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是真急了。</p>
要知道,历史上的他即便因为参与谋反,而被清廷有司抓获,也能通过花钱买下一条命来。</p>
如今,在大明,他却未能依靠江南士绅买下一条命来。</p>
这简直是令他无法接受的结果。</p>
所以,钱谦益不得不骂方从哲。</p>
他不明白方从哲为何连银子也不要也要听皇帝的话把他们处死。</p>
钱谦益很不想死。</p>
但现在已经由不得他。</p>
因为朱由校下旨让他溺水而死。</p>
所以,冯铨让人给钱谦益准备了一个大水缸,准备让人将钱谦益丢进大水缸里。</p>
而钱谦益在被押到台子上后,他就看见了在他面前的台下有一大水缸,大水缸里还有昨晚才凝结的一些冰块。</p>
钱谦益因此不自觉地哆嗦起来。</p>
“我怕冷,我真的怕冷,这水一看上去,就又冷又凉啊!”</p>
钱谦益还因此说了起来。</p>
“时辰已到!行刑!”</p>
不久之后,冯铨一声令下,钱谦益还是被直接推进了大水缸里。</p>
扑通一声。</p>
“冷,好冷啊!放我出去吧!我错了!”</p>
钱谦益大喊了起来。</p>
但没人理会他,只有兵丁用长棍将钱谦益使劲往水里压。</p>
这边。</p>
叶茂才和张溥也被摁在了行刑台上。</p>
两人皆悔恨至极,大喊起来:“我不想死啊!”</p>
咔擦!</p>
但斩首刀还是落了下来。</p>
徐少泉看着这一幕都不由得心里一颤,对叶初春道:“你去福建告诉叶公吧,牧斋先生等未能幸免一死,他身为神庙当年作为倚重的辅臣!难道真想要看见那个暴君还有那个奸贼这样荼毒江南、并逼得天下皆反吗?!”</p>
叶初春点首:“我明日就去福建!”</p>
……</p>
“钱牧斋他们真的被杀了?”</p>
叶向高得知此事后直接后退了几步,整个人差点就没站稳,摔倒在地上。</p>
一时,叶向高突然直接跑到庭院里,朝北跪了下来,吼了起来:“陛下!”</p>
接着,叶向高就哭说道:“士绅连表达不满都不允许,陛下你到底要把我们逼到什么地步,真要逼得有人要不惜冒九族之祸杀你吗?!”</p>
叶向高说着就猛地咳嗽了起来,然后又道:“我大明神宗皇帝呀!您当年若是能让太子尽早出阁读书,让皇长子也尽快有见习之师,何至于有如今这般局面。”</p>
“阁老!”</p>
叶初春见此忙把叶向高扶了起来。</p>
叶向高这才站了起来,继续说道:“陛下不懂事,怎么方大兴也不懂事,大家虽政见不同,但到底都是士大夫,他为何要这般斩尽杀绝?”</p>
“学生也不知,但学生等的确已经给他的党羽跪下了!但方家公子依旧不肯答应,还向学生等索贿五百万两白银!”</p>
叶初春说了起来。</p>
也顺便编造了一个谎言,颠倒黑白了一把。</p>
“过分!他方家是真要做第二个严家吗?!”</p>
叶向高没有怀疑叶初春的谎话,而是直接相信了叶初春的谎言,并直接这么说了一句。</p>
“所以,如今这方家这等北方士绅助纣为虐,那暴君自然更加猖狂,我江南已是民不聊生,阁老您乃神庙倚重之臣,深受皇恩,难道真要坐视大明因此而亡吗?”</p>
叶初春问了起来。</p>
叶向高听后说道:“老夫亲自给他方从哲写信,问问他方从哲是不是真的要不顾士林情义,使我南北士绅决裂!难道他方从哲是真不怕将来天下大乱后被秋后算账吗?!”</p>
……</p>
“仆一直秉持忠心,为国为民,虽不敢言有三杨之才能,但也无愧于心,无论是停征辽饷,还是实行考成法,皆是为了解民之困、肃清吏治,诸公若真觉得仆现在所作所为是会让天下大乱,甚至让仆身败名裂,那么就让仆承担这样做的后果吧,仆又有何惧之!”</p>
在韩爌、孙如游等朝中大臣质问他为何不救钱谦益等人而不怕将来天下大乱甚至身败名裂后,方从哲直接这么回了一句,然后拂袖进了轿子里,并去了政事堂。</p>
接着。</p>
方从哲待朱由校来到政事堂后就主动说道:“陛下,据户部题本上报,眼下西厂在东南总督冯铨等于南直隶清丈田亩后而重新催缴逋赋后,已催缴得漕粮两千五百一十二万石粮,金花银六百零九万两,白粮一百八十七万石!且已运抵进京。”</p>
朱由校听后点头:“这样一来,国库无疑更加充盈!”</p>
而方从哲则在这时候拿出一本奏本出来,并道:“这说明陛下严政之效已显!真乃可喜可贺之事!</p>
不过这么多粮食进京,而用于目前的军需已是绰绰有余,甚至大部分只能存于京畿;但粮食不比金银,不易储存,也容易遗失,且随着存放时间延长,遗失的会更多;</p>
故以臣之见,既然陛下是欲要让天下士民越来越富庶,这些粮食既然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为好;</p>
这是太仆寺卿毕自严的奏本,他言,大量漕粮进京,朝廷应当借此机会用以工代赈的机会赈济聚集京城的流民,这样既不使粮食白白坏掉,也能救活许多百姓,还能利用这些流民兴建一些必要的工程,也防止流民生事;</p>
但毕自严又建言,朝廷若真这样做,当如同发百官俸禄用银币一样,给百姓务工者也发银币,并再卖以百姓官粮,如此避免大量粮食直接发到百姓手里而导致京城粮价大跌,而伤京畿农户,也能解决北方民间比南方缺银而导致交易不畅之问题。”</p>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站了起来,笑道:“这个毕自严是个干才!很懂钱法之道!”</p>
方从哲笑了起来:“臣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在说起此事时,先将他的奏本呈递给陛下您。”</p>
“元辅有心了!”</p>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现在方从哲这么一提醒,他倒也因此想起了毕自严这个在历史上很有经济才能的官员。</p>
为此,朱由校说后就又道:“准毕自严所奏!着户部立即部议此事。”</p>
“臣遵旨!”</p>
方从哲回了一句。</p>
朱由校这时候又说道:“这些有能为的大臣,政事堂都得先记录在案,随时准备大用,比如这个毕自严,很有管钱谷之事的头脑,到时候就让他负责他自己所奏之事,让他替朝廷筹办一粮业局,专营粮食售卖。”</p>
“臣遵旨!以臣之见,南京户部尚书崔景荣、文选司郎中范景文皆堪有才能,可堪一用。”</p>
方从哲说了起来。</p>
“那就都记录在案。”</p>
朱由校说着就离开了政事堂,然后回了乾清宫,然后给了几张纸条给方从哲:“还有这些人,你也记录起来。”</p>
方从哲大为惊讶,他没想到皇帝陛下早就暗中记下了许多大臣的名字,而且还有评语,不禁心道:“也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记我方从哲?!”</p>
这时候,方从哲拿起第一个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王在晋:</p>
王在晋——善后勤,善统筹调度</p>
</p>sxbiquge/read/4/4308/ )
要知道,历史上的他即便因为参与谋反,而被清廷有司抓获,也能通过花钱买下一条命来。</p>
如今,在大明,他却未能依靠江南士绅买下一条命来。</p>
这简直是令他无法接受的结果。</p>
所以,钱谦益不得不骂方从哲。</p>
他不明白方从哲为何连银子也不要也要听皇帝的话把他们处死。</p>
钱谦益很不想死。</p>
但现在已经由不得他。</p>
因为朱由校下旨让他溺水而死。</p>
所以,冯铨让人给钱谦益准备了一个大水缸,准备让人将钱谦益丢进大水缸里。</p>
而钱谦益在被押到台子上后,他就看见了在他面前的台下有一大水缸,大水缸里还有昨晚才凝结的一些冰块。</p>
钱谦益因此不自觉地哆嗦起来。</p>
“我怕冷,我真的怕冷,这水一看上去,就又冷又凉啊!”</p>
钱谦益还因此说了起来。</p>
“时辰已到!行刑!”</p>
不久之后,冯铨一声令下,钱谦益还是被直接推进了大水缸里。</p>
扑通一声。</p>
“冷,好冷啊!放我出去吧!我错了!”</p>
钱谦益大喊了起来。</p>
但没人理会他,只有兵丁用长棍将钱谦益使劲往水里压。</p>
这边。</p>
叶茂才和张溥也被摁在了行刑台上。</p>
两人皆悔恨至极,大喊起来:“我不想死啊!”</p>
咔擦!</p>
但斩首刀还是落了下来。</p>
徐少泉看着这一幕都不由得心里一颤,对叶初春道:“你去福建告诉叶公吧,牧斋先生等未能幸免一死,他身为神庙当年作为倚重的辅臣!难道真想要看见那个暴君还有那个奸贼这样荼毒江南、并逼得天下皆反吗?!”</p>
叶初春点首:“我明日就去福建!”</p>
……</p>
“钱牧斋他们真的被杀了?”</p>
叶向高得知此事后直接后退了几步,整个人差点就没站稳,摔倒在地上。</p>
一时,叶向高突然直接跑到庭院里,朝北跪了下来,吼了起来:“陛下!”</p>
接着,叶向高就哭说道:“士绅连表达不满都不允许,陛下你到底要把我们逼到什么地步,真要逼得有人要不惜冒九族之祸杀你吗?!”</p>
叶向高说着就猛地咳嗽了起来,然后又道:“我大明神宗皇帝呀!您当年若是能让太子尽早出阁读书,让皇长子也尽快有见习之师,何至于有如今这般局面。”</p>
“阁老!”</p>
叶初春见此忙把叶向高扶了起来。</p>
叶向高这才站了起来,继续说道:“陛下不懂事,怎么方大兴也不懂事,大家虽政见不同,但到底都是士大夫,他为何要这般斩尽杀绝?”</p>
“学生也不知,但学生等的确已经给他的党羽跪下了!但方家公子依旧不肯答应,还向学生等索贿五百万两白银!”</p>
叶初春说了起来。</p>
也顺便编造了一个谎言,颠倒黑白了一把。</p>
“过分!他方家是真要做第二个严家吗?!”</p>
叶向高没有怀疑叶初春的谎话,而是直接相信了叶初春的谎言,并直接这么说了一句。</p>
“所以,如今这方家这等北方士绅助纣为虐,那暴君自然更加猖狂,我江南已是民不聊生,阁老您乃神庙倚重之臣,深受皇恩,难道真要坐视大明因此而亡吗?”</p>
叶初春问了起来。</p>
叶向高听后说道:“老夫亲自给他方从哲写信,问问他方从哲是不是真的要不顾士林情义,使我南北士绅决裂!难道他方从哲是真不怕将来天下大乱后被秋后算账吗?!”</p>
……</p>
“仆一直秉持忠心,为国为民,虽不敢言有三杨之才能,但也无愧于心,无论是停征辽饷,还是实行考成法,皆是为了解民之困、肃清吏治,诸公若真觉得仆现在所作所为是会让天下大乱,甚至让仆身败名裂,那么就让仆承担这样做的后果吧,仆又有何惧之!”</p>
在韩爌、孙如游等朝中大臣质问他为何不救钱谦益等人而不怕将来天下大乱甚至身败名裂后,方从哲直接这么回了一句,然后拂袖进了轿子里,并去了政事堂。</p>
接着。</p>
方从哲待朱由校来到政事堂后就主动说道:“陛下,据户部题本上报,眼下西厂在东南总督冯铨等于南直隶清丈田亩后而重新催缴逋赋后,已催缴得漕粮两千五百一十二万石粮,金花银六百零九万两,白粮一百八十七万石!且已运抵进京。”</p>
朱由校听后点头:“这样一来,国库无疑更加充盈!”</p>
而方从哲则在这时候拿出一本奏本出来,并道:“这说明陛下严政之效已显!真乃可喜可贺之事!</p>
不过这么多粮食进京,而用于目前的军需已是绰绰有余,甚至大部分只能存于京畿;但粮食不比金银,不易储存,也容易遗失,且随着存放时间延长,遗失的会更多;</p>
故以臣之见,既然陛下是欲要让天下士民越来越富庶,这些粮食既然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为好;</p>
这是太仆寺卿毕自严的奏本,他言,大量漕粮进京,朝廷应当借此机会用以工代赈的机会赈济聚集京城的流民,这样既不使粮食白白坏掉,也能救活许多百姓,还能利用这些流民兴建一些必要的工程,也防止流民生事;</p>
但毕自严又建言,朝廷若真这样做,当如同发百官俸禄用银币一样,给百姓务工者也发银币,并再卖以百姓官粮,如此避免大量粮食直接发到百姓手里而导致京城粮价大跌,而伤京畿农户,也能解决北方民间比南方缺银而导致交易不畅之问题。”</p>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站了起来,笑道:“这个毕自严是个干才!很懂钱法之道!”</p>
方从哲笑了起来:“臣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在说起此事时,先将他的奏本呈递给陛下您。”</p>
“元辅有心了!”</p>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现在方从哲这么一提醒,他倒也因此想起了毕自严这个在历史上很有经济才能的官员。</p>
为此,朱由校说后就又道:“准毕自严所奏!着户部立即部议此事。”</p>
“臣遵旨!”</p>
方从哲回了一句。</p>
朱由校这时候又说道:“这些有能为的大臣,政事堂都得先记录在案,随时准备大用,比如这个毕自严,很有管钱谷之事的头脑,到时候就让他负责他自己所奏之事,让他替朝廷筹办一粮业局,专营粮食售卖。”</p>
“臣遵旨!以臣之见,南京户部尚书崔景荣、文选司郎中范景文皆堪有才能,可堪一用。”</p>
方从哲说了起来。</p>
“那就都记录在案。”</p>
朱由校说着就离开了政事堂,然后回了乾清宫,然后给了几张纸条给方从哲:“还有这些人,你也记录起来。”</p>
方从哲大为惊讶,他没想到皇帝陛下早就暗中记下了许多大臣的名字,而且还有评语,不禁心道:“也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记我方从哲?!”</p>
这时候,方从哲拿起第一个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王在晋:</p>
王在晋——善后勤,善统筹调度</p>
</p>sxbiquge/read/4/4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