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鸟粪是个宝

小说:山沟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时间:2021-10-17 19:40:40 源网站:新笔趣阁
  当御用专列抵达杭州城的时候,众多原本还担心无比的官员们,此时也是放下心来。

  他们还担心李轩因为之前突击视察的村庄,从而导致大怒呢。

  但实际上,李轩并没有和他们想象的那样暴跳大怒。

  从头到尾,李轩都是以一个旁观着的角度去看待诸多问题的,不管是好的,还是说坏的。

  所以,视察完后李轩并没有训斥任何一个人,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而且骂两句也是改变不了什么问题。

  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说一个家庭一个村子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

  要改变这些,需要的是从全国的高度去通盘考虑。

  在李轩初步看来,根源还是在土地上。

  虽然说农村生产的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官员不作为等问题也存在,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主要问题,而是属于次要的问题。

  其根源上,还是在于人多地少!

  由此延伸的一系列问题才是导致帝国依旧有着如此众多的贫困家庭!

  连活下去都是奢望的极端贫困家庭!

  而这,也是更加坚定了李轩的对外扩张的决心:他要为帝国的子民取得生存的土地,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什么开疆扩土的虚荣感,而且切切实实的为了解决民众的生存问题。

  南洋地区的彻底本土化进程必须加快,加大,此外澳洲的大规模移民也是必须提升日程。

  最后更重要的是美洲!

  之前定下的若干年内移民二三十万的规模现在看来还是小了!

  如果还是风帆时代的话,五年内移民二十万人,这绝对是一个花费巨资的任务目标。

  但是现在却已经是蒸汽时代了,新建造的远洋船只,普遍已经是一千吨以上的机帆船只了,乃至两千吨的船只现在也不少了,顶级的客轮更是奔着五千吨去了。

  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其实不用几年,普通民用远洋船只的吨位就能够普遍达到三四千吨以上!

  这个发展速度,大体上将会和军舰的发展速度保持同等,当军舰跨越两千吨大关的时候,民用船只也是奔着这个吨位去了。

  当军舰达到四五千吨的时候,民间的船只同样也是达到了这个吨位,而当海军能够建造七千吨的战舰时,其实民用也能够用上同等吨位,甚至更大吨位的船只。

  而且民用船只在技术上,比军用船只要求要低得多,比如说动力上他们就没有多大的要求,更不用说什么防护了。

  同时民用船只上,尤其是货运船只上,较大的吨位其实平均运输成本还要更低,要不然你以为后世的那些远洋货轮、邮轮为什么都清一色本着几十万吨去啊,还不是因为成本比几万吨的小船运输成本更低。

  目前帝国新建造的远洋商船,普遍都是千吨以上了。

  而五年后,这个标准恐怕是会上涨到两千吨以上。

  十年后,李轩敢肯定,远洋商船的吨位将会上涨到五千吨以上。

  在商船的吨位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大的,和海外的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的,更大规模的海外移民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五年内向美洲移民二十万,如今看来是不够了,这个数字至少应该再翻一倍,最好是能够达到五十万人。

  李轩希望,五年后,在北美洲看到五十万以上的帝国百姓和军政人口,并依托这五十万人口彻底征服北美洲,为迎接更多的帝国移民做好准备。

  等到了彻底控制北美洲,李轩更是打算把北美洲的帝国子民数量增加到千万以上!

  不把北美洲建成华夏的第二家园,李轩是不会停止对北美洲的移民和征服的。

  除了加大对北美洲的移民开发外,北海省、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以及澳洲这五个地方的彻底本土化同样也是重中之重。

  为此,帝国将需要在上述地区采取更加主动的开发策略,以便上述各地有充足的土地和资源来容纳更多的移民。

  南洋各地,哪怕是以现今的技术水准来说,也能够养活至少千万帝国子民!

  至于印度和西亚以及非洲嘛,上述地区的本土化政策,可以缓一缓,而是可以效仿西方国家的殖民政策,移民则是依靠民众的自发性,官方除了少数几个核心据点外,其他地方短期内不会大规模的组织官方移民。

  少数几个核心据点,自然是指南非港、锡兰岛等战略要地。

  除了海外移民外,李轩在前往杭州的路上,也是决定了进一步加大对杂交水稻的投入力度,同时土豆和番薯、玉米等外来的农作物也要继续进行本土化培育,以早日推广。

  话说这两点上,其实帝国一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效。

  杂交水稻不是那么好搞的。

  至于土豆和番薯的种植也不容易,为何,水土不服啊!

  要想让土豆和番薯等农作物,适合帝国本土的气候,然后长的又快又好,同时还要达到比较高的产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同样是需要不断的选种培育的。

  帝国目前也只是在少数地方推广这些新农作物而已,这种小规模推广,其实用试验来说更恰当。

  一边小规模推广,并借此大规模培育良种,这就是帝国在这些新农作物的推广和培育上所采取的折衷办法。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李轩也是认为农作物肥料的推广力度也必须加大。

  其实肥料这东西,并不是什么陌生东西,农民老早就开始用农家肥了。

  不过李轩一直都是在等待着化肥出现,不管是尿素为代表的氮肥还是钾肥、磷肥乃至氨肥,李轩都想要,甚至随便那一种只要有都可以。

  但是很可惜的是,上述各种化合物虽然早都出现在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实验室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廉价的生产却是一直没能做到。

  如今大唐帝国的各种化合物的产量其实已经是不小了,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转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生产化肥,依旧是力不从心。

  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成本太高!

  施下去的化肥,其价值比种植出来的粮食还要高,而且是高很多倍!

  这种情况下,化肥根本是不可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

  化肥是指望不上了,李轩也就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鸟粪上!

  其实早些年就是有人在一些海岛上,发现了大量海鸟粪便,也知道鸟粪可以充当肥料。

  但是之前的远洋运输成本相当高昂,船只的吨位都是用来运输香料、瓷器、丝绸等奢饰品的,根本就不会有商人用来运输鸟粪这种大宗货物。

  但是现在,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吨位的机帆船只出现后,海上的运输成本开始大幅度下降,在李轩看来,如今的海运成本,已经是足以用来跨洋运输大宗货物。

  李轩在火车上,思索着各种解决因为人多地少所带来的各种民生问题,该如何解决国内依旧有大量的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时。

  御用专列也是顺利抵达了杭州!

  抵达了杭州这个浙江省府后,李轩自然也是会停下来视察两天,不过也就只有两天而已。

  相对来说,其实杭州的发展比较中庸,没有太多让李轩值得关注的方面。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省城,也是属于传统江南,环太湖地区的城市,杭州的传统农业是不错的,传统的商业以及手工业也是有的,工业革命后也是办了不少的工厂,也是发展出来了一定的工业。

  不过也就这样了!

  夹在上海和宁波这两个商贸港口的中间,并没有给杭州带来太大的发展机遇,反而是被吸血了不少,人们一说到东南沿海投资,基本都是奔着上海去了,谁还去杭州啊。

  哪怕是选其他地方,人们普遍也是选择沿海的通商港口,比如说宁波。

  至于杭州,不好意思,被商人们给忽略了!

  虽然说依托着省城的政治以及文化地位,杭州其实发展并不算差,只是和上海那边比起来,差距太大太大。

  倒是随后前往的宁波,让李轩更有兴趣。

  因为宁波这边走了一条比较专一的竞争路子,人家没有傻乎乎的和上海那边争夺什么工商业,尤其是纺织业上的龙头地位,他们就老老实实依托着宁波商贸港口的优势,再加上浙北地区传统的茶叶优势。

  其他什么都不干,就只干茶叶这个行当,早些年还有生丝和瓷器生意的,但是现在都是被他们主动抛弃了,什么都不搞,一心搞茶叶加工!

  在宁波这边的茶砖厂,甚至比上海那边还要更多,已经是变成了整个江南地区最大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仅次于福建那边。

  专注于这个行业使得了宁波虽然靠近上海,有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在茶叶这个行业里,却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这种发展模式在李轩看来还是不错的。

  地方没有盲目搞什么全面发展,而是依托自身的优势,在某一方面做大做强,这才是大部分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正确道路,如果想要学大城市那样搞什么综合全面发展,是会扑街的!sxbiquge/read/16/16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