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000章 亲王之死

小说: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5-02-11 23:13:20 源网站:2k小说网
  傍晚时分,济尔哈朗终于来到了抚顺城下。

  “郑亲王奉旨巡视边防,立刻打开城门!”屯齐朝着城墙上大喊。

  “可有手谕?”

  “有,”屯齐命人将手谕绑在箭矢上,射上了城墙。

  守军看完之后放下吊桥,打开了城门。

  “进城吧王爷!”屯齐说道。

  济尔哈朗没动。

  “怎么了王爷?”屯齐不解地问。

  “有点不对劲,”济尔哈朗说道:“按照规矩,抚顺城的守将应该出城迎接本王才对,而不是让本王自己进城。”

  “那奴才去前面探路,王爷您在队伍的最后面。”屯齐提议。

  “嗯,”济尔哈朗点点头,策马让开了道路。

  屯齐在亲兵的护卫下,率先踏上了吊桥。

  其他士兵骑着马跟在后面排队进城。

  屯齐很快穿过城门和城门洞,来到城中。

  他举目四望,并没有发现异样。

  于是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给济尔哈朗传递消息:一切正常。

  济尔哈朗还是有些不放心,等其他士兵全部进城后才慢悠悠的往吊桥走去。

  不等他的战马踏上吊桥,城墙上突然传来了刺耳的绞盘声。

  济尔哈朗大惊,立刻拽住战马缰绳并放眼看去。

  只见吊桥正在快速升起。

  与此同时。

  砰的一声,千斤闸也落了下来。

  正在千斤闸下方准备进城的数名士兵,直接被砸成了一滩烂泥。

  “不好,”济尔哈朗大惊失色,“有埋伏,快撤!”

  轰!

  不等济尔哈朗逃跑,城墙上响起了号炮的声音。

  紧接着周围伏兵四起,将济尔哈朗团团包围。

  济尔哈朗逃出沈阳时带了近两千兵马。

  路上虽然有一些人当了逃兵,但来到抚顺城下时还有一千五百多人。

  这些人都是他的死忠,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

  由于济尔哈朗太过谨慎,让大部队提前进了城。

  导致城外只剩下他和数百亲兵。

  城中的士兵试图出城帮忙,却被千斤闸死死挡住。

  “打开城门,放我们出去!”被困在城中的士兵大喊大叫。

  回应他们的不是绞盘转动的声音,而是一队队士兵列阵移动的声音。

  这些人排**墙,将进城的镶蓝旗士兵围在城门洞附近。

  “皇上有旨,投降免罪!”正白旗的罗什带头大吼。

  能跟着济尔哈朗跑到抚顺的都是忠心耿耿之人。

  可济尔哈朗不在附近,他们群龙无首。

  再加上他们不清楚罗什有多少兵马,所以很快失去了抵抗之心。

  城外。

  济尔哈朗已经被多尔衮团团包围。

  “束手就擒吧!”多尔衮立马横刀,朝着济尔哈朗大喊。

  “休想!”济尔哈朗紧握兵器,咬牙说道。

  多尔衮懒得废话,直接下令;“动手!”

  双方士兵同时瞪着通红的双眼,朝对方挥动武器。

  战马嘶鸣,铁蹄雷动。

  利刃划破长空,刺在士兵的身体上。

  箭矢如雨般落下,一条条生命如蝼蚁般消失。

  一阵喊杀声过后,济尔哈朗身边的亲兵倒下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身上也都带了伤。

  他们战力固然强悍,但多尔衮的兵力是他的十几倍。

  面对这么多敌人,他们拼了命也无法取胜。

  “镶蓝旗永不投降!”济尔哈朗大吼一声,鼓舞士气。

  “不降!不降!”周围的亲兵齐刷刷举起武器,奋力怒吼。

  “杀!”在济尔哈朗的带领下,他们朝着多尔衮发起了冲锋。

  他们每前进一步,就有人摔落马下。

  等他们冲到多尔衮中军大旗附近时,活着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砰的一声。

  一个正白旗士兵=用臂铠狠狠地砸在了济尔哈朗的铁盔上。

  济尔哈朗两眼一黑,失去了意识。

  周围的正白旗士兵一拥而上,将济尔哈朗捆了起来。

  多尔衮刚要下令收兵,却听范文程说道:“不能停,要继续装出一副正在战斗的假象。”

  “别停,继续打!”多尔衮心中虽然不解,但还是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

  等他们重新挥舞武器后,多尔衮来到范文程身边:“范先生刚才那句话是何意?”

  范文程没有回答,而是反问:“王爷打算如何处置郑亲王?”

  “当然是押回京师,听候皇上发落。”多尔衮坦然道。

  “不妥,”范文程摇头。

  “为何?”

  “王爷是否记得,您获得兵权时皇上说的那句话?”范文程问。

  “记得,”多尔衮想了想说道:“皇上说革去济尔哈朗大将军之职,改由本王担任。另外在抓住济尔哈朗之前,本王可以调动八旗所有兵马,包括皇上麾下的...”

  多尔衮的话戛然而止。

  他突然意识到一旦把济尔哈朗交给福临,他的兵权也会同步交出。

  好不容易拿到的权力将再次丢失。

  等等...

  多尔衮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这件事的漏洞。

  换个思路。

  福临不会做出违抗自己旨意的事。

  也就是说,只要不把济尔哈朗交给福临,那么他就不用交出兵权!

  看着多尔衮眼睛里发出的光芒,范文程低声询问:“王爷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

  “那王爷打算如何处置郑亲王?”

  “这...”多尔衮忽然意识到这是个大问题。

  既然不能交给福临,那么就只能杀或者放了他。

  杀了他和交给福临本质上一样的,不可取。

  放了他又等于放虎归山,还是不可取。

  “范先生有何良策?”多尔衮无奈询问。

  “让人穿着郑亲王的甲胄,扛着郑亲王的中军旗突破咱们的包围,冲入附近的深山老林,给人一种郑亲王已经逃脱的假象。”范文程平静地回答。

  “那济尔哈朗本人呢?”多尔衮又问。

  “那就要看王爷您打算如何处置他了。”范文程再次平静回答。

  多尔衮想了想,指着几个亲兵吩咐道:“你们换上济尔哈朗的甲胄,扛着他的中军旗进山。找个地方把甲胄和旗帜埋了。”

  在给济尔哈朗卸甲的时候,济尔哈朗醒了过来。

  “你...你们要干什么?”

  “别慌,”多尔衮一脸狞笑,“帮你换衣服呢。”

  济尔哈朗冷笑一声:“你我好歹兄弟一场,要杀便杀,没必要侮辱本王。”

  “放心,会杀你的。”

  不多时。

  换好甲胄的士兵带着几个人扛着济尔哈朗的中军旗“突出重围”,逃入附近的深山。

  多尔衮派出七成兵马追杀,留下三成兵力将济尔哈朗团团包围。

  “你不该反!”多尔衮伸手拔出了刀。

  济尔哈朗自知无法活命,反而坦然了许多。

  他大笑着说道:“与其被幽禁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不如拼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惜你败了。”多尔衮开始用衣袖擦拭刀刃,做最后的准备。

  “自古成王败寇天命有之,今日落到你的手中也算是天意,动手吧!”

  “替我给太祖,太宗皇帝问好!”多尔衮刀光一闪,砍在了济尔哈朗的脖子上。

  这一刀砍的很深,几乎将济尔哈朗的脑袋砍了下来。

  弥留之际,济尔哈朗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

  他想到了被努尔哈赤抚养的日子。

  想到了南征北战的场景。

  想到了接管镶蓝旗时,自己意气风发的模样。

  想到了皇太极称帝后,自己被封为和硕郑亲王的趾高气昂。

  随着失血越来越多,他的意识也越来越模糊。

  最后,他想到了不该就这样死去。

  于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睁开眼,死死的瞪着多尔衮,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