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以为索果毅所言甚是,山丹民生虽说急需恢复,但山丹首要是军城,而后才是民城。”
“三山的防务要做好,尤其是东边的焉支山方向必须放在首位。”
“其次,我山丹虽然有上千将士,可随着番民迁徙,便只有二千二百余口百姓,养军将会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虽不知刺史日后将给予我山丹钱粮多少,但山丹理应做到自给自足,减小对张掖和刺史府的依赖。”
衙门正厅内,随着刘继隆用唐音说出这些放在沙州内部有些文绉绉的话,众人心里皆是一震。
本来刘继隆能把唐音说好,还能写一手楷书就很了不起了,如今瞧他谈吐,哪里像是一个别将,分明更像一位长史。
索勋上下打量着刘继隆,张淮溶也重新审视起了刘继隆。
对此,刘继隆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道:
“山丹虽以丘陵居多,但境内平原适合开垦耕种之地绝不下百万。”
“末将这些日子巡视山丹城外,发现城外耕地不过二万余亩,且土壑起伏不平,急需修整。”
“昔年番贼治河西时,因畏惧我汉人而禁止我汉人使用铁器,故此山丹汉民所用农具多以木、石为主。”
“末将以为,农为根本,理应发放铁质农具给百姓。”
“若是挽马及耕牛足够多,也当按照此前刺史之令,将牲畜发给百姓使用,并召集百姓重新挖掘土壑,引水入田。”
刘继隆将农业上的问题交代好,然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道:
“此外,山丹城依靠丹水才得以水草丰茂,可河西之地的水文,多依靠祁连山所融化之雪水为主。”
“可派知晓水官寻找适合修建堰堤之地,以免防止干旱与洪灾。”
“另外……”
刘继隆滔滔不绝的将自己对山丹的建设意见提出。
之所以他不藏拙,第一是为了报答张议潮对自己的提携之恩,第二是因为他升官太快,如果不展现点能力,恐怕会被人觉得是虚有其表之人。
当然,第二点是他想多了,就凭他在张掖之战的表现,便不会有人觉得他虚有其表。
“继续说下去!”
张淮溶身子前倾,神态已经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转变为聚精会神。
不止是他,就连索勋和其余五名校尉也是如此。
他们倒是没想到,往日里自称“只懂几个字”的刘继隆也能说出这一番长篇大论,关键还说的头头是道。
一时间,张淮溶和索勋及五位沙州豪强子弟出身的校尉们,都不由得怀疑自己过去所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家中祖辈曾在河西司户中担任直白,曾记得昔年安贼作乱前,甘州就曾上报六司,言甘州石炭(煤)、铁矿皆不缺乏,只是未曾来得及开采,便因为安贼作乱而放弃。”
刘继隆再度扯起家中大旗,反正瓜州老刘家死的也没有几个人了,剩下一些女眷也不可能戳破他的谎言。
况且山丹这个地方确实有煤矿和铁矿,前世他路过山丹时,就见到了不少矿场。
只是前世和今世的地形地貌差距太大,让他去找肯定找不到,但拜托有这份才能的人去找,肯定能找到。
“山丹确实有石炭和铁矿,这倒无需派人寻找,此前番贼便强征数百男丁开采,不过那石炭开采常有人中毒而毙,加之山丹不缺木柴,便将其封存了。”
张淮溶的话令刘继隆意想不到,同时针对他的话,刘继隆也解释道:
“这石炭坑中有毒气,但毒气浮矿坑顶部,因此只要令人制作陶管连接,**坑中,令人用一些小物件抽取毒气,便不会有人中毒毙命。”
虽说大部分知识还给了学校,但瓦斯比空气轻这件事,刘继隆倒是没有忘记。
至于他口中的小物件,那便是手摇的鼓风机了。
“若是如此就能解决,那倒是不错,不过山丹不缺木头,这煤炭即便不开采也影响不大。”
张淮溶坦然说着,刘继隆闻言倒是忘记这一出了。
隋唐时期,汉人虽然已经用煤炭来煮饭、打造兵器,但大部分不缺木头的地方,还是以木头作为燃料。
一直到北宋因为河东、河南、关中等地因为成片树林消失,煤炭才渐渐成为主要燃料。
如果没有燃料的需求,那确实没有必要刻意的开采煤炭,除非刘继隆会焦炭技术,能大幅度提升沙州的冶金产量。
可问题在于,刘继隆如果会焦炭技术,那他早就在张议潮收复瓜州的时候,献上焦炭技术了。
这么一来,开采煤矿就显得无关轻重了,毕竟山丹不缺森林资源,至于环境保护什么的,那是吃饱饭才能考虑的事情。
简单思考后,刘继隆这才道:“若是如此,那只需专心开采铁矿便可。”
“嗯……”张淮深颔首,随后看向索勋:“索果毅意下如何?”
“末将觉得,刘别将所说,皆可采纳。”索勋倒是偏向了刘继隆这边。
他也看出来了,刘继隆在治理民生这块还是挺有一手的。
日后自己在山丹,少不得要与他打些交道,若是他后续能协助张淮溶将山丹治理井井有条,那自己在祁连城也能快活些。
“既然如此,那便这样定下吧,这衙门被吐蕃占据多年,有些过于简陋。”
“明日我与刺史说说,将这县衙重新恢复一下,同时征辟些有识之士充入城内。”
“虽说山丹改县为军城,没了县令与县丞,但其余官职还是得有的。”
张淮溶交代着,同时起身道:“今日之事便商议到此,刘别将暂代主薄,回去后将今日衙门内所谈记录,拟个章程,明日由我交给刺史。”
“遵命……”
刘继隆等人先后起身作揖,张淮溶也转身朝内堂走去。
瞧着他离去,索勋与刘继隆他们也朝外走去。
刘继隆的表现过于惹眼,除了索勋急匆匆离去外,其余五名豪强子弟都与他交谈起来。
众人一阵恭维,最后还是刘继隆以书写章程为由,先一步离去了。
瞧着他背影,其中一名校尉不由感叹:“这刘别将自今日起,恐怕是要一飞冲天了。”
“一个平民子弟罢了,哪里敌得过我等底蕴。”
“哼,这山丹情况复杂,担任主薄做好了无功,做不好反倒有过,这些差事也就他愿意领。”
“不知者无畏,他愿意干就让他干吧,干不好受罚的又不是我等。”
“诶……此等话还是少说为妙……”
几人交谈间向军营走去,而刘继隆也返回了家中。
抵达院门的第一时间,他便派门口的两名兵卒去传张昶他们过来,同时让他们去府库领些纸笔。
关于怎么治理山丹,他还有更多的想法与建议……
“三山的防务要做好,尤其是东边的焉支山方向必须放在首位。”
“其次,我山丹虽然有上千将士,可随着番民迁徙,便只有二千二百余口百姓,养军将会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虽不知刺史日后将给予我山丹钱粮多少,但山丹理应做到自给自足,减小对张掖和刺史府的依赖。”
衙门正厅内,随着刘继隆用唐音说出这些放在沙州内部有些文绉绉的话,众人心里皆是一震。
本来刘继隆能把唐音说好,还能写一手楷书就很了不起了,如今瞧他谈吐,哪里像是一个别将,分明更像一位长史。
索勋上下打量着刘继隆,张淮溶也重新审视起了刘继隆。
对此,刘继隆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道:
“山丹虽以丘陵居多,但境内平原适合开垦耕种之地绝不下百万。”
“末将这些日子巡视山丹城外,发现城外耕地不过二万余亩,且土壑起伏不平,急需修整。”
“昔年番贼治河西时,因畏惧我汉人而禁止我汉人使用铁器,故此山丹汉民所用农具多以木、石为主。”
“末将以为,农为根本,理应发放铁质农具给百姓。”
“若是挽马及耕牛足够多,也当按照此前刺史之令,将牲畜发给百姓使用,并召集百姓重新挖掘土壑,引水入田。”
刘继隆将农业上的问题交代好,然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道:
“此外,山丹城依靠丹水才得以水草丰茂,可河西之地的水文,多依靠祁连山所融化之雪水为主。”
“可派知晓水官寻找适合修建堰堤之地,以免防止干旱与洪灾。”
“另外……”
刘继隆滔滔不绝的将自己对山丹的建设意见提出。
之所以他不藏拙,第一是为了报答张议潮对自己的提携之恩,第二是因为他升官太快,如果不展现点能力,恐怕会被人觉得是虚有其表之人。
当然,第二点是他想多了,就凭他在张掖之战的表现,便不会有人觉得他虚有其表。
“继续说下去!”
张淮溶身子前倾,神态已经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转变为聚精会神。
不止是他,就连索勋和其余五名校尉也是如此。
他们倒是没想到,往日里自称“只懂几个字”的刘继隆也能说出这一番长篇大论,关键还说的头头是道。
一时间,张淮溶和索勋及五位沙州豪强子弟出身的校尉们,都不由得怀疑自己过去所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家中祖辈曾在河西司户中担任直白,曾记得昔年安贼作乱前,甘州就曾上报六司,言甘州石炭(煤)、铁矿皆不缺乏,只是未曾来得及开采,便因为安贼作乱而放弃。”
刘继隆再度扯起家中大旗,反正瓜州老刘家死的也没有几个人了,剩下一些女眷也不可能戳破他的谎言。
况且山丹这个地方确实有煤矿和铁矿,前世他路过山丹时,就见到了不少矿场。
只是前世和今世的地形地貌差距太大,让他去找肯定找不到,但拜托有这份才能的人去找,肯定能找到。
“山丹确实有石炭和铁矿,这倒无需派人寻找,此前番贼便强征数百男丁开采,不过那石炭开采常有人中毒而毙,加之山丹不缺木柴,便将其封存了。”
张淮溶的话令刘继隆意想不到,同时针对他的话,刘继隆也解释道:
“这石炭坑中有毒气,但毒气浮矿坑顶部,因此只要令人制作陶管连接,**坑中,令人用一些小物件抽取毒气,便不会有人中毒毙命。”
虽说大部分知识还给了学校,但瓦斯比空气轻这件事,刘继隆倒是没有忘记。
至于他口中的小物件,那便是手摇的鼓风机了。
“若是如此就能解决,那倒是不错,不过山丹不缺木头,这煤炭即便不开采也影响不大。”
张淮溶坦然说着,刘继隆闻言倒是忘记这一出了。
隋唐时期,汉人虽然已经用煤炭来煮饭、打造兵器,但大部分不缺木头的地方,还是以木头作为燃料。
一直到北宋因为河东、河南、关中等地因为成片树林消失,煤炭才渐渐成为主要燃料。
如果没有燃料的需求,那确实没有必要刻意的开采煤炭,除非刘继隆会焦炭技术,能大幅度提升沙州的冶金产量。
可问题在于,刘继隆如果会焦炭技术,那他早就在张议潮收复瓜州的时候,献上焦炭技术了。
这么一来,开采煤矿就显得无关轻重了,毕竟山丹不缺森林资源,至于环境保护什么的,那是吃饱饭才能考虑的事情。
简单思考后,刘继隆这才道:“若是如此,那只需专心开采铁矿便可。”
“嗯……”张淮深颔首,随后看向索勋:“索果毅意下如何?”
“末将觉得,刘别将所说,皆可采纳。”索勋倒是偏向了刘继隆这边。
他也看出来了,刘继隆在治理民生这块还是挺有一手的。
日后自己在山丹,少不得要与他打些交道,若是他后续能协助张淮溶将山丹治理井井有条,那自己在祁连城也能快活些。
“既然如此,那便这样定下吧,这衙门被吐蕃占据多年,有些过于简陋。”
“明日我与刺史说说,将这县衙重新恢复一下,同时征辟些有识之士充入城内。”
“虽说山丹改县为军城,没了县令与县丞,但其余官职还是得有的。”
张淮溶交代着,同时起身道:“今日之事便商议到此,刘别将暂代主薄,回去后将今日衙门内所谈记录,拟个章程,明日由我交给刺史。”
“遵命……”
刘继隆等人先后起身作揖,张淮溶也转身朝内堂走去。
瞧着他离去,索勋与刘继隆他们也朝外走去。
刘继隆的表现过于惹眼,除了索勋急匆匆离去外,其余五名豪强子弟都与他交谈起来。
众人一阵恭维,最后还是刘继隆以书写章程为由,先一步离去了。
瞧着他背影,其中一名校尉不由感叹:“这刘别将自今日起,恐怕是要一飞冲天了。”
“一个平民子弟罢了,哪里敌得过我等底蕴。”
“哼,这山丹情况复杂,担任主薄做好了无功,做不好反倒有过,这些差事也就他愿意领。”
“不知者无畏,他愿意干就让他干吧,干不好受罚的又不是我等。”
“诶……此等话还是少说为妙……”
几人交谈间向军营走去,而刘继隆也返回了家中。
抵达院门的第一时间,他便派门口的两名兵卒去传张昶他们过来,同时让他们去府库领些纸笔。
关于怎么治理山丹,他还有更多的想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