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卫国公是岑益之的儿子啊。那你们怎么还猜不出皇上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给一个才几个月的婴儿赐封?”
老太太的问话,让昌国公夫妇的头,摇得跟两支拨浪鼓一般。
我就知道,你们是想不到。要是你们能想到,何必让我如此苦口婆心地给你们讲道理。老太太没由地觉得心累。
从儿子辈到孙子辈,老太太搬着手头算了算,昌国公府居然难以找到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话事人。就算人口众多的旁支庶出,要不声色犬马,要不庸庸碌碌,能帮忙辅助府上一把的极少。
想到这里,老太太终于无比理解正弘帝的苦衷。可用的人太少了,实在没得选择。
心思飞了一会,老太太还是回到现实。眼前有两个榆木脑袋需要自己去点化。
“最近皇上的身体如何,你们应该有听到风声吧。”老太太问道。
“儿子听说过。唉,皇上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老太太撇了撇嘴,没有反驳什么,而是继续说道:“皇上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心里有数的。此前他常说,要把皇七子好好培养出来。只是现在看来,时间等不及了。所以他才下决心,不仅册封大姐儿和皇七子,还册封了徐国公主和她的儿子。”
“你们想啊,徐国公主和卫国公是跟岑国璋连在一起的。现在战事不靖,不好直接册封岑国璋,所以皇上侧面迂回,把岑国璋和明盟跟皇七子绑在一起。”
“当初,岑国璋对大姐儿和皇七子有大恩...”
“什么大恩?”昌国公夫妇惊诧地问道。
“当初宫里有人要害大姐儿,捧那已经死去的杨妃。大姐儿机警,察觉到端倪,悄悄通知了我。可是我又能施上什么劲?正在无可奈何时,岑益之的人找到我。几经合计,杨妃事败,大姐儿安然无恙,最后诞下皇七子。”
老太太含糊地略说了一遍,昌国公夫妇却听得汗毛都要立起来了。这么凶险的事情,自己却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老太太,此事如此重大,为何不告知我们?”昌国公有些激忿地说道。昌国公夫人在旁边也是连连点头,一脸的忿忿不平。
“告诉你们有什么用?你们又能施上什么力?是去找名士词臣喝酒泄愤,大骂一通奸贼佞臣?还是在命妇官眷里咬舌根,把杨妃骂个狗血淋头?”
老太太毫不客气地厉声反问道。
昌国公夫妇顿时哑然。
两人静心一想,好像自己除了如上折腾一番后,还真什么忙都帮不上。一是个人能力有限,想不出好主意来。二是没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啊。
“岑益之和明社愿意出手相帮,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对于大姐儿、皇七子和我们昌国公府,却是最好的消息。我们双方原本就有合作的机会,现在又通过徐国公主、卫国公绑在了一起。利益,感情,都有了。皇上确实是煞费苦心。”
昌国公到这时终于明白过来,皇上册封徐国公主和卫国公,实际上是向岑国璋示好,希望他率领明社同仁,在后续的岁月里鼎力辅助皇七子。
看到儿子这个表情,老太太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是觉得皇七子不需要能臣干将辅佐吗?”
昌国公迟疑地答道:“老太太,儿子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你这个糊涂蛋啊!”老太太恨恨地骂了一句,“皇上的身体还能坐多久?两年还是三年?一旦龙驭宾天,皇七子不过六七岁,能镇得住谁?要知道,除了广顺王,河阴开封城还有位寿王。只要皇七子出了意外,从法理上,他俩都有资格坐上那个宝座!”
“谁能保驾护航,辅佐皇七子平安长大到成年,可以亲政掌理一切?靠你们,还是靠安国公?”
昌国公夫妇俩对视一眼,昌国公夫人忍不住有些抱怨说道:“满朝文武,这么多大臣,怎么就选中了秀才出身的岑国璋?”
老太太气极转笑,心里突然想到一个念头,皇上选了自家大姐儿进宫,后来又一直宠幸有加,得以诞下皇子。
岑国璋和他背后的明社,广安广顺两王以及杨妃都没看上,偏偏选中了吴妃,会不会都是同样的原因:大姐儿的父母亲够蠢够笨,家人也是昏庸无用得多,能干的少?
想到这里老太太打了一个寒战,心里不知道是悲哀和庆幸。
她转头看了一眼昌国公夫人,此前她连探花出身的姑爷都看不起,怎么看得起只是区区秀才的岑国璋。
但问题是你看不起人家,人家就会停止如日中天的趋势吗?
“东南一场战事,让满朝文武全都现了原形。清流词臣,武勋世家,就连覃系一脉,全都是丑态百出,难堪大用。到了危难时刻,皇上才发现,真正可用之臣屈指可数。你们以为皇上真得想这么早就用岑国璋和明社一系?那是留给储君登基后才大用的。现在用了,高官厚禄,叫储君到时候怎么办?”
昌国公夫妇一时愣住了。两人虽然昏庸无用,但好歹读过些书,知道历史上许多君王对托孤之臣,都是先尽量贬抑,等到新君登基后,再大行提携封赏,以厚恩笼络。
“时局板荡,皇上几乎无可用之人,只能出此下策。”
昌国公明白了,低头不语。
昌国公夫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固有的骄傲让她心里还是不爽,出声反驳道:“老太太,朝中还有洪首辅,杨阁老等肱股之臣,并不是真正的无人可用。”
老太太冷笑一声,“洪首辅年近古稀,杨阁老已经花甲。就连昱明公,也已经年近六十。皇七子要想长大成人,还要十几年功夫,这些老臣谁能熬那么久?谁能一直在身边辅佐?”
是啊,东南战事,远远出乎皇上和朝廷的意料,不仅打乱了他们布局,更让皇上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彻底破产。
广安王在宣抚使任上丑态百出,丧师失城,幸好他意外死亡,要不然回京来皇上都不知道如何处置他。
广顺王表面上不声不响,实际上他干得那些腌臜事,早就被有心人探知,传遍了京师官场。他的举动,刷新了众人的认知。居然还有如此阴险毒辣,丝毫不顾及兄弟之情的人。
尤其是在某些人暗地里推动下,朝野上下都对这样的人继承皇位,表示忧心忡忡。
至此,皇上原本三选一的局面,硬生生变成了单选题。
可是皇七子一旦继位,主少国疑,外面又有兄长和叔爷两人虎视眈眈,怎么办?老太太站在皇上立场上,还真想不出好办法来。
重用岑国璋和明社,又担心会培养出一个权臣来。到时候臣强君弱,又是一场祸事。可是不选岑国璋和明社,还能选谁?
而且数遍朝野各股势力,也只有明社一系的口碑和能力才是公认有保障的,比起其它派系人马,要强得不是一点两点。
明社领袖昱明公,才德都几近圣人地步,他带出的弟子,谋逆篡位的概率肯定要比其他人低得多。
老太太知道,皇上只能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利远大于弊的方案,所以才有这一系列的举动。
她现在也不管儿子儿媳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只想尽快把家里的大事理顺,早点结束这次谈话。
真是心太累,她年纪大了,真得扛不住了。
“皇上恩旨里荫一子,老二你定好人选了吗?”老太太问道。
“回母亲的话,儿子定好了,是大侄儿吴琨。”
“什么?”老太太脸色一变。sxbiquge/read/7/7208/ )
老太太的问话,让昌国公夫妇的头,摇得跟两支拨浪鼓一般。
我就知道,你们是想不到。要是你们能想到,何必让我如此苦口婆心地给你们讲道理。老太太没由地觉得心累。
从儿子辈到孙子辈,老太太搬着手头算了算,昌国公府居然难以找到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话事人。就算人口众多的旁支庶出,要不声色犬马,要不庸庸碌碌,能帮忙辅助府上一把的极少。
想到这里,老太太终于无比理解正弘帝的苦衷。可用的人太少了,实在没得选择。
心思飞了一会,老太太还是回到现实。眼前有两个榆木脑袋需要自己去点化。
“最近皇上的身体如何,你们应该有听到风声吧。”老太太问道。
“儿子听说过。唉,皇上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老太太撇了撇嘴,没有反驳什么,而是继续说道:“皇上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心里有数的。此前他常说,要把皇七子好好培养出来。只是现在看来,时间等不及了。所以他才下决心,不仅册封大姐儿和皇七子,还册封了徐国公主和她的儿子。”
“你们想啊,徐国公主和卫国公是跟岑国璋连在一起的。现在战事不靖,不好直接册封岑国璋,所以皇上侧面迂回,把岑国璋和明盟跟皇七子绑在一起。”
“当初,岑国璋对大姐儿和皇七子有大恩...”
“什么大恩?”昌国公夫妇惊诧地问道。
“当初宫里有人要害大姐儿,捧那已经死去的杨妃。大姐儿机警,察觉到端倪,悄悄通知了我。可是我又能施上什么劲?正在无可奈何时,岑益之的人找到我。几经合计,杨妃事败,大姐儿安然无恙,最后诞下皇七子。”
老太太含糊地略说了一遍,昌国公夫妇却听得汗毛都要立起来了。这么凶险的事情,自己却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老太太,此事如此重大,为何不告知我们?”昌国公有些激忿地说道。昌国公夫人在旁边也是连连点头,一脸的忿忿不平。
“告诉你们有什么用?你们又能施上什么力?是去找名士词臣喝酒泄愤,大骂一通奸贼佞臣?还是在命妇官眷里咬舌根,把杨妃骂个狗血淋头?”
老太太毫不客气地厉声反问道。
昌国公夫妇顿时哑然。
两人静心一想,好像自己除了如上折腾一番后,还真什么忙都帮不上。一是个人能力有限,想不出好主意来。二是没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啊。
“岑益之和明社愿意出手相帮,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对于大姐儿、皇七子和我们昌国公府,却是最好的消息。我们双方原本就有合作的机会,现在又通过徐国公主、卫国公绑在了一起。利益,感情,都有了。皇上确实是煞费苦心。”
昌国公到这时终于明白过来,皇上册封徐国公主和卫国公,实际上是向岑国璋示好,希望他率领明社同仁,在后续的岁月里鼎力辅助皇七子。
看到儿子这个表情,老太太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是觉得皇七子不需要能臣干将辅佐吗?”
昌国公迟疑地答道:“老太太,儿子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你这个糊涂蛋啊!”老太太恨恨地骂了一句,“皇上的身体还能坐多久?两年还是三年?一旦龙驭宾天,皇七子不过六七岁,能镇得住谁?要知道,除了广顺王,河阴开封城还有位寿王。只要皇七子出了意外,从法理上,他俩都有资格坐上那个宝座!”
“谁能保驾护航,辅佐皇七子平安长大到成年,可以亲政掌理一切?靠你们,还是靠安国公?”
昌国公夫妇俩对视一眼,昌国公夫人忍不住有些抱怨说道:“满朝文武,这么多大臣,怎么就选中了秀才出身的岑国璋?”
老太太气极转笑,心里突然想到一个念头,皇上选了自家大姐儿进宫,后来又一直宠幸有加,得以诞下皇子。
岑国璋和他背后的明社,广安广顺两王以及杨妃都没看上,偏偏选中了吴妃,会不会都是同样的原因:大姐儿的父母亲够蠢够笨,家人也是昏庸无用得多,能干的少?
想到这里老太太打了一个寒战,心里不知道是悲哀和庆幸。
她转头看了一眼昌国公夫人,此前她连探花出身的姑爷都看不起,怎么看得起只是区区秀才的岑国璋。
但问题是你看不起人家,人家就会停止如日中天的趋势吗?
“东南一场战事,让满朝文武全都现了原形。清流词臣,武勋世家,就连覃系一脉,全都是丑态百出,难堪大用。到了危难时刻,皇上才发现,真正可用之臣屈指可数。你们以为皇上真得想这么早就用岑国璋和明社一系?那是留给储君登基后才大用的。现在用了,高官厚禄,叫储君到时候怎么办?”
昌国公夫妇一时愣住了。两人虽然昏庸无用,但好歹读过些书,知道历史上许多君王对托孤之臣,都是先尽量贬抑,等到新君登基后,再大行提携封赏,以厚恩笼络。
“时局板荡,皇上几乎无可用之人,只能出此下策。”
昌国公明白了,低头不语。
昌国公夫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固有的骄傲让她心里还是不爽,出声反驳道:“老太太,朝中还有洪首辅,杨阁老等肱股之臣,并不是真正的无人可用。”
老太太冷笑一声,“洪首辅年近古稀,杨阁老已经花甲。就连昱明公,也已经年近六十。皇七子要想长大成人,还要十几年功夫,这些老臣谁能熬那么久?谁能一直在身边辅佐?”
是啊,东南战事,远远出乎皇上和朝廷的意料,不仅打乱了他们布局,更让皇上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彻底破产。
广安王在宣抚使任上丑态百出,丧师失城,幸好他意外死亡,要不然回京来皇上都不知道如何处置他。
广顺王表面上不声不响,实际上他干得那些腌臜事,早就被有心人探知,传遍了京师官场。他的举动,刷新了众人的认知。居然还有如此阴险毒辣,丝毫不顾及兄弟之情的人。
尤其是在某些人暗地里推动下,朝野上下都对这样的人继承皇位,表示忧心忡忡。
至此,皇上原本三选一的局面,硬生生变成了单选题。
可是皇七子一旦继位,主少国疑,外面又有兄长和叔爷两人虎视眈眈,怎么办?老太太站在皇上立场上,还真想不出好办法来。
重用岑国璋和明社,又担心会培养出一个权臣来。到时候臣强君弱,又是一场祸事。可是不选岑国璋和明社,还能选谁?
而且数遍朝野各股势力,也只有明社一系的口碑和能力才是公认有保障的,比起其它派系人马,要强得不是一点两点。
明社领袖昱明公,才德都几近圣人地步,他带出的弟子,谋逆篡位的概率肯定要比其他人低得多。
老太太知道,皇上只能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利远大于弊的方案,所以才有这一系列的举动。
她现在也不管儿子儿媳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只想尽快把家里的大事理顺,早点结束这次谈话。
真是心太累,她年纪大了,真得扛不住了。
“皇上恩旨里荫一子,老二你定好人选了吗?”老太太问道。
“回母亲的话,儿子定好了,是大侄儿吴琨。”
“什么?”老太太脸色一变。sxbiquge/read/7/7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