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好男儿 第二十三章 万里长城

小说:大汉好男儿 作者:长兴村长 更新时间:2022-08-03 13:40:58 源网站:新笔趣阁
  祭祀仪式完成,一群穿着赭褐色囚衣的囚徒,在工头的看管下马上行动起来了。他们喊着号子,一、二十个人一组,抬来了巨大条石,紧挨着以前城墙的尽头,垒起半人高的挡土石墙。</p>

  一些戍卒与更卒则在干稍微轻松一点的活。有的在用木头与竹竿搭设脚手架,跟现代的楼房施工差不多,只是架子没有那么高。</p>

  有的则在技工的指挥下将一块块厚木板拼连起来,并用绳索固定在立柱上,形成一个梯形的模样,有点跟后世桥梁装模差不多。只不过后世的钢箱梁装模是上宽下窄,而西汉修长城的这些模板是一个狭长的方形框。</p>

  这时,技工又指挥人将一排排木桩按每隔2米打入地中,木桩的间距也为2米。据说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使原本单纯用素土夯筑的墙基和墙体,可以得到加强加固,类似于后世在建筑中加入钢筋一样的。</p>

  打完木桩之后,常惠他们就要进行标高了。常惠翻阅过孔山提供的资料,明白这个高度不能超过十二公分。他们手持毛笔,在木桩上离地12公分处划上记号。</p>

  又有戍卒用铁楸把土铲在竹筐里,再将一筐筐泥土沿着那些搭设好的“脚手架”倒入上窄下宽的方框,往里面不停填土。</p>

  填了一阵的时候,工头便命人停了下来,再叫人把填入的土弄平整,然后再请常惠他们验看。</p>

  西汉对工程的质量也是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的,也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素土最大压实厚度的。现代社会,采用大型机械碾压,路基的素土最大压实厚度为30公分,西汉没有重达几十吨的碾压机械,只能靠人力用杵夯实,所以每层不得超过12公分。</p>

  张三带人进入坑内查验了一下,便将查验结果记录在骨签上,让常惠签字。</p>

  常惠签字完毕,工头们就让城旦、戍卒们抡起沉重的夯杵,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内呼喊着号子,朝着松散的黄土砸了起来!夯杵多为木制,夯头有石制的、铁制的。那些疏松的土便被夯头一次次锤击,慢慢地沉了下去,也变得越来越结实。</p>

  这第一轮夯实之后,又轮到常惠他们上场检测了。这一次,是夯实度检查,跟后世的土基压实度检查差不多。</p>

  后世的标准击实试验分轻型与重型两种方法,前者锤重2.5kg、落高30cm,适用于一般公路;后者锤重4.5kg、落高45cm,其单位击实功为轻型的4.5倍,适用于重要公路。常惠他们用的是重达百十来斤的石制夯杵,由两人操作,抬高半米左右,松手自由落体,落地无明显的砸坑方算夯实。</p>

  在常惠他们检查完后,才能进行第二轮施工,又倒入约10公分黄土,再次夯实。</p>

  当泥土夯实差不多到木板的高度时,这时就要增加木板的高度,再次形成一个长方形方框,周而复始。</p>

  当高度达到标准之后,这时,就要拆掉木板,并将突出的木桩锯平,然后开始砌砖。砌砖相对要简单一些,砖是早已烧制好的秦砖,用的浆料是糯米加石灰拌成的万年灰。自条石上开始砌筑城砖作为挡土砖墙。这部分砖墙的厚度从下到上逐层收缩,这样的构造可以使城墙更加稳固。常惠是学过物理力学的,他没有想到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将它应用于建筑当中。</p>

  两边的挡土砖墙砌好之后,还要在夯土墙的顶部也铺上一层地面砖。</p>

  地面砖铺完,就可以拆脚手架了,一段崭新的长城便出现在常惠的眼前。</p>

  这就是古代的“版筑”法,有着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一直到秦汉,民间的房屋建筑都是用的此法,到了清朝修城墙也一直沿用此法……</p>

  后世北京和西安、南京三座都城城墙、八达岭的长城等都是用的此墙内外包砖技术,我们一眼看上去好象都是由青砖或者石头砌成的,其实不然,城墙内都是夯土墙。</p>

  这种夯土墙外包砖修筑的城墙虽然比不上纯青砖或者石头砌成的城墙坚固,但也是十分稳固的,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其坚固度对于没有重型武器的古代,是足以抵挡得住骑兵部队的进攻的了,并且能在一二千年之后依然屹立不倒。</p>

  常惠站在新修的这小段长城之上,不禁感慨万千。</p>

  就这么一小段,一里路还不到的距离,一、二千人就修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常惠还亲眼看见,有几个刑徒不知是生病还是劳累过度,突然之间就倒地不起,被抬了下去……那秦始皇当年修筑万里长城,又得花费多少的财力、物力,死掉多少的人啊?</p>

  他看过史书,听说秦始皇当年修筑万里长城,仅仅是缘于一场方士设下的骗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变得十分迷信起来,老是派方士四去求仙,以寻找长生不老、江山永固之仙术。</p>

  他派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谁知道徐福东渡之后就留在日本不回来了。秦始皇还不死心,又派出卢生下海求仙。这一次,卢生倒是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锦囊,里面说了一句话:“亡秦者胡。”</p>

  秦始皇看完大惊,认定“胡”指的就是北方的胡人。他们生活在北部的草原上,依靠牛、羊和马过日子。一旦出现雪灾或者干旱天气,水草不够,就会冻死、饿死许多牲畜,游牧民族就很难填饱肚子。</p>

  为了生活,他们只好去中原农耕国争夺粮食和财产。而且胡人机动性很强,很不好打。为了斩草除根,永保大秦江山,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把北方的敌人打的七零八落。</p>

  把匈奴赶跑后,秦始皇还是不放心,为了子孙后代和千秋霸业,他决定把燕、赵、秦三国原有的长城都连成一片,形成一道阻挡胡人卷土重来的防线。于是,他征发了八十万民工,修筑这一段长城。</p>

  我们从汉简中得知,汉朝戍卒的饮食非常恶劣,虽然能得到正常的粮食供应,但因缺少牛、羊、猪等肉类食品,蔬菜也没得吃,导致他们抵抗力极差,完全无法抵御疾病的侵袭。汉朝戍边将士的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3%~15%之间。更何况是秦朝修筑长城的民工呢?</p>

  所以,秦朝所修的万里长城之下,是白骨累累。八十万人,少说也是有一半没有回到家的。民间都在传唱着一首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p>

  万里长城总算是按期完工了,也的确阻挡住了匈奴人的入侵,但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亡秦者胡。”的预言中的胡,并不是指的胡人,而是胡亥!秦二世!</p>

  就在常惠感慨的时候,来接班的郑吉过来了,一见到常惠就高兴地嚷嚷道:“守燧长,你快回去吧。你家里来人看你来了!”</p>sxbiquge/read/42/42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