的千倍。
而在大明,只读过几天书,念过几个月或者更短时间私塾的人,数量也同样是秀才举人的千倍万倍。
别以为穷人家的孩子就完全不读书。
他们大多数只是读的书不多,知识储备量不足以参加科举而已。
实际上,就算穷得如老朱家这样的,也因到庙里当和尚而读了一两年的书,奠定了他后来的基础。
大明的开国武将,哪个人小时候家里不穷呢?
但基本上都还是认识几个字的,只是书读得不多罢了。
但这一条,也只对男子成立。
女子就真的是绝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不认识了。
连学堂的门,都从来没有进过。
甚至很多家境还算殷实的人家,女儿也是连一个字都不认识的。
当然,大户人家是例外。
大户人家的女儿,还是会读书识字的。
但是,也不会像对待要参加科举考试的男子那般,读很多很多的书,接受很高的教育。
一般是在年岁不大的时候,学三五年,就完结了。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不过是念了六年书(她自谦说一年)。
六年,放在后世,才小学毕业。
虽然古代因为只学语文,故而学的内容更多更深入,然而,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大部分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正常人通过三五年的学习,语文文化水平能达到后世初中生的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何况,因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读书,没有考试压力,没有升学压力,学得好或者学得不好,全凭个人自愿与兴趣。
实际上,除了极个别如李清照那等天才之外,大多数人读了几年书之后,是不如后世初中生的,甚至可能连后世的小学生都比不上。
毕竟,骨子里天生就喜欢读书的人凤毛麟角,尤其是小孩子,大多都是在家长和老师压迫下才读书。
这个时代的女子在没有人逼迫,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读书,能读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故而,徐妙锦才说顾盼君这样的女子很难得,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多少。
讲完自己的分析,徐妙锦话锋一转,笑道:“我这个妹妹,可不是白认的。”
“若我所料不差,此际太孙殿下就该带着那顾盼君,前来我徐家登门拜访了。”
……
凭借女人敏锐的直觉和她的聪明,徐妙锦立即觉得此事不简单。
寻常百姓家,并非不能出美女。
排除后天营养不良,保养不当等造成的破坏,在理论上,寻常百姓家出现美女的机率,和富贵人家应该是一样的。
毕竟,上天是公平的。
可普通百姓的数量,比富贵人家多无数倍。
人口基数大,就更有可能出美女。
无非是很多被毁了而已。
然而,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即使是出生在书香世家,在小山村长大,读过很多书,从小养尊处优,可放到具体的待人接物上面,与金陵城里大户人家的孩子相比,仍会有明显的差距。
就好像学富五车的乡下书生,考取了状元,可在一开始的时候,仍无法与官宦人家的公子侃侃而谈,毫不窘迫。
这倒不是什么多大的毛病。
只要给状元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能完全适应,乃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毕竟,读书能读到金榜题名甚至是独占鳌头的人,无疑是聪明无比。
而待人接物这些事,都是些简单经验的累积。
聪明人看几次,有心学一学,很快就能游刃有余。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时间上面。
按理来说,顾盼君这样的乡下女孩,即令她再聪明伶俐,从小饱读诗书,也不应在刚一进城时,就表现得那般落落大方,言行举止能那般体贴得当。
除非有人教过她,对她进行过秘密的培训。
什么人会这样做?
又是什么人能大明数以千万计的人口中,如大海捞针般,挑选出顾盼君这等姿色倾国倾城的女子呢?
非是朝中有权有势的高官或权贵不可。
但自太孙殿下执政,尤其是在黄子澄案后,邮传部成立,举报监督之风盛行,三法司大改,都察院几乎无孔不入的监督着百官和权贵的举动。
还有谁有这般大的胆子,敢在暗中行“选美”之事呢?
徐家这样的顶级勋贵都不敢。
恐怕连燕王朱棣这样的藩王也一样。
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当今太孙殿下,尚未婚配!
如果顾盼君是下面的人,特意挑选来,准备进献给太孙殿下的,一切便都说得通了。
为太孙殿下“选美”,都察院当然不会过问。
说不定如今执掌都察院的杨士奇,也参与其中。
毕竟,做这种事的人,一定是太孙殿下的亲信。
而杨士奇无疑就是。
有这个大胆猜测后,徐妙锦便试着接触顾盼君,越发觉得此女不仅长得好看,而且知书达礼,心思缜密,聪明伶俐。
同时,徐妙锦还注意到,有人在暗中保护此女,以防其被纨绔子弟所骚扰侵犯。
这更进一步证实了她的猜测。
于是,才有了徐妙锦替大哥徐辉祖求婚之事。
她想通过这一步棋,让徐家与太孙殿下建立不一样的关系。
徐辉祖对此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若真是朝中大臣进献给太孙殿下的女子,大可直接进献,又何必让顾盼君去街上抛头露面,闹出这般大的动静呢?
徐妙锦却认为,太孙殿下行事,素来不拘常理,每出人意料之外,思想也异于常人,他身边的人,或许是由于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直接进献,可能就被直接拒绝了。
徐辉祖并不相信这个判断。
但一方面他确实宠爱这个妹妹,家里的事,从来都是听徐妙锦的安排。
另一方面,徐妙锦行事表面看起来有几分任性,实则向来都非常妥当,从不乱来。
她既然这般肯定,或许真就猜中了呢?
徐辉祖也就随她去了。
反正徐辉祖并不想与门当户对的勋贵联姻。
正如他自己所言,勋贵从前都是一条战线里的战友,有过命的交情,任何人当皇帝,都会因此而产生猜忌。
唯有彼此保持距离,尽量不来往,才能将皇帝心中的疑虑打消。
所以,徐家要么和皇室联姻,要么便娶普通人家的女儿,而不是与门当户对的勋贵联姻,才是明智的做法。
顾盼君即令不是有心人准备安排进献给太孙殿下的女子,就是一普通的平民女子,只要知书达礼,而非刁蛮任性,无教养之人,娶她为国公正妻,也没啥大不了的。
但后来发生的情况,有点出乎徐辉祖的意料。
顾盼君的哥嫂,同意了徐妙锦的求婚,答应将妹妹嫁入徐家。
可顾盼君自己却不愿意。
徐妙锦认为这更能说明问题,因而天天前去做“劝说”。
徐辉祖也觉得有些古怪,可一连几日,也没见什么状况,又有些疑惑了。
此际听到徐妙锦的话,他顿时深感意外。
“我还能骗大哥不成?”徐妙锦翻了一个白眼。
接着,便将自己在集市中如何碰到朱允熥等一行人,又如何处理善后,都细细说了一遍。
徐辉祖微微点头,道:“听你这般分析,那人应该是太孙殿下无疑。他身边那名男子,该是太孙殿下新近提拔的杨荣。”
“看来,顾盼君此女,果然与太孙殿下有牵连。”
“倒是你料事如神,猜对了。”
他顿了顿,道:“不过,如今你去顾家将婚退了,我家便与顾家再无牵扯,你忙来忙去,岂不是一场空?”
小姑娘笑嘻嘻道:“怎么能算一场空呢?我不是还认了顾盼君这个妹妹吗?”
徐辉祖笑道:“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而已,谁还能当真不成?”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如今虽然证实了顾盼君是有心人准备进献给太孙殿下的,但即令太孙殿下将她纳为己有,是否会封她为太子妃,仍是两说之事。”
“说不定连一个偏妃都捞不到,也不是没有可能。”
“堂堂大明太孙,想要一个女人,随便给一个名份便是。”
“即令不给,也没多大关系。”
“你又如何能确定,她到了太孙殿下身旁,就一定会得宠,一定能爬上高位呢?”
徐妙锦在亭子里的桌前坐下,盯着徐辉祖刚才写的字看了看,道:“若那顾盼君只是长得好看,大哥你说的便有理了。”
“一个好看的花瓶,太孙殿下将她带回家,享用了再养起来就是,用不着也不会册封她为妃。”
“别说太子妃,就是偏妃都不可能。”
“可我接触过此女,她不仅知书达礼,人更是聪明伶俐,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虽然年岁不大,处事却极为老练。”
她顿了顿,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些零食,自顾自的吃起来,边吃边道:“依我对太孙殿下的分析,他虽然聪明,有盖世之才,却与勤奋的皇帝陛下不一样,他是一个很懒的人。”
小姑娘悠悠道:“能想出用简报的法子批阅奏章,处理朝政,也只有懒鬼才想得出来。”
朱允熥看的《每日简报》虽然是朝廷绝密,外人都看不到。
但编简报可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需要将奏章汇总编辑,再加上反复审核,确认无误,参与的人员数量可不少。
当然,为了保密,就算是编辑,审核的人,大多也仅仅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那一小部分内容,而不是简报的全部。
不过,调集数百人编简报这件事,并不是秘密。
朝廷官员都知道。
徐妙锦当然也早有耳闻。
徐辉祖微微皱眉,不明白妹妹一会儿说顾盼君的能力,一会儿说太孙殿下的秉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但妹妹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他一时想不明白,也没有插言问话,继续听下去。
“有简报之后,处理朝政方便多了。”
“但除了朝政,还有家务事要处理。”
“皇帝家的家务事,可是很麻烦的。”
“太孙殿下连处理朝政都想出了偷懒取巧的法子,那家务事便会更加如此。”
“可偏偏家务事又和朝政不同,偷不得懒,取不了不巧。”
“最好的办法,是娶一个贤内助。”
“俗话说得好,‘男主外,女主内’嘛。”
徐妙锦不断往嘴里塞零食,说话的声音却没有停止的迹象。
“他是太孙殿下,将来是要登基继位的。”
“后宫家务,可不容易处理。”
“别看朝中人才济济,可大臣的都是男子。”
“后宫的事务,又不能让一名男子来处理。”
“太孙殿下想偷懒,必须要找一名女子,此女必须读过不少书,人还得聪明伶俐,知礼仪,懂进退。”
“这样的要求,放在一名男子身上,我大明或许能找到一千个,一万个,乃至更多。”
“朝廷里的官员,一抓一大把,许多人都能做到。”
“但放到女子身上,就不简单了。”
“天底下认得几个字的女子,大多都是大户人家出身了。”
“学问能达到寻常秀才的程度,已然是凤毛鳞角,整个天下都挑不出多少。”
“便是以太孙殿下之贵,要找这样的人,也不容易。”
“偏偏那顾盼君就正好符合要求。”
“别说她长得国色天香,就算是貌似无盐,丑陋万分,只要能帮太孙殿下处理好后宫事务,恐怕太孙殿下也愿意将她收入后宫。”
“反正太孙殿下富有天下,将来自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想要什么样的美色得不到呢?”
“真正难得的,反而是能帮他处理好后宫事务的女子。”
徐妙锦侃侃而谈,讲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在这个世界,男子受到的教育,强于女子千倍万倍。
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哪怕家里很穷,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也大多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咬紧牙关送他去上一年半载的学堂。
这倒不是为了去参加科举之类的。
那需要数十年脱产学习,底层百姓根本供不起。
只是为了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至于做一个睁眼瞎。
《大明日报》的读者,便大部分都是这种人。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发行量。
在这个时代,能考取秀才,已然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博士,甚至更高。
知识水平从来都是分层级的。
正如后世有博士,有硕士,还有本科,专科,高中,初中一样。
这里面,初中生的数量,肯定是博士的千倍。
而在大明,只读过几天书,念过几个月或者更短时间私塾的人,数量也同样是秀才举人的千倍万倍。
别以为穷人家的孩子就完全不读书。
他们大多数只是读的书不多,知识储备量不足以参加科举而已。
实际上,就算穷得如老朱家这样的,也因到庙里当和尚而读了一两年的书,奠定了他后来的基础。
大明的开国武将,哪个人小时候家里不穷呢?
但基本上都还是认识几个字的,只是书读得不多罢了。
但这一条,也只对男子成立。
女子就真的是绝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不认识了。
连学堂的门,都从来没有进过。
甚至很多家境还算殷实的人家,女儿也是连一个字都不认识的。
当然,大户人家是例外。
大户人家的女儿,还是会读书识字的。
但是,也不会像对待要参加科举考试的男子那般,读很多很多的书,接受很高的教育。
一般是在年岁不大的时候,学三五年,就完结了。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不过是念了六年书(她自谦说一年)。
六年,放在后世,才小学毕业。
虽然古代因为只学语文,故而学的内容更多更深入,然而,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大部分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正常人通过三五年的学习,语文文化水平能达到后世初中生的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何况,因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读书,没有考试压力,没有升学压力,学得好或者学得不好,全凭个人自愿与兴趣。
实际上,除了极个别如李清照那等天才之外,大多数人读了几年书之后,是不如后世初中生的,甚至可能连后世的小学生都比不上。
毕竟,骨子里天生就喜欢读书的人凤毛麟角,尤其是小孩子,大多都是在家长和老师压迫下才读书。
这个时代的女子在没有人逼迫,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读书,能读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故而,徐妙锦才说顾盼君这样的女子很难得,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多少。
讲完自己的分析,徐妙锦话锋一转,笑道:“我这个妹妹,可不是白认的。”
“若我所料不差,此际太孙殿下就该带着那顾盼君,前来我徐家登门拜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