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市区出二环,往东北走,奔首都机场方向,就到了顺义县。</p>
三环刚刚开发,外面都是荒地,更别提这种郊区县,除了通往机场的一条大道,入眼一片荒凉。</p>
许非和冯裤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一个屯子里,看着眼前的烧砖厂。</p>
顺义砖厂多,基本是劳改单位,这座砖厂就接收过不少劳改犯,现在成了企业。但还保留着以前的规划和房屋。</p>
冯裤子裹着军大衣,夹着小烟,蹲在砖厂门口,像极了当地的村支书,“环境不错,就是地面干了点,没稀泥,得拿水整个浇一遍。”</p>
“整个浇不成,拍戏没法拍,选块地方意思意思得了。”许非道。</p>
书里写的劳改砖厂,由于总下雨,还都是黏土,所以特别稀软,脚踩进去就拔不出来。正经拍戏肯定不能这么拍,需要艺术加工。</p>
“那溜厂房也好,看了五六个砖厂,就这家规划最像。”</p>
“北面得搭个伙房,南边得搭个值班室,烟囱也得做旧。一会去里面瞅瞅,宿舍再合适就更好了。”</p>
书里写砖厂环境:</p>
“用白围墙围起的一个长方形大院,东西相对长长的两排监舍。朝南一面,在黑色院门的两侧,是几间队长办公室和值班室;朝北一面,是伙房,房顶上铁锈斑驳的烟筒里正喷吐着浑浊的灰烟。”</p>
还有监舍构造:</p>
“二十多平米的房间,沿着南北两面墙,用砖头搭起了两排齐膝高的木板铺,只给整个屋子留下一条窄得转不开腰的走道。”</p>
布景就是干这个的,既然原着写了,就得尽力复原。</p>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完,冯裤子扔了烟头,边用脚蹭边问:“我说老弟,我这心里总不踏实,这好像不是咱干的活儿?”</p>
“怎么不是?我们选景是为了布景,布景就是咱的活。”</p>
“那,那也忒超纲了。我们俩把景踩了,把道具收了,把衣服做了,那边还推荐演员,合着幕后都包圆了?”</p>
人家郑小龙让许非管美术这摊事,他倒自动自觉的把关系并列。</p>
许非笑笑,道:“这么说吧,比如你是个领导,叫两名员工去调查今天的西红柿价格。</p>
第一个回来了,说西红柿今天一毛一斤。第二个回来了,说西红柿一毛一斤,比昨天涨了两分钱,因为今天下雨,很多菜贩没有来。不过我看今天的黄瓜很便宜,才七分钱一斤,我把卖黄瓜和卖西红柿的都带来了,您要不要见见?”</p>
他张口就来了个后世着名的成功学案例,问:“你说你喜欢哪个员工?”</p>
“这,这……肯定第二个啊。”</p>
冯裤子挠了挠头皮,道:“不过也得分领导吧,没本事又小心眼的,指不定还觉得他多事儿。”</p>
“就是啊,你看主任和导演是小心眼的么?不是吧,那不就得了!”</p>
“啧!”</p>
冯裤子吸了口冷气,又摸出根烟点上,“嗯,是这个理儿。”</p>
“呵,走吧,进去瞅瞅!”</p>
许非站起身,迈步进厂。</p>
裤子不太得劲,明明比自己小几岁,却总是占据了主导权,更可气的是,自己还扳不回来。</p>
…………</p>
“于普,你那边怎么样?”</p>
“公安部门已经联系妥当,无偿赞助我们场地和资源。我正在跟津门公安沟通,看能不能借用一下港口码头。</p>
剧组工作人员,初定为三十九人,财务后勤已经就位。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五月开拍,总资金四十万。”</p>
制片主任于普道。</p>
“嗯,效率非常高,不错。小许呢,听说你们去找外景了?”林汝为笑问。</p>
“这是我们拍的照片,您过目。”</p>
许非递上一摞照片,道:“我跟冯哥都谈好了,那家砖厂以前也是劳改单位,听说拍歌颂公安干警的剧,人家分文不要,就是几个领导想露露面,能不能安排个小角色?”</p>
《便衣警察》筹备会议上,许非报告了自己的工作进展。</p>
林汝为没说话,只看着那摞照片,有厂房内外的,有大院整体的,还有周边的树木环境,非常细致。</p>
她看了半天,方道:“他们要求台词么?”</p>
“一句两句就行,没有也无所谓。”</p>
“那可以,就定这家砖厂吧。”</p>
“好,我们马上着手布景。”冯裤子急忙忙抢了一句。</p>
“别的还有么?”</p>
“道具方面,正在收集阶段,具体布置看拍摄计划。”</p>
“服装方面,也正在收集准备,一会就能过来一批,具体也得看拍摄计划。”</p>
“……”</p>
林汝为扶了扶眼镜,翻看下会议内容,赫然发现前面的一大段都可以省略了,直接从选角开始。</p>
老太太拍了这么多年戏,还是头回碰到如此轻松的情况。</p>
八十年代的剧组非常粗糙,工种不多,分工也没那么细。</p>
后世一个中等规模的剧组,首先要设制片组,包括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财务、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p>
另有导演组,设导演、副导演、场记、动作导演、特技导演等。</p>
摄影组,设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p>
美工组,设总美工师、美工设计及服装、道具、化装等小组等等。</p>
人多,屁事也多,贪钱黑钱的更不少。比如负责找外景的外联制片,人家要一万一天,他回来说两万,这就挣了一万。</p>
许非现在的岗位,应该是总美工,但他干了外联制片的活儿。林汝为反倒很高兴,因为节省了不少时间。</p>
“选角方面我说一下,几个候选我都看了,还是觉得胡亚杰比较合适。”</p>
林汝为翻出胡亚杰的照片,道:“他的亲和力非常重要,五官很正,又有点憨,但身板太瘦了,我想让他提前进组锻炼锻炼,顺便到看守所体验一下生活。”</p>
“好,我去联系。”于普点头。</p>
“还有严君的扮演者,我倾向于这位……”</p>
她又亮出一张,许非一瞧,得嘞,果然是中国第一妈,宋春俪老师。</p>
书中没具体介绍严君的年纪,反正他觉得宋春俪有点大,跟胡亚杰更像是姐弟,不晓得导演怎么考虑的。</p>
“段科长,白志迪经验丰富,可以胜任。”</p>
白志迪,就是《武林外传》里的公孙乌龙。</p>
“施万云,施家姊妹的父亲,我觉得可以邀请兰天野先生出演。”</p>
“兰天野……”</p>
众人都不敢吭声,这位资历太深了,四十年代就演话剧,人艺的第一批演员,执导、出演了很多名作,很少参与影视剧。</p>
“老先生能来么?”</p>
“我还有几分交情,我亲自去请。”林汝为道。</p>
“那敢情好,一下就有底了。”郑小龙笑道。</p>
大家也乐了,有位老先生坐镇,就像添了根台柱子,不怕戏垮。</p>
“杜卫东和卢援朝的候选都差了些,再找一找。施家姊妹我约了试戏时间,统一再看。”</p>
说完了选角,会议结束。</p>
许非往出走,在走廊里,冷不丁见一个年轻人跑进大楼。</p>
“非哥!”</p>
“我都拉回来了,在院里呢。”</p>
“辛苦辛苦!”</p>
许非连忙招呼,跟着他出了大楼,旁人好奇,也随着瞧瞧。</p>
只见电视台院里停着辆三轮车,车上堆满了破旧衣服,脏兮兮的散发着一股臭味。他拎起一件打量,“不错,就是这种褂子,这一天累坏了吧?”</p>
“累倒还成,就觉着现在真是富了,头几年还缝缝补补,一家八辈人穿。现在好嘛,论斤收。”</p>
年轻人感慨,他便是临时借调的员工,叫关景清,跟许非同岁,一顿涮羊肉就被治的服服帖帖。</p>
“找几个人把衣服洗洗,大口子用补丁补上,别太干净。下班等我,还是东来顺!”</p>
“嘿嘿,非哥豪气!”</p>
关景清一挑大拇指。</p>
《便衣警察》的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服装主要分三种。</p>
一种是制服,由公安部门赞助,不用操心。</p>
一种是常服,也好办,因为年头近,家里都存着以前的旧衣服。</p>
第三种就是劳改犯穿的。</p>
许非专门跟老干警咨询过,那会劳改犯穿什么。说上身是白布褂子,没有袖,对襟开,有的可以系盘扣,下身是蓝色或黑色的单裤。</p>
就像影视剧中常见的,旧上海拉黄包车穿的那种。</p>
别的衣服或许还留着,这褂子在城里就很少了,多是老头穿。许非让他挨家挨户收,破破烂烂,大小长短不一,但刚好做犯人服装。</p>
大伙在旁边看着,顿时也七嘴八舌:</p>
“都是收的啊,这下可省了不少钱。”</p>
“小许可以啊,本来还想专门订做呢。”</p>
“没错,当时就是穿褂子,我有个亲戚进去过,有印象。”</p>
许非应付着,又对郑小龙道:“主任,我们能不能加个仓库做服装部门?”</p>
“服装部门?”</p>
“就是拍完戏,这些衣服也留着,按年代类型收好,等于咱们的储备粮。还有那些道具材料啊,也都留着,以后再拍类似的戏,就直接拿出来用了。”</p>
“倒是可以,我跟上面申请申请,再拨出间屋子……”</p>
郑小龙点点头,看他招呼关景清忙活,脑子里忽想起那天会上的一句话,“影视剧必然产业化,产业化的前提就是专业。”</p>
始终没太理解,现在好像有点明白这意思了。</p>
(夏天一定不要乱吃啊,等我养好了继续补更……)</p>sxbiquge/read/43/43489/ )
三环刚刚开发,外面都是荒地,更别提这种郊区县,除了通往机场的一条大道,入眼一片荒凉。</p>
许非和冯裤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一个屯子里,看着眼前的烧砖厂。</p>
顺义砖厂多,基本是劳改单位,这座砖厂就接收过不少劳改犯,现在成了企业。但还保留着以前的规划和房屋。</p>
冯裤子裹着军大衣,夹着小烟,蹲在砖厂门口,像极了当地的村支书,“环境不错,就是地面干了点,没稀泥,得拿水整个浇一遍。”</p>
“整个浇不成,拍戏没法拍,选块地方意思意思得了。”许非道。</p>
书里写的劳改砖厂,由于总下雨,还都是黏土,所以特别稀软,脚踩进去就拔不出来。正经拍戏肯定不能这么拍,需要艺术加工。</p>
“那溜厂房也好,看了五六个砖厂,就这家规划最像。”</p>
“北面得搭个伙房,南边得搭个值班室,烟囱也得做旧。一会去里面瞅瞅,宿舍再合适就更好了。”</p>
书里写砖厂环境:</p>
“用白围墙围起的一个长方形大院,东西相对长长的两排监舍。朝南一面,在黑色院门的两侧,是几间队长办公室和值班室;朝北一面,是伙房,房顶上铁锈斑驳的烟筒里正喷吐着浑浊的灰烟。”</p>
还有监舍构造:</p>
“二十多平米的房间,沿着南北两面墙,用砖头搭起了两排齐膝高的木板铺,只给整个屋子留下一条窄得转不开腰的走道。”</p>
布景就是干这个的,既然原着写了,就得尽力复原。</p>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完,冯裤子扔了烟头,边用脚蹭边问:“我说老弟,我这心里总不踏实,这好像不是咱干的活儿?”</p>
“怎么不是?我们选景是为了布景,布景就是咱的活。”</p>
“那,那也忒超纲了。我们俩把景踩了,把道具收了,把衣服做了,那边还推荐演员,合着幕后都包圆了?”</p>
人家郑小龙让许非管美术这摊事,他倒自动自觉的把关系并列。</p>
许非笑笑,道:“这么说吧,比如你是个领导,叫两名员工去调查今天的西红柿价格。</p>
第一个回来了,说西红柿今天一毛一斤。第二个回来了,说西红柿一毛一斤,比昨天涨了两分钱,因为今天下雨,很多菜贩没有来。不过我看今天的黄瓜很便宜,才七分钱一斤,我把卖黄瓜和卖西红柿的都带来了,您要不要见见?”</p>
他张口就来了个后世着名的成功学案例,问:“你说你喜欢哪个员工?”</p>
“这,这……肯定第二个啊。”</p>
冯裤子挠了挠头皮,道:“不过也得分领导吧,没本事又小心眼的,指不定还觉得他多事儿。”</p>
“就是啊,你看主任和导演是小心眼的么?不是吧,那不就得了!”</p>
“啧!”</p>
冯裤子吸了口冷气,又摸出根烟点上,“嗯,是这个理儿。”</p>
“呵,走吧,进去瞅瞅!”</p>
许非站起身,迈步进厂。</p>
裤子不太得劲,明明比自己小几岁,却总是占据了主导权,更可气的是,自己还扳不回来。</p>
…………</p>
“于普,你那边怎么样?”</p>
“公安部门已经联系妥当,无偿赞助我们场地和资源。我正在跟津门公安沟通,看能不能借用一下港口码头。</p>
剧组工作人员,初定为三十九人,财务后勤已经就位。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五月开拍,总资金四十万。”</p>
制片主任于普道。</p>
“嗯,效率非常高,不错。小许呢,听说你们去找外景了?”林汝为笑问。</p>
“这是我们拍的照片,您过目。”</p>
许非递上一摞照片,道:“我跟冯哥都谈好了,那家砖厂以前也是劳改单位,听说拍歌颂公安干警的剧,人家分文不要,就是几个领导想露露面,能不能安排个小角色?”</p>
《便衣警察》筹备会议上,许非报告了自己的工作进展。</p>
林汝为没说话,只看着那摞照片,有厂房内外的,有大院整体的,还有周边的树木环境,非常细致。</p>
她看了半天,方道:“他们要求台词么?”</p>
“一句两句就行,没有也无所谓。”</p>
“那可以,就定这家砖厂吧。”</p>
“好,我们马上着手布景。”冯裤子急忙忙抢了一句。</p>
“别的还有么?”</p>
“道具方面,正在收集阶段,具体布置看拍摄计划。”</p>
“服装方面,也正在收集准备,一会就能过来一批,具体也得看拍摄计划。”</p>
“……”</p>
林汝为扶了扶眼镜,翻看下会议内容,赫然发现前面的一大段都可以省略了,直接从选角开始。</p>
老太太拍了这么多年戏,还是头回碰到如此轻松的情况。</p>
八十年代的剧组非常粗糙,工种不多,分工也没那么细。</p>
后世一个中等规模的剧组,首先要设制片组,包括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财务、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p>
另有导演组,设导演、副导演、场记、动作导演、特技导演等。</p>
摄影组,设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p>
美工组,设总美工师、美工设计及服装、道具、化装等小组等等。</p>
人多,屁事也多,贪钱黑钱的更不少。比如负责找外景的外联制片,人家要一万一天,他回来说两万,这就挣了一万。</p>
许非现在的岗位,应该是总美工,但他干了外联制片的活儿。林汝为反倒很高兴,因为节省了不少时间。</p>
“选角方面我说一下,几个候选我都看了,还是觉得胡亚杰比较合适。”</p>
林汝为翻出胡亚杰的照片,道:“他的亲和力非常重要,五官很正,又有点憨,但身板太瘦了,我想让他提前进组锻炼锻炼,顺便到看守所体验一下生活。”</p>
“好,我去联系。”于普点头。</p>
“还有严君的扮演者,我倾向于这位……”</p>
她又亮出一张,许非一瞧,得嘞,果然是中国第一妈,宋春俪老师。</p>
书中没具体介绍严君的年纪,反正他觉得宋春俪有点大,跟胡亚杰更像是姐弟,不晓得导演怎么考虑的。</p>
“段科长,白志迪经验丰富,可以胜任。”</p>
白志迪,就是《武林外传》里的公孙乌龙。</p>
“施万云,施家姊妹的父亲,我觉得可以邀请兰天野先生出演。”</p>
“兰天野……”</p>
众人都不敢吭声,这位资历太深了,四十年代就演话剧,人艺的第一批演员,执导、出演了很多名作,很少参与影视剧。</p>
“老先生能来么?”</p>
“我还有几分交情,我亲自去请。”林汝为道。</p>
“那敢情好,一下就有底了。”郑小龙笑道。</p>
大家也乐了,有位老先生坐镇,就像添了根台柱子,不怕戏垮。</p>
“杜卫东和卢援朝的候选都差了些,再找一找。施家姊妹我约了试戏时间,统一再看。”</p>
说完了选角,会议结束。</p>
许非往出走,在走廊里,冷不丁见一个年轻人跑进大楼。</p>
“非哥!”</p>
“我都拉回来了,在院里呢。”</p>
“辛苦辛苦!”</p>
许非连忙招呼,跟着他出了大楼,旁人好奇,也随着瞧瞧。</p>
只见电视台院里停着辆三轮车,车上堆满了破旧衣服,脏兮兮的散发着一股臭味。他拎起一件打量,“不错,就是这种褂子,这一天累坏了吧?”</p>
“累倒还成,就觉着现在真是富了,头几年还缝缝补补,一家八辈人穿。现在好嘛,论斤收。”</p>
年轻人感慨,他便是临时借调的员工,叫关景清,跟许非同岁,一顿涮羊肉就被治的服服帖帖。</p>
“找几个人把衣服洗洗,大口子用补丁补上,别太干净。下班等我,还是东来顺!”</p>
“嘿嘿,非哥豪气!”</p>
关景清一挑大拇指。</p>
《便衣警察》的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服装主要分三种。</p>
一种是制服,由公安部门赞助,不用操心。</p>
一种是常服,也好办,因为年头近,家里都存着以前的旧衣服。</p>
第三种就是劳改犯穿的。</p>
许非专门跟老干警咨询过,那会劳改犯穿什么。说上身是白布褂子,没有袖,对襟开,有的可以系盘扣,下身是蓝色或黑色的单裤。</p>
就像影视剧中常见的,旧上海拉黄包车穿的那种。</p>
别的衣服或许还留着,这褂子在城里就很少了,多是老头穿。许非让他挨家挨户收,破破烂烂,大小长短不一,但刚好做犯人服装。</p>
大伙在旁边看着,顿时也七嘴八舌:</p>
“都是收的啊,这下可省了不少钱。”</p>
“小许可以啊,本来还想专门订做呢。”</p>
“没错,当时就是穿褂子,我有个亲戚进去过,有印象。”</p>
许非应付着,又对郑小龙道:“主任,我们能不能加个仓库做服装部门?”</p>
“服装部门?”</p>
“就是拍完戏,这些衣服也留着,按年代类型收好,等于咱们的储备粮。还有那些道具材料啊,也都留着,以后再拍类似的戏,就直接拿出来用了。”</p>
“倒是可以,我跟上面申请申请,再拨出间屋子……”</p>
郑小龙点点头,看他招呼关景清忙活,脑子里忽想起那天会上的一句话,“影视剧必然产业化,产业化的前提就是专业。”</p>
始终没太理解,现在好像有点明白这意思了。</p>
(夏天一定不要乱吃啊,等我养好了继续补更……)</p>sxbiquge/read/43/43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