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的行政结构调整开始的同时,天气也在开年之后天气逐渐回暖,功勋楼的主体建设进入了赶工阶段。

  在夏天工二十六年夏天到来的时候,功勋楼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了。

  那是一个巨大的明堂式建筑,类似天坛大享殿(祈年殿)的形态,不过内部结构完全不同。

  大楼总体上非常明显分成了两个部分。

  底部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楼宇,东西宽度是三百八十四米,南北长度是二百五十六米,总高度是六十四米。

  这一部分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建筑了。

  内部空间上下分成了四大层,外部也对应楼层形成了四层房檐。

  部分楼层会进一步隔断成为四米左右的楼层,用于必要的设施空间和办公区域。

  但绝大部分空间都规划成了举行仪式的厅堂和展示大厅。

  按照朱简烜的指示,各种大型厅堂可以用于举行各种官方活动,未来也可以考虑对民间工艺活动开放。

  而那些展示大厅则用于构建类似国家博物馆的功能。

  这片庞大的方形建筑区域,实际上可以算是这座大楼的真正主体区域。

  不过从远处眺望的话,方形的楼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底座,承载着三段式的巨大明堂。

  明堂的第一层,直径一百二十八米,总高度六十四米,包括两层房檐。

  按照礼部请示朱简后的安排,这一层用来悬挂重要功臣的画像,并展示和介绍他们的主要成就。

  这个功臣包括武将、文官、工匠,成就也包括战功、制度、技术。

  明堂的第二层,直径缩减到了六十四米,这一层的总高度同样也是六十四米,同样是有两层房檐装饰。

  这一层专门用来展示大明天工皇帝的成就。

  明堂第三层的直径和高度,都与第二层保持相同,仍然都是六十四米。

  第三层房顶之上也是两层房檐,不过房檐在这里向中间汇聚,形成一个高高耸立的尖顶。

  尖顶的顶部是天球装饰,以及融入了装饰的天线和避雷针。

  功勋楼作为全天下最高的楼房上,明堂三层这个最顶层的最高房间,只能用来供奉天地四方与大明历代皇帝。

  功勋楼的方形楼房加上方三层圆形明堂,整个建筑主体的总高度达到了二百五十六米。

  如果再算上顶部的装饰和天线,总高度达到了三百二十米。

  这样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型建筑,内部的正式楼层却只有七层,内部空间堪称巨大。

  特别是三层明堂,都是史无前例的巨型厅堂。

  站在这种建筑内部,墙壁和房顶能形成巨大的震慑力,人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这栋巨型建筑的周围,还设计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广场。

  广场以功勋楼为中心,东西宽度一公里,南北长度两公里,总面积两平方公里,也就是两百万平方米。

  也就是说,在功勋楼的南北两侧,都会有一个将近一百万平方米的正方形广场。

  大楼主体完成的同时,大楼内外的装饰工程已经开始了。

  已经准备好的各种材料,都被迅速送进大楼里面去,提前安排好的展览物件也陆续完成,等待被送进装饰好的房间中去。

  楼宇周围的广场地面,广场上的辅助建筑,周围的绿化和景观设施,其实比大楼本体更早完成。

  不过大楼主体建设期间,需要不间断的输入材料,这些设施时有损坏。

  大楼主体完成后开始周围的设施做统一的修缮。

  大量的工人分成了很多个小队,在整个工地的楼上和地面上同时工作,忙碌到入冬的时候终于基本完工。

  而在天气转凉的时候,世界各地的藩国君主们就开始陆续进京了。

  此前没有参观过大明工厂的君主们,以及上次参观已经过了好几年的君主们,再一次被鸿胪寺安排下去工厂参观。

  而参观流程的最后环节,就是去看即将完工的功勋楼。

  藩国君主们和他们的随行人员,在经过大明主要城市群的时候,就发现到处都在建高楼。

  刚刚打完一场世界大战的大明,刚刚征服了俄国、顺国、奥斯曼这三个大国的大明,本土的繁荣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等他们在靠近顺天府城的时候,也马上就注意到了这座巨大的新宫殿。

  当他们被领到建筑跟前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这座高楼有多么的恐怖,远远超过了此前世界上的所有人工建筑。

  无论是朱简烜新设的藩国,还是被迁徙到非洲的老藩国,还是海外王国家门的藩国。

  所有人的想法都高度类似:大明实在是太富裕和强大了。

  时间慢慢靠近冬季的时候,效忠于大明皇帝的所有藩国君主就全部到齐了。

  在这些藩国君主之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人也来了。

  英国摄政王储威尔士亲王,带着一批英国的官员,跟着自己的女婿和女儿一家,也一起来到了顺天府。

  英国现在名义上仍然一个独立的国家。

  只是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唯一的合法女儿夏洛特公主,嫁给了大明皇子兼汉诺威国王朱靖坚。

  让英国与大明通过双方君主的身份建立了特殊联系。

  在欧洲战争期间,以及后续的统一战争期间,英国政客和商人对这个关系还是颇为满意的。

  英国不需要直接向大明称臣,就能间接参与大明天朝体系的贸易。

  能够得到大明的商品,还能保持独立性。

  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大明对俄国、顺国、奥斯曼的统一战争结束,西班牙和瑞典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同时向大明称臣。

  全世界只剩下英国这一个名义上的独立国家了。

  与此同时,鸿胪寺和商部海关在朱简烜的授意下,开始在各个方面针对英国商人。

  主要是增加对英国商人的贸易限制。

  刚开始的时候,如果英国商人在大明港口的报关文件中,直接使用来英国相关的归属地,海关就不给他们**出入境的手续,禁止他们携带货物离开。

  理由自然是英国不是大明藩属国,不在朝廷允许的贸易藩国名单上。

  后来更进一步,靠近大明港口的商船如果悬挂英国旗帜,进入大明港口的人员如果使用英国的身份证明,那海关就直接不给她们**入境手续。

  不允许他们在大明的港口靠港补给,禁止英国商人进入大明辖区。

  英国商人的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们不敢与大明海关的人直接对抗,只能回本国去想办法。

  英国商人向本国的议员、贵族、政客们哭诉,英国的外交人员向大明鸿胪寺询问情况。

  大明鸿胪寺的官员就一本正经的回复他们,因为朝廷对藩国的贸易管理越来越严格了,主要是贸易份额要均摊给所有藩国。

  普通商人在大明本土的交易额,要登记到对应的藩属国的名下,而英国根本就不在这个名单里面。

  不同藩国的商人之间,会因为贸易额度分配而发生矛盾。

  如果海关管理人员放任英国的交易,会引发其他藩属国商人的不满。

  如果英国商人还想要继续交易,必须挂靠到特定的藩国名下,用对应藩国的贸易额度。

  英国人寻思这不简单,直接把航运公司的注册地改到汉诺威,打着汉诺威的旗号去大明交易不就行了?

  但是他们很快就再次发现了问题,汉诺威王国似乎不准备配合他们。

  汉诺威的贸易份额当然不是无限的,而汉诺威本身就有一些本国的本地商人,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大明的汉诺威商人。

  大明商人在汉诺威注册公司,然后跑大明本土和德意志地区的贸易路线。

  所谓的藩属国贸易份额,只需要在大明本土入关和出关的时候登记,大明海关和鸿胪寺并不在意商人把货送到哪儿去。

  汉诺威王国的官员直接表示,他们的份额都已经用光了,没有办法再分给外人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大明对俄国、顺国、奥斯曼的战争也告一段落了,英国商人也终于慢慢的发现了问题。

  英国被限制贸易自由,也许确实是大明对藩属国的控制导致的,也许是大明故意在针对英国。

  但是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都说明英国没有办法继续保持现有的状态了。

  世界上唯一一个独立国家,这种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的。

  在外部压力和利益驱使之下,英国各界要求英国主动去跟大明谈一谈,想办法把关系更近一步,

  所以英国摄政王储威尔士亲王,就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一起来了顺天府。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虽然还活着,但已经和历史上一样精神失常了,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行使权力了。

  乔治三世的精神问题,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慢性病,并不是偶然性的因素导致的。

  原有历史上的乔治三世,现在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已经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来年春天到来之前就会去世。

  这个世界的乔治三世,病情严重的时间比历史上稍晚一点,但现在也仍然已经快要不行了。

  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成了摄政王,代替他的父亲处理需要国王处理的事情。

  威尔士亲王已经是事实上的国王了,只是还没有国王的身份。

  威尔士亲王的女儿夏洛特,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难产而死,而导致难产的原因却是有随机性的。

  夏洛特的生活变了,特别是没有感染肺结核,嫁给了一个大明来的皇子。

  这个世界的夏洛特生产无惊无险,今年二十三岁的她跟自己的丈夫生育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夏洛特和朱靖坚的这些孩子,就是未来的英国和汉诺威的继承人。

  朱靖坚作为汉诺威国王,收朝廷的通知之后,也需要来朝觐自己的皇帝父亲,就跟自己的岳父作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