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形势急转直下时,夏侯霸几乎没有丝毫迟疑地做出了决定。
“撤军!”
他行事向来雷厉风行、干脆果决。
一声令下,麾下将校不敢怠慢,大军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先是在渡口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纵火,熊熊烈火火势冲天而起,不充分燃烧的黑烟滚滚弥漫。
随后,夏侯霸率领着这支军队如疾风般迅速撤离战场。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着实让刚刚长途奔袭至此的王连和身处对岸的吴懿惊愕不已。
但他俩皆是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战将,即便面对如此突兀的变故,也能够在瞬间冷静下来,并果断地采取应对措施。
由于魏军匆忙撤之后便无人加以阻拦,吴懿得以顺利地在短短半天时间内成功架设起三座浮桥。
紧接着,他又指挥士兵们迅速渡河。
仅用一天的功夫,就将整整一万人马妥善地部署在了黄河对岸。
与此同时,王连见敌军退去,也是毫不拖延,当即率领着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沿着夏侯霸逃窜的方向一路猛追不舍。
只不过,夏侯霸之所以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即刻撤退,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专门针对他王连所部的重要原因。
第一时间撤离,那就是完全不给对方任何喘息和休整的时机。
对于长途奔袭而来的军队究竟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夏侯霸可谓是心知肚明。
想当年,夏侯霸的爸爸夏侯渊作为曹操麾下备受信赖器重的一员大将,他最为拿手的战术正是这种长途急速奔袭。
遥想建安十一年八月之时,昌豨第二次叛乱,曹操先是派遣于禁前去征讨,但于禁却未能攻克昌豨。
于是乎,曹操紧接着又派出夏侯渊率领援兵与于禁一同进攻昌豨。
当时便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行军奇迹,夏侯渊所率的援军宛如疾风骤雨一般,几乎是在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就已经抵达战场。
并且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成功攻陷了叛军多达十几处的据点。
这等神速让昌豨大为震惊,并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然后由于他跟于禁相熟,最终选择前往于禁营地投降。
只不过于禁秉持着“被包围之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的原则,毅然决然地将昌豨斩首示众。
夏侯渊凯旋而归后,因其赫赫战功而被曹操封为典军校尉。
当时在军中,众人皆对夏侯渊用兵如神、奇招频出且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地击败敌人赞不绝口。
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之内可以行军五百里,短短六日便能奔赴千里之外作战。”
后来攻打关中之时,夏侯渊更是把他那套急行军后神兵天降、打得敌军猝不及防的战术运用得登峰造极。
正因如此,身为夏侯渊之子的夏侯霸,尽管未能拥有其父亲那般凌厉迅猛的战斗技法。
但在强行军作战方面,却也称得上是个行家老手。
突然杀到的汉军这看似气势汹汹,但其实夏侯霸根本没有被唬到,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他知道对方将士们体力耗尽,追击自己起来的效率必定大打折扣。
故而,他压根儿没给王连半点儿喘息之机,甚至连一刻钟都不多等,便果断地实施战略转移。
可怜那王连,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魏军绝尘而去,追击一路上尽是被扬起的滚滚尘土呛得够呛。
不过王连也是个有毅力的,咬着牙一路穷追猛赶,足足追杀出了三十余里地才停歇。
待尘埃落定,经过一番仔细清点统计后才发现,此番追杀下来,所杀及俘虏的魏军士兵加在一起,总数竟然也不过区区四五百人而已。
而那夏侯霸呢?
依然能够率领着部队有条不紊地成功逃脱,保持着完整的建制。
眼睁睁看着这到手的大功就这样白白地从自己手中溜走,王连心中不禁连连哀叹,对这般结果实在是心有不甘。
正所谓事在人为,目前事情已经发展到这般田地,一味地惆怅和惋惜根本无济于事,最为关键的乃是如何正确迈出接下来的每一步。
于是乎,吴懿与王连二人依据彼此所掌握的情报,对当前的局势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经过一番短暂却又严谨的临时军议之后,他们最终做出了继续分兵进军的决策。
不过,虽说同样是分兵进击,但在具体的兵力分配方面却是跟以往的分兵有所不同。
吴懿毫不犹豫地从自己麾下调拨出一半数量的兵马交付于王连手中,非常的慷慨。
再加上王连原本统领的那三千精锐之士,其麾下便是总计凑成了八千之众。
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便是前去围攻解县。
与此同时,吴懿则会亲自统率着其余的兵马,采取轻装上阵、快速行军的策略。
一路北上,径直朝着龙门渡的方向疾驰而去。
那里正驻守着魏军将领王冲,而此时此刻,建武将军张南尚在此处与这位魏将展开一场激烈异常的对峙。
此前夏侯霸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且果断地撤离战场,大概率只是一个个案。
倘若吴懿此番运气不错,说不定真能成功地将王冲这员敌将一举绞杀。
更为理想的情况是,他或许还能够赶在王连成功攻克解县之前,率领大军前来支援。
如此一来,吴懿不但可以立下斩杀敌将的战功,而且还有机会分享到一份打下城池的军功。
至于王连却只能满心无奈地接受吴懿的这一安排,带领着交到自己手上的兵马,朝着解县缓缓进发。
很明显,前去剿灭王冲的这份功劳已经与王连无缘了。
他所统领的这些将士们实在是过于劳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根本无法再承受一次强行军的折腾。
就在当吴懿和王连分别率领各自麾下军队分头展开行动之际。
建威将军冯习,已然从陕县成功地突破了魏军严密布防的黄河防线。
在开辟出第三个进军通道之后,他与杜宽顺利率军渡过黄河向北挺进。
“撤军!”
他行事向来雷厉风行、干脆果决。
一声令下,麾下将校不敢怠慢,大军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先是在渡口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纵火,熊熊烈火火势冲天而起,不充分燃烧的黑烟滚滚弥漫。
随后,夏侯霸率领着这支军队如疾风般迅速撤离战场。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着实让刚刚长途奔袭至此的王连和身处对岸的吴懿惊愕不已。
但他俩皆是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战将,即便面对如此突兀的变故,也能够在瞬间冷静下来,并果断地采取应对措施。
由于魏军匆忙撤之后便无人加以阻拦,吴懿得以顺利地在短短半天时间内成功架设起三座浮桥。
紧接着,他又指挥士兵们迅速渡河。
仅用一天的功夫,就将整整一万人马妥善地部署在了黄河对岸。
与此同时,王连见敌军退去,也是毫不拖延,当即率领着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沿着夏侯霸逃窜的方向一路猛追不舍。
只不过,夏侯霸之所以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即刻撤退,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专门针对他王连所部的重要原因。
第一时间撤离,那就是完全不给对方任何喘息和休整的时机。
对于长途奔袭而来的军队究竟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夏侯霸可谓是心知肚明。
想当年,夏侯霸的爸爸夏侯渊作为曹操麾下备受信赖器重的一员大将,他最为拿手的战术正是这种长途急速奔袭。
遥想建安十一年八月之时,昌豨第二次叛乱,曹操先是派遣于禁前去征讨,但于禁却未能攻克昌豨。
于是乎,曹操紧接着又派出夏侯渊率领援兵与于禁一同进攻昌豨。
当时便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行军奇迹,夏侯渊所率的援军宛如疾风骤雨一般,几乎是在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就已经抵达战场。
并且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成功攻陷了叛军多达十几处的据点。
这等神速让昌豨大为震惊,并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然后由于他跟于禁相熟,最终选择前往于禁营地投降。
只不过于禁秉持着“被包围之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的原则,毅然决然地将昌豨斩首示众。
夏侯渊凯旋而归后,因其赫赫战功而被曹操封为典军校尉。
当时在军中,众人皆对夏侯渊用兵如神、奇招频出且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地击败敌人赞不绝口。
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之内可以行军五百里,短短六日便能奔赴千里之外作战。”
后来攻打关中之时,夏侯渊更是把他那套急行军后神兵天降、打得敌军猝不及防的战术运用得登峰造极。
正因如此,身为夏侯渊之子的夏侯霸,尽管未能拥有其父亲那般凌厉迅猛的战斗技法。
但在强行军作战方面,却也称得上是个行家老手。
突然杀到的汉军这看似气势汹汹,但其实夏侯霸根本没有被唬到,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他知道对方将士们体力耗尽,追击自己起来的效率必定大打折扣。
故而,他压根儿没给王连半点儿喘息之机,甚至连一刻钟都不多等,便果断地实施战略转移。
可怜那王连,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魏军绝尘而去,追击一路上尽是被扬起的滚滚尘土呛得够呛。
不过王连也是个有毅力的,咬着牙一路穷追猛赶,足足追杀出了三十余里地才停歇。
待尘埃落定,经过一番仔细清点统计后才发现,此番追杀下来,所杀及俘虏的魏军士兵加在一起,总数竟然也不过区区四五百人而已。
而那夏侯霸呢?
依然能够率领着部队有条不紊地成功逃脱,保持着完整的建制。
眼睁睁看着这到手的大功就这样白白地从自己手中溜走,王连心中不禁连连哀叹,对这般结果实在是心有不甘。
正所谓事在人为,目前事情已经发展到这般田地,一味地惆怅和惋惜根本无济于事,最为关键的乃是如何正确迈出接下来的每一步。
于是乎,吴懿与王连二人依据彼此所掌握的情报,对当前的局势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经过一番短暂却又严谨的临时军议之后,他们最终做出了继续分兵进军的决策。
不过,虽说同样是分兵进击,但在具体的兵力分配方面却是跟以往的分兵有所不同。
吴懿毫不犹豫地从自己麾下调拨出一半数量的兵马交付于王连手中,非常的慷慨。
再加上王连原本统领的那三千精锐之士,其麾下便是总计凑成了八千之众。
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便是前去围攻解县。
与此同时,吴懿则会亲自统率着其余的兵马,采取轻装上阵、快速行军的策略。
一路北上,径直朝着龙门渡的方向疾驰而去。
那里正驻守着魏军将领王冲,而此时此刻,建武将军张南尚在此处与这位魏将展开一场激烈异常的对峙。
此前夏侯霸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且果断地撤离战场,大概率只是一个个案。
倘若吴懿此番运气不错,说不定真能成功地将王冲这员敌将一举绞杀。
更为理想的情况是,他或许还能够赶在王连成功攻克解县之前,率领大军前来支援。
如此一来,吴懿不但可以立下斩杀敌将的战功,而且还有机会分享到一份打下城池的军功。
至于王连却只能满心无奈地接受吴懿的这一安排,带领着交到自己手上的兵马,朝着解县缓缓进发。
很明显,前去剿灭王冲的这份功劳已经与王连无缘了。
他所统领的这些将士们实在是过于劳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根本无法再承受一次强行军的折腾。
就在当吴懿和王连分别率领各自麾下军队分头展开行动之际。
建威将军冯习,已然从陕县成功地突破了魏军严密布防的黄河防线。
在开辟出第三个进军通道之后,他与杜宽顺利率军渡过黄河向北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