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处的进攻时机,掌握的十分巧妙。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会有人拥有卫云岚这般本事,从火灾内部将其瓦解。
救火消耗的时间,比预期中少了许多。
火势一小,城中便显得不再那么没有秩序。
被耽搁在梁府救火的人,也一下子腾出手来,得以及时支援城门。
驻守在瞭望台上的兵差,很快判断出人数,“南城门外五百敌军,北城门外约莫一千五百人左右。”
两边虽是同时来袭,声势相差无几,可实际上进攻北城门的力量却是南城门的三倍。
也幸好城中并未着了他们的道,因前面发现的端倪,将人手更多派去南城门那边。
“北关城城防卫仅有不到六百。”
六百对两千。
人数本就悬殊,且蛮人武力强悍,一个顶俩并非仅是玩笑而已。哪怕事先有了准备,这注定也是一场硬战。
城中的瞭望台亦燃起烽烟,这是提醒边境那边腾出人手后,回援过来。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个一两时辰,援军很难赶到。
但好在城防卫有所准备,城北的火势也已经控制住,没有让蛮人的突袭直接得逞。
卫云岚从梁家的后巷拐出来,迎面便遇上一队人骑马向南城门赶去,这队人约莫二三十,全都身着铠甲,训练有素,一看就是上过沙场的。
“云岚!”
“玉玲?”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回过头卫云岚便看到黄玉玲紧随那支队伍之后,出现在自己身旁。
此时黄玉玲骑在她那匹汗血宝**马背上,手执长枪,一身戎装的模样,仿佛与曾经记忆中想象出的女将军模样重合。
“北城门有蛮人来袭,只靠城防卫怕是抵挡不住,我带府上护卫前去支援。”黄玉玲命自己带来的人继续赶向北城门方向,自己则暂缓身下马儿的脚步,仓促交代了一句,顺势提醒,“今夜城里不太平,莫要在外逗留,早些回家去吧。”
说罢,黄玉玲双腿向回一拢,夹向马儿腹部,停在原地的汗血宝马再次向着北城门方向跑去。
夜色深重。
头顶的月光,仿佛也因大火产生的烟雾,而变得暗淡了几分。
卫云岚避入无人的墙角,换上一袭便于行动的黑袍,接着却没有如黄玉玲建议那样,返回景平巷的家中,而是也跟着城中那些支援的人马,奔向了北城门方向。
…
与北城门相比。
南城门这边受到的压力相对小了许多,却并非没有。
这次来袭的北蛮士兵,与过往大家了解的不同,并非只靠一腔蛮力,无论是身手还是所用的军械,似乎都比过去提升许多。
防守在南城门的城防卫,不过百人左右。
两轮由城外射来的剑雨过后,倒下了将近三成,余下的亦不敢轻易在城墙上露头。
借着这个机会,蛮人士兵纷纷甩出钩锁,哪怕城防卫将事先准备好的火球滚下,依旧有将近百人,顺着钩锁翻上城墙。
这些人不与城防卫缠斗,跃上城墙,便用大刀震开包围过来的兵差,径直跳下城墙,冲入城中。
南城这边的屋舍普遍不高,景平巷临近城门,爬上房顶便可将南城门的景象一览无遗。
卫家的院子,表面看平平无奇,实则许多地方都有过改动,除了通往外面主街上的密道以外,屋顶以增高了一个半坡,以便人蹬着梯子,顺着房顶往四周观察。
见到有人从城墙上跃下,踩在梯子上的卫明煊赶紧对大家说道,“不好,有蛮子进入城里了!”
“人数如何?”高氏神情一凛。
卫明煊赶忙又探出视线,看向城门那边。
一道接一道人影,从城门楼附近跃下。
“不少,已经跳下来十好几人,还有人在不断往城里跳。”
听到卫明煊的回答,屋中众人皆是面色一紧。
在北关住了这么长时间,哪怕还没有亲身上阵与蛮人交手过,蛮人战士的赫赫威名却早已如雷贯耳。
蛮人的伤害力毋庸置疑。
南城不比北城,平民居多,家中可没有护院守着。哪怕北地的人生得高大一些,对上凶悍的蛮人,还是毫无胜算。
倘若这伙进入城中的蛮人对百姓出手,没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
景平巷是紧挨主道的巷子,蛮人来袭,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
不能坐以待毙。
就算不为了别人,单为了保全自己,也不能就这么放任蛮人行动。
“月娥,回厢房去,看顾好嘉容嘉言,没有我们的提醒莫要从房中出来。”
“董大,刘铨。带好我们准备好的东西,随我来。”
高氏一声令下,院子里的人都行动起来。
董大刘铨直接抗上院子里的两条扁担。
扁担两头,各自用麻绳固定着一只坛子。
里面装的是由余老大夫调配出来的,添了软骨散化成的药水。
除了程月娥、两个孩子,和守着她们的王嬷嬷、桂香,其余人全都手执长弓与刀剑,随着高氏的脚步来到前院倒座房。
这里的屋顶也经过改动,加高了半面斜坡。
趴在上面可以阻挡住南城门那边望过来的视线,探出些身,却又刚好可以瞄准城门楼前的空地。
城楼上,城防卫还在与北蛮士兵交手。
不断有人突破城防卫的防线,跃入城中。
主街上一片肃清,除了这些闯入城中的蛮人,没有一个百姓敢在这时出现在街头。
就在这时,一道箭矢划破夜空,刺中一名蛮人战士的肩膀。
那箭矢却不是从城楼上射来,而是从他们事先根本就没有防备的城门附近的民宅。
夜色浓重。
这些箭矢好像涂了什么特制的颜料,在黑夜中很难看清。
只能凭借声音辨认方向。
没等蛮人找到箭矢射来的位置,又陆续又几道箭破空下来。
接连有五六个人中箭。
除了箭声。
原本寂静无声的主街上,忽然多出些杂乱的声音。
进入城中的蛮人分作两拨,六七个人朝着箭矢袭来的方向找去,另一拨人则继续前行。
很快,却响起一声惨叫。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会有人拥有卫云岚这般本事,从火灾内部将其瓦解。
救火消耗的时间,比预期中少了许多。
火势一小,城中便显得不再那么没有秩序。
被耽搁在梁府救火的人,也一下子腾出手来,得以及时支援城门。
驻守在瞭望台上的兵差,很快判断出人数,“南城门外五百敌军,北城门外约莫一千五百人左右。”
两边虽是同时来袭,声势相差无几,可实际上进攻北城门的力量却是南城门的三倍。
也幸好城中并未着了他们的道,因前面发现的端倪,将人手更多派去南城门那边。
“北关城城防卫仅有不到六百。”
六百对两千。
人数本就悬殊,且蛮人武力强悍,一个顶俩并非仅是玩笑而已。哪怕事先有了准备,这注定也是一场硬战。
城中的瞭望台亦燃起烽烟,这是提醒边境那边腾出人手后,回援过来。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个一两时辰,援军很难赶到。
但好在城防卫有所准备,城北的火势也已经控制住,没有让蛮人的突袭直接得逞。
卫云岚从梁家的后巷拐出来,迎面便遇上一队人骑马向南城门赶去,这队人约莫二三十,全都身着铠甲,训练有素,一看就是上过沙场的。
“云岚!”
“玉玲?”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回过头卫云岚便看到黄玉玲紧随那支队伍之后,出现在自己身旁。
此时黄玉玲骑在她那匹汗血宝**马背上,手执长枪,一身戎装的模样,仿佛与曾经记忆中想象出的女将军模样重合。
“北城门有蛮人来袭,只靠城防卫怕是抵挡不住,我带府上护卫前去支援。”黄玉玲命自己带来的人继续赶向北城门方向,自己则暂缓身下马儿的脚步,仓促交代了一句,顺势提醒,“今夜城里不太平,莫要在外逗留,早些回家去吧。”
说罢,黄玉玲双腿向回一拢,夹向马儿腹部,停在原地的汗血宝马再次向着北城门方向跑去。
夜色深重。
头顶的月光,仿佛也因大火产生的烟雾,而变得暗淡了几分。
卫云岚避入无人的墙角,换上一袭便于行动的黑袍,接着却没有如黄玉玲建议那样,返回景平巷的家中,而是也跟着城中那些支援的人马,奔向了北城门方向。
…
与北城门相比。
南城门这边受到的压力相对小了许多,却并非没有。
这次来袭的北蛮士兵,与过往大家了解的不同,并非只靠一腔蛮力,无论是身手还是所用的军械,似乎都比过去提升许多。
防守在南城门的城防卫,不过百人左右。
两轮由城外射来的剑雨过后,倒下了将近三成,余下的亦不敢轻易在城墙上露头。
借着这个机会,蛮人士兵纷纷甩出钩锁,哪怕城防卫将事先准备好的火球滚下,依旧有将近百人,顺着钩锁翻上城墙。
这些人不与城防卫缠斗,跃上城墙,便用大刀震开包围过来的兵差,径直跳下城墙,冲入城中。
南城这边的屋舍普遍不高,景平巷临近城门,爬上房顶便可将南城门的景象一览无遗。
卫家的院子,表面看平平无奇,实则许多地方都有过改动,除了通往外面主街上的密道以外,屋顶以增高了一个半坡,以便人蹬着梯子,顺着房顶往四周观察。
见到有人从城墙上跃下,踩在梯子上的卫明煊赶紧对大家说道,“不好,有蛮子进入城里了!”
“人数如何?”高氏神情一凛。
卫明煊赶忙又探出视线,看向城门那边。
一道接一道人影,从城门楼附近跃下。
“不少,已经跳下来十好几人,还有人在不断往城里跳。”
听到卫明煊的回答,屋中众人皆是面色一紧。
在北关住了这么长时间,哪怕还没有亲身上阵与蛮人交手过,蛮人战士的赫赫威名却早已如雷贯耳。
蛮人的伤害力毋庸置疑。
南城不比北城,平民居多,家中可没有护院守着。哪怕北地的人生得高大一些,对上凶悍的蛮人,还是毫无胜算。
倘若这伙进入城中的蛮人对百姓出手,没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
景平巷是紧挨主道的巷子,蛮人来袭,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
不能坐以待毙。
就算不为了别人,单为了保全自己,也不能就这么放任蛮人行动。
“月娥,回厢房去,看顾好嘉容嘉言,没有我们的提醒莫要从房中出来。”
“董大,刘铨。带好我们准备好的东西,随我来。”
高氏一声令下,院子里的人都行动起来。
董大刘铨直接抗上院子里的两条扁担。
扁担两头,各自用麻绳固定着一只坛子。
里面装的是由余老大夫调配出来的,添了软骨散化成的药水。
除了程月娥、两个孩子,和守着她们的王嬷嬷、桂香,其余人全都手执长弓与刀剑,随着高氏的脚步来到前院倒座房。
这里的屋顶也经过改动,加高了半面斜坡。
趴在上面可以阻挡住南城门那边望过来的视线,探出些身,却又刚好可以瞄准城门楼前的空地。
城楼上,城防卫还在与北蛮士兵交手。
不断有人突破城防卫的防线,跃入城中。
主街上一片肃清,除了这些闯入城中的蛮人,没有一个百姓敢在这时出现在街头。
就在这时,一道箭矢划破夜空,刺中一名蛮人战士的肩膀。
那箭矢却不是从城楼上射来,而是从他们事先根本就没有防备的城门附近的民宅。
夜色浓重。
这些箭矢好像涂了什么特制的颜料,在黑夜中很难看清。
只能凭借声音辨认方向。
没等蛮人找到箭矢射来的位置,又陆续又几道箭破空下来。
接连有五六个人中箭。
除了箭声。
原本寂静无声的主街上,忽然多出些杂乱的声音。
进入城中的蛮人分作两拨,六七个人朝着箭矢袭来的方向找去,另一拨人则继续前行。
很快,却响起一声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