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娃和李老四等人冲进岸边的树林之中,对着火把密集处便又是一阵手雷。先前蒙军偷渡过河时,怕暴露目标并没有点燃火把。当下既然已经惊动守军,索性便将偷袭变成了强攻,只不过他们爬上岸之后发现并没有人。这个情况也在蒙军的意料之中,毕竟据前期侦察这个霹雳军堡垒只有三十人。在蒙军看来只要已方过了河,这个堡垒在弹指之间便可击破。满脑子想着攻破堡垒之后喝酒吃肉的蒙军,未曾料到那点守军不仅没有龟缩在堡垒之中,而是又反冲过来。当下这些刚上岸的蒙军正欲穿过小树林往堡垒方向进发,猝不及防之间又吃了一顿手雷,又纷纷退回到了干涸的河床上。
霹雳军并没有打着火把,一时间蒙军也不知道河岸上的树林之中究竟有多少人,只知道对方来势凶猛,投掷手雷密度大了不少。杨三娃等人也不冲锋,而是用火枪往河道中火把密集处射击。蒙军士兵见状纷纷熄了火把,又见枪声零落知道霹雳军人数并不多,故又结队开始冲锋,只不过刚接近河岸又遭到了一通辟头盖脸的手雷轰击,只得又退到了河中央的干涸处。这些蒙军士兵在等后续弓弩手前来,试图用密集的箭雨压制住河岸,再趁机掩杀上去。殊不知就在他们等待的同时,霹雳军也来了增援。几名士兵从堡垒急急赶到,他们带来了大杀器——地雷。
蒙军弓弩手站在河道之中,对着霹雳军的方位便是一阵箭雨——火枪发射的火焰实在是太大,辩别起来非常容易。只不过河堤上的霹雳军人员稀少又趴伏在树后,数轮箭雨只是让霹雳军停止了用火枪射击,并没有伤及一人。蒙军见河岸没有了响动,随即派敢死队偷偷摸向了河岸。蒙军这次进攻倒颇为顺利,既没有遭到火枪的射击,也没有遭到手雷的投掷。这让蒙军敢死队的士兵心中暗喜,纷纷为弓弩手点赞之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响起——有倒霉鬼踩响了地雷。地雷的威力可是手雷的几倍,炸点周围的蒙军士兵纷纷倒地。此时,头顶又丢下了密集的手雷。一连串的爆炸之后,蒙军敢死队又丢下满地的伤兵,怆惶地退了回去。
眼见硬冲伤亡惨重,蒙军又改用火箭射向河岸的小树林。时值天干物燥,树林下的厚厚枯枝和落叶被引燃后,迅速蔓延开来。杨三娃和李老四等人见势不妙,便撤退回了堡垒之中。这岸边树林的火势被浩荡的河风一吹,一时间竟成燎原之势,数十米之内不能近人,甚至引爆了埋设在河岸下的地雷。见火势如此之大,蒙军指挥官心知无法从此渡河,便命人移向下游不远处的堡垒对岸。绵远河水枯季节在这附近十里处只有三处可以涉水过河,其余河段要么水流湍急要么河水太深。除了正熊熊燃烧处,另一处是正对堡垒的河段外,第三处则是在堡垒下游半里处。这三处河段都在霹雳军堡垒的炮火覆盖之下。
此时天色已经微熹,眼见蒙军大队人员朝堡垒而来,霹雳军火炮开火了。这些火炮早已设置好了射击各项参数,霰弹齐射之下,将正准备往堡垒正面的河段涉水过河的蒙军打倒一大片。蒙军见状又试图从下游半里处过河,只不过下场更加不堪。此处不仅水深及胸,水流也急,一轮火炮过后水面漂满了蒙军的死伤者,河水也被染成了红色。
当天色大亮之时,有两支骑兵先后赶来。先到东岸的是蒙古骑兵,他们原本是待步兵偷袭堡垒得手后,直接突入汉州腹地。后到西岸堡垒的则是从绵竹赶来的霹雳军骑兵连,在他们后方十里处,则有大批轻装而来的步兵正在赶来。蒙军指挥官见状,知道偷袭计划已经失败。无奈之下,只得命令剩下人马退到霹雳军火炮射程之外,开始砍伐树木建造营地并等待后方大军的到来。经过这几次进攻,他率领的三百名前锋已损伤过半。这批蒙军乃是杨大渊部的新附军,共计有三千人,由杨大渊侄子杨文安统领,应刘黑马之约前来合攻霹雳军。
刘黑马丢失了川西之后,一向开明的忽必烈并没有责怪于他,反而让他继续坐镇潼川府路。这潼川府路面积广大,下辖二府三军九州,人口百余万,又处于川中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忽必烈这样做,既是表达对刘黑**信任,也是拉拢其他汉人世侯的**手段。忽必烈这也是给刘黑马画饼,因为潼川府路的大部分州县仍在南宋手中,南宋的潼川府路安抚使正是兼泸州的刘整。当下刘黑马所据的地方除了潼川府、遂宁府、资州,还有就是成都府路的简州、绵州。
要论实力,刘整的泸州宋军明显不如霹雳军。按照正常逻辑,刘黑马往南攻打刘整部宋军更容易,而不是向西攻打霹雳军,但刘黑**决策是经过精心权衡的。蒙军的细作和探子十分厉害,刘黑马探知了霹雳军拒绝了临安朝廷向成都府和彭汉州派遣官员的政令,甚至知道俞兴下令扣押霹雳军商队。他由此得出结论,如果蒙军攻打泸州宋军,霹雳军将大概率会出兵相助,届时自己将陷入两线作战境地,甚至会重蹈纽璘攻打嘉定的后尘;而蒙军攻打霹雳军,刘整不管是出于保存实力还是俞兴的命令,肯定会按兵不动。更重要的是,潼川府路的州县那里比得上物产丰富的川西平原。夺回川西膏肥之地不仅能报一箭之仇,也能让粮草无忧。
刘黑马知道要战胜霹雳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下霹雳军已引起临安的不满,更与四川制置司不和。在俞兴威压之下,四川各地将没有宋军会出兵支持霹雳军,此乃天时;地利也已经具备。对久居北方苦寒之地的蒙军士兵和战马来说,川西冬天温度凉爽舒适,只要突入霹雳军防线,平坦川西平原便是其重建的三千骑兵的天下。至于人和则是忽必烈已经下诏,要求忽都等一众蒙古将领受其节制,也命杨大渊等新附军出兵相助。
刘黑马在入秋之后便筹备了对霹雳军的进攻行动。在忽必烈的严令之下,杨大渊派出了其最精锐部属出战,忽都等一众蒙古将领也不再桀骜不驯,纷纷表示听命行事。
霹雳军并没有打着火把,一时间蒙军也不知道河岸上的树林之中究竟有多少人,只知道对方来势凶猛,投掷手雷密度大了不少。杨三娃等人也不冲锋,而是用火枪往河道中火把密集处射击。蒙军士兵见状纷纷熄了火把,又见枪声零落知道霹雳军人数并不多,故又结队开始冲锋,只不过刚接近河岸又遭到了一通辟头盖脸的手雷轰击,只得又退到了河中央的干涸处。这些蒙军士兵在等后续弓弩手前来,试图用密集的箭雨压制住河岸,再趁机掩杀上去。殊不知就在他们等待的同时,霹雳军也来了增援。几名士兵从堡垒急急赶到,他们带来了大杀器——地雷。
蒙军弓弩手站在河道之中,对着霹雳军的方位便是一阵箭雨——火枪发射的火焰实在是太大,辩别起来非常容易。只不过河堤上的霹雳军人员稀少又趴伏在树后,数轮箭雨只是让霹雳军停止了用火枪射击,并没有伤及一人。蒙军见河岸没有了响动,随即派敢死队偷偷摸向了河岸。蒙军这次进攻倒颇为顺利,既没有遭到火枪的射击,也没有遭到手雷的投掷。这让蒙军敢死队的士兵心中暗喜,纷纷为弓弩手点赞之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响起——有倒霉鬼踩响了地雷。地雷的威力可是手雷的几倍,炸点周围的蒙军士兵纷纷倒地。此时,头顶又丢下了密集的手雷。一连串的爆炸之后,蒙军敢死队又丢下满地的伤兵,怆惶地退了回去。
眼见硬冲伤亡惨重,蒙军又改用火箭射向河岸的小树林。时值天干物燥,树林下的厚厚枯枝和落叶被引燃后,迅速蔓延开来。杨三娃和李老四等人见势不妙,便撤退回了堡垒之中。这岸边树林的火势被浩荡的河风一吹,一时间竟成燎原之势,数十米之内不能近人,甚至引爆了埋设在河岸下的地雷。见火势如此之大,蒙军指挥官心知无法从此渡河,便命人移向下游不远处的堡垒对岸。绵远河水枯季节在这附近十里处只有三处可以涉水过河,其余河段要么水流湍急要么河水太深。除了正熊熊燃烧处,另一处是正对堡垒的河段外,第三处则是在堡垒下游半里处。这三处河段都在霹雳军堡垒的炮火覆盖之下。
此时天色已经微熹,眼见蒙军大队人员朝堡垒而来,霹雳军火炮开火了。这些火炮早已设置好了射击各项参数,霰弹齐射之下,将正准备往堡垒正面的河段涉水过河的蒙军打倒一大片。蒙军见状又试图从下游半里处过河,只不过下场更加不堪。此处不仅水深及胸,水流也急,一轮火炮过后水面漂满了蒙军的死伤者,河水也被染成了红色。
当天色大亮之时,有两支骑兵先后赶来。先到东岸的是蒙古骑兵,他们原本是待步兵偷袭堡垒得手后,直接突入汉州腹地。后到西岸堡垒的则是从绵竹赶来的霹雳军骑兵连,在他们后方十里处,则有大批轻装而来的步兵正在赶来。蒙军指挥官见状,知道偷袭计划已经失败。无奈之下,只得命令剩下人马退到霹雳军火炮射程之外,开始砍伐树木建造营地并等待后方大军的到来。经过这几次进攻,他率领的三百名前锋已损伤过半。这批蒙军乃是杨大渊部的新附军,共计有三千人,由杨大渊侄子杨文安统领,应刘黑马之约前来合攻霹雳军。
刘黑马丢失了川西之后,一向开明的忽必烈并没有责怪于他,反而让他继续坐镇潼川府路。这潼川府路面积广大,下辖二府三军九州,人口百余万,又处于川中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忽必烈这样做,既是表达对刘黑**信任,也是拉拢其他汉人世侯的**手段。忽必烈这也是给刘黑马画饼,因为潼川府路的大部分州县仍在南宋手中,南宋的潼川府路安抚使正是兼泸州的刘整。当下刘黑马所据的地方除了潼川府、遂宁府、资州,还有就是成都府路的简州、绵州。
要论实力,刘整的泸州宋军明显不如霹雳军。按照正常逻辑,刘黑马往南攻打刘整部宋军更容易,而不是向西攻打霹雳军,但刘黑**决策是经过精心权衡的。蒙军的细作和探子十分厉害,刘黑马探知了霹雳军拒绝了临安朝廷向成都府和彭汉州派遣官员的政令,甚至知道俞兴下令扣押霹雳军商队。他由此得出结论,如果蒙军攻打泸州宋军,霹雳军将大概率会出兵相助,届时自己将陷入两线作战境地,甚至会重蹈纽璘攻打嘉定的后尘;而蒙军攻打霹雳军,刘整不管是出于保存实力还是俞兴的命令,肯定会按兵不动。更重要的是,潼川府路的州县那里比得上物产丰富的川西平原。夺回川西膏肥之地不仅能报一箭之仇,也能让粮草无忧。
刘黑马知道要战胜霹雳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下霹雳军已引起临安的不满,更与四川制置司不和。在俞兴威压之下,四川各地将没有宋军会出兵支持霹雳军,此乃天时;地利也已经具备。对久居北方苦寒之地的蒙军士兵和战马来说,川西冬天温度凉爽舒适,只要突入霹雳军防线,平坦川西平原便是其重建的三千骑兵的天下。至于人和则是忽必烈已经下诏,要求忽都等一众蒙古将领受其节制,也命杨大渊等新附军出兵相助。
刘黑马在入秋之后便筹备了对霹雳军的进攻行动。在忽必烈的严令之下,杨大渊派出了其最精锐部属出战,忽都等一众蒙古将领也不再桀骜不驯,纷纷表示听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