呯!</p>
以李治的城府,在这一瞬间,也觉脑仁一炸。</p>
伸手重重一掌击在扶手上“简直狗胆包天!”</p>
苏大为在心中暗自道对不住了中大兄,谁叫你曾经狂妄的对着鬼室福信说过这些鬼话呢,不用你顶锅实在说不过去。</p>
中大兄确实说过这种话,但那时唐军还没打下百济,百济正不断攻打新罗。</p>
鬼室福信秘通倭国,打算百济与倭国联合出兵,共同吞并新罗。</p>
“倭人确实是狗胆包天,毫无对大唐敬畏之心,白江之败,他们虽然损失惨重,但以臣对倭人的了解,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p>
臣身为熊津都督,必须思虑长远。</p>
打掉倭国,除掉隐患,实乃不得不为。</p>
并且……”</p>
苏大为看了一眼李治的神色,放轻语调道“将倭国纳入大唐治下,新罗也能安定。”</p>
这话出口,紫宸殿内突然安静了一瞬。</p>
李治,似乎颇有些意外的看了苏大为一眼,那眼中的神情仿佛在说原来你也想到了这一层。</p>
人的思维,是分层级的。</p>
真正有智慧的人,所看之事,往往比普通人看得更远,想得更多。</p>
李治的目中隐隐有一丝复杂之色。</p>
这种神色,转瞬即逝。</p>
苏大为也来不及看懂,这位大唐帝王此时心中在想些什么。</p>
但可以肯定一点,以李治的智慧,此时一定明白了苏大为的第二层用意。</p>
第一层,是为了稳定百济的局面,防止倭国持续用兵侵扰。</p>
第二层,是为了看住新罗。</p>
这个小弟,虽然之前表现驯服,但并不意味着新罗人就会一直乖乖听话。</p>
随着大唐在半岛占有绝对的强势,新罗人也开始生出别的心思。</p>
担心被大唐像对百济和高句丽那样吞并,国策必然从亲唐,到拒唐。</p>
但苏大为现在打下了倭国,就如同下围棋,将新罗周边最后一处“活眼”堵上了。</p>
除了乖乖做大唐的小弟,别无它法。</p>
苏大为没有再说话,再等着李治的进一步反应。</p>
武媚娘的眼眸抬起,扫了一眼抱拳立在阶下的苏大为,又看了一眼李治。</p>
低下头,唇角微微翘起。</p>
自己这个阿弟,现在越来越沉稳了。</p>
李治的食指在扶手上,一下接一下的敲击着,又过了片刻,他才开口道“倭国现在局势如何?”</p>
“回陛下,倭国是由几处岛屿串联而成,最近的对马岛,距离新罗只有数十海里,旦夕可至。</p>
过了对马岛,便是倭国的九州,然后是四国、本州、北海道、库页岛。</p>
目前我军已经控制了对马、九州、四国、本州,只剩下北海道与库页岛。”</p>
安文生率着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之前一直进兵顺利。</p>
除了中途因为神道教叛乱的事回军平叛耽搁了一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敌人。</p>
不过,在征服本州之后,在北海道那边,遇到当地土人,名为虾夷族的黑矮生番的袭扰。</p>
再加上占领土地变大后,后续内部的派系和治理问题,以及粮草等问题。</p>
对北海岛和库页岛的攻掠,反而放缓下来。</p>
不过以安文生和黑齿常之计算,占领全部列岛,只是时间问题。</p>
“现在倭国我军兵力几何?”</p>
李治问了一个十分关心的问题。</p>
苏大为斟酌了一下道“之前臣率两个折冲府兵力,共计两千四百人征倭,如今他们大部已经撤回了百济熊津都督府。”</p>
“那倭国?”</p>
“臣吸纳倭国当地流民,以他们为兵,以少量我军将领为将,统御大军。”</p>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p>
这不是先前那种安静,而是李治一下忘了自己要说什么。</p>
天可汗的眼眸,透过炉香雾气落在苏大为身上。</p>
那眼神仿佛在说这也行?!</p>
如果说李治担心苏大为擅自用兵,难以掌握,可当他听说苏大为只用了两千余人后,忽然觉得,这心里怎么觉得有点踏实了。</p>
两千多人,对战时的都督来说,并不算很大的事。</p>
唯一说不过去的就是跨海远征。</p>
但苏大为方才说了,倭国对马岛距离新罗才数十海里。</p>
李治略一思索,便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p>
好像,这倭国确有征服的必要。</p>
何况才动用两千余人。</p>
打仗哪里不要两千人?</p>
这点人够干啥的。</p>
李治微微沉吟着,又问出一个关心的问题“倭国之地,有多大?”</p>
有多大?</p>
这个问题,还真把苏大为给问住了。</p>
他毕竟不是地理专业,又或者考据党,也没有清丈过倭国的土地,只能模糊的道“以臣所知,倭国当有数倍百济大小。”</p>
李治吃了一惊。</p>
“数倍?那是不小了。”</p>
数倍的地盘,那至少是有高句丽的体量大小。</p>
若稍有不慎,没准还真能出个区域</p>
一霸来。</p>
手指在扶手敲了敲“现在倭国你那……那些仆从军有多少?”</p>
“此前统计过一次,现在加入唐军仆从建制的倭军有十万左右。”</p>
“这么多?”</p>
李治眉头微皱,想到了什么。</p>
“陛下,看似多,但倭国比百济大得多,这些兵力要分驻地方,防止地方反叛,也很吃紧。”</p>
李治不置可否。</p>
在他脑海里,想的是制衡之道。</p>
那些倭人仆从,是苏大为征倭一手拉起来的。</p>
不可避免的打下了苏大为的铬印。</p>
做为权谋手腕高明的帝王,是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p>
大唐府兵都是作战临时征召,与统兵大将平时并无太多交集,不用担心形成私兵派系。</p>
但这倭国上的仆从,有十万人的规模,不可不防。</p>
李治敲击扶手的食指停下来,开口道“倭国如此之大,光靠少量将领,恐难以理事,朕欲在倭国设立平倭都督府,你觉得如何?”</p>
苏大为抱拳,躬身,眼观鼻,鼻观心道“凡日月所照,皆为陛下之土,臣唯陛下旨意马首是瞻。”</p>
这个态度,李治还是比较满意的。</p>
他点点头道“甚好。”</p>
具体的安排,便略过不提了。</p>
但之后一定会有一系列的人事安排,空降官员,以执掌倭国,架空苏大为在倭国的势力。</p>
征倭之事,到此告一段落。</p>
李治虽然还有些疑虑,但比较满意苏大为的态度,暂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去追究苏大为的责任。</p>
他只是用手按了按一旁桌案上的一堆奏折“阿弥,你可知道,在你征倭这段时间,朝中有多少折子弹劾你,都被朕压下来了。”</p>
苏大为单膝跪地,脸上露出感激之色“阿弥谢陛下信任,若非陛下许我便宜行事,阿弥也无法打下倭国。”</p>
这番话,既是提醒李治,他当初给过放权的密旨。</p>
又是表达忠心,表达感恩。</p>
李治的目地便达到了。</p>
或抬,或打,都是帝王权谋。</p>
他脸上挂起笑容,抬手亲热的道“站起来吧,你看你,都是自家人,何须如此。”</p>
说着,又扭头向武媚娘道“你看阿弥紧张的,你这做阿姊的,也不知给阿弥看座。”</p>
“啊,我一直看着陛下,倒疏忽了。”</p>
武媚娘忙起身,向李治歉意一笑,亲自从一旁端起一张胡凳,给苏大为送过去。</p>
苏大为忙起身接过。</p>
感觉武媚娘向自己深深看了一眼,眼神若有深意。</p>
“阿姊。”</p>
“阿弥,这几年你在外面辛苦了,看你这又黑又瘦的。”</p>
武媚娘扭头向李治道“陛下,明日我想留阿弥一起用膳。”</p>
“应该的。”</p>
李治点点头。</p>
武媚娘又冲苏大为嫣然一笑,轻提裙角,款款回到李治身边。</p>
李治便是她的主心骨,是她的天。</p>
她现在全部心神,都放在李治身上。</p>
满眼都是宠溺与爱意。</p>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抵抗武媚娘这种温柔的眼神。</p>
“阿弥坐下,坐下说话。”</p>
李治向苏大为挥了挥手。</p>
就在苏大为小心落下半个屁股,摆出诚惶诚恐模样,刚刚落座时,李治突然开口道“朕还有一事不解,百济的扶余丰,还有倭国中大兄,倭王你都派人送回长安。</p>
为何不见道琛和鬼室福信?”</p>
来了!</p>
苏大为心头一跳。</p>
这件事,终究躲不过去。</p>
就像是离开百济前,刘仁轨问他的一样。</p>
别的事都做得滴水不漏,为何却要在献俘之事上,利用手中权力,瞒下道琛和鬼室福信。</p>
这事,根本就瞒不过。</p>
李治乃一代雄主,目光如炬。</p>
怎么可能漏掉这种事。</p>
紫宸殿内的空气,为之凝结。</p>
从李治的眼里,身上,散发出森寒之气。</p>
苏大为知道,李治并非异人。</p>
所以这种气息,也不是真实的,而纯粹是帝王威仪,强大的气场、精神,所营造出来的威压。</p>
这个问题,跟方才征倭一样。</p>
是苏大为必须回答的“考题”。</p>
噼啪!</p>
殿内的鲸油灯,突然爆了一响。</p>
而苏大为,在这一瞬,脑中仿佛闪过千百个念头。</p>
最终,化为一声叹息。</p>
终究,不能在李治这样的雄主眼皮下,玩任何花样。</p>
瞒不过的。</p>
唯一的机会,便是示之以诚。</p>
苏大为起身,再次向李治单膝跪下,垂首道“陛下,臣有罪……臣当初愿往百济,是因为李大勇之死。”</p>
</p>
</p>sxbiquge/read/2/2132/ )
以李治的城府,在这一瞬间,也觉脑仁一炸。</p>
伸手重重一掌击在扶手上“简直狗胆包天!”</p>
苏大为在心中暗自道对不住了中大兄,谁叫你曾经狂妄的对着鬼室福信说过这些鬼话呢,不用你顶锅实在说不过去。</p>
中大兄确实说过这种话,但那时唐军还没打下百济,百济正不断攻打新罗。</p>
鬼室福信秘通倭国,打算百济与倭国联合出兵,共同吞并新罗。</p>
“倭人确实是狗胆包天,毫无对大唐敬畏之心,白江之败,他们虽然损失惨重,但以臣对倭人的了解,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p>
臣身为熊津都督,必须思虑长远。</p>
打掉倭国,除掉隐患,实乃不得不为。</p>
并且……”</p>
苏大为看了一眼李治的神色,放轻语调道“将倭国纳入大唐治下,新罗也能安定。”</p>
这话出口,紫宸殿内突然安静了一瞬。</p>
李治,似乎颇有些意外的看了苏大为一眼,那眼中的神情仿佛在说原来你也想到了这一层。</p>
人的思维,是分层级的。</p>
真正有智慧的人,所看之事,往往比普通人看得更远,想得更多。</p>
李治的目中隐隐有一丝复杂之色。</p>
这种神色,转瞬即逝。</p>
苏大为也来不及看懂,这位大唐帝王此时心中在想些什么。</p>
但可以肯定一点,以李治的智慧,此时一定明白了苏大为的第二层用意。</p>
第一层,是为了稳定百济的局面,防止倭国持续用兵侵扰。</p>
第二层,是为了看住新罗。</p>
这个小弟,虽然之前表现驯服,但并不意味着新罗人就会一直乖乖听话。</p>
随着大唐在半岛占有绝对的强势,新罗人也开始生出别的心思。</p>
担心被大唐像对百济和高句丽那样吞并,国策必然从亲唐,到拒唐。</p>
但苏大为现在打下了倭国,就如同下围棋,将新罗周边最后一处“活眼”堵上了。</p>
除了乖乖做大唐的小弟,别无它法。</p>
苏大为没有再说话,再等着李治的进一步反应。</p>
武媚娘的眼眸抬起,扫了一眼抱拳立在阶下的苏大为,又看了一眼李治。</p>
低下头,唇角微微翘起。</p>
自己这个阿弟,现在越来越沉稳了。</p>
李治的食指在扶手上,一下接一下的敲击着,又过了片刻,他才开口道“倭国现在局势如何?”</p>
“回陛下,倭国是由几处岛屿串联而成,最近的对马岛,距离新罗只有数十海里,旦夕可至。</p>
过了对马岛,便是倭国的九州,然后是四国、本州、北海道、库页岛。</p>
目前我军已经控制了对马、九州、四国、本州,只剩下北海道与库页岛。”</p>
安文生率着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之前一直进兵顺利。</p>
除了中途因为神道教叛乱的事回军平叛耽搁了一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敌人。</p>
不过,在征服本州之后,在北海道那边,遇到当地土人,名为虾夷族的黑矮生番的袭扰。</p>
再加上占领土地变大后,后续内部的派系和治理问题,以及粮草等问题。</p>
对北海岛和库页岛的攻掠,反而放缓下来。</p>
不过以安文生和黑齿常之计算,占领全部列岛,只是时间问题。</p>
“现在倭国我军兵力几何?”</p>
李治问了一个十分关心的问题。</p>
苏大为斟酌了一下道“之前臣率两个折冲府兵力,共计两千四百人征倭,如今他们大部已经撤回了百济熊津都督府。”</p>
“那倭国?”</p>
“臣吸纳倭国当地流民,以他们为兵,以少量我军将领为将,统御大军。”</p>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p>
这不是先前那种安静,而是李治一下忘了自己要说什么。</p>
天可汗的眼眸,透过炉香雾气落在苏大为身上。</p>
那眼神仿佛在说这也行?!</p>
如果说李治担心苏大为擅自用兵,难以掌握,可当他听说苏大为只用了两千余人后,忽然觉得,这心里怎么觉得有点踏实了。</p>
两千多人,对战时的都督来说,并不算很大的事。</p>
唯一说不过去的就是跨海远征。</p>
但苏大为方才说了,倭国对马岛距离新罗才数十海里。</p>
李治略一思索,便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p>
好像,这倭国确有征服的必要。</p>
何况才动用两千余人。</p>
打仗哪里不要两千人?</p>
这点人够干啥的。</p>
李治微微沉吟着,又问出一个关心的问题“倭国之地,有多大?”</p>
有多大?</p>
这个问题,还真把苏大为给问住了。</p>
他毕竟不是地理专业,又或者考据党,也没有清丈过倭国的土地,只能模糊的道“以臣所知,倭国当有数倍百济大小。”</p>
李治吃了一惊。</p>
“数倍?那是不小了。”</p>
数倍的地盘,那至少是有高句丽的体量大小。</p>
若稍有不慎,没准还真能出个区域</p>
一霸来。</p>
手指在扶手敲了敲“现在倭国你那……那些仆从军有多少?”</p>
“此前统计过一次,现在加入唐军仆从建制的倭军有十万左右。”</p>
“这么多?”</p>
李治眉头微皱,想到了什么。</p>
“陛下,看似多,但倭国比百济大得多,这些兵力要分驻地方,防止地方反叛,也很吃紧。”</p>
李治不置可否。</p>
在他脑海里,想的是制衡之道。</p>
那些倭人仆从,是苏大为征倭一手拉起来的。</p>
不可避免的打下了苏大为的铬印。</p>
做为权谋手腕高明的帝王,是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p>
大唐府兵都是作战临时征召,与统兵大将平时并无太多交集,不用担心形成私兵派系。</p>
但这倭国上的仆从,有十万人的规模,不可不防。</p>
李治敲击扶手的食指停下来,开口道“倭国如此之大,光靠少量将领,恐难以理事,朕欲在倭国设立平倭都督府,你觉得如何?”</p>
苏大为抱拳,躬身,眼观鼻,鼻观心道“凡日月所照,皆为陛下之土,臣唯陛下旨意马首是瞻。”</p>
这个态度,李治还是比较满意的。</p>
他点点头道“甚好。”</p>
具体的安排,便略过不提了。</p>
但之后一定会有一系列的人事安排,空降官员,以执掌倭国,架空苏大为在倭国的势力。</p>
征倭之事,到此告一段落。</p>
李治虽然还有些疑虑,但比较满意苏大为的态度,暂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去追究苏大为的责任。</p>
他只是用手按了按一旁桌案上的一堆奏折“阿弥,你可知道,在你征倭这段时间,朝中有多少折子弹劾你,都被朕压下来了。”</p>
苏大为单膝跪地,脸上露出感激之色“阿弥谢陛下信任,若非陛下许我便宜行事,阿弥也无法打下倭国。”</p>
这番话,既是提醒李治,他当初给过放权的密旨。</p>
又是表达忠心,表达感恩。</p>
李治的目地便达到了。</p>
或抬,或打,都是帝王权谋。</p>
他脸上挂起笑容,抬手亲热的道“站起来吧,你看你,都是自家人,何须如此。”</p>
说着,又扭头向武媚娘道“你看阿弥紧张的,你这做阿姊的,也不知给阿弥看座。”</p>
“啊,我一直看着陛下,倒疏忽了。”</p>
武媚娘忙起身,向李治歉意一笑,亲自从一旁端起一张胡凳,给苏大为送过去。</p>
苏大为忙起身接过。</p>
感觉武媚娘向自己深深看了一眼,眼神若有深意。</p>
“阿姊。”</p>
“阿弥,这几年你在外面辛苦了,看你这又黑又瘦的。”</p>
武媚娘扭头向李治道“陛下,明日我想留阿弥一起用膳。”</p>
“应该的。”</p>
李治点点头。</p>
武媚娘又冲苏大为嫣然一笑,轻提裙角,款款回到李治身边。</p>
李治便是她的主心骨,是她的天。</p>
她现在全部心神,都放在李治身上。</p>
满眼都是宠溺与爱意。</p>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抵抗武媚娘这种温柔的眼神。</p>
“阿弥坐下,坐下说话。”</p>
李治向苏大为挥了挥手。</p>
就在苏大为小心落下半个屁股,摆出诚惶诚恐模样,刚刚落座时,李治突然开口道“朕还有一事不解,百济的扶余丰,还有倭国中大兄,倭王你都派人送回长安。</p>
为何不见道琛和鬼室福信?”</p>
来了!</p>
苏大为心头一跳。</p>
这件事,终究躲不过去。</p>
就像是离开百济前,刘仁轨问他的一样。</p>
别的事都做得滴水不漏,为何却要在献俘之事上,利用手中权力,瞒下道琛和鬼室福信。</p>
这事,根本就瞒不过。</p>
李治乃一代雄主,目光如炬。</p>
怎么可能漏掉这种事。</p>
紫宸殿内的空气,为之凝结。</p>
从李治的眼里,身上,散发出森寒之气。</p>
苏大为知道,李治并非异人。</p>
所以这种气息,也不是真实的,而纯粹是帝王威仪,强大的气场、精神,所营造出来的威压。</p>
这个问题,跟方才征倭一样。</p>
是苏大为必须回答的“考题”。</p>
噼啪!</p>
殿内的鲸油灯,突然爆了一响。</p>
而苏大为,在这一瞬,脑中仿佛闪过千百个念头。</p>
最终,化为一声叹息。</p>
终究,不能在李治这样的雄主眼皮下,玩任何花样。</p>
瞒不过的。</p>
唯一的机会,便是示之以诚。</p>
苏大为起身,再次向李治单膝跪下,垂首道“陛下,臣有罪……臣当初愿往百济,是因为李大勇之死。”</p>
</p>
</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