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年代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就是长安江南繁华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繁华在城市众多。
如果单论一个城市的话,那还是没有办法和长安城相比,不过从这些人的衣服上也能够看得出来,这边的确是要比北方富裕的多。
从隋末到现在北方一直处于战乱当中,江南也是整个朝廷的赋税基地,如果要是没有江南的赋税支撑着,李世民的王朝也可能会坐不稳。
整个北方除了京城之外,其他的城市是没有办法和江南相提并论的,此刻李象从船上走下来,看着两旁安居乐业的人民,内心当中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李象能够在外征战的一个基础。
虽然李象的系统能够兑换大批的物资,但是还有很多是从江南的国库里征调过去的,如果要是没有江南老百姓的默默付出的话,那恐怕现在的大唐也没有那么强大。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每当李象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江南的老百姓都会跪下给李象磕头,首先就是现在看不到那些扶桑强盗了,其次就是他们买到了大量价格便宜的扶桑奴隶。
要知道江南很多地方都是缺少人力资源的。
虽然以前每当李象攻占一个国家的时候,也会有大量的奴隶拉过来,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在北方的时候已经被瓜分干净了,这次李象采用海运做工具,那么大唐的沿海地区就能够吃到红利了。
尤其是杭州湾周围的地方,这里是整个国家最为富足的地方,江南商人的手里也比较有钱,他们购买奴隶的价格往往比北方的商人稍微高点,所以很多奴隶贩子也愿意把人卖到这边来。
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之后,原本一些不怎么开垦的土地也被开垦出来了,再加上一年两熟的优势,所以这边的粮食产量更高了,当地的老百姓也都借着这批奴隶过上了好日子。
其次就是从外面运回来的钱李象攻占了高句丽之后,江南的商人们也发现了商机,所以他们凑了一笔钱纷纷出海,都想着能够在高句丽开创自己的事业的第二春。
目前来看他们做的还是不错的,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大量的金钱都从海外运了回来,大部分都是高句丽种粮食的收获,这全部都是太孙殿下的功劳,如果要是太孙殿下没有打下高句丽的话,那我们何来的这些钱呢?
“殿下,这是我们全村的人为你打造的一束金身。”
当李象在杭州城内视察的时候,一名老者捧着一个金色的塑像过来,这可是全金打造的。
“老先生这是?”
杭州刺史温大人看到这一幕之后,也并没有让别人阻拦,这个村子的确是应该给李象打个金身。
“殿下且听他慢慢说,等他说完了之后这个金身那就是必须的了。”
听温大人话里的意思,好像这个村子里的人,在自己的政策上赚了大钱了。
“温大人说的是我们全村总共150户,人现在有100多名青壮年都在高句丽,我们全村分到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有大量的扶桑奴隶,虽然是在极北苦寒之地,但是仅去年一年的粮食收入,就抵上我们全村以前的30倍了。”
老头非常高兴的说道,他们的村子就这么一个大家族,当时朝廷做出移民的决定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观望,但是他们的村子却已经是在组织人前往了。
幸亏他们去的早,第1批去的人比第2批就多一倍的,土地谁让人家有冒险精神去的早呢,如果要是第2批的人不服气的话,那你为什么不早早的上路呢?
当然这些人也是有吃苦精神的,零下20多度的环境里,每年的粮食也只有一年一熟,但好在地方比较大,而且还有大量的扶桑奴隶,所以他们村子里运回来了许多的钱,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第1笔钱当然要给李象塑造一个金身。
“老先生,这都是你们村子里的人自己努力得来的,这个金身我收下,不过我从我扶桑的土地当中,拿出和这个金身等量的土地赐予你们的村子。”
李象让身边的小太监收下了这个金身,但是李象不能够平白无故拿老百姓的东西,即便是老百姓送的也不行,现在的大唐官场还算是清明,李象不能够让自己坏了这个规矩。
“这怎么能行呢?这怎么能行呢?”
老头一听这个话就着急了,全村的老少爷们让他来送礼,谁知道送出来这样一个结果,这不就等于是人家殿下买下了这个金身吗?和他们村子里的人有什么关系。
不过李象此刻已经往前走了,老头还想着和李象说两句,但无奈两旁的老百姓实在是太热情了,连给老头一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路上李象也感觉到了,当一个帝国走正道的时候,人民的凝聚力就会大为加强,现在就是整个大唐帝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从官场到民间,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看看外面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李象终于算是让所有的老百姓做出了一些改变,当然这个改变还不够,走出去的人只是一少部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在他们看来外国的土地再怎么好,那也比不上祖宗留下来的这一块。
当然这一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到高句丽的北边去找食的食物,这对他们来说太危险了,还不如留在原来的地方过得稍微清苦一点。
当然,人各有志,李象也不能够把所有的老百姓都给发配到边疆,去看到江南老百姓的富足,李象的心里也有底了,本来还想着休整几年,现在看来根本就不需要修整,大唐还有实力支撑另外的对外战争,毕竟前几场战争并没有伤害到大唐的国本。
此次前往岭南,李象的这个视察就是为下场战争做准备。
()
如果单论一个城市的话,那还是没有办法和长安城相比,不过从这些人的衣服上也能够看得出来,这边的确是要比北方富裕的多。
从隋末到现在北方一直处于战乱当中,江南也是整个朝廷的赋税基地,如果要是没有江南的赋税支撑着,李世民的王朝也可能会坐不稳。
整个北方除了京城之外,其他的城市是没有办法和江南相提并论的,此刻李象从船上走下来,看着两旁安居乐业的人民,内心当中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李象能够在外征战的一个基础。
虽然李象的系统能够兑换大批的物资,但是还有很多是从江南的国库里征调过去的,如果要是没有江南老百姓的默默付出的话,那恐怕现在的大唐也没有那么强大。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每当李象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江南的老百姓都会跪下给李象磕头,首先就是现在看不到那些扶桑强盗了,其次就是他们买到了大量价格便宜的扶桑奴隶。
要知道江南很多地方都是缺少人力资源的。
虽然以前每当李象攻占一个国家的时候,也会有大量的奴隶拉过来,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在北方的时候已经被瓜分干净了,这次李象采用海运做工具,那么大唐的沿海地区就能够吃到红利了。
尤其是杭州湾周围的地方,这里是整个国家最为富足的地方,江南商人的手里也比较有钱,他们购买奴隶的价格往往比北方的商人稍微高点,所以很多奴隶贩子也愿意把人卖到这边来。
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之后,原本一些不怎么开垦的土地也被开垦出来了,再加上一年两熟的优势,所以这边的粮食产量更高了,当地的老百姓也都借着这批奴隶过上了好日子。
其次就是从外面运回来的钱李象攻占了高句丽之后,江南的商人们也发现了商机,所以他们凑了一笔钱纷纷出海,都想着能够在高句丽开创自己的事业的第二春。
目前来看他们做的还是不错的,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大量的金钱都从海外运了回来,大部分都是高句丽种粮食的收获,这全部都是太孙殿下的功劳,如果要是太孙殿下没有打下高句丽的话,那我们何来的这些钱呢?
“殿下,这是我们全村的人为你打造的一束金身。”
当李象在杭州城内视察的时候,一名老者捧着一个金色的塑像过来,这可是全金打造的。
“老先生这是?”
杭州刺史温大人看到这一幕之后,也并没有让别人阻拦,这个村子的确是应该给李象打个金身。
“殿下且听他慢慢说,等他说完了之后这个金身那就是必须的了。”
听温大人话里的意思,好像这个村子里的人,在自己的政策上赚了大钱了。
“温大人说的是我们全村总共150户,人现在有100多名青壮年都在高句丽,我们全村分到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有大量的扶桑奴隶,虽然是在极北苦寒之地,但是仅去年一年的粮食收入,就抵上我们全村以前的30倍了。”
老头非常高兴的说道,他们的村子就这么一个大家族,当时朝廷做出移民的决定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观望,但是他们的村子却已经是在组织人前往了。
幸亏他们去的早,第1批去的人比第2批就多一倍的,土地谁让人家有冒险精神去的早呢,如果要是第2批的人不服气的话,那你为什么不早早的上路呢?
当然这些人也是有吃苦精神的,零下20多度的环境里,每年的粮食也只有一年一熟,但好在地方比较大,而且还有大量的扶桑奴隶,所以他们村子里运回来了许多的钱,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第1笔钱当然要给李象塑造一个金身。
“老先生,这都是你们村子里的人自己努力得来的,这个金身我收下,不过我从我扶桑的土地当中,拿出和这个金身等量的土地赐予你们的村子。”
李象让身边的小太监收下了这个金身,但是李象不能够平白无故拿老百姓的东西,即便是老百姓送的也不行,现在的大唐官场还算是清明,李象不能够让自己坏了这个规矩。
“这怎么能行呢?这怎么能行呢?”
老头一听这个话就着急了,全村的老少爷们让他来送礼,谁知道送出来这样一个结果,这不就等于是人家殿下买下了这个金身吗?和他们村子里的人有什么关系。
不过李象此刻已经往前走了,老头还想着和李象说两句,但无奈两旁的老百姓实在是太热情了,连给老头一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路上李象也感觉到了,当一个帝国走正道的时候,人民的凝聚力就会大为加强,现在就是整个大唐帝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从官场到民间,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看看外面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李象终于算是让所有的老百姓做出了一些改变,当然这个改变还不够,走出去的人只是一少部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在他们看来外国的土地再怎么好,那也比不上祖宗留下来的这一块。
当然这一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到高句丽的北边去找食的食物,这对他们来说太危险了,还不如留在原来的地方过得稍微清苦一点。
当然,人各有志,李象也不能够把所有的老百姓都给发配到边疆,去看到江南老百姓的富足,李象的心里也有底了,本来还想着休整几年,现在看来根本就不需要修整,大唐还有实力支撑另外的对外战争,毕竟前几场战争并没有伤害到大唐的国本。
此次前往岭南,李象的这个视察就是为下场战争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