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李春景带着第二军主力朝着西北方向奔袭武昌后,那么在南昌以及后方的丰城等地,就只剩下区区一个第六步兵师了。
虽然说第六步兵师在最近一段时间也是进行了整编,不过却是没有彻底完成,只是把一个长矛团改编成为火枪团,炮兵部队也只扩充了一个炮兵营。
尚未完成整编的第六步兵师,虽然也拥有一万三千余人,但是火枪的数量三千支都不到,野战炮也只有二十多门,和第五步兵师这种彻底完成整编,拥有四千多支火枪以及五十四门野战炮的部队比起来,战斗力的差距还是有的。
唯一情况比较好的就是,第六步兵师里的重甲步兵,大多也是换装了板甲!
板甲这东西,对于已经初步实现了水力动力、机械化生产的大唐工部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甚至制造起来最大的困难就是钢材的生产比较难,但是加工阶段却是比较容易。
所以自从建成了板甲的流水线后,板甲几乎每一天都能够大批量的被生产出来。
当然了,这种批量生产的板甲虽然说防御力是有了,但是和美观绝对扯不上关系,甚至一些体型比较矮小或者特别高大的士兵,都是无法找到适合他们穿的板甲。
因为大唐的板甲,生产的时候为了简化工艺,提供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只生产固定的四种大小的板甲,如果这四种都穿不下,那么就没有办法了。
板甲这种东西生产起来容易,目前也已经是大批量的取代原有的各种盔甲,尤其是铁甲成为了重甲步兵们的标准配置。
李春景为了加强南昌和丰城的防守,虽然带走了主力部队,但是却是给蔡二虎也留下了不少可用来防御的武器,比如说给蔡二虎还留下了一个野战炮兵营以及大量的手榴弹、地雷。
此外还有大量缴获自明军的火炮也是继续留在了南昌城头上!
而这一部分缴获自明军的火炮,其实数量并不少,而且那些野战炮虽然质量上比大唐工部生产的要差一些,但是也勉强能够用。
吉安庐陵一战,南昌一战,第二军不仅仅是俘虏了数以万计的明军,同样也是缴获了大量明军的军械,那些冷兵器就不说了,大唐陆军基本上只挑选其中质量最好的一部分使用。
另外一部分质量尚可的刀剑,一部分是挑选出来给公务人员装备,比如说巡警、税务稽查队的人员,有一部分则是配属屯垦团、民夫。
至于说剩下那些质量实在太差的,基本都是直接回炉了,这年头的废铜烂铁其实也是挺值钱的。
而热武器的话,火枪的处理要麻烦的多,虽然说明王朝的火枪都是仿制大唐王师的火枪,但是他们的火枪制造依旧处于手工阶段,而且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工匠制造出来的火枪只是外观相似,但是实际上区别相当大,其中最困扰大唐陆军的就是,他们的口径竟然不统一。
缴获的不少明军火枪,口径从十毫米到十五毫米不等!
说实话,直到现在,大唐王朝的后勤部官员都是没搞懂,这明王朝的火枪怎么能够把口径弄这么多出来!
而大唐陆军使用的火枪弹药,都是纸壳定装弹药,发射药和子弹都已经是提前捆绑好在一起的,虽然说这种子弹只有一部分是兵工厂直接生产,很多前线部队里的弹药都是他们当地制造的,但是想要当地制造也得有融化铅弹的模具啊!
这子弹的口径都不一样,模具自然也就用不上了。
但是要把这些火枪直接扔了更加不可能,大唐陆军可以把缴获自明军的冷兵器直接扔了,但是对于枪炮还是比较在乎的。
最后没办法,只能是把缴获的火枪进行口径测试,如果口径是十四毫米的,则是直接补充给普通部队使用。
如果口径不用动的话,其他方面其实都不用怎么动的,因为人家明王朝制造的火枪,准星、标尺以及刺刀也都是样样不缺的,要不然怎么叫仿制呢。
但是如果口径不是十四毫米的火枪,那么就是进行分类,然后如果某个口径的火绳多了,那么就集中装备给某个部队,而目前,装备这种特殊口径的火枪只局限于辎重、炮兵运输兵等辅助兵力,而战斗步兵则是依旧不装备。
同时专门给这些特殊的火枪打造制造铅弹的模具,同时测试发射药的用量,制造符合大唐陆军标准的纸壳弹药标准。
这些缴获的火枪里,十三毫米的最多,足足有五百多支,而第二军已经是用这一批十三毫米的明造火枪装备了两个辎重营。
其他口径的火枪则是还略少一些,目前还囤积在南昌、赣州的仓库里,而现在第六步兵师所面临的压力太大,李春景也是把剩下的这五六百支乱七八糟的口径拿出来交付第六步兵师,让他们临时用着。
用着不方便总比没有好啊!
火枪的处理麻烦,而火炮的处理则是要相当简单一些,明军的火绳枪造的不咋地,但是他们的火炮造的还不错,虽然也说存在这种或这样的质量问题。
但是他们仿制大唐陆军的火炮,其口径还是保持了原来的口径标准,这就让大唐陆军缴获了明军的这些野战炮后,基本上连适应都不用适应,直接就可以使用。
甚至现在明军制造的五斤野战炮而且还都是清一色的青铜制造,这制造的工艺虽然还不太成熟,但是身管寿命可要比大唐陆军工部的铁铸五斤野战炮强得多,更加不容易炸膛。
前线的炮兵们,其实还是挺喜欢用明军制造的五斤青铜跑的。
可惜,这些标准的野战炮缴获都不多,明军人家生产的也不多,缴获最多的还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碗口炮,将军炮、佛郎机炮之类的。
而这些火炮,大唐陆军的炮兵部队基本都是看不上的,而这些缴获的火炮,其明军大多都是被大唐陆军搬上城头,作为固定防御火力使用。
这些缴获的火炮,李春景也是清一色的交给了第六步兵师使用!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第六步兵师的防御作战能力!
当李春景带着大军以及同等数量的民夫,浩浩汤汤一共七万人离开南昌北上的时候,蔡二虎就是召集第六步兵师开始布置防务。
当然了,详细的布防并不是蔡二虎干的,而是第六步兵师的参谋团队所做的。
蔡二虎也是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说起各种战术理论来,也是不如那些科班出身的参谋,所以大多时候,他都是极为尊重手底下的参谋团队。
大量参谋制定的防备战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算是复杂。
首先,第六步兵师的主力驻防南昌,另外下丰城也留下了一个团驻防!
如果抚州明军趁机袭击丰城的话,那么丰城守军就死守,然后第六步兵师主力就会立即出击,奔袭丰城,在丰城城下歼灭来袭明军。
如果说九江方向的明军也出动了,来的少了,第六步兵师都懒得搭理他们。
但是如果说九江、南康方向的明军是主力来袭,那么就不是第六步兵师自己的事了,到时候李春景就会率领第二军主力直接前往拦截,这个时候还打什么武昌了,直接趁机把明军在九江、南康方向的重兵集团消灭在原野上才是王道啊!
到时候,甚至第六步兵师也会派遣部队北上配合第二军主力作战!
如果能够歼灭九江、南康方向的张岳督标主力部队,哪怕丰城被攻克,南昌被包围都是值得的。
李春景率军走了,蔡二虎带着第六步兵师留守后方,这也就宣告着大唐王朝掀起了本年度秋冬攻势的第二轮大规模行动:奔袭武昌!
李春景一动,附近地区的明军侦骑立即就是探知了这个情况,并且很快就是送到了九江方向的明军将领手中。
此时坐镇九江的并不是张岳,半个月前,张岳就已经是返回了武昌,坐镇武昌这个大本营,防止裁汰卫所兵的过程里出现什么意外,同时也是为了敦促手底下人加速募兵和造枪炮。
现在,坐镇九江的乃是督标左军统帅杜丹清,当然了,督标左军统帅这并不是杜丹清的官职,甚至连都不是朝廷承认的武将官职或者差遣,这只是张岳的私人任命而已,他的本官其实是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高官,而这个正四品可比地方官员的正四品高多了。
左右佥都御史,这通常是一省巡抚的标配!
换句话说,杜丹清的政治地位,其实是和一省巡抚相当的!
为了解决督标新军这支特殊的文官统帅的部队里头的官员们的职衔,张岳也是颇费苦心,他不能把手底下的这些文官直接搞成武官的官职。
所以总兵啊,游击什么的都是不能用,要不然的话,手底下一群文官将领能恨死他!
本官堂堂正途科举出身的进士官,你给老子搞一个武将头衔,这岂不是把本官当成粗鲁不堪的武夫看待?123xyq/read/0/724/ )
虽然说第六步兵师在最近一段时间也是进行了整编,不过却是没有彻底完成,只是把一个长矛团改编成为火枪团,炮兵部队也只扩充了一个炮兵营。
尚未完成整编的第六步兵师,虽然也拥有一万三千余人,但是火枪的数量三千支都不到,野战炮也只有二十多门,和第五步兵师这种彻底完成整编,拥有四千多支火枪以及五十四门野战炮的部队比起来,战斗力的差距还是有的。
唯一情况比较好的就是,第六步兵师里的重甲步兵,大多也是换装了板甲!
板甲这东西,对于已经初步实现了水力动力、机械化生产的大唐工部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甚至制造起来最大的困难就是钢材的生产比较难,但是加工阶段却是比较容易。
所以自从建成了板甲的流水线后,板甲几乎每一天都能够大批量的被生产出来。
当然了,这种批量生产的板甲虽然说防御力是有了,但是和美观绝对扯不上关系,甚至一些体型比较矮小或者特别高大的士兵,都是无法找到适合他们穿的板甲。
因为大唐的板甲,生产的时候为了简化工艺,提供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只生产固定的四种大小的板甲,如果这四种都穿不下,那么就没有办法了。
板甲这种东西生产起来容易,目前也已经是大批量的取代原有的各种盔甲,尤其是铁甲成为了重甲步兵们的标准配置。
李春景为了加强南昌和丰城的防守,虽然带走了主力部队,但是却是给蔡二虎也留下了不少可用来防御的武器,比如说给蔡二虎还留下了一个野战炮兵营以及大量的手榴弹、地雷。
此外还有大量缴获自明军的火炮也是继续留在了南昌城头上!
而这一部分缴获自明军的火炮,其实数量并不少,而且那些野战炮虽然质量上比大唐工部生产的要差一些,但是也勉强能够用。
吉安庐陵一战,南昌一战,第二军不仅仅是俘虏了数以万计的明军,同样也是缴获了大量明军的军械,那些冷兵器就不说了,大唐陆军基本上只挑选其中质量最好的一部分使用。
另外一部分质量尚可的刀剑,一部分是挑选出来给公务人员装备,比如说巡警、税务稽查队的人员,有一部分则是配属屯垦团、民夫。
至于说剩下那些质量实在太差的,基本都是直接回炉了,这年头的废铜烂铁其实也是挺值钱的。
而热武器的话,火枪的处理要麻烦的多,虽然说明王朝的火枪都是仿制大唐王师的火枪,但是他们的火枪制造依旧处于手工阶段,而且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工匠制造出来的火枪只是外观相似,但是实际上区别相当大,其中最困扰大唐陆军的就是,他们的口径竟然不统一。
缴获的不少明军火枪,口径从十毫米到十五毫米不等!
说实话,直到现在,大唐王朝的后勤部官员都是没搞懂,这明王朝的火枪怎么能够把口径弄这么多出来!
而大唐陆军使用的火枪弹药,都是纸壳定装弹药,发射药和子弹都已经是提前捆绑好在一起的,虽然说这种子弹只有一部分是兵工厂直接生产,很多前线部队里的弹药都是他们当地制造的,但是想要当地制造也得有融化铅弹的模具啊!
这子弹的口径都不一样,模具自然也就用不上了。
但是要把这些火枪直接扔了更加不可能,大唐陆军可以把缴获自明军的冷兵器直接扔了,但是对于枪炮还是比较在乎的。
最后没办法,只能是把缴获的火枪进行口径测试,如果口径是十四毫米的,则是直接补充给普通部队使用。
如果口径不用动的话,其他方面其实都不用怎么动的,因为人家明王朝制造的火枪,准星、标尺以及刺刀也都是样样不缺的,要不然怎么叫仿制呢。
但是如果口径不是十四毫米的火枪,那么就是进行分类,然后如果某个口径的火绳多了,那么就集中装备给某个部队,而目前,装备这种特殊口径的火枪只局限于辎重、炮兵运输兵等辅助兵力,而战斗步兵则是依旧不装备。
同时专门给这些特殊的火枪打造制造铅弹的模具,同时测试发射药的用量,制造符合大唐陆军标准的纸壳弹药标准。
这些缴获的火枪里,十三毫米的最多,足足有五百多支,而第二军已经是用这一批十三毫米的明造火枪装备了两个辎重营。
其他口径的火枪则是还略少一些,目前还囤积在南昌、赣州的仓库里,而现在第六步兵师所面临的压力太大,李春景也是把剩下的这五六百支乱七八糟的口径拿出来交付第六步兵师,让他们临时用着。
用着不方便总比没有好啊!
火枪的处理麻烦,而火炮的处理则是要相当简单一些,明军的火绳枪造的不咋地,但是他们的火炮造的还不错,虽然也说存在这种或这样的质量问题。
但是他们仿制大唐陆军的火炮,其口径还是保持了原来的口径标准,这就让大唐陆军缴获了明军的这些野战炮后,基本上连适应都不用适应,直接就可以使用。
甚至现在明军制造的五斤野战炮而且还都是清一色的青铜制造,这制造的工艺虽然还不太成熟,但是身管寿命可要比大唐陆军工部的铁铸五斤野战炮强得多,更加不容易炸膛。
前线的炮兵们,其实还是挺喜欢用明军制造的五斤青铜跑的。
可惜,这些标准的野战炮缴获都不多,明军人家生产的也不多,缴获最多的还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碗口炮,将军炮、佛郎机炮之类的。
而这些火炮,大唐陆军的炮兵部队基本都是看不上的,而这些缴获的火炮,其明军大多都是被大唐陆军搬上城头,作为固定防御火力使用。
这些缴获的火炮,李春景也是清一色的交给了第六步兵师使用!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第六步兵师的防御作战能力!
当李春景带着大军以及同等数量的民夫,浩浩汤汤一共七万人离开南昌北上的时候,蔡二虎就是召集第六步兵师开始布置防务。
当然了,详细的布防并不是蔡二虎干的,而是第六步兵师的参谋团队所做的。
蔡二虎也是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说起各种战术理论来,也是不如那些科班出身的参谋,所以大多时候,他都是极为尊重手底下的参谋团队。
大量参谋制定的防备战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算是复杂。
首先,第六步兵师的主力驻防南昌,另外下丰城也留下了一个团驻防!
如果抚州明军趁机袭击丰城的话,那么丰城守军就死守,然后第六步兵师主力就会立即出击,奔袭丰城,在丰城城下歼灭来袭明军。
如果说九江方向的明军也出动了,来的少了,第六步兵师都懒得搭理他们。
但是如果说九江、南康方向的明军是主力来袭,那么就不是第六步兵师自己的事了,到时候李春景就会率领第二军主力直接前往拦截,这个时候还打什么武昌了,直接趁机把明军在九江、南康方向的重兵集团消灭在原野上才是王道啊!
到时候,甚至第六步兵师也会派遣部队北上配合第二军主力作战!
如果能够歼灭九江、南康方向的张岳督标主力部队,哪怕丰城被攻克,南昌被包围都是值得的。
李春景率军走了,蔡二虎带着第六步兵师留守后方,这也就宣告着大唐王朝掀起了本年度秋冬攻势的第二轮大规模行动:奔袭武昌!
李春景一动,附近地区的明军侦骑立即就是探知了这个情况,并且很快就是送到了九江方向的明军将领手中。
此时坐镇九江的并不是张岳,半个月前,张岳就已经是返回了武昌,坐镇武昌这个大本营,防止裁汰卫所兵的过程里出现什么意外,同时也是为了敦促手底下人加速募兵和造枪炮。
现在,坐镇九江的乃是督标左军统帅杜丹清,当然了,督标左军统帅这并不是杜丹清的官职,甚至连都不是朝廷承认的武将官职或者差遣,这只是张岳的私人任命而已,他的本官其实是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高官,而这个正四品可比地方官员的正四品高多了。
左右佥都御史,这通常是一省巡抚的标配!
换句话说,杜丹清的政治地位,其实是和一省巡抚相当的!
为了解决督标新军这支特殊的文官统帅的部队里头的官员们的职衔,张岳也是颇费苦心,他不能把手底下的这些文官直接搞成武官的官职。
所以总兵啊,游击什么的都是不能用,要不然的话,手底下一群文官将领能恨死他!
本官堂堂正途科举出身的进士官,你给老子搞一个武将头衔,这岂不是把本官当成粗鲁不堪的武夫看待?123xyq/read/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