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是摄制组和演员们的工作。女记者作为拍摄过程的亲历者,她将从旁观者的角度在《信号》杂志专栏作连载报道。所以比起各就各位忙于拍摄的第三帝国的文艺工作者们,女记者拥有最大的自由度。
而且比起想尽办法也要把间谍装备藏着掖着的盟军间谍们。女记者完全是大大方方挂着摄像机,走到哪拍到哪。当然,军用摄影器材和民用摄影器材有着显著的区别。尤其是在小型化、集成化、高清晰成像等方面,军用间谍器材要远超民用。然而还是那句话,罩不住女记者快门一闪,想拍就拍啊。甚至她用一支军用红灯泡,大大方方的给自己做了间冲洗照片的暗房。
当然,所有登上报刊杂志的照片和文字,都必须经过盖世太保的严格审查。能不能成功刊出,女记者甚至杂志社都不能完全自主。但考虑到纳粹对占领区各个层面的严格封锁和管控,女记者已经拥有比其他职业者更大的自由度。这是毋庸置疑的巨大剧情优势。
不信换个人脖上挂个相机在军事管制区周围闲逛试试看?
分分钟老底扒光扔进集中营。
“咔嚓!”随手按下快门的女记者在前设计主管的陪伴下走进了一间陈列车厢的厂房。
“啊,这是乘客车厢。”女记者已经认出了专门为“SA3快速列车”设计制造的双层客车厢。
“这是已经完工的部分。”前设计主管被免职后成为整个部门的闲散人员。专门负责对接这次拍摄任务。而他平常的工作也就是陪同女记者到处闲逛。当然其中也必定有监视任务。告诉女记者,不该看的别看,不能拍的别拍。有个人在身边时刻提醒,对参与各方都能省去诸多麻烦。
“最华丽的部分也是最简单的工作。”女记者似乎有感而发。
“您是说明星们在镜头前的表演?”前设计主管听出了隐藏的内涵。从场景到道具、所有脏活累活都先由拍摄人员做完,大明星们在镁光灯下完成华丽的表演反而最轻松简单。甚至拍摄的都是面部特写,稍微只能看清轮廓的危险拍摄都由特技演员来完成。也就是真正的女主人公——女试飞员汉娜·莱契。
“啊。”女记者其实感慨的就是“SA3快速列车”本身。从列队在特制宽轨上的一节节双层车厢,相似却又区别的结构和造型上不难看出,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极致体验,他们不惜工本,建造了许多节原型车。也就是所谓的“样车”。
每一节“样车”都各有各的设计思路。从最初侧重奢华的乘车设计,设计强度渐渐向坚固耐用转变。然后觉得矫枉过正,又反向设计找回。最终达到绝佳的平衡。既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又保留了足够的舒适性。
女记者依次登车观摩,拍下了许多经典的画面,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像语言一样去表达镜头背后的创作者的本意。观众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咦?”醉心于拍摄的女记者,直到被一节厢门无法开启的“样车”打断了思路。
“女士,请稍等。”没等女记者回头去问,一路默默跟随的前设计主管已经迫不及待的掏出了车厢钥匙。
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三联钥匙**锁眼,车厢门应声开启:“您请便。”
出于多年职业生涯磨练的直觉,女记者总觉得眼前这个殷勤备至的前设计主管,似乎别有用心的热情。
“里面有什么?”踩着踏板作势登车的女记者忽然仰头问道。
侧身等候在车门处的前设计主管表情微变:“女士,要您自己看。”
“啊……”女记者顿时醒悟。前设计主管一门心思都想着,能有一日翻身再做人上人啊。这节明显侧重坚固耐用的装甲车厢,完全可以当囚犯车厢来用。里面一定藏着某些人见不得光的秘密。
是哪些人呢?
一定是挡着前设计主管,翻身再做人上人的那些人。
如前所说。“SA3快速列车”整部列车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车厢内部被详细规划成不同的等级,其中专门用作民用的「公民车厢」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车厢,最高级别的一等车厢共有24个隔间48个座位,配套的设施有酒吧、图书阅览室还有吸烟室、盥洗室;二等车厢配备有2个行李舱和12个卫生间,共有座位144个;三等车厢共有460个座位,除了卫生间之外还备有2个服务员室。这部超级列车上,还有专门供给德国高层乘坐的「特等车厢」,这种特权阶层才能乘坐的车厢配备有沐浴室、观影车厢以及餐车。为保障列车的安全,列车还配有专门容纳20毫米30/80式高射炮或者高射机枪的车厢,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士兵用以处理突发事件。
女记者登上的就是一节「特等车厢」改造的“样车”。
当灯光开启,富丽堂皇的特等车厢让女记者仿佛置身于奢华无度的凯蒂沙龙。宫廷丝绒长椅和真皮沙发上,无数美人玉体横陈。
原来这是一节专为高级军官服务的“**列车(Train-Bordel)”。
虽然是“样车”,但里面已装满了各色美人。见登车的女记者,尤其是看到挂在胸前的新闻相机时,摆出迎客姿态的美人们随即一哄而散。用最快的速度逃回了各自的单人套间。
“请留步,夫人。”女记者叫住了没来及逃走的高级**。
“您有什么吩咐,女士。”高级**小心瞥了眼前设计主管,小心遮掩胸前的春光,硬着头皮留了下来。
“您住在哪里?”打量着高级**的惊世容颜,女记者眼中寒芒闪现。
“意大利,奇维塔韦基亚( Civitavecchia)马奇尼街19号(Via Mazzini 19)。”高级**又急忙补充道:“靠近罗马,在海边。”
“您有孩子吗?”女记者又问。
“有,儿子皮埃特(Piet),六岁,女儿艾瑞卡(Erika),四岁。”高级**仍旧是脱口而出。
“生日呢?”女记者追问。
“皮埃特1937年3月22日。艾瑞卡1939年6月13日。”
“为什么不去见您的儿女。”通过三个最简单的问题,女记者已经迅速确认了高级**的身份。
“……”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
“您叫什么?”女记者又回到最简单的身份问题。
“诺拉·范·奥斯特格伦(Nora Van Ostamgen)。”高级**再一次对答如流。
虽然,刚才那些四散而逃的高级**,女记者没来及辨认。但她已经看出了这位奥斯特格伦夫人不凡的来历。当然,女记者现在还不知道,她真正的身份是《爆破死亡谷》的女主角之一。现实世界的出演者叫索菲娅·罗兰。
没错。眼前这位诺拉·范·奥斯特格伦夫人,就是与被肥宅剪辑下来编入《50个最佳载具场景》的那部名叫《三艳嬉春》的意大利喜剧电影中讲述的一个持续了十年的可怕的卖春彩票的故事女主角,“枪打气球”游戏台的老板娘柔伊,互为异度同位体。
而且比起想尽办法也要把间谍装备藏着掖着的盟军间谍们。女记者完全是大大方方挂着摄像机,走到哪拍到哪。当然,军用摄影器材和民用摄影器材有着显著的区别。尤其是在小型化、集成化、高清晰成像等方面,军用间谍器材要远超民用。然而还是那句话,罩不住女记者快门一闪,想拍就拍啊。甚至她用一支军用红灯泡,大大方方的给自己做了间冲洗照片的暗房。
当然,所有登上报刊杂志的照片和文字,都必须经过盖世太保的严格审查。能不能成功刊出,女记者甚至杂志社都不能完全自主。但考虑到纳粹对占领区各个层面的严格封锁和管控,女记者已经拥有比其他职业者更大的自由度。这是毋庸置疑的巨大剧情优势。
不信换个人脖上挂个相机在军事管制区周围闲逛试试看?
分分钟老底扒光扔进集中营。
“咔嚓!”随手按下快门的女记者在前设计主管的陪伴下走进了一间陈列车厢的厂房。
“啊,这是乘客车厢。”女记者已经认出了专门为“SA3快速列车”设计制造的双层客车厢。
“这是已经完工的部分。”前设计主管被免职后成为整个部门的闲散人员。专门负责对接这次拍摄任务。而他平常的工作也就是陪同女记者到处闲逛。当然其中也必定有监视任务。告诉女记者,不该看的别看,不能拍的别拍。有个人在身边时刻提醒,对参与各方都能省去诸多麻烦。
“最华丽的部分也是最简单的工作。”女记者似乎有感而发。
“您是说明星们在镜头前的表演?”前设计主管听出了隐藏的内涵。从场景到道具、所有脏活累活都先由拍摄人员做完,大明星们在镁光灯下完成华丽的表演反而最轻松简单。甚至拍摄的都是面部特写,稍微只能看清轮廓的危险拍摄都由特技演员来完成。也就是真正的女主人公——女试飞员汉娜·莱契。
“啊。”女记者其实感慨的就是“SA3快速列车”本身。从列队在特制宽轨上的一节节双层车厢,相似却又区别的结构和造型上不难看出,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极致体验,他们不惜工本,建造了许多节原型车。也就是所谓的“样车”。
每一节“样车”都各有各的设计思路。从最初侧重奢华的乘车设计,设计强度渐渐向坚固耐用转变。然后觉得矫枉过正,又反向设计找回。最终达到绝佳的平衡。既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又保留了足够的舒适性。
女记者依次登车观摩,拍下了许多经典的画面,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像语言一样去表达镜头背后的创作者的本意。观众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咦?”醉心于拍摄的女记者,直到被一节厢门无法开启的“样车”打断了思路。
“女士,请稍等。”没等女记者回头去问,一路默默跟随的前设计主管已经迫不及待的掏出了车厢钥匙。
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三联钥匙**锁眼,车厢门应声开启:“您请便。”
出于多年职业生涯磨练的直觉,女记者总觉得眼前这个殷勤备至的前设计主管,似乎别有用心的热情。
“里面有什么?”踩着踏板作势登车的女记者忽然仰头问道。
侧身等候在车门处的前设计主管表情微变:“女士,要您自己看。”
“啊……”女记者顿时醒悟。前设计主管一门心思都想着,能有一日翻身再做人上人啊。这节明显侧重坚固耐用的装甲车厢,完全可以当囚犯车厢来用。里面一定藏着某些人见不得光的秘密。
是哪些人呢?
一定是挡着前设计主管,翻身再做人上人的那些人。
如前所说。“SA3快速列车”整部列车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车厢内部被详细规划成不同的等级,其中专门用作民用的「公民车厢」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车厢,最高级别的一等车厢共有24个隔间48个座位,配套的设施有酒吧、图书阅览室还有吸烟室、盥洗室;二等车厢配备有2个行李舱和12个卫生间,共有座位144个;三等车厢共有460个座位,除了卫生间之外还备有2个服务员室。这部超级列车上,还有专门供给德国高层乘坐的「特等车厢」,这种特权阶层才能乘坐的车厢配备有沐浴室、观影车厢以及餐车。为保障列车的安全,列车还配有专门容纳20毫米30/80式高射炮或者高射机枪的车厢,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士兵用以处理突发事件。
女记者登上的就是一节「特等车厢」改造的“样车”。
当灯光开启,富丽堂皇的特等车厢让女记者仿佛置身于奢华无度的凯蒂沙龙。宫廷丝绒长椅和真皮沙发上,无数美人玉体横陈。
原来这是一节专为高级军官服务的“**列车(Train-Bordel)”。
虽然是“样车”,但里面已装满了各色美人。见登车的女记者,尤其是看到挂在胸前的新闻相机时,摆出迎客姿态的美人们随即一哄而散。用最快的速度逃回了各自的单人套间。
“请留步,夫人。”女记者叫住了没来及逃走的高级**。
“您有什么吩咐,女士。”高级**小心瞥了眼前设计主管,小心遮掩胸前的春光,硬着头皮留了下来。
“您住在哪里?”打量着高级**的惊世容颜,女记者眼中寒芒闪现。
“意大利,奇维塔韦基亚( Civitavecchia)马奇尼街19号(Via Mazzini 19)。”高级**又急忙补充道:“靠近罗马,在海边。”
“您有孩子吗?”女记者又问。
“有,儿子皮埃特(Piet),六岁,女儿艾瑞卡(Erika),四岁。”高级**仍旧是脱口而出。
“生日呢?”女记者追问。
“皮埃特1937年3月22日。艾瑞卡1939年6月13日。”
“为什么不去见您的儿女。”通过三个最简单的问题,女记者已经迅速确认了高级**的身份。
“……”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
“您叫什么?”女记者又回到最简单的身份问题。
“诺拉·范·奥斯特格伦(Nora Van Ostamgen)。”高级**再一次对答如流。
虽然,刚才那些四散而逃的高级**,女记者没来及辨认。但她已经看出了这位奥斯特格伦夫人不凡的来历。当然,女记者现在还不知道,她真正的身份是《爆破死亡谷》的女主角之一。现实世界的出演者叫索菲娅·罗兰。
没错。眼前这位诺拉·范·奥斯特格伦夫人,就是与被肥宅剪辑下来编入《50个最佳载具场景》的那部名叫《三艳嬉春》的意大利喜剧电影中讲述的一个持续了十年的可怕的卖春彩票的故事女主角,“枪打气球”游戏台的老板娘柔伊,互为异度同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