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005章 李定国献策

小说: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5-02-11 23:13:20 源网站:2k小说网
  李定国的官职是湖广团练总兵。

  李宪忠的官职是京营副将,按照道理来说位在李定国之下。

  但是...

  地方官的品级无法直接和京官相比。

  这也是李宪忠敢和李定国针锋相对的原因。

  李定国已经猜到李宪忠会找他的麻烦,所以当他听到这番话后立刻说道:“李性忠总兵受伤并非我意!”

  “当时的情况是建奴兵力是我军数倍!贸然支援不但解不了大凌河之围,还会中了他们围点打援之计!”

  “你可以迂回到大凌河北面与我大哥汇合,合兵据敌!”李宪忠继续问罪。

  李定国摇头叹息:“李性忠总兵麾下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能做到和八旗兵正面抗衡不落下风!我麾下兵马却不行,合兵之后只会成为累赘,所以才想出了围魏救赵的方法。”

  这句话有点水平。

  既夸了李性忠,也说明了原因。

  李宪忠挑不出毛病来。

  他离京前见过崇祯。

  崇祯嘱咐他和李定国搞好关系。

  回想起崇祯的话后,李宪忠端起酒杯敬了李定国一杯酒。

  李定国长舒一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席即将结束时,传令官忽然来报:“启禀总督大人,建奴派人送来一封定远大将军多尔衮的亲笔信。”

  “多尔衮?定远大将军?”王永吉一怔,“多尔衮不是建奴水师总兵吗?什么时候成为定远大将军了?”

  “末将不知。”

  “让送新的建奴进来,本督要亲自询问。”

  经过询问,王永吉才知道建奴内部权力已经更迭完毕。

  具体的更迭过程却不得而知。

  送信的建奴是底层士兵,知道的消息有限。

  就算把他杀了,也问不出其他信息。

  “信在何处?”王永吉问。

  建奴信使从怀里拿出信,递给了旁边的士兵。

  检查无毒之后,信被交到了王永吉手里。

  看完信的内容,王永吉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让建奴信使暂时离开。

  “总督大人,信上写的什么?”吴三桂迫不及待地问道。

  “嗯...”王永吉沉吟着,不知如何回答。

  “到底写了什么?总督大人您倒是说啊!”黄得功忍不住问。

  其他将领也纷纷用询问的目光看向王永吉。

  “嗯...”王永吉简单组织语言后说道:“建奴欲用鲁王全家以及祖大寿本人,换回阿济格和遏必隆等人的尸骨。”

  “啊?”吴三桂大吃一惊,“我...我舅舅要回来了?”

  “对,如果朝廷同意的话,祖大寿就能回来!”王永吉回答。

  “这...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吴三桂震惊之后强迫自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不清楚祖大寿的归来对他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用笑容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恐怕没那么简单!”李定国忽然说道。

  “李总兵有何见解?”王永吉问。

  李定国开始分析:“如果建奴信使没说谎的话,多尔衮已经重新掌权了。”

  “而此前的掌权者是济尔哈朗!他与多尔衮素来不和,绝不会主动交出权力。也就是说,多尔衮重新掌权的过程并不顺利。”

  “重新掌权后,多尔衮急需时间稳定内部。”

  “所以他才写信重提交换之事,拖延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多尔衮最后会食言!”李定国笃定道。

  “李总兵大概率会猜错,”王永吉将多尔衮的亲笔信向前一推,放在了桌子中间,“鲁王全家和祖大寿本人已经离开了沈阳,最迟后天就能抵达辽河东岸。”

  “咱们随时都能派人去河对岸辨别真伪!如此没有诚意的话,他不会如此大费周章。”

  “那总督大人是怎么想的?”李定国问。

  “这件事咱们谁也做不了主,需要请示朝廷和陛下!”吴三桂抢着说道。

  “没错,”王永吉点头,“确实需要请示陛下!”

  “信件一来一回最快也需要三天,按照计划咱们明天就要出兵。现在出现了这个事,明天是出兵还是不出兵?”黄得功一边打嗝一边说。

  他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意识还很清醒,不妨碍讨论。

  “不止三天!”王永吉指着信说道:“找到挖出并运输尸骨需要时间。运到辽东后双方又要围绕如何交换进行谈判,这个过程短则一两天,长则几天甚至十几天都有可能。”

  “一边谈一边打不就行了?兵者国之大事,既然已经制定了出兵计划,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推迟。”初入辽东的李宪忠说道。

  他是京营的将领,急需功劳来证明自己。

  而功劳只能在战场上获得。

  “不能贸然出兵,”刘肇基谨慎说道:“鲁王是皇室宗亲,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兵攻打建奴。建奴恼羞成怒之后,极有可能做出伤害鲁王的举动。”

  “以后追究起来,在场的诸位全都吃不了兜着走。”

  在场的人觉得有理,纷纷点头并看向角落里的定王朱慈炯。

  如果鲁王真出了事,或许只有朱慈炯一人能不受到牵连。

  “那也不能就这样待着啊,十万大军每天耗费数千石粮草。如果不出兵,到时候又会给咱们安上一个空耗粮草,畏敌不前的罪名。”吴三桂大声提醒道。

  “你们商量着,本督现在就给朝廷写一封信,让朝廷来定夺。”王永吉让人拿过笔墨纸砚,开始书写。

  其他人在中军帐内商议对策。

  观点无非两种。

  立刻出兵攻打,或者等等再说。

  “诸位,我觉得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李定国站起来说道。

  “哦?”听到他这么说,王永吉也忍不住停止了书写。

  他看向李定国,沉声询问:“李总兵有何高见?”

  “高见倒还不至于,只是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李定国谦虚道。

  “说说看。”

  “仗肯定是要打的,否则上对不起陛下和朝廷,下对不起士兵和百姓。”李定国嘴角带着笑意。

  “此时攻打建奴,岂不是害了鲁王殿下?”吴三桂没好气地说道。

  “不打建奴。”

  “那打谁?”

  “打辽东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