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破量子危机》的主创人员们陆续登台时,已经在台下坐定的记者们敏锐的发现,他们尤其是丹尼尔·克雷格的神情中,带着他们异常熟悉的微妙感。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和《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面面相觑,然后都看懂了对方眼中那不言而喻的含义:格林博士又做什么了。
在这种“果然如此”的心理下,两位记者紧接着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感,毕竟葛瑞丝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她连007都没有放过。还有一种感觉大概是,果然格林博士就如同传闻中的那般:情商低到令人发指,并且不谙社交规则。
人无完人。
在这种台上台下达成了微妙统一的气氛下,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了。
虽然台下的记者们多是冲着葛瑞丝来的——他们能从其他人身上挖掘的新闻价值已经不多了,葛瑞丝才是那个从确定为邦女郎后,就没有任何媒体采访过她,但她身上新闻价值却节节升高的那个女人——但他们也懂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在例行询问了制片人、导演几个问题后,就有记者迫不及待的向葛瑞丝发问了。
“格林博士,能说一说你为什么会选择邦女郎这个角色吗?”
这是个大家都很想知道本人怎么回答的问题,没有浪费提问的机会,很好。
斯特林也问过,而葛瑞丝像是回答斯特林模拟问答时那样,一脸诚挚的想了想才说:“当我问起梅丽尔‘演戏真的有那么快乐吗’时,她告诉我在扮演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角色,赋予该角色喜怒哀乐,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我衍化了下这个解释,对我来说,我喜欢在广阔的舞台上,通过角色掌控观众的喜怒哀乐。你们可以把它当做‘炫耀欲’,不过我就是爱炫耀,我们这类人都这样。”
从葛瑞丝侃侃而谈时,记者们意识到梅丽尔是在说谁后,先觉得她们关系果然很好,再有莫名觉得这样的答案,似乎没有那么有爆点啊,好吧它听起来有那么点官方,但哪想到炸弹在后面等着他们呢。
提问的记者脱口而出:“你说了‘我们’对吧?除了你还有其他像你这样的人吗?”还有同伙?她的母星不止派了她一个人?地球有危险,mi6知道吗?
“咳咳。”
“我假设你没有在想我的母星——”
“你怎么知道?”
嗯,这三个反应呢,第一个是《综艺》的记者发出来提醒《卫报》记者,也就是第一个提问葛瑞丝的记者的;
第二个则是葛瑞丝拖长了调子问的;
第三个很好理解了,那就是《卫报》的记者,再次没有一丝丝防备脱口而出的。
再然后,一片静默。
坐在葛瑞丝旁边的丹尼尔·克雷格,下意识去看葛瑞丝,他觉得他好像看到葛瑞丝翻白眼了,但觉得应该是错觉吧,像是明星,尤其是女明星大都很注意在公众场合,尤其是现在台下还坐满了记者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像不太优雅的翻白眼好像不太好吧。
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丹尼尔·克雷格,思考的时间太长了,以致于在眼皮底下翻了个白眼的葛瑞丝,已经回视了。再对上“邦德先生”的视线后,葛瑞丝回了一个再纯良不过的微笑,丹尼尔·克雷格顿了下,默默收回视线了。
经过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开场白后,记者们也需要缓一缓了,他们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了,等会儿再坚强的来继续问葛瑞丝问题么。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煞到了,问到的问题都比较平和。
等差不多一轮后,终于有记者再次点名问葛瑞丝了:“格林博士,可以说一下你对詹姆斯·邦德的认知吗?”
先不说这究竟是想“抛砖引玉”,进而引出来关于那则引起广泛热度的伪预告片;还是其实想问葛瑞丝关于她对饰演詹姆斯·邦德的演员,丹尼尔·克雷格本身的看法,但问题问就问了,葛瑞丝自然就得回答了。
还记得先前葛瑞丝和雷蒙德分析过邦德的人设么,葛瑞丝那一次还没有说完。这次在原有‘邦德有轻微的反社会人格,和有缺陷的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葛瑞丝还增加了新内容,“……我说邦德先生有轻微的反社会人格是因为,虽然他杀人不眨眼,但是仍能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再有通常会和人保持着他认为安全的距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考虑到上一部情况,这种特殊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另外他还不幸的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他们那类人总是会得这个。”
葛瑞丝这一次还在‘他们那类人’上,稍微加重了音节,很明显是在呼应她前面所说的‘我们这类人’了。
安静,再安静。
哦,这也不能意外吧?考虑到人家有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且还就这方面出版过的四本相当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就只是听得有点懵逼而已,还有他们就装作不想知道葛瑞丝所说的‘他们那类人总是会得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了。
当然也有例外,《帝国》杂志主编凯文·戴维斯,就听得津津有味么,不仅如此他还有那么些与有荣焉。这里得说一句了,凯文·戴维斯是从牛津大学文学系毕业的,也就是说葛瑞丝是他的校友。另外,他是没有受过葛瑞丝荼毒,所以算是比较纯粹的人迷,不过说回来就算是受过葛瑞丝荼毒的牛津大学师生们,他们对葛瑞丝绝对是又恨又爱的,看葛瑞丝的个人粉丝论坛里,牛津大学的学生属于生力军就可见一斑了。
除了他以外,还有制片人和导演,尤其是导演马克·福斯特,他还偏过头多看了葛瑞丝一眼。葛瑞丝改写过的剧本,他在拿到后重新仔细看过了,可以说邦德的人设完全是承继了上一部《大战皇家赌场》的,而且新的变化在他看来很合情合理,但他没想到葛瑞丝是从她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解读的。
安静过后,新闻发布会还得继续。
葛瑞丝又被跳过去了,而且似乎是也为了呼应记者问她的这个问题,就有记者问丹尼尔·克雷格:“你对这次的邦女郎是什么样的认知?”
丹尼尔·克雷格微不可查的僵硬了下,他难道也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一堆专业性的东西出来吗?别逗了。他组织了下语言说道:“事实上,这一次的邦女郎有了一些新的改变和尝试,导演是这么告诉我的,但具体的改动是什么,我并不知道,或许你们可以问导演?”
很顺利的就把皮球踢给了导演,马克·福斯特:“……”我没说话啊,怎么也能得到话语权?再说这个问题吧,关于邦女郎具体的改动,马克·福斯特当然不能说,现在他们还处在观望状态呢,说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再有,丹尼尔把皮球踢给他,他可就不能把皮球踢给制片人了,所以说在记者们把视线转移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就硬着头皮开始……绕弯子了。
“是的,这是一部新的电影,我们希望都能有新颖的事物来满足观众,也希望观众在观看过电影后,能深刻了解我们的衷切希望,并给予良好的反馈。”
这话听起来好像很官方,但又感觉可以深入挖掘下,但还没等记者们想这么做时,制片人芭芭拉·布洛科尼就接过导演的话头,说起了更官方的话,比如说展望下这一部新片的未来。
她很明智的没有提到票房,上一部《大战皇家赌场》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邦德电影,这无疑是带给制作组和米高梅压力的,更不用说他们这一次制作的《大破量子危机》,是邦德电影史上一次真正的续集电影。
另外,对改动后的剧本,芭芭拉心里没有忐忑那都是说假的,所以在一切尘埃落定前,还是不要随便预测票房的好。
芭芭拉·布洛科尼的发言,在记者们看来那全都是套路,难道这次新闻发布会就这么在套路下结束吗?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脑筋转得快,就对旁边《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使眼色,想升职就勇敢的上吧,兄弟!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还真就鼓起了勇气,当然并不止升职加薪的问题,还有《洛杉矶时报》作为美国第三大报纸的尊严问题,不然就是作为一个记者的专业素质问题……反正作为站起来向葛瑞丝提问,那就是有正当理由的。
哦,这次提出的问题总算不是那么平和了:
“格林博士,丹尼尔在先前接受采访时声称,担心女友不开心,这一次在新电影的拍摄中,关于激情戏的部分仍旧采用替身,您对他这样的做法怎么看?”
djob!
当然丹尼尔·克雷格不会这么想就对了,他现在大概有些感受到被他踢皮球过去的导演的感受了。
“你的立意很模糊,你是想我对克雷格先生作为一个演员的专业素养提出评价,还是想我感叹下他们情侣间关系好,又或者你是想旁敲侧击我饰演的角色,在电影里有没有和他饰演的邦德先生发生性关系?”葛瑞丝思维敏捷的给出了三个选项,任《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选择了。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最后一个吧。”
葛瑞丝稍微挑眉:“嗯?”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就差立正稍息了,他赶紧改口:“最后一个。”
葛瑞丝微微一笑,很言简意赅的回答:“没有。”
这是一个爆点!没有和邦德发生性关系的邦女郎,这好像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吧?毕竟大家都知道邦德就是个人形春-药,风流韵事从来没有断过。
在下面记者们有那么点蠢蠢欲动时,葛瑞丝又懒洋洋的开口了:“说实话,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选择这一项。”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顿时头皮一麻,但心中那小期待又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不仅是他,知道葛瑞丝是什么样“品格”的,都开始了微妙的期待起来,当然被无辜中枪的丹尼尔·克雷格大概不会这么想吧,而且还有不好的预感。
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成真了:
“不管这一项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那都不会改变新电影里有激情戏的事实。当然了,如果你选择了第一项,我觉得我不会给你什么有意义的答案,鉴于我和克雷格先生总共认识了——”葛瑞丝说着还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115分钟,我并不能仅仅凭借我刚听说的一件事,就去评鉴他的专业素养。”
这么说也无可厚非,而且这显然是把问题回避掉了,不会因为说错话就和丹尼尔·克雷格交恶,但这么想的就太天真了,葛瑞丝的话还没有说完。
“不过,如果是第二项的话,我倒是可以说些什么。”葛瑞丝稍微倾斜头再度定睛看丹尼尔·克雷格,那对视的样子好像有那么点暧昧,但现场这么想的还真不多,甚至说很少,大概是葛瑞丝平常时候看人的目光,太具有侵略性了,很难让人想象她在除演电影以外的时候,还有其他的眼神,再说人家可是一言不合就会回母星的,怎么可能会和地球人类搞暧昧。
“克雷格先生和他的女朋友确实感情深厚,这一点可以从克雷格先生的袖扣上看的出来。很显然它是特别定制的,乍一看扣面上的图案是纸牌里的花色,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只有‘红心’是红色的,而本来对应是红色的方块却不是红色。显然,赠送的人是想借此表达着什么。为什么说这是被赠送的,显然克雷格先生并不是那么喜欢这副袖扣,我想这大概和他在《大战皇家赌场》的经历有关。但他不那么喜欢,却在今天这样的场合里佩戴出来,显然是出于对赠送者的情谊。”
葛瑞丝可是赢得过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举办的,‘看谁语速更快’大赛的,并不,是在语速上有过系统练习的,而且还有像马克·扎克伯格那样同样语速要上天的‘敌人’共同进步。因此从她开口到那么长一番话结束,前前后后过了其实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等其他人的目光才从丹尼尔·克雷格的袖扣上移开时,葛瑞丝的话差不多就说完了。
这语速,也没谁了。
另外,丹尼尔·克雷格没有一丝丝防备的,就被这一番话砸的晕头转向,想要做表情管理都来不及。这下子也不需要求确认,就大概可以知道葛瑞丝说的是对的。
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迎来了它的第三次静默。
往好的方面想,这是最后一次了。葛瑞丝这么接连几棍子下来,好好的新闻发布会怎么都回不到它既定的轨道上了,未免接下来再出现什么非战斗性损伤——毕竟丹尼尔·克雷格可是主演,他要是出什么事,剧组大概就得跟着开天窗了——所以还是就这么…圆满的结束吧。
记者们也没有什么怨言,他们得到的新闻也足够了,另外还是回去再心疼他们的智商吧。
不过呢,新闻发布会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拍照环节。
原本主创们是坐着的,所以在身高的对比上基准线不好拿捏,但现在站起来一起拍照就不同了。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呢,不算特别正式,所以也不会要求主创们一个个都西装革履,或是穿礼服。像导演马克·福斯特,和大反派的饰演者马修·阿马立克,虽然穿着西装外套,但却没有打领带,不像丹尼尔·克雷格,他俨然就是电影里邦德会有的打扮。
至于女士们,只有制片人芭芭拉·布洛克尼穿了裙子,另一名邦女郎的扮演者杰玛·阿特登是黑色牛仔裤,外加黑色外套,系在腰间的腰带,很好的凸显了腰部的轮廓。
而葛瑞丝,她是穿了件袖口有蕾丝镶边的衬衫,领口的系带还打成了蝴蝶结模样,但她今天还穿了件黑色的高腰裤,衬衫的下摆自然是要束进裤子里的。不仅如此,她在外面还穿了件深蓝色为底有白色格纹的及膝长大衣,再配合上别致的剪裁,简单的设计,让她看起来有着脱俗的率性韵味。
还有,这样的穿着打扮,即便葛瑞丝穿的高跟鞋并不高,可她本身就身量高挑,比例很好,高腰裤又是视觉上很好地提升腰节线,拉长身材比例的利器,顺便还展现出漂亮极了的腿部线条。就那么站在那里的时候,总感觉腰部以下全都是大长腿了。
现场的男记者们或许会想,这大概是个不走性感风的邦女郎了,好吧,他们也没办法想象格林博士走性感路线的样子。但女记者们想的就不是这个了,她们的目光就不自觉从丹尼尔·克雷格身上移开,往葛瑞丝身上徘徊了,心想论腿长,丹尼尔·克雷格好像就输了一丢丢了。
尤其是拍合照的时候,他们俩挨着站,纵向比较的结果就更明朗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不仅如此,除了大合照外,还有单独拆开的合照,作为邦德和邦女郎,怎么都得单独来一张合照吧。
拍照前,丹尼尔·克雷格又叫上了杰玛·阿特登。
哦,对,邦女郎其实还有一位,那就一起来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大家胶卷还有剩余。
按照一般的拍照站位,“邦德先生”是该站在中间左拥右抱的,不过这次要拍摄前,葛瑞丝已经很配合的站在丹尼尔·克雷格左边了,被后叫过来加入的杰玛·阿特登,正要从葛瑞丝那边走到丹尼尔那边去时,底下就有记者叫住了她,“杰玛,你站在格林博士左边就好了。”
这样一来,可不就是两全其美了嘛。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看了一眼,在这关键时刻出声的记者,看到他胸前挂着的铭牌了——美国《综艺》,就是另外一个被葛瑞丝说过就升职的记者。所以说,他是故意的?又或者单纯就是想让格林博士站“主位”?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抬起照相机看向台上,不得不承认,这好像真的是神来一笔。他在心里感叹着: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刻不仅能对比出来,而且它还无处不在。另外还给这张合照想好了小标题,‘格林博士男女通吃,尽显邦德小姐风采’。
咦,为什么总觉得好像忘记了什么事呢?不管了,先拍了这一组“气场大比拼”的照片来,明天的新闻就配这组图好了。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算是要彻底圆满的结束了,但还就是有人不圆满,他没忍住叫住了葛瑞丝,脸色不怎么好看:“格林小姐,你是不是该对你今天的所作所为说点什么?”
葛瑞丝把手背在身后,用一种很“事不关己”的语气说:“你在生气?”
丹尼尔·克雷格觉得他不能好好和葛瑞丝说话了,他语气平板地反问道:“我不该吗?”
葛瑞丝换了下脚上的重心,眨了眨眼,也用了反问的句式:“是因为记者们没有问起邦德先生改版为邦德小姐的事吗?”
丹尼尔·克雷格一愣,还真的是,记者们就没有问到这个更令他感到尴尬的问题,毕竟他们一会儿又一会儿的就被葛瑞丝的回答弄得懵逼了,脑筋没那么灵活,到最后就没想起来,也没有机会问到了。这么一想,丹尼尔·克雷格就不由得地看向葛瑞丝,她是故意的?
葛瑞丝却又说了:“真遗憾,你认为呢?”她都用上咏叹调了。
丹尼尔·克雷格:“……”再见。sxbiquge/read/30/30565/ )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和《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面面相觑,然后都看懂了对方眼中那不言而喻的含义:格林博士又做什么了。
在这种“果然如此”的心理下,两位记者紧接着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感,毕竟葛瑞丝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她连007都没有放过。还有一种感觉大概是,果然格林博士就如同传闻中的那般:情商低到令人发指,并且不谙社交规则。
人无完人。
在这种台上台下达成了微妙统一的气氛下,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了。
虽然台下的记者们多是冲着葛瑞丝来的——他们能从其他人身上挖掘的新闻价值已经不多了,葛瑞丝才是那个从确定为邦女郎后,就没有任何媒体采访过她,但她身上新闻价值却节节升高的那个女人——但他们也懂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在例行询问了制片人、导演几个问题后,就有记者迫不及待的向葛瑞丝发问了。
“格林博士,能说一说你为什么会选择邦女郎这个角色吗?”
这是个大家都很想知道本人怎么回答的问题,没有浪费提问的机会,很好。
斯特林也问过,而葛瑞丝像是回答斯特林模拟问答时那样,一脸诚挚的想了想才说:“当我问起梅丽尔‘演戏真的有那么快乐吗’时,她告诉我在扮演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角色,赋予该角色喜怒哀乐,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我衍化了下这个解释,对我来说,我喜欢在广阔的舞台上,通过角色掌控观众的喜怒哀乐。你们可以把它当做‘炫耀欲’,不过我就是爱炫耀,我们这类人都这样。”
从葛瑞丝侃侃而谈时,记者们意识到梅丽尔是在说谁后,先觉得她们关系果然很好,再有莫名觉得这样的答案,似乎没有那么有爆点啊,好吧它听起来有那么点官方,但哪想到炸弹在后面等着他们呢。
提问的记者脱口而出:“你说了‘我们’对吧?除了你还有其他像你这样的人吗?”还有同伙?她的母星不止派了她一个人?地球有危险,mi6知道吗?
“咳咳。”
“我假设你没有在想我的母星——”
“你怎么知道?”
嗯,这三个反应呢,第一个是《综艺》的记者发出来提醒《卫报》记者,也就是第一个提问葛瑞丝的记者的;
第二个则是葛瑞丝拖长了调子问的;
第三个很好理解了,那就是《卫报》的记者,再次没有一丝丝防备脱口而出的。
再然后,一片静默。
坐在葛瑞丝旁边的丹尼尔·克雷格,下意识去看葛瑞丝,他觉得他好像看到葛瑞丝翻白眼了,但觉得应该是错觉吧,像是明星,尤其是女明星大都很注意在公众场合,尤其是现在台下还坐满了记者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像不太优雅的翻白眼好像不太好吧。
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丹尼尔·克雷格,思考的时间太长了,以致于在眼皮底下翻了个白眼的葛瑞丝,已经回视了。再对上“邦德先生”的视线后,葛瑞丝回了一个再纯良不过的微笑,丹尼尔·克雷格顿了下,默默收回视线了。
经过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开场白后,记者们也需要缓一缓了,他们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了,等会儿再坚强的来继续问葛瑞丝问题么。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煞到了,问到的问题都比较平和。
等差不多一轮后,终于有记者再次点名问葛瑞丝了:“格林博士,可以说一下你对詹姆斯·邦德的认知吗?”
先不说这究竟是想“抛砖引玉”,进而引出来关于那则引起广泛热度的伪预告片;还是其实想问葛瑞丝关于她对饰演詹姆斯·邦德的演员,丹尼尔·克雷格本身的看法,但问题问就问了,葛瑞丝自然就得回答了。
还记得先前葛瑞丝和雷蒙德分析过邦德的人设么,葛瑞丝那一次还没有说完。这次在原有‘邦德有轻微的反社会人格,和有缺陷的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葛瑞丝还增加了新内容,“……我说邦德先生有轻微的反社会人格是因为,虽然他杀人不眨眼,但是仍能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再有通常会和人保持着他认为安全的距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考虑到上一部情况,这种特殊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另外他还不幸的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他们那类人总是会得这个。”
葛瑞丝这一次还在‘他们那类人’上,稍微加重了音节,很明显是在呼应她前面所说的‘我们这类人’了。
安静,再安静。
哦,这也不能意外吧?考虑到人家有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且还就这方面出版过的四本相当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就只是听得有点懵逼而已,还有他们就装作不想知道葛瑞丝所说的‘他们那类人总是会得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了。
当然也有例外,《帝国》杂志主编凯文·戴维斯,就听得津津有味么,不仅如此他还有那么些与有荣焉。这里得说一句了,凯文·戴维斯是从牛津大学文学系毕业的,也就是说葛瑞丝是他的校友。另外,他是没有受过葛瑞丝荼毒,所以算是比较纯粹的人迷,不过说回来就算是受过葛瑞丝荼毒的牛津大学师生们,他们对葛瑞丝绝对是又恨又爱的,看葛瑞丝的个人粉丝论坛里,牛津大学的学生属于生力军就可见一斑了。
除了他以外,还有制片人和导演,尤其是导演马克·福斯特,他还偏过头多看了葛瑞丝一眼。葛瑞丝改写过的剧本,他在拿到后重新仔细看过了,可以说邦德的人设完全是承继了上一部《大战皇家赌场》的,而且新的变化在他看来很合情合理,但他没想到葛瑞丝是从她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解读的。
安静过后,新闻发布会还得继续。
葛瑞丝又被跳过去了,而且似乎是也为了呼应记者问她的这个问题,就有记者问丹尼尔·克雷格:“你对这次的邦女郎是什么样的认知?”
丹尼尔·克雷格微不可查的僵硬了下,他难道也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一堆专业性的东西出来吗?别逗了。他组织了下语言说道:“事实上,这一次的邦女郎有了一些新的改变和尝试,导演是这么告诉我的,但具体的改动是什么,我并不知道,或许你们可以问导演?”
很顺利的就把皮球踢给了导演,马克·福斯特:“……”我没说话啊,怎么也能得到话语权?再说这个问题吧,关于邦女郎具体的改动,马克·福斯特当然不能说,现在他们还处在观望状态呢,说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再有,丹尼尔把皮球踢给他,他可就不能把皮球踢给制片人了,所以说在记者们把视线转移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就硬着头皮开始……绕弯子了。
“是的,这是一部新的电影,我们希望都能有新颖的事物来满足观众,也希望观众在观看过电影后,能深刻了解我们的衷切希望,并给予良好的反馈。”
这话听起来好像很官方,但又感觉可以深入挖掘下,但还没等记者们想这么做时,制片人芭芭拉·布洛科尼就接过导演的话头,说起了更官方的话,比如说展望下这一部新片的未来。
她很明智的没有提到票房,上一部《大战皇家赌场》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邦德电影,这无疑是带给制作组和米高梅压力的,更不用说他们这一次制作的《大破量子危机》,是邦德电影史上一次真正的续集电影。
另外,对改动后的剧本,芭芭拉心里没有忐忑那都是说假的,所以在一切尘埃落定前,还是不要随便预测票房的好。
芭芭拉·布洛科尼的发言,在记者们看来那全都是套路,难道这次新闻发布会就这么在套路下结束吗?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脑筋转得快,就对旁边《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使眼色,想升职就勇敢的上吧,兄弟!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还真就鼓起了勇气,当然并不止升职加薪的问题,还有《洛杉矶时报》作为美国第三大报纸的尊严问题,不然就是作为一个记者的专业素质问题……反正作为站起来向葛瑞丝提问,那就是有正当理由的。
哦,这次提出的问题总算不是那么平和了:
“格林博士,丹尼尔在先前接受采访时声称,担心女友不开心,这一次在新电影的拍摄中,关于激情戏的部分仍旧采用替身,您对他这样的做法怎么看?”
djob!
当然丹尼尔·克雷格不会这么想就对了,他现在大概有些感受到被他踢皮球过去的导演的感受了。
“你的立意很模糊,你是想我对克雷格先生作为一个演员的专业素养提出评价,还是想我感叹下他们情侣间关系好,又或者你是想旁敲侧击我饰演的角色,在电影里有没有和他饰演的邦德先生发生性关系?”葛瑞丝思维敏捷的给出了三个选项,任《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选择了。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最后一个吧。”
葛瑞丝稍微挑眉:“嗯?”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就差立正稍息了,他赶紧改口:“最后一个。”
葛瑞丝微微一笑,很言简意赅的回答:“没有。”
这是一个爆点!没有和邦德发生性关系的邦女郎,这好像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吧?毕竟大家都知道邦德就是个人形春-药,风流韵事从来没有断过。
在下面记者们有那么点蠢蠢欲动时,葛瑞丝又懒洋洋的开口了:“说实话,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选择这一项。”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顿时头皮一麻,但心中那小期待又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不仅是他,知道葛瑞丝是什么样“品格”的,都开始了微妙的期待起来,当然被无辜中枪的丹尼尔·克雷格大概不会这么想吧,而且还有不好的预感。
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成真了:
“不管这一项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那都不会改变新电影里有激情戏的事实。当然了,如果你选择了第一项,我觉得我不会给你什么有意义的答案,鉴于我和克雷格先生总共认识了——”葛瑞丝说着还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115分钟,我并不能仅仅凭借我刚听说的一件事,就去评鉴他的专业素养。”
这么说也无可厚非,而且这显然是把问题回避掉了,不会因为说错话就和丹尼尔·克雷格交恶,但这么想的就太天真了,葛瑞丝的话还没有说完。
“不过,如果是第二项的话,我倒是可以说些什么。”葛瑞丝稍微倾斜头再度定睛看丹尼尔·克雷格,那对视的样子好像有那么点暧昧,但现场这么想的还真不多,甚至说很少,大概是葛瑞丝平常时候看人的目光,太具有侵略性了,很难让人想象她在除演电影以外的时候,还有其他的眼神,再说人家可是一言不合就会回母星的,怎么可能会和地球人类搞暧昧。
“克雷格先生和他的女朋友确实感情深厚,这一点可以从克雷格先生的袖扣上看的出来。很显然它是特别定制的,乍一看扣面上的图案是纸牌里的花色,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只有‘红心’是红色的,而本来对应是红色的方块却不是红色。显然,赠送的人是想借此表达着什么。为什么说这是被赠送的,显然克雷格先生并不是那么喜欢这副袖扣,我想这大概和他在《大战皇家赌场》的经历有关。但他不那么喜欢,却在今天这样的场合里佩戴出来,显然是出于对赠送者的情谊。”
葛瑞丝可是赢得过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举办的,‘看谁语速更快’大赛的,并不,是在语速上有过系统练习的,而且还有像马克·扎克伯格那样同样语速要上天的‘敌人’共同进步。因此从她开口到那么长一番话结束,前前后后过了其实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等其他人的目光才从丹尼尔·克雷格的袖扣上移开时,葛瑞丝的话差不多就说完了。
这语速,也没谁了。
另外,丹尼尔·克雷格没有一丝丝防备的,就被这一番话砸的晕头转向,想要做表情管理都来不及。这下子也不需要求确认,就大概可以知道葛瑞丝说的是对的。
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迎来了它的第三次静默。
往好的方面想,这是最后一次了。葛瑞丝这么接连几棍子下来,好好的新闻发布会怎么都回不到它既定的轨道上了,未免接下来再出现什么非战斗性损伤——毕竟丹尼尔·克雷格可是主演,他要是出什么事,剧组大概就得跟着开天窗了——所以还是就这么…圆满的结束吧。
记者们也没有什么怨言,他们得到的新闻也足够了,另外还是回去再心疼他们的智商吧。
不过呢,新闻发布会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拍照环节。
原本主创们是坐着的,所以在身高的对比上基准线不好拿捏,但现在站起来一起拍照就不同了。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呢,不算特别正式,所以也不会要求主创们一个个都西装革履,或是穿礼服。像导演马克·福斯特,和大反派的饰演者马修·阿马立克,虽然穿着西装外套,但却没有打领带,不像丹尼尔·克雷格,他俨然就是电影里邦德会有的打扮。
至于女士们,只有制片人芭芭拉·布洛克尼穿了裙子,另一名邦女郎的扮演者杰玛·阿特登是黑色牛仔裤,外加黑色外套,系在腰间的腰带,很好的凸显了腰部的轮廓。
而葛瑞丝,她是穿了件袖口有蕾丝镶边的衬衫,领口的系带还打成了蝴蝶结模样,但她今天还穿了件黑色的高腰裤,衬衫的下摆自然是要束进裤子里的。不仅如此,她在外面还穿了件深蓝色为底有白色格纹的及膝长大衣,再配合上别致的剪裁,简单的设计,让她看起来有着脱俗的率性韵味。
还有,这样的穿着打扮,即便葛瑞丝穿的高跟鞋并不高,可她本身就身量高挑,比例很好,高腰裤又是视觉上很好地提升腰节线,拉长身材比例的利器,顺便还展现出漂亮极了的腿部线条。就那么站在那里的时候,总感觉腰部以下全都是大长腿了。
现场的男记者们或许会想,这大概是个不走性感风的邦女郎了,好吧,他们也没办法想象格林博士走性感路线的样子。但女记者们想的就不是这个了,她们的目光就不自觉从丹尼尔·克雷格身上移开,往葛瑞丝身上徘徊了,心想论腿长,丹尼尔·克雷格好像就输了一丢丢了。
尤其是拍合照的时候,他们俩挨着站,纵向比较的结果就更明朗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不仅如此,除了大合照外,还有单独拆开的合照,作为邦德和邦女郎,怎么都得单独来一张合照吧。
拍照前,丹尼尔·克雷格又叫上了杰玛·阿特登。
哦,对,邦女郎其实还有一位,那就一起来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大家胶卷还有剩余。
按照一般的拍照站位,“邦德先生”是该站在中间左拥右抱的,不过这次要拍摄前,葛瑞丝已经很配合的站在丹尼尔·克雷格左边了,被后叫过来加入的杰玛·阿特登,正要从葛瑞丝那边走到丹尼尔那边去时,底下就有记者叫住了她,“杰玛,你站在格林博士左边就好了。”
这样一来,可不就是两全其美了嘛。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看了一眼,在这关键时刻出声的记者,看到他胸前挂着的铭牌了——美国《综艺》,就是另外一个被葛瑞丝说过就升职的记者。所以说,他是故意的?又或者单纯就是想让格林博士站“主位”?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抬起照相机看向台上,不得不承认,这好像真的是神来一笔。他在心里感叹着: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刻不仅能对比出来,而且它还无处不在。另外还给这张合照想好了小标题,‘格林博士男女通吃,尽显邦德小姐风采’。
咦,为什么总觉得好像忘记了什么事呢?不管了,先拍了这一组“气场大比拼”的照片来,明天的新闻就配这组图好了。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算是要彻底圆满的结束了,但还就是有人不圆满,他没忍住叫住了葛瑞丝,脸色不怎么好看:“格林小姐,你是不是该对你今天的所作所为说点什么?”
葛瑞丝把手背在身后,用一种很“事不关己”的语气说:“你在生气?”
丹尼尔·克雷格觉得他不能好好和葛瑞丝说话了,他语气平板地反问道:“我不该吗?”
葛瑞丝换了下脚上的重心,眨了眨眼,也用了反问的句式:“是因为记者们没有问起邦德先生改版为邦德小姐的事吗?”
丹尼尔·克雷格一愣,还真的是,记者们就没有问到这个更令他感到尴尬的问题,毕竟他们一会儿又一会儿的就被葛瑞丝的回答弄得懵逼了,脑筋没那么灵活,到最后就没想起来,也没有机会问到了。这么一想,丹尼尔·克雷格就不由得地看向葛瑞丝,她是故意的?
葛瑞丝却又说了:“真遗憾,你认为呢?”她都用上咏叹调了。
丹尼尔·克雷格:“……”再见。sxbiquge/read/30/30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