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舟在昨夜分辨清楚了自己的运术状态,前来皇宫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做完。
但他依旧要入一趟皇宫。
这或许就是他和新帝相处时难免的一些小麻烦。
麻烦宜疏而不宜堵塞,又或不断累积。
如果和新帝之间产生了摩擦,张学舟还是非常乐意第一时间消除。
他没法做到像韩焉那样,但张学舟碰碰撞撞之间也摸清楚了彼此相处的规则。
索要了一份新帝的口谕后,张学舟持着‘给事中’令进入了皇宫区域。
“东方大人!”
张学舟避开了众臣入早朝的时间,但依旧免不了碰上一些年老腿迈的老臣。
“许丞相!”
半路遇见了丞相许昌,张学舟也只得客客气气行礼。
“我等已经是日落西山”许昌叹了一口气道:“这前方黑夜漫长不知如何度过了!”
“丞相何出此言?”张学舟拱手道。
“倒了”许昌低语道。
“倒了?”
张学舟疑了一声,许昌一脸老斑的面孔上浮现出一丝落寞。
“好自为之!”
许昌没有回答张学舟,而只是告诫了一声。
等到许昌眼睛不经意瞄向安乐宫所在方向一眼,张学舟心中已经完全明白。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许昌前往安乐宫觐见或许已经发现太皇太后去世的端倪,从而有种种失落。
没有太皇太后支撑,许昌如何坐得稳丞相这种高位。
张学舟在太中大夫职位上蹿下跳,想安全脱身难之又难,更何况是许昌这种丞相位置。
他这一辈子虽说洁身自好,但也免不了犯错,更不乏利益纠葛,被清算时会落到什么下场由不得他。
许昌知晓了事情但又无力挣扎,只能等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刻。
张学舟看着许昌蹒跚前行身影,只觉对方似是有几分落寞。
“这个圈子向来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果没有保底的新人接替,想全身而退就难了!”
张学舟看着许昌不免还思索了数秒。
他最终觉得自己没毛病,他在这边的职位不算高,又一直在跑路,也不乏身体病症做借口。
而张学舟在现实中的关系网良好,老、中、青三代相处较为融洽,众人有私心,但合作的情况更多,而面对外部压力更是让众多人少了杂念,能做到基本的齐心协力。
他检讨了自身一番,发现没啥好检讨的。
这让他不免朝着椒房殿方向走快了一些。
“楚巫祝,夫妻明明就是一夫一妻的写法,也没说三夫一妻,也没说一夫三妻,为何朝中大臣人人皆反此说!”
“娘娘,男人管不住自己的裤裆,谁都想得到很多女人,哪能认同一夫一妻制!”
“若正理都会被歪曲,上行下效岂不是让大汉没有正常伦理可言了!”
……
距离椒房殿还有五十步,张学舟就听到了探讨争辩男女问题的声音。
新帝不在尚是如此,在椒房殿休息时只怕是不得安宁。
张学舟数天前也因为阿巧介入自己生活导致脑域理念冲突得厉害,他不乏用‘这仅仅是治病’‘这是我不知情下被人操作’等理由来说服自己。
但张学舟最终觉得这是个经济和安全环境等条件导致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任何标新立异者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他同样需要入乡随俗。
国家的秩序是靠着男人建立,谁的话语权更重,这就会形成普遍的意识形态,而女子就只能配合。
也只有国家强盛到一定程度,没有了内忧外患,经济水准又较高的条件下,女子才具备独立自主生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才可能诞生对等条件,从而拓展到一夫一妻等制度。
这是皇后想不通的地方,对方也很难去承认这种因素。
“东方朔奉陛下口谕求见娘娘!”
离椒房殿还有十步,见到门口两个宦官上前一步,张学舟随即取出了新帝口谕的竹简令。
“陛下?”
“东方朔?”
椒房殿中争论的声音暂时一缓,短暂的惊诧声过后,椒房殿中也传来了宣旨许入的声音。
沿着椒房殿台阶而上,等到步行了数十步,张学舟转而入殿内。
他抬头望去,只见殿中有熟悉的巫祝楚服,又有坐于殿中央待客的华服女子。
对方肌肤胜雪,在黑红的长袍下尤显白皙,但沿着脖颈向上,一张艳脸便映入了张学舟眼中。
能让张学舟用‘艳’这个字形容,这并不是好感觉。
张学舟觉得皇后脸上抹妆厚重了一些。
对大汉王朝而言,皇后脸上涂抹的妆或许很高级很潮流,但张学舟毕竟经历过较为先进社会的熏陶,他也接触过不少优秀女子。
经历了皇后这种厚重妆容的熏陶,这也难怪新帝会一眼相中看上去小清新的卫子夫。
“东方朔,你好大胆,见了娘娘还不行礼!”
张学舟打量过两三秒,随后被楚服喝了一声。
这让他迅速拱手行了礼。
“我听闻陛下说娘娘有铅华之彩,见到娘娘果真如此后一时间愣了神”张学舟拱手道。
“陛下真是这般夸我吗?”
皇后惊喜回声,又手忙脚乱摸了摸脸上坠下的妆粉。
铅华是白铅所制,可以涂抹身体带来美白的功效,张学舟夸赞之词换**话就是‘长得真白’。
他照例使用着自己拉近人际关系的讨好之词,一时间让皇后心中欢喜得很,彼此间少了几分生分。
等到一番夸赞后,他还被赐了座,又有宫女端来了茶水、点心等物。
“东方朔,我听闻你在朝中进谏,提及男女夫妻等多种谏言,本宫心中多有感慨,更是愤慨此等良言无人愿听!”
话过片刻,皇后也是老话重谈。
尤其此时张学舟这个提出谏言的官员就在椒房殿,这更引得她连连开口。
“娘娘,此等谏言在当下不被理解也是正常”张学舟拱手道。
“在当下不能被理解,那要什么时候才能被理解”皇后问道。
“儒家有‘仁、义、礼、智、信’一说,只有四处造设学宫,给予教导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世人才能明白夫妻长相守的道理”张学舟道。
“听上去好像很麻烦”皇后愕然道:“你认为陛下同样欠缺‘仁、义、礼、智、信’吗?”
“陛下从小饱受经书教导,应该是不欠缺的”张学舟回道。
“那他怎么偷偷在外捡个歌女回宫,每日宁愿见那歌女都不愿来见我!”
皇后一脸愤慨。
这让张学舟瞬间回神了过来。
皇后的愤慨并不在于一夫一妻制度难于被认同,而是认为新帝喜新厌旧,有了卫子夫就忘了她这个正主。
相较于如何让说服皇后关于特定社会形态下的夫妻制度,新帝和皇后的夫妻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
“陛下和皇后怎么会闹腾到水与火的地步?”
背靠窦太主和太皇太后,皇后必然接受过极为良好的教育,也会以过往朝代贤良的皇后为学习榜样。
这是一桩安排好的**婚姻,万事几乎都已经安排妥当。
但只是短短相处了数年,新帝和皇后之间似乎产生了难于弥补的隔阂。
但他依旧要入一趟皇宫。
这或许就是他和新帝相处时难免的一些小麻烦。
麻烦宜疏而不宜堵塞,又或不断累积。
如果和新帝之间产生了摩擦,张学舟还是非常乐意第一时间消除。
他没法做到像韩焉那样,但张学舟碰碰撞撞之间也摸清楚了彼此相处的规则。
索要了一份新帝的口谕后,张学舟持着‘给事中’令进入了皇宫区域。
“东方大人!”
张学舟避开了众臣入早朝的时间,但依旧免不了碰上一些年老腿迈的老臣。
“许丞相!”
半路遇见了丞相许昌,张学舟也只得客客气气行礼。
“我等已经是日落西山”许昌叹了一口气道:“这前方黑夜漫长不知如何度过了!”
“丞相何出此言?”张学舟拱手道。
“倒了”许昌低语道。
“倒了?”
张学舟疑了一声,许昌一脸老斑的面孔上浮现出一丝落寞。
“好自为之!”
许昌没有回答张学舟,而只是告诫了一声。
等到许昌眼睛不经意瞄向安乐宫所在方向一眼,张学舟心中已经完全明白。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许昌前往安乐宫觐见或许已经发现太皇太后去世的端倪,从而有种种失落。
没有太皇太后支撑,许昌如何坐得稳丞相这种高位。
张学舟在太中大夫职位上蹿下跳,想安全脱身难之又难,更何况是许昌这种丞相位置。
他这一辈子虽说洁身自好,但也免不了犯错,更不乏利益纠葛,被清算时会落到什么下场由不得他。
许昌知晓了事情但又无力挣扎,只能等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刻。
张学舟看着许昌蹒跚前行身影,只觉对方似是有几分落寞。
“这个圈子向来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果没有保底的新人接替,想全身而退就难了!”
张学舟看着许昌不免还思索了数秒。
他最终觉得自己没毛病,他在这边的职位不算高,又一直在跑路,也不乏身体病症做借口。
而张学舟在现实中的关系网良好,老、中、青三代相处较为融洽,众人有私心,但合作的情况更多,而面对外部压力更是让众多人少了杂念,能做到基本的齐心协力。
他检讨了自身一番,发现没啥好检讨的。
这让他不免朝着椒房殿方向走快了一些。
“楚巫祝,夫妻明明就是一夫一妻的写法,也没说三夫一妻,也没说一夫三妻,为何朝中大臣人人皆反此说!”
“娘娘,男人管不住自己的裤裆,谁都想得到很多女人,哪能认同一夫一妻制!”
“若正理都会被歪曲,上行下效岂不是让大汉没有正常伦理可言了!”
……
距离椒房殿还有五十步,张学舟就听到了探讨争辩男女问题的声音。
新帝不在尚是如此,在椒房殿休息时只怕是不得安宁。
张学舟数天前也因为阿巧介入自己生活导致脑域理念冲突得厉害,他不乏用‘这仅仅是治病’‘这是我不知情下被人操作’等理由来说服自己。
但张学舟最终觉得这是个经济和安全环境等条件导致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任何标新立异者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他同样需要入乡随俗。
国家的秩序是靠着男人建立,谁的话语权更重,这就会形成普遍的意识形态,而女子就只能配合。
也只有国家强盛到一定程度,没有了内忧外患,经济水准又较高的条件下,女子才具备独立自主生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才可能诞生对等条件,从而拓展到一夫一妻等制度。
这是皇后想不通的地方,对方也很难去承认这种因素。
“东方朔奉陛下口谕求见娘娘!”
离椒房殿还有十步,见到门口两个宦官上前一步,张学舟随即取出了新帝口谕的竹简令。
“陛下?”
“东方朔?”
椒房殿中争论的声音暂时一缓,短暂的惊诧声过后,椒房殿中也传来了宣旨许入的声音。
沿着椒房殿台阶而上,等到步行了数十步,张学舟转而入殿内。
他抬头望去,只见殿中有熟悉的巫祝楚服,又有坐于殿中央待客的华服女子。
对方肌肤胜雪,在黑红的长袍下尤显白皙,但沿着脖颈向上,一张艳脸便映入了张学舟眼中。
能让张学舟用‘艳’这个字形容,这并不是好感觉。
张学舟觉得皇后脸上抹妆厚重了一些。
对大汉王朝而言,皇后脸上涂抹的妆或许很高级很潮流,但张学舟毕竟经历过较为先进社会的熏陶,他也接触过不少优秀女子。
经历了皇后这种厚重妆容的熏陶,这也难怪新帝会一眼相中看上去小清新的卫子夫。
“东方朔,你好大胆,见了娘娘还不行礼!”
张学舟打量过两三秒,随后被楚服喝了一声。
这让他迅速拱手行了礼。
“我听闻陛下说娘娘有铅华之彩,见到娘娘果真如此后一时间愣了神”张学舟拱手道。
“陛下真是这般夸我吗?”
皇后惊喜回声,又手忙脚乱摸了摸脸上坠下的妆粉。
铅华是白铅所制,可以涂抹身体带来美白的功效,张学舟夸赞之词换**话就是‘长得真白’。
他照例使用着自己拉近人际关系的讨好之词,一时间让皇后心中欢喜得很,彼此间少了几分生分。
等到一番夸赞后,他还被赐了座,又有宫女端来了茶水、点心等物。
“东方朔,我听闻你在朝中进谏,提及男女夫妻等多种谏言,本宫心中多有感慨,更是愤慨此等良言无人愿听!”
话过片刻,皇后也是老话重谈。
尤其此时张学舟这个提出谏言的官员就在椒房殿,这更引得她连连开口。
“娘娘,此等谏言在当下不被理解也是正常”张学舟拱手道。
“在当下不能被理解,那要什么时候才能被理解”皇后问道。
“儒家有‘仁、义、礼、智、信’一说,只有四处造设学宫,给予教导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世人才能明白夫妻长相守的道理”张学舟道。
“听上去好像很麻烦”皇后愕然道:“你认为陛下同样欠缺‘仁、义、礼、智、信’吗?”
“陛下从小饱受经书教导,应该是不欠缺的”张学舟回道。
“那他怎么偷偷在外捡个歌女回宫,每日宁愿见那歌女都不愿来见我!”
皇后一脸愤慨。
这让张学舟瞬间回神了过来。
皇后的愤慨并不在于一夫一妻制度难于被认同,而是认为新帝喜新厌旧,有了卫子夫就忘了她这个正主。
相较于如何让说服皇后关于特定社会形态下的夫妻制度,新帝和皇后的夫妻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
“陛下和皇后怎么会闹腾到水与火的地步?”
背靠窦太主和太皇太后,皇后必然接受过极为良好的教育,也会以过往朝代贤良的皇后为学习榜样。
这是一桩安排好的**婚姻,万事几乎都已经安排妥当。
但只是短短相处了数年,新帝和皇后之间似乎产生了难于弥补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