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沿着台阶走下城墙。

  城下的亲兵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搀扶李定国上马,随后一起出城与大部队汇合。

  刚走出城门,李定国就看到三十多人骑着马,在城门旁等候。

  为首的是一个头须皆白的老者。

  他虽然没穿甲胄,但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老者旁边的战马上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

  此人面容刚毅,双眉如剑,目光十分锐利。如瀑的长发被简单盘在头上,简约而有力。

  她同样没穿甲胄,但是背后背着一张弓。

  箭袋里装满了箭矢。

  他们身后是三十名锦衣卫。

  “李定国见过老将军!”李定国率先抱拳。

  祖大寿对李定国的态度很是诧异。

  他已经失去官职,成为了普通百姓。

  本以为会像牲口一样被人吆来喝去,没想到李定国竟然如此客套。

  “老夫见过李将军!”祖大寿抱拳还礼。

  “这位是左夫人吧?”李定国指着祖大寿身边的女人问。

  “正是拙荆。”

  李定国对着左氏抱拳道:“见过左夫人。”

  左氏没说话,只是双手抱拳朝着李定国晃了晃,给人一种很不友善的感觉。

  李定国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对着身后说道:“来人,给祖老将军和左夫人各拿一套甲胄。”

  不等祖大寿说什么,左氏率先说道:“多谢。”

  她的语气十分冰冷,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等他们穿好甲胄,李定国带着他们与大部队汇合。

  听着远处隆隆的马蹄声和阵阵喊杀声,李定国问传令官:“吴三桂和关宁军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围攻王总督的营地,战况非常激烈。”

  “走,去凑个热闹。”李定国催马向前,带着五千精锐冲了上去。

  与此同时。

  从北城门出城的李宪忠,率兵杀向吴三桂的营地。

  从南城门出城的刘肇基则率兵护在李定国的右翼,与李定国一起杀向正在围攻王永吉的关宁军。

  王永吉营地外围,关宁军正在发动猛攻。

  由于都是明军,所以甲胄的样式和颜色都一样。

  为了辨别敌我,关宁军在右臂绑了白布。

  关宁军将领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大吼:“王永吉克扣军饷,贪墨军粮,弟兄们杀啊!”

  “杀!”

  数不清的关宁军士兵迈着愤怒的脚步,发起了第二波冲锋。

  车营在前,火器营和弓弩营在后。

  等他们借助战车的掩护来到障碍物旁边时,立刻有士兵从战车后面钻出来清理道路。

  王永吉的人开始反击。

  轰!

  大个实心弹直接穿透数名士兵的身体,弹跳着冲向远方。

  百子连珠弹如雨般落在士兵们的身体上。

  厚重的甲胄此刻变得像纸一样脆弱。

  火炮声中,清理道路的关宁军倒在了道路上。

  然而不等他们的尸体倒地,就有其他士兵顶了上来。

  关宁军用最快的速度清理完道路,随后发起了反击。

  双方付出一些伤亡后,开始短兵相接。

  两军都是重甲步兵在前,长矛兵和刀牌手在两旁掩护。

  手拿各种远程武器的士兵躲在后面射击。

  “报!”探马疾驰到吴三桂身边:“启禀总兵大人,我军西侧发现一支明军骑兵,悬挂李字将旗,数量在五千左右。”

  “我军西南方向也发现一支明军骑兵,悬挂刘字将旗,具体数量不明,但至少在六千以上。”

  不等吴三桂消化完这些信息,又有探马来报:“我军营地西侧各发现一支明军骑兵,李字将旗,数量一万以上。”

  吴三桂顿时冷笑起来:“就知道他们会来!”

  笑声过后,他继续说道:“不必理会我军营地附近的明军,睿亲王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至于我军西侧和南侧...”吴三桂想了想,下令道:“命巴克勇对付西侧的明军,命王屏藩对付西南的明军。其余各部,抓紧时间猛攻。”

  巴克勇得到命令后迅速率兵离开大部队,朝着西面杀过来的明军迎了上去。

  李定国有招降之意,所以没有马上发动进攻。

  巴克勇也有自己的小想法,也没有进攻。

  双方列阵后开始对峙。

  “对面是谁?”祖大寿问。

  李定国回答:“是巴克勇。”

  “是他呀!”祖大寿笑了笑。

  李定国有些不解:“老将军为何发笑?”

  祖大寿又笑了一下,反问李定国:“李将军胆子大吗?”

  李定国眨了眨眼睛:“还行吧。”

  祖大寿收起笑容:“巴克勇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但官迷心窍,爱财如命。如果你胆子足够大,可以在阵前与他见面并趁机游说。只要条件合适,不用我出面,他一样也会投降。”

  李定国想了下,说道:“我去试一试。”

  他立刻派人前往巴克勇的军中,与他沟通面谈事宜。

  想要让对方投降,必须给足好处才行。

  所以在出兵之前,朱慈炯就给了李定国等人一定的谈判权限。

  具体尺寸,自己把握。

  如果超出了权限但不是很过分,也可以暂时答应下来,最后由朱慈炯这位藩王兜底。

  巴克勇很快同意了面谈要求。

  李定国和巴克勇单枪匹马来到两军阵前开始谈判。

  “巴克勇,”李定国率先说道:“朝廷待你不薄,为何跟着吴三桂发动叛乱?”

  巴克勇高声道:“你们先是停了关宁军的军饷,然后又断了关宁军的军粮,我岂能不反?”

  李定国大声回答:“吴三桂在平辽期间屡次出卖友军,资助敌军。朝廷不但掌握了物证,还有证人作证。可即便这样也没有直接动手,而是让他回京受审。吴三桂自知罪孽深重,不但不回京受审,还直接发动了叛乱!”

  “你身为关宁军的总兵,岂能助纣为虐?”

  “嗯?”巴克勇意识到李定国说错了话,他纠正道:“我不是总兵,是副总兵。”

  李定国歪着脑袋有些疑惑:“副总兵?”

  “对。”

  “总兵啊!只要你迷途知返重新归顺朝廷,你就是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