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和他身后的河务官员听了,皆是叩谢不止。

  “徐有贞,朕希望你再接再厉,不负朕所望,不负天下百姓所望。”

  “是,陛下。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徐有贞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亢奋道。

  视察了部分黄河河务之后,朱祁钰便满意地回到了汴梁城。

  夜晚的汴梁城,灯火通明。

  作为曾经最为繁华富庶的城池,虽然它已经开始没落了。

  但底蕴还在,大明诸多的郡城中,它依旧还能排在前列。

  好不容易来一次北宋的故都,怎么也要游览一下。

  大相国寺,州桥,铁塔……都曾留下朱祁钰一行人的足迹。

  两日后,朱祁钰终于要带着太后,后宫妃嫔,以及一众文武大臣们启程了。

  汴梁城的百姓,自发组织,十里相送。

  大明的百姓们,欲求其实很低的。

  只要是能够帮他们惩治一下地主恶霸,**污吏,再能让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你是一位明君。

  送走了皇帝之后,周王以及郡守的一些官员,也都大大松了口气。

  这几日,他们一直谨小慎微,生怕再惹怒这位新帝。

  如今终于把这尊佛给送走了。周王看着身后损失惨重的皇族子弟,叹了口气。

  他们周王一脉,本来是诸多藩王中,繁衍子弟最多的一支。

  如今,遭遇了如此打击之后,必定会凋零啊。

  不过周王朱有燃也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相信从此之后,这些周王一脉的宗室子弟,就会低调行事,不敢再胡作非为。

  与此同时,龙舟上,朱祁钰正与几个阁老商议一件大事。

  那就是如何解决皇家宗室子弟的暴增问题。朱祁钰为此,专门请来了一个擅长术数的官员。

  让他按照当前宗室子弟暴增的情况,计算一下十,二十年后……直至二百年后,皇家宗室子弟的人年。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起来,着实吓了在场所有官员一大跳。

  太祖洪武皇帝时期,皇家宗师子弟,才二十余人而已。

  可如今才过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暴增到了数千之人多。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恐怖地上升着。

  若是继续猛涨,那么再过二十年,皇家宗室的人口,将达到三万人。

  五十年后,将达到十万人。

  二百年之后,将会达到恐怖的百万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皇家宗室人口,实在太恐怖了。

  若还要按照当前太祖皇帝留下的国策执行,依旧不改变的话,这皇族宗室将成为大明的一个巨大的毒瘤。

  众文武眼中满是惊骇。

  朱祁钰明白,无论是商辂,还是于谦,这都是数千年历朝历代的名臣。

  他们绝对不是目光短浅之辈。

  现在,自己把问题抛给了他们,就让他们想法设法去解决吧。

  自己终归是皇帝,是这些皇族宗室的亲人。若由他自己出面,实在不好看。

  还是由这些文官们,去操作吧。

  如此一来,自己进可攻,退可守。

  接下来的几天,商辂,于谦,沈睿,冯太傅几人一直商议着如何应对这件危机的对策。

  虽然大明的财政,如今还能承受。但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后呢?

  难道真的要留给后世子孙一个巨大的毒瘤吗?绝对不能。

  这几人都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巨大的责任感,商议着此事。

  但无论他们如何商议,却发现最终,都会违背太祖皇帝的祖训。

  同时,也会遭到各地藩王,及其宗室子弟的强烈反对。

  想当年,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就因为诸藩王的反对,而酿成了靖难之变。

  那么这次定然也会在藩王中引起轩然大波。

  最终,他们别无办法,只能再次找到了皇帝商议。

  朱祁钰听了之后,便道。

  “他们都是朕的宗族,说实话,若是不影响国本的话,朕真的很不愿意这样去做。”

  “但我们既然现在发现了这样的危害,就绝对不能给后代留下这么大一个毒瘤。”

  他慷慨说了一番道,又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

  “朕小时候曾见皇兄,捉到一个青蛙,说要炖汤喝。”

  “刚开始那青蛙,在瓮里游来游去,很是畅快。”“皇兄便不断让人加火烧水。”

  “水从凉,变成了温水,可里面的青蛙,依旧没有发现危险,还在畅快地游着。”

  “最终,当温水变成了热水之后,那青蛙似乎知道了危险。”

  “可惜它再想跳出去的时候,已经晚了。”朱祁钰讲完这个故事,又看了看几个阁老。

  “朕从这件事里体会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等危险来了,再想对策。”

  “诸卿,回去好好体会下朕所讲的这个故事。”一众阁老听完后,却依旧是一脸的疑惑。

  他们几人回去了之后,还是在想着皇帝这个故事的意思。

  最终,还是最为聪明的商辂,突然猛地睁开了眼,而后一拍大腿。

  惊呼道。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商辂是被公认最为聪明者,稍微思索了陛下所讲的故事。

  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首辅大人,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啊?”在场阁老,就沈睿是个实诚人。

  见到首辅大人惊呼,他不由好奇问道。“呵呵,诸位,你们想想陛下所讲的那个故事。”

  “若是你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的话,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商辂并没有说,而是若有深意地询问了一个问题。

  沈睿想了想,而后道:“少年皇太子残杀青蛙?”于谦,冯太傅等人,顿时黑了脸。这个沈睿,还真是一个实诚人。

  太上皇虽被世人所诟病,但终究已死了。

  一切都是烟消云散,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咳咳,我看还是叫《温水煮青蛙》比较有寓意。”

  “是的,我也赞成。此寓言故事,有着深刻的哲理性,相信定能广为流传。”

  “不过,还是希望把故事的主角给去掉,这终究有损皇家的仁义。”

  议论了片刻,几人又望向了商辂。

  “首辅大人,您究竟从这个故事中,还悟出了什么啊?

  商辂看了看几人,而后微微一笑:“其实,陛下已经把如何处理诸多藩王的策略,告诉我们了。”

  “告诉给我们了?什么策略?”几个阁老,还是疑惑不解。

  商辂抚着额头道:“咳咳,脑袋太聪明也不是什么好事。”

  “告诉你们吧。陛下其实是提醒我们,要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皇族宗亲的问题。”

  冯太傅,于谦,沈睿听了之后,顿时恍然大悟。是啊,当年建文帝削藩就是太操之过急了。才最终引发了靖难之变。他若能再温和些,兴许真能成功。

  而如今要想治理皇家宗室,便可以实施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经过商辂这老狐狸的提醒,于谦,冯太傅,沈睿立即恍然大悟。

  “首辅大人,那如何温水煮青蛙啊?”

  几人又同时询问道:“难道首辅已经有了对策?”

  商辂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笑道:“对策吗?我还真想到了一个。”

  “汉武帝时曾实施推恩令等措施,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我大明当然不能贸然实施这样的政策,不过,有一样却是可以借鉴。”

  “那就是学汉武帝加大对皇家宗室的监管,一经发现,立即削职为庶民。”

  冯太傅,于谦,沈睿听闻之后,眼睛立即透着光芒。

  这还真是一个妙计。

  各地藩王以及宗亲子弟,横行不法者,可谓是比比皆是。

  不过,因为太祖洪武皇帝曾下过诏令,要优待皇族宗亲。

  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帝,对于这些不法的宗亲,向来都很宽宥。

  这无疑更加纵容了这些皇家朱氏子弟们。如今既然要削弱皇家宗亲这个沉重的负担。那便可以从严刑峻法开始。比如这次打击周王一脉的宗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百余皇家宗亲子弟,直接减少了一半。这无疑极大减轻了朝廷,以及当地百姓的负担。

  同时,也令剩下的一半皇家宗亲,至少能老老实实几十年,不敢再欺压百姓。

  其他各地,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加大对他们的惩罚力度。这一个方案,无疑能遏制皇家宗亲的泛滥成灾。

  无论是冯太傅,还是于谦,沈睿,听了这个方案后,俱都是大家赞同。

  “首辅大人,不过,这样的话,会不会让陛下陷入不义之中。那些皇亲宗室,可都是太祖子孙后裔。”

  冯太傅又想到了什么,而后道。

  谁知,一旁的沈睿却是朗笑道:“太傅,其实这个事情也很好解决。”

  “哦?愿听沈阁老高见?”其余几人,微微一诧。

  沈睿则继续道:“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这样的比例来。惩治五六个,奖赏一个。”

  “比如某个宗亲,德行兼备,或者十分仁善,那就大加的褒奖。如此一来,那些宗亲也不会认为陛下这是故意打击皇家宗亲了。”

  众人听了,皆是大笑道:“这个主意不错,还是沈阁老脑瓜子灵活。”

  “既然如此,今日我们就写好对策,明日把奏折呈给陛下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