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曹丕已经开始进行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大事。
此前,在雒阳继位后,便带着司马懿等臣僚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
根据曹操的遗嘱,曹丕于二月丁卯日将父亲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同时,他还对国内进行了初步整顿,以强化自己的实力。
东南方面以夏侯惇为大将军镇守汝南郡召陵县,都督张辽、臧霸等将。
当然,因为孙权送宣战书的原因,所以曹丕给夏侯惇的命令是讨孙权,但实际上并没有发动进攻。
夏侯惇的重要使命也不是讨伐孙权,而是将臧霸拘在南边,不要让他回徐州大本营。
渡过最初的危机之后,曹丕自然要吞并青徐附庸,将近乎独立的青州兵和徐州军收回来。
西边的长安则是交给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镇守。
虽然对曹姓宗室不太信重,但是夏侯姓的宗室他还是很信重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姓曹的都不信任,对于那些与皇位血缘关系很远的宗亲他还是很信任的。
比如曹休被他任命为领军将军,统领一部分中央军镇守在邺城附近。
再比如曹洪,担任卫将军,统领邺城守军。
魏国的邺城大本营,固若金汤。
当然,雒阳他也没放弃,不仅继续修建着未完成的宫殿,还暗示臣子修建受禅台。
这个戏精,还对此专门演了一出戏。
他装作无意间发现臣子竟然‘背着自己’修建受禅台(受禅台在许昌城西,他在邺城,也不知他是如何无意间发现的)
反正,发现此事之后的曹丕非常生气,狠狠的说了那臣子几句。
“我德薄,你们这是浪费民力,让修建受禅台的匠人们休息去吧。”
然后那臣子不听,非要坚持修下去。
曹丕无奈,不能制止……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议定曹操的谥号。
其实,这件事本来是没有争议的。
毕竟在曹操死前就曾经有人劝曹操称帝,但曹操回答说:“若天命在孤,孤当为周文王。”
已经不能叫暗示了,简直就是明示。
‘文’,‘文’啊,乖儿子,要给老爹我上‘文’这个谥号啊。
众所周知,所有谥号中,‘文’是最好最牛的一个谥号。
如果把谥号换算成打分的话,文就是一百分。
经天纬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这最顶级的谥号,曹丕觉得有个人最为合适。
那就是他自己。
于是他给老爹上了个‘武’。
当然,武也是极好的谥号,但是不如文,可以理解为九十五分以上。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这个夸志多穷,可以理解为穷兵黩武的意思。
估计曹操得知此事后能托梦来骂他这个不孝子。
其实,汉朝给谥号的制度一开始是很严格的,仪式相当庄严。
不过到了东汉殇帝之后,皇帝多为幼主,实权被宦官和外戚轮番控制,庙堂腥风血雨,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这种混乱的**也让谥号这东西丧失了公正性,在这一时期不仅外戚开始获得谥号 (如汉顺帝时期的梁商死后谥号为“忠”) 。
连宦官也有谥号 (如汉顺帝时期诛杀外戚阎显的宦官孙程谥号为“刚”)
足以称得上礼崩乐坏,秩序全无。
权力最大的曹丕坚持要给老爹‘武’的谥号,自无人能抗阻。
当然,士族们其实也是支持给曹操上谥号为‘武王’的。
合不合适呢?太合适了。
不说曹操征战一生,单说他的晚年。
自建安二十年(215年)春开始,曹操率大军西征关中。
斩韩遂、败马超,然后越过秦岭进攻张鲁。
年底张鲁投降,大军迁徙百姓十万户回撤。
然后曹魏境内休整了一年,这一年,也是曹操这辈子最后一段安稳日子。
当然,这一年他也没让魏国的臣民歇息,而是大肆操练水师,打造战船。
建安二十一年冬季,曹操治兵完毕,兴师伐吴,孙权率兵抵御。
建安二十二年春,曹操亲自南征。
先破皖城,后入居巢。
这一时期,江淮地区的天气一直很恶劣,时常风雨交加。
参与攻打东吴的各路曹军,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跋涉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终于在居巢完成了集结。
随后曹操令大军猛攻濡须口。
期间,这场仗打得非常惨烈。
东吴水军大将董袭被淹死,曹军前锋与大部队脱节被吕蒙几近歼灭。
曹操麾下振威将军孙观,在与蒋钦作战时被流矢射伤,随后因伤去世。
但曹魏毕竟体量大得多,最后还是击败孙权。
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
而这时候刘备发起了汉中之战,曹操因此同意孙权的请降,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
但曹操走之前,一下子留了四个大将镇守居巢,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张辽、臧霸。
前线重兵囤守,后勤压力很大。
但曹操认为这是必要的,一方面是防备孙权报复,另一方面他还准备将来再打一次江东。
曹操退走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去汉中。
因为这时候,乌桓的首领无臣氐与鲜卑的首领轲比能联合侵略边塞。
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然后又是宛城侯音叛乱,又是夏侯渊被砍,好不容易从汉中救出了军队,又是水淹七军,又是曹仁为国捐躯……
也就是孙权背刺荆州,才让老曹在人生最后时刻又消停了一会。
这些年,曹魏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穷兵黩武。
将士们疲惫,老百姓也不好受。
为了支持持续不断的作战,曹魏境内大部分的屯田租税,官方已经收到七成。
有的地方还有**分子从中贪墨一笔,收到八成,因此,有的地方出现了屯田民逃亡的情况。
因此,对于给曹操上谥号为‘武’,是得到曹丕和群臣共同认可的。
虽然这可能违背了曹操本人的意愿。
同时,曹丕还享受着曹操为他打下的基础,登基皇帝位的流程正在积极进行着。
毕竟如今朝堂上已经基本上没什么汉室忠臣。
此前,在雒阳继位后,便带着司马懿等臣僚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
根据曹操的遗嘱,曹丕于二月丁卯日将父亲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同时,他还对国内进行了初步整顿,以强化自己的实力。
东南方面以夏侯惇为大将军镇守汝南郡召陵县,都督张辽、臧霸等将。
当然,因为孙权送宣战书的原因,所以曹丕给夏侯惇的命令是讨孙权,但实际上并没有发动进攻。
夏侯惇的重要使命也不是讨伐孙权,而是将臧霸拘在南边,不要让他回徐州大本营。
渡过最初的危机之后,曹丕自然要吞并青徐附庸,将近乎独立的青州兵和徐州军收回来。
西边的长安则是交给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镇守。
虽然对曹姓宗室不太信重,但是夏侯姓的宗室他还是很信重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姓曹的都不信任,对于那些与皇位血缘关系很远的宗亲他还是很信任的。
比如曹休被他任命为领军将军,统领一部分中央军镇守在邺城附近。
再比如曹洪,担任卫将军,统领邺城守军。
魏国的邺城大本营,固若金汤。
当然,雒阳他也没放弃,不仅继续修建着未完成的宫殿,还暗示臣子修建受禅台。
这个戏精,还对此专门演了一出戏。
他装作无意间发现臣子竟然‘背着自己’修建受禅台(受禅台在许昌城西,他在邺城,也不知他是如何无意间发现的)
反正,发现此事之后的曹丕非常生气,狠狠的说了那臣子几句。
“我德薄,你们这是浪费民力,让修建受禅台的匠人们休息去吧。”
然后那臣子不听,非要坚持修下去。
曹丕无奈,不能制止……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议定曹操的谥号。
其实,这件事本来是没有争议的。
毕竟在曹操死前就曾经有人劝曹操称帝,但曹操回答说:“若天命在孤,孤当为周文王。”
已经不能叫暗示了,简直就是明示。
‘文’,‘文’啊,乖儿子,要给老爹我上‘文’这个谥号啊。
众所周知,所有谥号中,‘文’是最好最牛的一个谥号。
如果把谥号换算成打分的话,文就是一百分。
经天纬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这最顶级的谥号,曹丕觉得有个人最为合适。
那就是他自己。
于是他给老爹上了个‘武’。
当然,武也是极好的谥号,但是不如文,可以理解为九十五分以上。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这个夸志多穷,可以理解为穷兵黩武的意思。
估计曹操得知此事后能托梦来骂他这个不孝子。
其实,汉朝给谥号的制度一开始是很严格的,仪式相当庄严。
不过到了东汉殇帝之后,皇帝多为幼主,实权被宦官和外戚轮番控制,庙堂腥风血雨,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这种混乱的**也让谥号这东西丧失了公正性,在这一时期不仅外戚开始获得谥号 (如汉顺帝时期的梁商死后谥号为“忠”) 。
连宦官也有谥号 (如汉顺帝时期诛杀外戚阎显的宦官孙程谥号为“刚”)
足以称得上礼崩乐坏,秩序全无。
权力最大的曹丕坚持要给老爹‘武’的谥号,自无人能抗阻。
当然,士族们其实也是支持给曹操上谥号为‘武王’的。
合不合适呢?太合适了。
不说曹操征战一生,单说他的晚年。
自建安二十年(215年)春开始,曹操率大军西征关中。
斩韩遂、败马超,然后越过秦岭进攻张鲁。
年底张鲁投降,大军迁徙百姓十万户回撤。
然后曹魏境内休整了一年,这一年,也是曹操这辈子最后一段安稳日子。
当然,这一年他也没让魏国的臣民歇息,而是大肆操练水师,打造战船。
建安二十一年冬季,曹操治兵完毕,兴师伐吴,孙权率兵抵御。
建安二十二年春,曹操亲自南征。
先破皖城,后入居巢。
这一时期,江淮地区的天气一直很恶劣,时常风雨交加。
参与攻打东吴的各路曹军,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跋涉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终于在居巢完成了集结。
随后曹操令大军猛攻濡须口。
期间,这场仗打得非常惨烈。
东吴水军大将董袭被淹死,曹军前锋与大部队脱节被吕蒙几近歼灭。
曹操麾下振威将军孙观,在与蒋钦作战时被流矢射伤,随后因伤去世。
但曹魏毕竟体量大得多,最后还是击败孙权。
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
而这时候刘备发起了汉中之战,曹操因此同意孙权的请降,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
但曹操走之前,一下子留了四个大将镇守居巢,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张辽、臧霸。
前线重兵囤守,后勤压力很大。
但曹操认为这是必要的,一方面是防备孙权报复,另一方面他还准备将来再打一次江东。
曹操退走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去汉中。
因为这时候,乌桓的首领无臣氐与鲜卑的首领轲比能联合侵略边塞。
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然后又是宛城侯音叛乱,又是夏侯渊被砍,好不容易从汉中救出了军队,又是水淹七军,又是曹仁为国捐躯……
也就是孙权背刺荆州,才让老曹在人生最后时刻又消停了一会。
这些年,曹魏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穷兵黩武。
将士们疲惫,老百姓也不好受。
为了支持持续不断的作战,曹魏境内大部分的屯田租税,官方已经收到七成。
有的地方还有**分子从中贪墨一笔,收到八成,因此,有的地方出现了屯田民逃亡的情况。
因此,对于给曹操上谥号为‘武’,是得到曹丕和群臣共同认可的。
虽然这可能违背了曹操本人的意愿。
同时,曹丕还享受着曹操为他打下的基础,登基皇帝位的流程正在积极进行着。
毕竟如今朝堂上已经基本上没什么汉室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