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三章 王玄策

小说:大唐不良人 作者:庚新 更新时间:2021-04-01 15:58:10 源网站:新笔趣阁
  有些事不能想得太细。</p>

  否则容易细思极恐。</p>

  就此次上官仪废后之事,死的人又岂止是文官。</p>

  高阳公主才回长安,便莫名身殒。</p>

  真的是郭行真想要那本《大唐西域记》?</p>

  其实高阳公主死了,当年房遗爱的谋返案,才算真正画上句号吧。</p>

  苏大为看了一眼满天星斗。</p>

  没有回答安文生的话,而是陷入深思。</p>

  “阿弥。”</p>

  安文生侧脸看了一眼苏大为。</p>

  篝火的光芒下,橘红的火光照亮了他的半张脸庞。</p>

  虽然年过三十,但这张脸依旧如十多年前一样,充满年青的朝气与锐气。</p>

  只是脸庞的线条,略微柔和了一些。</p>

  目光更加深邃了一些。</p>

  还有就是他的肤色比过去更加黝黑了。</p>

  好像自从辽东回来以后,便一直没白回来过。</p>

  在大唐以白胖为美的前提下,苏大为这副模样,是难以挤进上流贵族圈了。</p>

  近来也确实听人说过,说苏大为一介黑汉,又无出身,又不是考了科举,缘何可以得占高位。</p>

  言语中,不乏影射苏大为,暗指他是靠了武后的裙带关系。</p>

  安文生从侧面看着沉思的苏大为,忽然笑道:“你这副模样,倒真有些下棋之人的风骨。”</p>

  “什么?”</p>

  苏大为回过神来:“什么下棋?陛下那才是真下棋,朝堂这局棋,他隐忍到最后,无论是门阀贵族、武后,还是寒门、包括秘阁和都察寺,各部的成色,都被他看得清清楚楚。”</p>

  说到这里,苏大为忍不住感概:“这天下就没有比陛下更聪明的人,道德经上说,抟气致柔,以柔克刚,陛下可谓至矣。”</p>

  安文生忍不住拍了拍腿:“你至少是看出来了,摸到了门槛,亏我平日自诩聪明,但这些大事,居然没你看得明白。”</p>

  用后世的话说,安文生以为苏大为在第一层,自己在第十层。</p>

  直到今天才恍然发现,李治在九十九层,苏大为至少也有个五六十层,只有自己还在地面上仰望。</p>

  “都说了,是信息不对称,你若执掌都察寺,可以阅遍秘档,也会有所发现。”</p>

  “算了,我也只是说说。”</p>

  安文生摆摆手:“比起情报那种伤脑筋的事,我更愿意尝遍美食,阅遍天下山水。”</p>

  刚说了一句,安文生摸着脸颊怪道:“怎么又被你带偏了,我方才想问,太子那边你打算如何做?”</p>

  “太子……我还要看一看,不急,孙仙翁也到长安了,我正好借此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下太子。”</p>

  “嗬,你跟着陛下,看来也学到了些本事。”</p>

  “什么?”</p>

  “隐忍和下棋……”</p>

  安文生眯着眼睛,提起一壶酒,轻轻晃动:“这次朝堂上,陛下是在钓鱼,看门阀和武后,也在看你。</p>

  其实阿弥你何尝不是在观棋?”</p>

  观棋不语真君子。</p>

  左右逢源未可知?</p>

  苏大为抬头看向安文生,看着这白胖子越来越油腻的脸:“老安,你的脸越发大了。”</p>

  “滚。”</p>

  “我终究还是嫩了点……若早看破陛下心意,这次就该忍到最后,不该将底牌亮出来。这下,陛下知道我的心意,只怕彻底将我归入武后一党了吧。”</p>

  “但陛下还用你管着都察寺。”</p>

  “那是看中我的信息整合能力,将都察寺分成三部,各交给一名空降的少卿,从此以后,人事任免和管理与我无关,我只能处理少卿们交上来的信息做最后整合……还是陛下厉害啊。”</p>

  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p>

  绝不给武后一党真正掌权壮大的机会。</p>

  高明之处在于,还能人尽其能。</p>

  压榨每一个人的价值。</p>

  “真不愧是太宗之子。”</p>

  ……</p>

  苏大为站立在后院演武场上。</p>

  他的双手持着一根铁棍,轻轻转动着手腕,感受着铁棍重心的变化。</p>

  昨夜与安文生一番交心,也算是将积郁在心中的话都吐露出来。</p>

  人有话一直憋着,不利身心,总算还有安文生这等朋友,可以毫无顾忌的吐露心声。</p>

  来大唐后,朋友交了不少,如苏庆节、阿史那道真、周良等人。</p>

  但是朋友也分层级,分圈子。</p>

  高大龙和李博他们虽然也能无话不说,但涉及朝堂之事,唯一能一起讨论一二的,也只有安文生了。</p>

  “文生还没起来吗?”</p>

  苏大为向伫立在一旁,抱着小玉的聂苏问。</p>

  “安大兄一早就走了,他还说帮你去问问李淳风,如果李淳风不肯,他安家愿意收我做女儿。”</p>

  聂苏脸颊涌起一丝晕红。</p>

  虽然没有寻常女子那种扭捏态,但说到自己的终身大事,依然有几分羞涩。</p>

  “这个安文生,以前只是闷骚,现在都明骚了,越来越无耻。”</p>

  苏大为笑骂道。</p>

  “阿兄,什么是明骚?”</p>

  “咳咳,女孩子家不要问这么多。”</p>

  “师父。”</p>

  一旁传来喊声,提着一把横刀的李客兴冲冲的跑了上来。</p>

  “今天能提点客儿一下吗?”</p>

  “来来,我先看看你练的怎么样。”</p>

  苏大为难得有闲遐,也有心情,便向李客招了招手。</p>

  李客闻言大喜,走入场中,先向着苏大为一礼,然后学着大人的模样,举横刀在手:“我这把横刀,长三尺,重……”</p>

  可惜,李客这次依旧要失望了。</p>

  府中奴仆高舍鸡从外面大步赶来,远远的冲着苏大为道:“郎君,有客人求见。”</p>

  苏大为看了一眼一脸失望的李客,冲他歉意的笑道:“先等会,待我接待了客人。”</p>

  说着,又转脸向气喘吁吁的高舍鸡问:“是什么样的客人?”</p>

  “是个贵人,衣着华贵。”</p>

  高舍鸡挠头道:“对了,他说是散朝大夫,好像叫王……。”</p>

  朝廷中朝散大夫有数位。</p>

  但苏大为知道的,只有那么一位。</p>

  散朝大夫,王玄策。</p>

  中年人,身材胖大健硕。</p>

  面貌威严,颔下生着虬须,双目炯炯有神。</p>

  这是个意志坚定,胆大勇毅之人。</p>

  这是王玄策给予苏大为的第一眼感觉。</p>

  他的年纪大概五十上下,身上的衣服果然如高舍鸡所说,异常华美。</p>

  不过却不是官服,而是常服。</p>

  这说明王玄策此来,不是为了公事。</p>

  “散朝大夫,久闻其名,没想到今日能见到。”</p>

  “还请苏郎君不要怪我唐突。”</p>

  王玄策向苏大为拱手道:“之前刘仁愿向我提及你,一直想着要见一见故人之后,但诸务繁忙,直到今日才有机会。”</p>

  “我也是,渴见王大夫久矣。”</p>

  苏大为伸手示意:“请王大夫入书房叙话。”</p>

  “不急。”</p>

  王玄策眸光一闪,左右顾盼道:“苏三郎……先带我去看看三郎吧。”</p>

  提起父亲,苏大为面容一肃,以晚辈礼道:“有劳王大夫挂念,这边请。”</p>

  宅中有一处偏房,就在柳娘子房间旁边。</p>

  里面空空荡荡,唯有一刀,一弩,一个牌位。</p>

  祭祀的乃是苏大为的父亲,苏三郎。</p>

  当年三郎应王玄策征召,随同一起出使中天竺。</p>

  但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时,苏三郎和无数袍泽,一起留在了那片陌生的土地。</p>

  王玄策回长安后,派人送来苏三郎的刀、弩,并及钱千贯。</p>

  而苏大为和柳娘子的生活,也正是从那时起,跌落谷底。</p>

  直到数年后,苏大为得到周良举荐,加入不良人,才有了今日。</p>

  王玄策站在牌位前,默然良久,然后点燃香烛,拜了三拜,这才随苏大为走出来。</p>

  “当年若非三郎,我只怕也会葬身在天竺,也就没有后来之事。”</p>

  王玄策转脸看向苏大为,虎目中闪过一丝歉意:“对不起。”</p>

  “王大夫不必道歉。”</p>

  苏大为抿了抿唇:“父亲是为了王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现在也有军人身份,若国家有征召,也会百死不辞。”</p>

  “好个忠山处处埋忠骨,好个何须马革裹尸还。”</p>

  王玄策不禁动容。</p>

  从他那张刚毅的脸上,涌起一丝激荡,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化作长长一声叹息。</p>

  却是一个多余的字也说不出来。</p>

  大唐国势如日中天。</p>

  纵横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p>

  横贯东西。</p>

  但为了这份伟业,不知多少忠骨埋于异乡。</p>

  这是府兵的责任,是军人的职责所在。</p>

  苏大为接着道:“何况王大夫一直颇为照顾我家,这些我都铭感在心。”</p>

  “你知道了?”</p>

  王玄策脸上现出一抹尴尬:“我没出什么大力,实在无颜提及。”</p>

  苏大为向他郑重道:“力不在大小,在于一心。”</p>

  当年王玄策回长安,送还苏三郎遗物和赠钱后,从未在苏家露面。</p>

  年轻时苏大为还是有些疑虑,甚至多少心里有些替苏三郎不值。</p>

  可是后来他知道,实情是王玄策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压。</p>

  对苏家,他非不为,实不能也。</p>

  不过在暗中,王玄策还是和裴行俭打过招呼,让他照拂苏家一二。</p>

  这才有了后来苏大为进入不良人的事。</p>

  提起过去之事,王玄策多少心中还有些歉然。</p>

  “只怪我人微言轻。”</p>

  他颇为自嘲的摇了摇头。</p>

  “过去的事不提了,王大夫,此次来?”</p>

  “一为祭拜一下三郎,二为了玄奘法师的事。”</p>

  </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