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四百五十八章 镇城不容有失

小说: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时间:2021-03-19 02:56:58 源网站:新笔趣阁
  原本这个时候在此处眺望,看见的该是一番绝佳美景。</p>

  夕阳中的雄关重镇,石永贞眼前的景色也的确美不胜收,只可惜现在不是远眺观景的适宜时机。</p>

  最让他吃惊的,是蒙古大军中隐约可见的那顶大纛。</p>

  虽然没怎么经历战事,可石永贞毕竟是久居边关的将门子弟,自幼便识得蒙古各部首领的旗帜,毫无疑问,眼前是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旗帜。</p>

  他心中骇然一凛,蹙眉道:</p>

  “林丹巴图尔也来了,难怪这些蒙古人如此凶猛,不要命似的围城来攻,都是想着在他们大汗面前表现一番吧!”</p>

  言罢,石永贞转头望向城内。</p>

  冷笑连连的话语中,透露着的是极度的忌惮。</p>

  此刻的城内,已然是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绷。</p>

  一名部将来报,说是指挥兵丁抓了一批又一批寻衅滋事的青皮,城中暂时重新安宁下去了,可谁都知道,这种安静只是暂时的。</p>

  一旦蒙古人开始攻城,街市中巡逻的兵丁都要调到城头作战,那个时候,仅凭有司衙门的差役,是看不住城内的。</p>

  内外夹击,又是这样的人数劣势,实在难以守住镇城。</p>

  大同镇城鱼龙混杂,有无数人想要把这里搞乱,然后趁乱捞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p>

  乱世,永远是一些人最喜欢的时候。</p>

  城内已经如此,城头的气氛就更加紧张了。</p>

  把守城楼的明军兵士们已默默将刀拔出鞘内,将箭簇上弦,火炮和火铳,滚木和巨石也都准备齐全,严阵以待。</p>

  石永贞看得出来,一股恐惧感正逐渐弥漫在城头。</p>

  有些人甚至还没等蒙古人攻城,就已经掩饰不住心中的惊慌、畏惧,浑身都在不断的发抖,似乎随时准备拔腿就跑。</p>

  这也难怪,大同镇最精锐的部队就是总兵张万邦的本部两万多人,其余的卫所兵根本没怎么经历战斗,平日里的操训也不是按部就班。</p>

  眼下留守大同镇城的,多还是一些老弱病残,养尊处优惯了,哪里见识过这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真实阵仗?</p>

  “呜呜呜——”</p>

  就在这时,大同镇城的四面响起了嘹亮的角声。</p>

  所有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来了!</p>

  随即,四面围城的蒙古骑兵开始动作,城下早已准备齐全的蒙古部族扛着简易制作的云梯开始猛攻。</p>

  为数众多的轻骑兵们在城外开始画圈打转,令人恐惧的马蹄声伴着陡然间腾起的尘土,不断震撼着整个城关。</p>

  天空上一刻不停的射下箭雨,密密麻麻的插满了城楼。</p>

  这些箭雨的来袭,让守卫城头的明军不得不找地方躲躲藏藏,趁此机会,察哈尔部的部族越过护城壕沟,把云梯架在了城头。</p>

  刚一开打,蒙古部落的人数优势尽显,明军的处境已经极为艰难,接连不断的箭雨,让所有人都抬不起头来。</p>

  ......</p>

  雷公山脚下,几名披着红色衣甲的骑兵驻足不前,为首一名将领拿起单筒千里镜,仔细观察着镇城上的动静。</p>

  仅仅目测,就不难发现远处的战云密布,尘土飞扬,二十里外也能感受到脚下由于大批骑兵跑动起来的微微颤动。</p>

  大同镇城上空,正有滚滚黑烟升起。</p>

  这名将领蹙了蹙眉,然后放下千里镜,很显然,镇城遭到蒙古兵的围困了,看这样子,数量还不少。</p>

  大同镇城在万历年间经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垛口三千,敌楼环绕,即使在九边之中,也是一个极其坚固的重城。</p>

  要向攻取大同,以蒙古人的军械,就算占据人数优势也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才对。</p>

  看起来还有时间决定如何行军……</p>

  想到这里,他策马转身,下令道:“回去禀报镇台,就说镇城已遭蒙古人的围困,不过看样子应该是才被围不久。”</p>

  “是!”</p>

  骑手在马上抱拳接令,转身疾驰而走。</p>

  三里外,一处临时营地,旌旗招展,正有约莫四五万数量的明军在此扎营,几名西路将领的将旗,环绕着大同总兵的张字大纛。</p>

  张万邦与诸将领本来是奉旨在西路集结兵马,可这个时候,却是在东路起了战事。</p>

  白羊口被破,镇虏卫失陷,而镇虏卫距大同镇城仅三十余里,蒙古骑兵可朝发夕至。</p>

  张万邦没有办法,只能率领大军驰援镇城。</p>

  有明以来,莫说是九边重镇失陷,就连被围的情况也没有几次,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头上。</p>

  莫说朝堂上对自己的口诛笔伐,张万邦自己也会觉得愧对天启皇帝的信任,没有必要在大同总兵这个位置上待下去了。</p>

  “你们看,整个镇城立于平原,蒙古骑兵居多,而我军步兵为主,要是就这么驰援过去,势必要引起西路哨骑的注意。”</p>

  张万邦与诸将领聚在地图边上,指着大同镇城周围,说道:</p>

  “到了那个时候,林丹巴图尔只需要派遣一部分骑兵过来,就能轻而易举的在平原上将我们阻挡或者击溃。”</p>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镇城必须要保!”</p>

  说到这里,张万邦抬起头向众人望去。</p>

  副总兵徐永寿双手环胸看了一会地图,忽然指着一处地点,道:“你们看,这里是白登山,整个白登山的地势狭长,所以山口的出入口很窄。”</p>

  “既然是在平原,我军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被西虏哨骑发现是迟早之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这一部分西虏骑兵引到白登山,聚而歼之?”</p>

  闻言,诸将全都将目光汇聚到此一点。</p>

  张万邦摸着下巴微微点头,说道:“白登山的地势,的确适合用伏兵聚歼敌军,只是要用什么方法引他们过来,徐副总兵有想法吗?”</p>

  徐永寿蹙眉看了地图一会,忽然又指向一点,道:</p>

  “这里!”</p>

  广昌营参将渠家祯看着这里,惊呼道:“登白官道!?”</p>

  徐永寿冷冷一笑,道:</p>

  “不错,就是登白官道!”</p>

  “登白官道直抵白登山,两侧都是河流,西虏骑兵居多,若不控制此处官道,是打不下来的镇城的。”</p>

  “林丹巴图尔素来以雄盛之主自居,这次怕就是奔着镇城来的,所以这登白官道,西虏必定视作重中之重!”</p>

  张万邦恍然大悟,拳头锤在地图上,高声道:</p>

  “说得对!”</p>

  “西虏攻城,官道上的留手人马肯定不多,我军可以着力于登白官道。一旦我军重新夺回官道,西虏撤换的骑兵就会无法饮马,必定会派兵来抢。”</p>

  “那个时候,想引这部分骑兵到白登山就容易多了。”</p>

  </p>sxbiquge/read/0/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