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

小说: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时间:2021-03-19 02:56:58 源网站:新笔趣阁
  这些天,东厂在山东大肆抓人的消息纷至沓来,使得京师内也变得气氛紧张,牛鬼蛇神都在静待消息,暗自准备。</p>

  可接下来的一个消息,让京师转瞬间又变得平静无波。</p>

  卢象升率领天雄军到青州府才半个月,七战七捷,斩首数千,迅速评定了民乱,正在班师还朝的路上。</p>

  民乱起的快,下去的也快。</p>

  地方上闹不起来,京师里的人多少也就明白这件事最后的结局了,自然没有人再敢为那些“乱党”当什么靠山。</p>

  刑部尚书李养正府第。</p>

  经去年科举大案后,朝廷的东林力量基本被肃清,李养正也是如今六部尚书中,唯一一个曾经与东林党有过密切接触的人。</p>

  当然,如今他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着,也是在科举大案发生的过程中及时与东林党撇清关系的原因。</p>

  对于听说了唐万丰被抓消息的山东巡抚王惟俭来说,这是他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p>

  现在无论怎么样,毕竟都局限于地方。</p>

  京师中拉帮结派的,要是能拉一个刑部尚书下水,那必然也会有一大群的官员跟着下水。</p>

  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又要升一个级别。</p>

  就算皇帝再强势,也不能把地方和京师一块再清洗一遍,这样做很容易失了人心。</p>

  其实王惟俭盘算的很对,真到了那个时候,朱由校的确很难能那么干,一块把京师再杀一遍。</p>

  清洗地方是一回事,再清洗一遍朝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p>

  地方上无论你怎么抓人、杀人,不过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换了一批,手动给他们洗洗牌而已。</p>

  朝堂上经过上次的科举大案至今,还没有形成两强对立的格局,这次朱由校就是要把温体仁的浙党推上来,在朝廷上和魏忠贤抗衡。</p>

  朝廷上的平衡很重要,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朝局就会发生混乱,朝堂上乱起来,就不用提什么管束地方了。</p>

  地方官员,大多也是和朝堂各个大佬挂钩的。</p>

  所以王惟俭的确抓住了重点,浙党对抗魏党这个新局面不形成,朱由校是不会再轻易动手的。</p>

  李养正有个习惯,吃夜宵。</p>

  他特别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命府中仆人坐上几碟小菜,一壶美酒,坐在空无一人、满天繁星的院子里,独自享受。</p>

  这天也不例外,李养正刚夹了两口小豆放在嘴里嚼着,然后满上一小杯府中佳酿,还没等饮进嘴里,管家便就匆忙跑来。</p>

  “老爷,有个人从山东远道而来,说是有大事言说,面见老爷。”</p>

  “这个时候从山东来的人,还说是有大事相告…”李养正叨咕一句,美滋滋讲小酒送进嘴里,砸吧道:</p>

  “不会有什么好事,不见,免得惹上一身骚。”</p>

  管家应了一声,赶紧回去回复。</p>

  不消片刻,管家匆忙又跑回来,这次脸上带了几分焦急。</p>

  “老爷,那人说他是山东巡抚王惟俭的家仆,要是老爷不见,他就坐在府外不走…”</p>

  “可笑!”</p>

  李养正怒视这边,冷笑道:</p>

  “他不走便不走,我吃我的酒,关我什么事?”</p>

  “出去告诉他,就算他在这里坐到天明,老爷我也不见!王惟俭自己趟了浑水,还要来带上我,怎么想的。”</p>

  “哼,这事依本老爷看,最好就消停在地方,非要把京师也搞乱,他们这帮人就满意了?”</p>

  “告诉仆人,把他给我撵走,出现在门口就撵,撵不走就打,别打死了人就成。”</p>

  “这个时候,可不能出什么意外…”</p>

  管家走了,吩咐妥当后走回来侍奉在一边,见酒杯是空的,赶紧上去添满,一边问道:</p>

  “老爷,我看这不过就是新盐法抓几个人的事,有这么邪乎吗?”</p>

  李养正吃了一口小菜,笑道:</p>

  “我告诉你,这还不算是最邪乎的,当今陛下别看才二十出头,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p>

  “你就瞪大眼仔细看着吧,新盐法推行,谁也阻止不了。”</p>

  管家似懂非懂,又给添了一杯酒。</p>

  “小的也听不明白…”</p>

  “你要是都听明白了,这新盐法也就不会起这么多波澜了,都是贪心…李鳝、唐万丰、王惟俭,都是太贪心了!”</p>

  “他们以为,自己那点小聪明,能斗得过朝廷,能瞒天过海!”</p>

  李养正呵呵一笑,提起小杯一口饮尽,见管家还要倒酒,连忙摆手阻止,起身摇摇晃晃地走回去,道:</p>

  “罢了罢了,明日还要上朝呢!”</p>

  ......</p>

  当晚,紫禁城,乾清宫。</p>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份捷报,不由得松了口气,这个卢象升不愧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文官打起仗来怎么会这么厉害。</p>

  或许是现在的乱民还远没到后期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地步,又或许是朕的官军太强了?</p>

  再看一眼许显纯摆上来监视东厂的密报,朱由校靠在椅子上,事到如今,总算能松口气了。</p>

  不得不说,魏忠贤留着还是大有用处,这种事除了他就找不到第二个适合去办的人。</p>

  东厂无论在处理案子,还是查探情报上,都对朱由校有极大的帮助。</p>

  在得到地方驻军的支持后,东厂抓人、审案、砍头的步骤简直是一气呵成,谁也拦不住。</p>

  魏忠贤受到敲打以后半个月的功夫,就在山东抓了一大批官员,北镇抚司秘密查探,说东厂现在在登莱两地,就已经抓了二十几个文武官员。</p>

  什么概念,基本上整个登莱都要重新换一拨人。</p>

  像是李鳝、唐万丰这样从洪武年间管理盐场至今的世家,被借着新盐法一案连根拔除。</p>

  没了这些曾经的地头蛇,自然就会有新的地头蛇冒出来。</p>

  只是现在这些地头蛇全都明白一个道理,跟朝廷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p>

  海阳盐场的李鳝被抓以后,不知是东厂在打击李家残余势力,就连地方上其余的豪强和盐商们,也都在趁火打劫。</p>

  这其中出现了一个最强的,得到了地方巡盐司的支持,基本上全盘接管了李家在海阳一带的盐业。</p>

  朱由校不想问在这个短暂过程中,地方豪强、官场为了上位的暗中争斗有多精彩,他只在乎一点,新上来的听不听话。</p>

  要是不听话,这不白费事了。</p>

  但是这次基本没出什么意外,新上来的这位比李鳝可老实多了,当然,只是表面上看着老实。</p>

  要是真的老实,他也上不来这个位置。</p>

  除了海阳,青州府和莱州府的地方形势也都差不多,官场和盐业都因为这次朝廷的大规模办贪行动得到重新洗牌。</p>

  新上位的那些,鲜少还有什么敢硬着头皮跟朝廷对着干的。</p>

  到现在,基本上新盐法的事情已经查的一清二楚了。</p>

  地方豪强勾结地方官员,想要玩一出瞒天过海,阻止新盐法在山东及沿海一带的推行。</p>

  山东是主要战场,两淮是焦点争夺地区,其余地方大多望风使舵,随时准备随风倒。</p>

  随着朝廷在山东地区的行动,其余观望的沿海地区,诸如两淮、福建等处,也都陆陆续续开始接纳新盐法。</p>

  当然,还是有不少阳奉阴违的,现在朱由校也懒得去管。</p>

  到时候稽盐署和巡盐司的规模发展起来,朱由校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动手,连东厂也不必插手,巡盐司就能潜移默化的把他们搞定。</p>

  朱由校打算在明天的朝会上,结束山东的这场乱局。</p>

  </p>sxbiquge/read/0/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