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即逝,初夏来临,正当杨清在陇右忙活着整顿吏治、兴农通商、抚慰百姓、休养生息之际,远在武昌的东吴众人也在为孙权称帝一事而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四月初三,武昌县令奏报不少百姓在城外东山看见了凤凰,又过两天,朱桓奏报水师在巡视大江时屡屡发现黄龙出没,之后一连数日,东吴诸郡县多有奇异之事发生,甚至连交州这等偏远之地也有祥瑞降世。
四月初九,顾雍、陆逊、诸葛瑾等一干文武大臣联名上奏,言说近日凤凰来仪、黄龙屡现,正是大吉大利之兆,吴王孙权德比唐虞,明并日月,请即帝位,以应天命、顺人心。
孙权经过一番三辞三让后,定于丙寅日举行登基大典,并派太常陈化先于武昌南郊修筑祭坛。
四月十三,丙寅日,天清气朗、日丽风和,孙权在一众文武百官和数万精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南郊,他望着三层高的祭坛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回想前半生历经的艰难险阻,思绪起伏宛如波涌,属实是感触良多。
自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接过父兄基业已有二十九年,期间既有破江夏、斩黄祖、战赤壁、退曹操、袭荆州、擒关羽、烧夷陵、败刘备的不世功勋,也有屡攻合肥不克而还、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人击破、称臣纳贡于曹丕的奇耻大辱。
虽然有得有失,但终究是得多于失,以致孙权执掌的东吴从最开始的江东六郡扩张到了今时今日的三州之地,俨然成为了天下间第二大的势力。
如今孙权终于要成就帝业走向人生巅峰,若其父孙坚、其兄孙策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毕竟他孙权没有让张昭等一干老臣失望,没有辜负兄长临终前的托付,更没有辱没江东孙氏的名声。
此刻还没有到太常寺选定的吉时,孙权、顾雍、陆逊等人在坛下一边歇息、一边闲聊。
在与众臣交谈之际,孙权虽然表面上显得极为平静,可任谁看到他嘴角一直挂着的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心中都明白今天的他欢喜到了极点。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此时的孙权端的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眉宇间掩饰不住的兴奋。
只不过当他看见不远处正与诸葛瑾聊得正欢的汉使陈震时,心中的那股喜悦陡然消散不少,因为他突然想起帝号尽管也是上古帝王用过的尊号,可终究还是比不得皇帝称号高贵,今日之事仍然留有一丝遗憾。
念及于此,他眼神阴鸷地瞥了陈震一眼,心中冷笑:「哼,眼下就暂且先卖诸葛孔明一个面子,待日后攻取中原,孤定然要与刘禅小儿真正的平起平坐。
不,刘禅小儿乃是晚辈,他如何能与我地位等同,以后这苍穹之下就只能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我孙权。」
陈震突然感到斜后方射来一道阴冷的目光,他面不改色,继续与诸葛瑾说着蜀中趣事,眼角余光却向后一扫,发现孙权面色有异,心中惊疑不定,可眨眼间孙权又恢复到笑容满面、一脸和善的模样,仿佛是他看错了一般。
「难道刚才的那道目光不是孙权而是别人?哼,不管是不是他,今日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能举止失措以致辱没大汉威仪。」陈震暗暗提醒自己。
上个月正使费祎回到蜀中向朝廷禀报谈判结果,没过多久,留在武昌继续和诸葛瑾等人谈判的陈震就收到了诸葛亮对和东吴分割天下疆土的方略。
因为费祎另有他任不再东返,诸葛亮就以陈震为正使,全权负责与东吴的谈判,并代表季汉朝廷祝贺孙权称帝。
当然,今天陈震不仅仅是作为外国使节来参加孙权的登基大典的,除此之外他还担负着另一个重任,那就是监督孙权履行只称帝、不成皇帝的承诺,防止孙权出现僭越的行为。
然而当
陈震发觉孙权今日所用的车马銮驾、旌旗仪仗、冕旒礼服俱是皇帝规制的时候,心下虽是万般不满,但碍于两国盟交,也只得忍气吞声、隐忍不发。
不过如果等一会儿孙权在祭天这个最为神圣的时候还有僭越之举,他必定不会再坐视不理,定要站出来加以指责和纠正。
「就算拼着性命不要,也要维护汉室正统的尊严。」陈震暗暗下定决心。
过得一会儿,顾雍从席位走了出来,首先代表群臣躬身朝孙权奏道:「吉时已到,还请至尊登坛祭天,登极帝位,昭告天下。」
「请至尊登坛致祭,即帝位!」接着,陆逊等人齐声附和。
在群臣的奏请下,孙权缓缓向祭坛走去,一步一步迈上台阶,此时的他本该全神贯注、膜拜上天,却忽然想起来了两位故人。
「曹孟德、刘玄德,你们看到了么,我孙权今日终于成就帝业,再也不会低你们一头了。
至于你们的后世子孙才干皆不如你二人,绝非我的对手,我会挨个将他们收拾掉,咱们三个互相争斗多年,可终究还是我孙权笑到了最后,这可真是命数使然啊!」
这般想着,孙权慢慢登到了坛顶,从早早等在那里的陈化手中接过祭文,激动地高声读道:「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汉祚衰弱,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睿继世作慝,Yin名乱制。
权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属吴,人心归顺,气数东南,翘首以盼。
休徵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升即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绥天极。」
祭文读罢,坛下陈震暗自舒了口气,孙权这篇即位诏书还算符合规矩,几乎没有什么僭越违制的话,看来东吴众人还是晓得轻重的。
虽然他们在旌旗仪仗这些事上肆意妄为,但在最重要的祭天文书上却还能保持克制,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一场争端,这令陈震的神情轻松了许多。
陈震不知道孙权这篇即位诏书何止是保持了克制,与原本历史中的文章相比简直是给足了季汉的面子。
原先历史孙权的即位诏开篇就说汉祚已绝、气数已尽,上天已经抛弃了大汉,因为四海无主、皇帝位置空悬,他孙权不得已之下才答应群臣百姓所请即皇帝位的。
如今孙权既没有在祭文中称皇帝,说到气数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时,也只是模糊地提了一句汉祚衰弱,与原本历史相较已经委婉许多、让步许多了。
不过这也不是因为孙权心善,实是此世季汉实力大为增强的结果,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就算杨清想出的这个两全之策再精妙,恐怕也无法阻止孙权即皇帝位。
祭天已毕,顾雍率众官恭上玺绶,孙权接过捧于坛上,又受群臣八般大礼,正式登了帝位。顾雍再引大小官僚来到坛下朝拜,众人山呼万岁,声震寰宇。
接着,陈震这位大汉使节以及一干蛮夷君长、百越渠帅先后奉上礼物表示祝贺,孙权命大鸿胪裴玄一一受了,并当场赐下回礼。
众人山呼再拜,武昌南郊一片欢声雷动。
免费阅读.
四月初三,武昌县令奏报不少百姓在城外东山看见了凤凰,又过两天,朱桓奏报水师在巡视大江时屡屡发现黄龙出没,之后一连数日,东吴诸郡县多有奇异之事发生,甚至连交州这等偏远之地也有祥瑞降世。
四月初九,顾雍、陆逊、诸葛瑾等一干文武大臣联名上奏,言说近日凤凰来仪、黄龙屡现,正是大吉大利之兆,吴王孙权德比唐虞,明并日月,请即帝位,以应天命、顺人心。
孙权经过一番三辞三让后,定于丙寅日举行登基大典,并派太常陈化先于武昌南郊修筑祭坛。
四月十三,丙寅日,天清气朗、日丽风和,孙权在一众文武百官和数万精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南郊,他望着三层高的祭坛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回想前半生历经的艰难险阻,思绪起伏宛如波涌,属实是感触良多。
自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接过父兄基业已有二十九年,期间既有破江夏、斩黄祖、战赤壁、退曹操、袭荆州、擒关羽、烧夷陵、败刘备的不世功勋,也有屡攻合肥不克而还、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人击破、称臣纳贡于曹丕的奇耻大辱。
虽然有得有失,但终究是得多于失,以致孙权执掌的东吴从最开始的江东六郡扩张到了今时今日的三州之地,俨然成为了天下间第二大的势力。
如今孙权终于要成就帝业走向人生巅峰,若其父孙坚、其兄孙策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毕竟他孙权没有让张昭等一干老臣失望,没有辜负兄长临终前的托付,更没有辱没江东孙氏的名声。
此刻还没有到太常寺选定的吉时,孙权、顾雍、陆逊等人在坛下一边歇息、一边闲聊。
在与众臣交谈之际,孙权虽然表面上显得极为平静,可任谁看到他嘴角一直挂着的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心中都明白今天的他欢喜到了极点。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此时的孙权端的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眉宇间掩饰不住的兴奋。
只不过当他看见不远处正与诸葛瑾聊得正欢的汉使陈震时,心中的那股喜悦陡然消散不少,因为他突然想起帝号尽管也是上古帝王用过的尊号,可终究还是比不得皇帝称号高贵,今日之事仍然留有一丝遗憾。
念及于此,他眼神阴鸷地瞥了陈震一眼,心中冷笑:「哼,眼下就暂且先卖诸葛孔明一个面子,待日后攻取中原,孤定然要与刘禅小儿真正的平起平坐。
不,刘禅小儿乃是晚辈,他如何能与我地位等同,以后这苍穹之下就只能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我孙权。」
陈震突然感到斜后方射来一道阴冷的目光,他面不改色,继续与诸葛瑾说着蜀中趣事,眼角余光却向后一扫,发现孙权面色有异,心中惊疑不定,可眨眼间孙权又恢复到笑容满面、一脸和善的模样,仿佛是他看错了一般。
「难道刚才的那道目光不是孙权而是别人?哼,不管是不是他,今日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能举止失措以致辱没大汉威仪。」陈震暗暗提醒自己。
上个月正使费祎回到蜀中向朝廷禀报谈判结果,没过多久,留在武昌继续和诸葛瑾等人谈判的陈震就收到了诸葛亮对和东吴分割天下疆土的方略。
因为费祎另有他任不再东返,诸葛亮就以陈震为正使,全权负责与东吴的谈判,并代表季汉朝廷祝贺孙权称帝。
当然,今天陈震不仅仅是作为外国使节来参加孙权的登基大典的,除此之外他还担负着另一个重任,那就是监督孙权履行只称帝、不成皇帝的承诺,防止孙权出现僭越的行为。
然而当
陈震发觉孙权今日所用的车马銮驾、旌旗仪仗、冕旒礼服俱是皇帝规制的时候,心下虽是万般不满,但碍于两国盟交,也只得忍气吞声、隐忍不发。
不过如果等一会儿孙权在祭天这个最为神圣的时候还有僭越之举,他必定不会再坐视不理,定要站出来加以指责和纠正。
「就算拼着性命不要,也要维护汉室正统的尊严。」陈震暗暗下定决心。
过得一会儿,顾雍从席位走了出来,首先代表群臣躬身朝孙权奏道:「吉时已到,还请至尊登坛祭天,登极帝位,昭告天下。」
「请至尊登坛致祭,即帝位!」接着,陆逊等人齐声附和。
在群臣的奏请下,孙权缓缓向祭坛走去,一步一步迈上台阶,此时的他本该全神贯注、膜拜上天,却忽然想起来了两位故人。
「曹孟德、刘玄德,你们看到了么,我孙权今日终于成就帝业,再也不会低你们一头了。
至于你们的后世子孙才干皆不如你二人,绝非我的对手,我会挨个将他们收拾掉,咱们三个互相争斗多年,可终究还是我孙权笑到了最后,这可真是命数使然啊!」
这般想着,孙权慢慢登到了坛顶,从早早等在那里的陈化手中接过祭文,激动地高声读道:「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汉祚衰弱,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睿继世作慝,Yin名乱制。
权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属吴,人心归顺,气数东南,翘首以盼。
休徵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升即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绥天极。」
祭文读罢,坛下陈震暗自舒了口气,孙权这篇即位诏书还算符合规矩,几乎没有什么僭越违制的话,看来东吴众人还是晓得轻重的。
虽然他们在旌旗仪仗这些事上肆意妄为,但在最重要的祭天文书上却还能保持克制,如此一来就避免了一场争端,这令陈震的神情轻松了许多。
陈震不知道孙权这篇即位诏书何止是保持了克制,与原本历史中的文章相比简直是给足了季汉的面子。
原先历史孙权的即位诏开篇就说汉祚已绝、气数已尽,上天已经抛弃了大汉,因为四海无主、皇帝位置空悬,他孙权不得已之下才答应群臣百姓所请即皇帝位的。
如今孙权既没有在祭文中称皇帝,说到气数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时,也只是模糊地提了一句汉祚衰弱,与原本历史相较已经委婉许多、让步许多了。
不过这也不是因为孙权心善,实是此世季汉实力大为增强的结果,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就算杨清想出的这个两全之策再精妙,恐怕也无法阻止孙权即皇帝位。
祭天已毕,顾雍率众官恭上玺绶,孙权接过捧于坛上,又受群臣八般大礼,正式登了帝位。顾雍再引大小官僚来到坛下朝拜,众人山呼万岁,声震寰宇。
接着,陈震这位大汉使节以及一干蛮夷君长、百越渠帅先后奉上礼物表示祝贺,孙权命大鸿胪裴玄一一受了,并当场赐下回礼。
众人山呼再拜,武昌南郊一片欢声雷动。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