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挤出人群,翻身上马,和其余人汇合了,朝着下一处跑去。
犹如冷水倒入沸腾的油锅里一般,灾民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高声叫喊着:“官府发赈济粮食?”
“咱们有活路了?”
“这可是真的?”
“老秀才呢,快叫他来,他识字!”
又有人在灾民群中四处搜寻着,见人就问:“老秀才呢?”
被问的人纷纷摇头。
忽然有人欣喜的指着一个方向,大叫着:“在那!”
那人忙顺着指引跑到道旁,拖起地上一个头发花白胡子乱的像草一般的老头,朝着张贴文书的树跑去。
那老头身着一领破旧棉袄,棉袄上满是污渍破洞,露出的棉花,脏污的看不出本来颜色。
他跌跌撞撞的随着那人在灾民群中穿梭着,一面跑一面大喘气:“老三.....你....你拖我干什么?”
“我的鞋!”那老头光着一只脚,一面跳着,一面不住的回头朝后望去,看被踩落的鞋。
那鞋子早被好事的灾民,捡拾去了。
老头一脸的惋惜,想要回去找,手腕却被前面那人牢牢的抓着,挣脱不得。
到了跟前,那人松开老头,不等他站稳,旁边围着的灾民们纷纷让出一条道来,推着他上前,七嘴八舌的问着:“老秀才,快看!”
“看看上面写的什么?”
“急什么?”老头整了整破旧的棉袄,将散乱的头发扒拉开,这才背着手,迈着四方步,走到了树下。
看着老头光着一只脚,却一本正经的模样,灾民们纷纷哄笑开来。
有人脱了脚上的鞋,放在老头面前,恭恭敬敬的道:“秀才,快,穿上鞋!”
老头头也不回的轻斥了一声:“别打岔!”
他凑近了看那方鲜红的大印,连连点头:“嗯!”
“是府衙的文书!”
“上面写的什么?”有人不耐烦起来,连声追问着。
那老头的头一点一点,目光随着那文书上下移动着,一面看,一面念念有词。
围着的灾民们,渐渐安静下来,只听见那老头的声音颤抖沙哑,有些许激动:
“...?各乡设赈济粮食发放点...本乡人只有在本乡才能领取,离开本乡的,不能领粮....”
“....每一个成年人每天领取一升救济粮,孩童领半升....”
“....男女分开领,一天男人来领取,一天女人来领取....”
“....隔日分领粮食,但每次可以领够两日.....”
“....青壮年可去官府报到,修补城墙,兴修水利,有工钱拿....”
“....官府出面替灾民做保,向城中富户借钱,购买粮种....”
“....减免睦州今冬、明年春夏秋四季的赋税....”
一声接一声,有人不断的重复着那老头的话语,如同波浪一般将一个个的消息,由内朝外传递着。
外围的灾民们奔走相告,有人怪叫着将手上的观音土狠狠的朝地上一掷:“**,终于不用再吃这撑死人的土了!”
一个孩子呆呆的听着灾民们的议论,他忽然爬起来一头撞向身旁的男人:“爹,去找娘!”
“有粮吃!”
“咱们去领粮!”
“把娘换回来!”
“找妹妹!”
柳大呆呆愣愣的,任由儿子摇晃着他,他猛的大吼一声,蹲了下来,死死的抓住头发,神情痛苦。
那孩子见他不动,看着周围乱纷纷收拾东西的灾民们,忍不住仰头嚎啕大哭:“娘----”
“妹妹-----”
原本将官道堵的严严实实,朝着睦州城走的灾民们,得了消息,将家当收拾好,拖家带口的朝着自家的方向走去。
三天后,睦州六县各乡的赈济粮食开始发放。
陈霄、周先生带着周行一行人,四处巡查,睦州的赈灾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没有造成大规模动乱。
陈霄又召集了睦州境内的大夫们,给受伤冻伤的灾民们医治,所花费的银钱,统一由她私库支出。
因着历年来,旱灾过后,通常伴随着瘟疫。
为着预防瘟疫,陈霄叫秦劼下令,睦州境内死亡的灾民尸首,由官府出面,统一处理掩埋。
同时叫周行传信给柳大夫,拟了防范时疫的方子送到睦州后,调配药材,发放给灾民们。
又另外设立了救济院,收留那些被遗弃的孩童们。
外地粮商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到睦州后,居高不下的粮价渐渐的降了下来。
睦州灾情逐步稳定后,陈霄与周先生一行人等,于正月初五,启程回江宁府。
离开睦州之时,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睦州百姓们纷纷上街庆贺,奔走相告。
陈霄骑在马上,回望着雄伟的睦州城,听着城内外百姓们的欢呼声,感受着从天而降,冰冷彻骨的雨滴落在头上、脸上,她心里却十分快意,压在她心头多日的大石头彻底落了地,她整个人微微战栗着,忍不住热泪盈眶。
一旁的周先生不由得感叹着:“这可真是及时雨啊!”
“都说春雨贵如油,这一场雨虽小,却给了睦州百姓们莫大的希望!”
陈霄回头看着周先生,忙笑劝道:“您还是快进车里去罢,当心着凉!”
周先生笑的开怀:“这点雨,算什么,我还没有老到那个地步!”
周行将雨披递给陈霄:“大小姐,您先穿上,挡挡雨!”
陈霄此时心情正好,连连摆手笑着:“先生都不怕,我怕什么?”
“走罢!”
“咱们快些回江宁去,若是路上赶一赶,还能赶上吃元宵呢!”
“好!”周先生欣喜不已:“咱们回江宁府过元宵节去!”
一行人拨转马头,朝着江宁府疾驰。
路途上,见陈霄心情畅快,周行打马跟着陈霄身侧,回报着消息:“大小姐,苏舜回江宁了!”
“哦?”陈霄听闻,顿时笑了起来:“什么时候的事?”
“年前衙门封印后,他就回来了!”周行回道:“他传信过来,要来睦州,被我拦下了!”
犹如冷水倒入沸腾的油锅里一般,灾民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高声叫喊着:“官府发赈济粮食?”
“咱们有活路了?”
“这可是真的?”
“老秀才呢,快叫他来,他识字!”
又有人在灾民群中四处搜寻着,见人就问:“老秀才呢?”
被问的人纷纷摇头。
忽然有人欣喜的指着一个方向,大叫着:“在那!”
那人忙顺着指引跑到道旁,拖起地上一个头发花白胡子乱的像草一般的老头,朝着张贴文书的树跑去。
那老头身着一领破旧棉袄,棉袄上满是污渍破洞,露出的棉花,脏污的看不出本来颜色。
他跌跌撞撞的随着那人在灾民群中穿梭着,一面跑一面大喘气:“老三.....你....你拖我干什么?”
“我的鞋!”那老头光着一只脚,一面跳着,一面不住的回头朝后望去,看被踩落的鞋。
那鞋子早被好事的灾民,捡拾去了。
老头一脸的惋惜,想要回去找,手腕却被前面那人牢牢的抓着,挣脱不得。
到了跟前,那人松开老头,不等他站稳,旁边围着的灾民们纷纷让出一条道来,推着他上前,七嘴八舌的问着:“老秀才,快看!”
“看看上面写的什么?”
“急什么?”老头整了整破旧的棉袄,将散乱的头发扒拉开,这才背着手,迈着四方步,走到了树下。
看着老头光着一只脚,却一本正经的模样,灾民们纷纷哄笑开来。
有人脱了脚上的鞋,放在老头面前,恭恭敬敬的道:“秀才,快,穿上鞋!”
老头头也不回的轻斥了一声:“别打岔!”
他凑近了看那方鲜红的大印,连连点头:“嗯!”
“是府衙的文书!”
“上面写的什么?”有人不耐烦起来,连声追问着。
那老头的头一点一点,目光随着那文书上下移动着,一面看,一面念念有词。
围着的灾民们,渐渐安静下来,只听见那老头的声音颤抖沙哑,有些许激动:
“...?各乡设赈济粮食发放点...本乡人只有在本乡才能领取,离开本乡的,不能领粮....”
“....每一个成年人每天领取一升救济粮,孩童领半升....”
“....男女分开领,一天男人来领取,一天女人来领取....”
“....隔日分领粮食,但每次可以领够两日.....”
“....青壮年可去官府报到,修补城墙,兴修水利,有工钱拿....”
“....官府出面替灾民做保,向城中富户借钱,购买粮种....”
“....减免睦州今冬、明年春夏秋四季的赋税....”
一声接一声,有人不断的重复着那老头的话语,如同波浪一般将一个个的消息,由内朝外传递着。
外围的灾民们奔走相告,有人怪叫着将手上的观音土狠狠的朝地上一掷:“**,终于不用再吃这撑死人的土了!”
一个孩子呆呆的听着灾民们的议论,他忽然爬起来一头撞向身旁的男人:“爹,去找娘!”
“有粮吃!”
“咱们去领粮!”
“把娘换回来!”
“找妹妹!”
柳大呆呆愣愣的,任由儿子摇晃着他,他猛的大吼一声,蹲了下来,死死的抓住头发,神情痛苦。
那孩子见他不动,看着周围乱纷纷收拾东西的灾民们,忍不住仰头嚎啕大哭:“娘----”
“妹妹-----”
原本将官道堵的严严实实,朝着睦州城走的灾民们,得了消息,将家当收拾好,拖家带口的朝着自家的方向走去。
三天后,睦州六县各乡的赈济粮食开始发放。
陈霄、周先生带着周行一行人,四处巡查,睦州的赈灾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没有造成大规模动乱。
陈霄又召集了睦州境内的大夫们,给受伤冻伤的灾民们医治,所花费的银钱,统一由她私库支出。
因着历年来,旱灾过后,通常伴随着瘟疫。
为着预防瘟疫,陈霄叫秦劼下令,睦州境内死亡的灾民尸首,由官府出面,统一处理掩埋。
同时叫周行传信给柳大夫,拟了防范时疫的方子送到睦州后,调配药材,发放给灾民们。
又另外设立了救济院,收留那些被遗弃的孩童们。
外地粮商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到睦州后,居高不下的粮价渐渐的降了下来。
睦州灾情逐步稳定后,陈霄与周先生一行人等,于正月初五,启程回江宁府。
离开睦州之时,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睦州百姓们纷纷上街庆贺,奔走相告。
陈霄骑在马上,回望着雄伟的睦州城,听着城内外百姓们的欢呼声,感受着从天而降,冰冷彻骨的雨滴落在头上、脸上,她心里却十分快意,压在她心头多日的大石头彻底落了地,她整个人微微战栗着,忍不住热泪盈眶。
一旁的周先生不由得感叹着:“这可真是及时雨啊!”
“都说春雨贵如油,这一场雨虽小,却给了睦州百姓们莫大的希望!”
陈霄回头看着周先生,忙笑劝道:“您还是快进车里去罢,当心着凉!”
周先生笑的开怀:“这点雨,算什么,我还没有老到那个地步!”
周行将雨披递给陈霄:“大小姐,您先穿上,挡挡雨!”
陈霄此时心情正好,连连摆手笑着:“先生都不怕,我怕什么?”
“走罢!”
“咱们快些回江宁去,若是路上赶一赶,还能赶上吃元宵呢!”
“好!”周先生欣喜不已:“咱们回江宁府过元宵节去!”
一行人拨转马头,朝着江宁府疾驰。
路途上,见陈霄心情畅快,周行打马跟着陈霄身侧,回报着消息:“大小姐,苏舜回江宁了!”
“哦?”陈霄听闻,顿时笑了起来:“什么时候的事?”
“年前衙门封印后,他就回来了!”周行回道:“他传信过来,要来睦州,被我拦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