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苏大为一行船队,终于有惊无险的穿过对马岛,沿着半岛的海岸线,自熊津江入泗沘城,返回熊津都督府。</p>
去的时候,苏大为的船上载满了唐军将士。</p>
这次回来,却人丁稀少。</p>
身边除了崔器和娄师德二将,就只有百十名亲卫,以及数百倭人船工。</p>
在这些船上,载着的大部都是自倭国的战利器。</p>
除了各色金银宝货,倭国的一些鲛漆、珍珠、野参,并及倭王室储藏的珍宝字画古董等等,凡是稍微能看上眼的,能带走的,统统带走。</p>
这些战利品,在百济短暂停留后,将随着苏大为新的奏折,一起呈交给大唐皇帝陛下。</p>
相信李治看到这些缴获,心情一定会开心不少。</p>
除了文物书藏珍宝,最珍贵的当属倭国镇国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镜。</p>
传说倭国的三神器乃是天丛云剑、八咫镜以及勾玉。</p>
现在勾玉据说在神道教手中。</p>
天丛云剑“下落不明”。</p>
至于八咫镜,则一直贡在筑紫的倭王宫中。</p>
苏大为这次顺手就取了。</p>
做为征服倭国的象征,将一并呈送给大唐皇帝李治。</p>
除了这些,最珍贵的战利品当属一网打尽的倭国王室。</p>
自倭王高市以下,中大兄这些王族贵戚,一个不曾走脱,皆为阶下之囚。</p>
他们也会随着队伍一起被送往大唐,成为李治夸耀大唐武功,告慰列祖列宗的“成绩”。</p>
据说去年苏定方征服百济时,将百济王族送回洛阳,经过洛阳城门献俘,令各国使节并洛阳百姓观看。</p>
一时间,李治龙颜大悦。</p>
这次把倭王他们押送回去,这样的仪式想必可以梅开二度。</p>
李治应该会开心吧。</p>
唯一不太妙的就是那个倭王高市身体不怎么好,之前好像被气得够呛,一直在咳嗽没好。</p>
这次看到王宫宝物还有神器八咫镜都被装船要送往大唐,又气得呕了血,也不知能撑多久。</p>
希望他能活着见到李治。</p>
苏大为收起这些杂念,从船上下来时,第一眼看到一脸喜意的阿史那道真。</p>
还有大笑迎上的苏庆节。</p>
“阿弥!”</p>
“狮子,道真。”</p>
苏大为刚喊了一声,热情的阿史那道真已经扑上来,要给他一个熊抱。</p>
结果被苏大为一脸嫌弃的推开。</p>
别闹。</p>
现在怎么说也是大唐熊津都督了,能当着这么多人面跟你拥抱?</p>
基友归基友,但是哥们不好这一口的。</p>
这个念头刚起,转眼间,被赶上来的苏庆节,结实的给抱住。</p>
苏大为翻了翻白眼,无语望天。</p>
“狮子,我数三下你放手,不然我可能控制不住。”</p>
“嘘,阿弥,你快点跟我来,有人在等你。”</p>
“谁?”</p>
苏大为心中一动,感觉苏庆节话里的信息量很大。</p>
有人在等我。</p>
但却不能宣扬,要搞得这么神秘,还要用悄悄话的方式。</p>
莫非是聂苏让狮子传话?</p>
可是聂苏不就在人群里吗?</p>
小苏那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咳咳,何必再通过狮子传话?</p>
“刘仁轨,对了刘仁轨呢?怎么不见他。”</p>
“他也在等你,有很重要的事,你跟我来,不要声张。”</p>
苏庆节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又若无其事的放开。</p>
苏大为看了看一脸乐呵,笑得从帅哥变成猥琐男的阿史那道真,再看看一脸淡然的苏庆节。</p>
微一沉吟,安排身边崔器和娄师德主持俘虏和搬运战利品,自己跟着苏庆节和阿史那道真,移步向泗沘城内。</p>
路过欢迎人群的时候,聂苏向前几步,想是要上来和苏大为相见。</p>
一别半年,聂苏的脸清减了许多,她站在人群里,衣衫都像是有些承托不住。</p>
一阵风吹得衣裙飘舞,有种弱不禁风之感。</p>
苏大为心里莫名一痛。</p>
但此时人多眼杂,却是不便顾及耳女情长。</p>
他向伫在人群里,向自己欲言又止,想上来,却又强行忍住的聂苏点点头,拉过阿史那道真,在他耳边交代几句。</p>
这才跟着苏庆节,去往都督府。</p>
走进都督府,苏大为发现这里的气氛明显透着紧张。</p>
与之前在巷口的欢快气氛,截然不同。</p>
到这时,苏大为才有空向苏庆节道“狮子,究竟是谁要见我?刘仁轨呢?呃,该不会是你阿耶……”</p>
“你想哪去了。”</p>
苏庆节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道“吐蕃那边又闹了起来,我阿耶现在应该已经在赶去的路上。”</p>
苏大为颇有些感概的点点头“苏总管现在也真是忙碌,倒处都要用兵,都需要他去救火,他这年纪……”</p>
“谁说不是呢,但我劝他,他又总是不听,总说什么大丈夫马革裹尸,他打了一辈子仗,如果闲在家里反而会闷出病来。”</p>
苏大为苦笑着点头,苏定方确定是“痴”,痴于兵法,打了一辈子仗,又被雪藏了那么多年。</p>
只要他能动,就愿意马不停蹄的征战四方,仿佛要把他被雪藏耽搁的那些年,</p>
全都追回来。</p>
唉,历史上,好像苏定方就是在西域那边,病逝于军中。</p>
好像也没几年了。</p>
这么一想,苏大为心中不由有些隐隐担心起来。</p>
说话间,两人迈入都督府的议事厅,迎面看到刘仁轨正伫立在一侧,垂手低头,好像在聆听着教诲。</p>
苏大为一见之下,大为惊奇。</p>
刘仁轨现在早已因功被李治封为检校带方刺史。</p>
说起刘仁轨被封赏,还有一件趣事。</p>
此次刘仁愿回京叙职,李治见到他递的折子十分惊奇“你本是武将,但这次写来奏表文书,写得非常得体,这是怎么做到的?”</p>
刘仁愿回道“这是刘仁轨指点我写的,不是我能写出来的。”</p>
李治由此赞赏二人,除了封赏刘仁愿之功,也同时破格提拔刘仁轨。</p>
将他从待罪的白身,正式任命为带方州刺史,并在长安赏赐一座宅院,加赐其家属。</p>
从白身到带方州刺史,一跃跨过六级官阶。</p>
可见简在帝心,李治欣赏刘仁轨,今后必是要重用的了。</p>
苏大为不在百济时,刘仁轨就是唐军在这里的大将首领。</p>
如今他却要垂手侍立在一旁,堂上背对着大门,站着一位老人,究竟是什么人?</p>
苏大为讶然抬头,却听得一声咳嗽,背手面向壁上字画的一位身着常服,头发花白的老人,恰在此时回头。</p>
双方目光一碰,都是一脸惊讶。</p>
苏大为的眼中,写满了吃惊和意外。</p>
那老者,先是一惊,接着哈哈大笑起来。</p>
笑容里带着几分畅意,笑容里透着几分狡黠和得意。</p>
双手插腰的大唐兵部尚书李积,大笑着向苏大为走过来“阿弥,没想到吧,老夫亲自来百济了。”</p>
“英国公……您这是唱得哪出啊?”</p>
苏大为的脸色一垮。</p>
心里说不出的腻歪。</p>
这一刻,他猛地想起当年在尉迟恭的葬礼上,李积曾私下与自己谈话,提及要对辽东用兵。</p>
当时是想用苏大为为将。</p>
但是却被苏大为所拒绝。</p>
谁知老天这么会开玩笑,李积想征辽东,却一直没机会抽身。</p>
而苏大为当时并不想从军,却阴差阳错,早早奔赴辽东,前往百济,并做出许多事来。</p>
世事如棋,造化无常。</p>
这一眼看到李积这个老顽童般,带着三分戏谑,三分得意的神情。</p>
顿时勾起许多前尘往事。</p>
“英国公,您贵为兵部尚书,不坐镇长安,怎么千里迢迢跑来百济了!”</p>
苏大为颇有几分不满的道。</p>
“好你个苏大为,全大唐,也只有你敢这么跟我说话了,怎么,不欢迎老夫不成?”</p>
李积手抚着花白的胡须,故做生气道“苏定方来得,偏我李积来不得?”</p>
说着,他又哼了哼鼻子,颇有些傲骄的道“老夫一生征战无数,论用兵,不见得比苏定方差,如今他丢下辽东这个烂摊子,若不想之前的心血付之东流,除去老夫,谁人可以善后?”</p>
这话说出来,苏大为一时哑口无言。</p>
李积这话,没毛病。</p>
虽然不像苏定方那么多灭国的战绩,但李积也是公认的兵法大家,大唐名将。</p>
唐军中,现在能有指挥大兵团,数十万兵作战能力的人。</p>
除了苏定方,只有李积一人。</p>
其余的诸将,或许能独挡一面,但在灭国级的战役指挥上,在大战略格局上,就远不如此二人。</p>
眼见苏大为被自己的话给拿住了,李积两眼眯起,脸上露出老谋深算的笑意“有时候啊,这人,还得信命,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p>
苏定方之前征百济是不错,但是打高句丽,就差了少许。</p>
现在轮到老夫出手,高句丽就蹦哒不了几天了。”</p>
一听他这话,苏大为实在忍不住,心里多少有些不忿他贬低苏定方,抬高自己,那种装逼劲儿。</p>
“英国公,苏总管做不到的事,您老话别说这么满。”</p>
“你莫非还不知道?”</p>
李积手抚长须,眼中精芒一闪“泉盖苏文不行了。”</p>
不行了,有很多种解读。</p>
但是在此刻,在这里,只可能有一种意思。</p>
苏大为心中一突,脱口道“泉盖苏文快要死了?”</p>
“是啊,这不是你那边……”</p>
李积只说半句,顿时收口。</p>
都察寺的情报系统,他知,李治知,苏大为自然也知。</p>
可是现在在场的还有刘仁轨和苏庆节,这两人级别不够,却是不能透露的。</p>
说来也是乌龙。</p>
苏大为留在百济和半岛的都察寺细作,从种种信息情报中,推断出泉盖苏文命在旦夕。</p>
而苏大为因为在倭岛九州征战,反而错过了这个消息。</p>
难怪李积说什么信命。</p>
他这命还真不是一般的好。</p>
老天把泉盖苏文要死的这一重大机遇砸在他的面前,等于白捡一灭国大功。</p>
难怪这老家伙不顾身子骨,千里迢迢也要赶来辽东。</p>
敢情他是来捡漏来了。</p>
</p>
</p>sxbiquge/read/2/2132/ )
去的时候,苏大为的船上载满了唐军将士。</p>
这次回来,却人丁稀少。</p>
身边除了崔器和娄师德二将,就只有百十名亲卫,以及数百倭人船工。</p>
在这些船上,载着的大部都是自倭国的战利器。</p>
除了各色金银宝货,倭国的一些鲛漆、珍珠、野参,并及倭王室储藏的珍宝字画古董等等,凡是稍微能看上眼的,能带走的,统统带走。</p>
这些战利品,在百济短暂停留后,将随着苏大为新的奏折,一起呈交给大唐皇帝陛下。</p>
相信李治看到这些缴获,心情一定会开心不少。</p>
除了文物书藏珍宝,最珍贵的当属倭国镇国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镜。</p>
传说倭国的三神器乃是天丛云剑、八咫镜以及勾玉。</p>
现在勾玉据说在神道教手中。</p>
天丛云剑“下落不明”。</p>
至于八咫镜,则一直贡在筑紫的倭王宫中。</p>
苏大为这次顺手就取了。</p>
做为征服倭国的象征,将一并呈送给大唐皇帝李治。</p>
除了这些,最珍贵的战利品当属一网打尽的倭国王室。</p>
自倭王高市以下,中大兄这些王族贵戚,一个不曾走脱,皆为阶下之囚。</p>
他们也会随着队伍一起被送往大唐,成为李治夸耀大唐武功,告慰列祖列宗的“成绩”。</p>
据说去年苏定方征服百济时,将百济王族送回洛阳,经过洛阳城门献俘,令各国使节并洛阳百姓观看。</p>
一时间,李治龙颜大悦。</p>
这次把倭王他们押送回去,这样的仪式想必可以梅开二度。</p>
李治应该会开心吧。</p>
唯一不太妙的就是那个倭王高市身体不怎么好,之前好像被气得够呛,一直在咳嗽没好。</p>
这次看到王宫宝物还有神器八咫镜都被装船要送往大唐,又气得呕了血,也不知能撑多久。</p>
希望他能活着见到李治。</p>
苏大为收起这些杂念,从船上下来时,第一眼看到一脸喜意的阿史那道真。</p>
还有大笑迎上的苏庆节。</p>
“阿弥!”</p>
“狮子,道真。”</p>
苏大为刚喊了一声,热情的阿史那道真已经扑上来,要给他一个熊抱。</p>
结果被苏大为一脸嫌弃的推开。</p>
别闹。</p>
现在怎么说也是大唐熊津都督了,能当着这么多人面跟你拥抱?</p>
基友归基友,但是哥们不好这一口的。</p>
这个念头刚起,转眼间,被赶上来的苏庆节,结实的给抱住。</p>
苏大为翻了翻白眼,无语望天。</p>
“狮子,我数三下你放手,不然我可能控制不住。”</p>
“嘘,阿弥,你快点跟我来,有人在等你。”</p>
“谁?”</p>
苏大为心中一动,感觉苏庆节话里的信息量很大。</p>
有人在等我。</p>
但却不能宣扬,要搞得这么神秘,还要用悄悄话的方式。</p>
莫非是聂苏让狮子传话?</p>
可是聂苏不就在人群里吗?</p>
小苏那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咳咳,何必再通过狮子传话?</p>
“刘仁轨,对了刘仁轨呢?怎么不见他。”</p>
“他也在等你,有很重要的事,你跟我来,不要声张。”</p>
苏庆节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又若无其事的放开。</p>
苏大为看了看一脸乐呵,笑得从帅哥变成猥琐男的阿史那道真,再看看一脸淡然的苏庆节。</p>
微一沉吟,安排身边崔器和娄师德主持俘虏和搬运战利品,自己跟着苏庆节和阿史那道真,移步向泗沘城内。</p>
路过欢迎人群的时候,聂苏向前几步,想是要上来和苏大为相见。</p>
一别半年,聂苏的脸清减了许多,她站在人群里,衣衫都像是有些承托不住。</p>
一阵风吹得衣裙飘舞,有种弱不禁风之感。</p>
苏大为心里莫名一痛。</p>
但此时人多眼杂,却是不便顾及耳女情长。</p>
他向伫在人群里,向自己欲言又止,想上来,却又强行忍住的聂苏点点头,拉过阿史那道真,在他耳边交代几句。</p>
这才跟着苏庆节,去往都督府。</p>
走进都督府,苏大为发现这里的气氛明显透着紧张。</p>
与之前在巷口的欢快气氛,截然不同。</p>
到这时,苏大为才有空向苏庆节道“狮子,究竟是谁要见我?刘仁轨呢?呃,该不会是你阿耶……”</p>
“你想哪去了。”</p>
苏庆节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道“吐蕃那边又闹了起来,我阿耶现在应该已经在赶去的路上。”</p>
苏大为颇有些感概的点点头“苏总管现在也真是忙碌,倒处都要用兵,都需要他去救火,他这年纪……”</p>
“谁说不是呢,但我劝他,他又总是不听,总说什么大丈夫马革裹尸,他打了一辈子仗,如果闲在家里反而会闷出病来。”</p>
苏大为苦笑着点头,苏定方确定是“痴”,痴于兵法,打了一辈子仗,又被雪藏了那么多年。</p>
只要他能动,就愿意马不停蹄的征战四方,仿佛要把他被雪藏耽搁的那些年,</p>
全都追回来。</p>
唉,历史上,好像苏定方就是在西域那边,病逝于军中。</p>
好像也没几年了。</p>
这么一想,苏大为心中不由有些隐隐担心起来。</p>
说话间,两人迈入都督府的议事厅,迎面看到刘仁轨正伫立在一侧,垂手低头,好像在聆听着教诲。</p>
苏大为一见之下,大为惊奇。</p>
刘仁轨现在早已因功被李治封为检校带方刺史。</p>
说起刘仁轨被封赏,还有一件趣事。</p>
此次刘仁愿回京叙职,李治见到他递的折子十分惊奇“你本是武将,但这次写来奏表文书,写得非常得体,这是怎么做到的?”</p>
刘仁愿回道“这是刘仁轨指点我写的,不是我能写出来的。”</p>
李治由此赞赏二人,除了封赏刘仁愿之功,也同时破格提拔刘仁轨。</p>
将他从待罪的白身,正式任命为带方州刺史,并在长安赏赐一座宅院,加赐其家属。</p>
从白身到带方州刺史,一跃跨过六级官阶。</p>
可见简在帝心,李治欣赏刘仁轨,今后必是要重用的了。</p>
苏大为不在百济时,刘仁轨就是唐军在这里的大将首领。</p>
如今他却要垂手侍立在一旁,堂上背对着大门,站着一位老人,究竟是什么人?</p>
苏大为讶然抬头,却听得一声咳嗽,背手面向壁上字画的一位身着常服,头发花白的老人,恰在此时回头。</p>
双方目光一碰,都是一脸惊讶。</p>
苏大为的眼中,写满了吃惊和意外。</p>
那老者,先是一惊,接着哈哈大笑起来。</p>
笑容里带着几分畅意,笑容里透着几分狡黠和得意。</p>
双手插腰的大唐兵部尚书李积,大笑着向苏大为走过来“阿弥,没想到吧,老夫亲自来百济了。”</p>
“英国公……您这是唱得哪出啊?”</p>
苏大为的脸色一垮。</p>
心里说不出的腻歪。</p>
这一刻,他猛地想起当年在尉迟恭的葬礼上,李积曾私下与自己谈话,提及要对辽东用兵。</p>
当时是想用苏大为为将。</p>
但是却被苏大为所拒绝。</p>
谁知老天这么会开玩笑,李积想征辽东,却一直没机会抽身。</p>
而苏大为当时并不想从军,却阴差阳错,早早奔赴辽东,前往百济,并做出许多事来。</p>
世事如棋,造化无常。</p>
这一眼看到李积这个老顽童般,带着三分戏谑,三分得意的神情。</p>
顿时勾起许多前尘往事。</p>
“英国公,您贵为兵部尚书,不坐镇长安,怎么千里迢迢跑来百济了!”</p>
苏大为颇有几分不满的道。</p>
“好你个苏大为,全大唐,也只有你敢这么跟我说话了,怎么,不欢迎老夫不成?”</p>
李积手抚着花白的胡须,故做生气道“苏定方来得,偏我李积来不得?”</p>
说着,他又哼了哼鼻子,颇有些傲骄的道“老夫一生征战无数,论用兵,不见得比苏定方差,如今他丢下辽东这个烂摊子,若不想之前的心血付之东流,除去老夫,谁人可以善后?”</p>
这话说出来,苏大为一时哑口无言。</p>
李积这话,没毛病。</p>
虽然不像苏定方那么多灭国的战绩,但李积也是公认的兵法大家,大唐名将。</p>
唐军中,现在能有指挥大兵团,数十万兵作战能力的人。</p>
除了苏定方,只有李积一人。</p>
其余的诸将,或许能独挡一面,但在灭国级的战役指挥上,在大战略格局上,就远不如此二人。</p>
眼见苏大为被自己的话给拿住了,李积两眼眯起,脸上露出老谋深算的笑意“有时候啊,这人,还得信命,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p>
苏定方之前征百济是不错,但是打高句丽,就差了少许。</p>
现在轮到老夫出手,高句丽就蹦哒不了几天了。”</p>
一听他这话,苏大为实在忍不住,心里多少有些不忿他贬低苏定方,抬高自己,那种装逼劲儿。</p>
“英国公,苏总管做不到的事,您老话别说这么满。”</p>
“你莫非还不知道?”</p>
李积手抚长须,眼中精芒一闪“泉盖苏文不行了。”</p>
不行了,有很多种解读。</p>
但是在此刻,在这里,只可能有一种意思。</p>
苏大为心中一突,脱口道“泉盖苏文快要死了?”</p>
“是啊,这不是你那边……”</p>
李积只说半句,顿时收口。</p>
都察寺的情报系统,他知,李治知,苏大为自然也知。</p>
可是现在在场的还有刘仁轨和苏庆节,这两人级别不够,却是不能透露的。</p>
说来也是乌龙。</p>
苏大为留在百济和半岛的都察寺细作,从种种信息情报中,推断出泉盖苏文命在旦夕。</p>
而苏大为因为在倭岛九州征战,反而错过了这个消息。</p>
难怪李积说什么信命。</p>
他这命还真不是一般的好。</p>
老天把泉盖苏文要死的这一重大机遇砸在他的面前,等于白捡一灭国大功。</p>
难怪这老家伙不顾身子骨,千里迢迢也要赶来辽东。</p>
敢情他是来捡漏来了。</p>
</p>
</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