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城,这座屹立于涑水河畔的关键城池其位置也是相当重要。

  它不仅掌控着涑水的水流走向,更是河东地区的核心枢纽所在。

  一旦占据此城,汉军便可源源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派出兵力,出击开拓。

  如今的安邑城已落入汉军之手,这一变故无疑标志着凉水以南的土地皆已被汉军牢牢掌控。

  至此,河东与河内两地的汉军虽尚未会师一处,但他们已经隔着王屋山分别占据了东西两侧的大片领土。

  随着局势渐趋稳定,成百上千名基层官吏犹如潮水般汹涌而入,迅速投身到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当中。

  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确保秋收大业能够顺利推进。

  这些官吏们有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合理耕种。

  有的穿梭于大街小巷,维护社会秩序。

  还有的忙于统计人口、丈量土地等事务,为后续的税收和基建安排提供准确依据。

  与此同时,各地郡县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官员的任免调整。

  除了让那些原本官复原职的人员重新回到岗位外,朝廷还擢升了众多功勋之士,委以重任,以期尽快建立起稳固有效的统治体系。

  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诸葛亮最终举荐屯骑校尉王连任汉河东太守一职。

  王连将军智勇双全,治军有方,也能将战后的河东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汉河内太守,诸葛亮则是没有举荐,而是请长安朝廷来决定。

  刘禅便派出那位以仪表威严、举止风度翩翩而闻名于世的季汉名士张表出任。

  张表,字伯达,蜀郡成都县人。

  年纪轻轻便被刘备任命为郎中,后来刘禅继位登记之后,被提拔为尚书台官员。

  当然,他被坐火箭似提拔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他本人有多么过人的才能。

  而是他已经去世的父亲,是张松。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虽然张松从没有在刘备手下正式出仕任何官职一天。

  但是此人对于刘备夺取益州、建立基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是他目前还活着,如今的权势和地位理论上当不在法正之下。

  张松,字子乔,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见识过人,精明果断,很有才干。

  当初,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此经常叹息。

  建安十三年,刘璋命张松的哥哥别驾从事张肃带着三百蜀兵和杂御物送给曹操,曹操表张肃为广汉太守。

  刘璋命张松接任别驾,出使拜见曹操。

  当时曹操已经平定荆州,收降刘琮,驱走刘备,不愿礼待张松,只让他去当苏示县的县令,张松因此怨恨曹操。

  曹操的主簿杨修非常看重张松,劝曹操辟用他,曹操不听。

  杨修又把曹操所撰的兵书给张松看,张松在饮宴之间一看便能背诵,杨修因此更加器重他。

  同年,曹操兵败于赤壁,张松回到益州,劝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

  又劝说道:“刘豫州,是使君的同宗,可以与他结交。”

  刘璋听从,问张松:“谁能做使者?”

  张松举荐与自己关系好的法正为使。

  法正回来后,与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共同密谋拥戴刘备为益州之主。

  不久后,刘璋又命法正与孟达带着几千士兵帮助刘备守御。

  建安十六年,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刘璋感到害怕。

  张松趁机问刘璋:“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如果得到张鲁的物资再攻取蜀地,谁能阻挡他呢?”

  刘璋说道:“我也深以为忧,但想不到应对的方案。”

  张松说道:“刘豫州,是使君的同宗、曹公的仇敌,善于用兵,如果令他讨伐张鲁,必定能得胜。等攻破张鲁,益州实力强盛,曹公再来也无能为力了。”

  张松又说:“如今州中将领庞羲、李异都仗着功劳骄矜纵恣,心怀外意,如果不得刘豫州相助,则外受敌人进犯,内受百姓攻击,必定走向败亡。”

  刘璋听从张松的意见,派法正去请刘备入蜀。

  刘璋的主簿黄权、从事王累苦谏,刘璋一无采纳。

  张松和法正一样,都是权谋纵横之士,不会为声名所累。

  刘备入蜀后,张松让法正劝刘备在会上直接擒拿刘璋。

  但是刘备顾及名声,于是拒绝道:“此是大事,不可仓促。”

  建安十七年,曹操南征孙权,孙权派人向刘备求援。

  刘备向刘璋请求东行,请刘璋给自己兵马物资。

  张松听说此事后,写信给刘备、法正说:“如今大事即将成功,何故舍此而去啊!”

  张松的哥哥张肃害怕祸端惹到自己头上,把事情告诉给刘璋,刘璋于是将张松收捕处死。

  刘备在听说张松被杀后叹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老刘一直为此事而自责,故而对其族人子嗣多加照顾。

  刘禅当然也知晓张松的重要功绩,同样通过重用提拔张表的方式,来彰显以自己为核心的大汉第三帝国中央厚待功臣的基本原则。

  张表此人,虽然不如他的父亲远甚,但是也有治理一郡的才能。

  在尚书台经理过一年左右的实习学习之后,刘禅认为他基本上可以胜任担任一郡太守的官职了。

  于是,趁着此次开疆扩土,刘禅便将他放出去,试着去独当一面。

  朝廷对于新占领的区域,基本上有一套成熟的规章制度。

  各地郡县长官以此套作为执政的指导方针,然后根据当地的形势进行微调即可。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甚至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观念,整合新占领区域的任务是要比治理一个常规郡国的任务要轻松的。

  毕竟刚刚打下来的区域旧有的秩序被破坏,重新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这么多的阻力。

  而即便是有阻力,也不一定必须要全都用**手段来博弈。

  征伐大军就在旁边,有抵抗分子那就动用军事手段直接物理消灭即可。

  当然,本郡太守不能太麻烦军队,所以这样的手段不能常用。

  但是他毕竟是能用的,枪打出头鸟,所以本地的百姓在朝廷建立新秩序的时候总是表现的异常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