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大为提及长孙无忌,就令周扬如此丧气?</p>
因为周扬身上有长孙无忌的铬印,怎么洗也洗不掉。</p>
之前他一直说服自己,只要把倭正营的差使做得好,陛下应该不会注意到像他这样的小虾米。</p>
所以周扬几乎将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到了倭正营之上。</p>
但是,现在苏大为的话,提醒了他,令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p>
没用的。</p>
哪怕做得再多,之前为长孙无忌门下走,替长孙办事,这层关系怎洗?</p>
若说之前还当没这回事,现在苏大为站在面前,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他,没法蒙混过去。</p>
苏大为与大皇帝李治是什么关系?</p>
与新晋皇后武媚娘又是何等样的关系。</p>
有这层关系在,他可以上达天听,直接把话带李治耳中,周扬妄图自己代替苏大为,想坐稳倭正营?</p>
想太多了。</p>
从苏大为出现的一刻,他就已经输了。</p>
正因为想明白这一点,他才会如此沮丧,可以说是心态崩盘。</p>
放弃了,放弃抵抗了。</p>
他有气无力的以“葛优瘫”的姿势瘫坐在胡凳上,翻着一双眼睛,有气无力的瞪着苏大为,肚皮一鼓一胀,好像泄了气的癞蛤蟆。</p>
“苏营正,你莫非是来取笑我的吗?来看我的笑话?”</p>
“说笑了,我哪有那么多闲功夫。”</p>
苏大为笑道“这里本就是我的位置,我不过是过来拿自己的东西。”</p>
说着,他的笑容渐渐收起来“我待同僚虽不严厉,但也绝非是能任人欺辱之人,周郎君,你在门前令两个差役拦我,如此小伎俩太过恶心了。”</p>
“我……”</p>
周扬哑口无言,欲要分辩,苏大为摆手道“事情过了就算了,你让开吧。“</p>
见周扬鼓着双眼,面色复杂,苏大为轻声道“你放心,我这里也还是要用人的,营正你暂时不用想了,副营正留你一个位置。”</p>
这话说出来,周扬身体一震,忙起身向苏大为叉手道“谢,谢过苏营正。”</p>
苏大为说的没错,倭正营营正自己是不用想了,若无关系,再有能力也不行。</p>
而苏大为不像崔六郎,他不但有深厚背景,而且手眼通天,更兼能力拔群。</p>
这倭正营营正的位置,本就是他的。</p>
而且现在苏大为竟然当众说出给自己留副营正的话,如果周扬还不放软姿态,那就是不识抬举,自寻死路。</p>
他处事机敏,自然不会令自己陷入绝地。</p>
而且转念一想,如果在苏大为面前好好表现,以此人往日所做所为看,没准还真的要大用自己。</p>
这样反而是变祸为福了。</p>
长孙这边眼看是日薄西山,不知哪天就彻底完了。</p>
若能换上苏大为这条大腿,等于又找到新的出路。</p>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p>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笑。</p>
既有如释重负,也有怀才不遇的一丝怨懑,还有一种想要讨好苏大为,却一时做得比较生硬的尴尬笑容。</p>
苏大为不去理会他心里的想法,因为不需要。</p>
见周杨恭敬的侧身立在一旁,微微点头,径自走上去,直接在主位坐下。</p>
片刻前,这个位置还是周杨在坐,但如今,主客之位已经易势了。</p>
“营正……”</p>
周杨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向着苏大为欲言又止。</p>
“刚才门外的事我……”</p>
“先不说这个了。”苏大为不想提那些与此行目的无关的琐碎小事,摆手道“我这次的来意,你应该知道吧?”</p>
“是为了倭人的那件案子?”</p>
“嗯,我盯着倭人细作已经很久了,倭正营也是为此而创立,听说有新的进展?”</p>
“是,是有。”</p>
周杨舔了舔唇刚要说这案子,就听有人冷哼一声“周郎君现在官威越来越大了。”</p>
“你!”周杨实在太过熟悉这个声音,这两年来,与此人明争暗斗不知多少次。</p>
他顺着声音猛一回头,就立刻看到崔六郎正捧着几卷文书卷宗,向着苏大为快步走上来。</p>
“营正,我去查找此案卷宗,所以来迟了,还请营正见谅。”</p>
崔六郎看也不看周杨脸上的表情,从他面前经过,直接选择无视。</p>
然后将手里的卷宗,毕恭毕敬的放在苏大为面前,鞠躬道“营正,这是此案的全部卷宗,都在这里了,若营正有不明白处,可以问我。</p>
此案是我手底下的人在办,我一直在跟进。”</p>
“崔六郎,你不要欺人太甚!”周杨的眼睛一下子红了,上前便要抓崔六郎的衣领“此案我手下也有人参与,我一直在盯紧此案,你怎么不说?”</p>
“做什么?别动手动脚,在营正面前成何体统!”崔六郎一个闪身,将周杨的手拨开。</p>
周杨还要扑上来撕他,苏大为向一旁吃瓜的周大龙丢了个眼色。</p>
后者上前来,双手一分,将两人拦住。</p>
“够了,营正时间宝贵,岂容你二人在此放肆!再胡闹,统统赶出去!”</p>
被周大龙借苏大为的势一吓唬,周杨和崔六郎这才冷静下来不再撕扯。</p>
两人各自站在苏大为左右手,虽然没再争吵,但仍跟斗鸡一样,怒瞪着对方,看来平时积怨不小。</p>
苏大为目光落在面前的卷宗上,轻轻翻开,头也不抬的问“六郎,你怎么知道我要查这个案子?”</p>
“营正日理万机,每天有诸多事务要处理,难得来倭正营一次,必然是要过问最大的案子。</p>
最近倭正营就这一件大案,所以我自作主张,先替营正提取卷宗,方便营正查阅。”</p>
崔六郎脸上堆满了笑容,回答得十分妥贴。</p>
既不会让人觉得太过献媚,又不会让人觉得有任何高傲架子。</p>
苏大为点点头“你倒是会办事。”</p>
“营正过奖了,都是我的分内之事。”</p>
崔六郎笑眯眯的道。</p>
比起周杨,他的待人接物更加周到妥贴,这种是世家的传统,不是周杨这种寒门出身的人能学会的。</p>
用后世的话来形容,这就是一个人的“情商”。</p>
苏大为看着手里的卷宗内容,久久翻过一页。</p>
此时的情形很奇怪,平日里周扬与崔六郎势如水火,这还是他二人第一次这样安静的站在一块。</p>
在苏大为面前,两个过去倭正营最大的掌权者,现在都偃旗息鼓,大气都不敢出。</p>
很多事,只有当时站在此处,才能明白。</p>
苏大为和原来一样,又不一样。</p>
一样的是他的面容,几乎没有任何变化。</p>
不一样的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无形的气势,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绝不是原来的那个他。</p>
经历过战阵,在千军万马中厮杀活下来,身上自然就有一份铁血之气。</p>
而苏大为的气度,在这份铁血下,显得犹为沉凝和冷静。</p>
几乎令周扬和崔六郎生不出任何别的念头。</p>
对彼此,他们互相看不顺眼。</p>
可在苏大为面前,二人俱都是老老实实,甘心放低身段。</p>
良久之后,苏大为将卷宗合上,问出几个问题。</p>
“最先发现的是谁?”</p>
这一点犹为重要。</p>
周扬与崔六郎对视一眼,表情各异。</p>
崔六郎开口道“营正,是我的一名手下,最先发觉不对。”</p>
苏大为手案在卷宗上,双眼低垂,平静的道“你将当日之事,细细讲来。”</p>
虽然刚才他看过卷宗,可卷宗毕竟是冰冷无情的文字。</p>
托古人记录简略,惜字如金之福,苏大为也只能有个粗略的印象。</p>
现在,他想听听崔六郎和周扬对此事的描述,便于他理清脉络,找出头绪。</p>
“大约是在半月前……”</p>
半月前,属于倭正营的一名“蛇头”,在西市发现一名扒手。</p>
蛇头,是地下替倭正营办事的外围线人。</p>
就像以前丰邑坊的“老鼠”一样。</p>
大唐长安西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东西商人,技工百家无所不包,龙蛇混杂,在这样的环境若想办案,想要如鱼得水,就非得有聪明可靠的“蛇头”不可。</p>
本来一名扒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引起蛇头的注意,可巧就巧在此人刚好眼拙,对着属于倭正营的一名蛇头下手。</p>
结果东西没偷到,反倒被蛇头发现,把人抓了,一番审问,知道此人是从外地来的。</p>
本来按着规矩,要么砍掉他一只手,要么找个地方埋了都是正常操作,全凭蛇头心意。</p>
不想在搜索此人身上时,却发现一桩大事。</p>
这人在对蛇头行窃失手前,还曾偷过别人,在他身上倒有两三个钱袋。</p>
其中一个,颜色形制特别,打开后,里面装的除了一些铜钱,就只有一封信。</p>
信不出奇,奇的是写信人和收信人。</p>
写信的,赫然是东瀛会馆的一名商人,而收信者,是……</p>
</p>
</p>sxbiquge/read/2/2132/ )
因为周扬身上有长孙无忌的铬印,怎么洗也洗不掉。</p>
之前他一直说服自己,只要把倭正营的差使做得好,陛下应该不会注意到像他这样的小虾米。</p>
所以周扬几乎将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到了倭正营之上。</p>
但是,现在苏大为的话,提醒了他,令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p>
没用的。</p>
哪怕做得再多,之前为长孙无忌门下走,替长孙办事,这层关系怎洗?</p>
若说之前还当没这回事,现在苏大为站在面前,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他,没法蒙混过去。</p>
苏大为与大皇帝李治是什么关系?</p>
与新晋皇后武媚娘又是何等样的关系。</p>
有这层关系在,他可以上达天听,直接把话带李治耳中,周扬妄图自己代替苏大为,想坐稳倭正营?</p>
想太多了。</p>
从苏大为出现的一刻,他就已经输了。</p>
正因为想明白这一点,他才会如此沮丧,可以说是心态崩盘。</p>
放弃了,放弃抵抗了。</p>
他有气无力的以“葛优瘫”的姿势瘫坐在胡凳上,翻着一双眼睛,有气无力的瞪着苏大为,肚皮一鼓一胀,好像泄了气的癞蛤蟆。</p>
“苏营正,你莫非是来取笑我的吗?来看我的笑话?”</p>
“说笑了,我哪有那么多闲功夫。”</p>
苏大为笑道“这里本就是我的位置,我不过是过来拿自己的东西。”</p>
说着,他的笑容渐渐收起来“我待同僚虽不严厉,但也绝非是能任人欺辱之人,周郎君,你在门前令两个差役拦我,如此小伎俩太过恶心了。”</p>
“我……”</p>
周扬哑口无言,欲要分辩,苏大为摆手道“事情过了就算了,你让开吧。“</p>
见周扬鼓着双眼,面色复杂,苏大为轻声道“你放心,我这里也还是要用人的,营正你暂时不用想了,副营正留你一个位置。”</p>
这话说出来,周扬身体一震,忙起身向苏大为叉手道“谢,谢过苏营正。”</p>
苏大为说的没错,倭正营营正自己是不用想了,若无关系,再有能力也不行。</p>
而苏大为不像崔六郎,他不但有深厚背景,而且手眼通天,更兼能力拔群。</p>
这倭正营营正的位置,本就是他的。</p>
而且现在苏大为竟然当众说出给自己留副营正的话,如果周扬还不放软姿态,那就是不识抬举,自寻死路。</p>
他处事机敏,自然不会令自己陷入绝地。</p>
而且转念一想,如果在苏大为面前好好表现,以此人往日所做所为看,没准还真的要大用自己。</p>
这样反而是变祸为福了。</p>
长孙这边眼看是日薄西山,不知哪天就彻底完了。</p>
若能换上苏大为这条大腿,等于又找到新的出路。</p>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p>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笑。</p>
既有如释重负,也有怀才不遇的一丝怨懑,还有一种想要讨好苏大为,却一时做得比较生硬的尴尬笑容。</p>
苏大为不去理会他心里的想法,因为不需要。</p>
见周杨恭敬的侧身立在一旁,微微点头,径自走上去,直接在主位坐下。</p>
片刻前,这个位置还是周杨在坐,但如今,主客之位已经易势了。</p>
“营正……”</p>
周杨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向着苏大为欲言又止。</p>
“刚才门外的事我……”</p>
“先不说这个了。”苏大为不想提那些与此行目的无关的琐碎小事,摆手道“我这次的来意,你应该知道吧?”</p>
“是为了倭人的那件案子?”</p>
“嗯,我盯着倭人细作已经很久了,倭正营也是为此而创立,听说有新的进展?”</p>
“是,是有。”</p>
周杨舔了舔唇刚要说这案子,就听有人冷哼一声“周郎君现在官威越来越大了。”</p>
“你!”周杨实在太过熟悉这个声音,这两年来,与此人明争暗斗不知多少次。</p>
他顺着声音猛一回头,就立刻看到崔六郎正捧着几卷文书卷宗,向着苏大为快步走上来。</p>
“营正,我去查找此案卷宗,所以来迟了,还请营正见谅。”</p>
崔六郎看也不看周杨脸上的表情,从他面前经过,直接选择无视。</p>
然后将手里的卷宗,毕恭毕敬的放在苏大为面前,鞠躬道“营正,这是此案的全部卷宗,都在这里了,若营正有不明白处,可以问我。</p>
此案是我手底下的人在办,我一直在跟进。”</p>
“崔六郎,你不要欺人太甚!”周杨的眼睛一下子红了,上前便要抓崔六郎的衣领“此案我手下也有人参与,我一直在盯紧此案,你怎么不说?”</p>
“做什么?别动手动脚,在营正面前成何体统!”崔六郎一个闪身,将周杨的手拨开。</p>
周杨还要扑上来撕他,苏大为向一旁吃瓜的周大龙丢了个眼色。</p>
后者上前来,双手一分,将两人拦住。</p>
“够了,营正时间宝贵,岂容你二人在此放肆!再胡闹,统统赶出去!”</p>
被周大龙借苏大为的势一吓唬,周杨和崔六郎这才冷静下来不再撕扯。</p>
两人各自站在苏大为左右手,虽然没再争吵,但仍跟斗鸡一样,怒瞪着对方,看来平时积怨不小。</p>
苏大为目光落在面前的卷宗上,轻轻翻开,头也不抬的问“六郎,你怎么知道我要查这个案子?”</p>
“营正日理万机,每天有诸多事务要处理,难得来倭正营一次,必然是要过问最大的案子。</p>
最近倭正营就这一件大案,所以我自作主张,先替营正提取卷宗,方便营正查阅。”</p>
崔六郎脸上堆满了笑容,回答得十分妥贴。</p>
既不会让人觉得太过献媚,又不会让人觉得有任何高傲架子。</p>
苏大为点点头“你倒是会办事。”</p>
“营正过奖了,都是我的分内之事。”</p>
崔六郎笑眯眯的道。</p>
比起周杨,他的待人接物更加周到妥贴,这种是世家的传统,不是周杨这种寒门出身的人能学会的。</p>
用后世的话来形容,这就是一个人的“情商”。</p>
苏大为看着手里的卷宗内容,久久翻过一页。</p>
此时的情形很奇怪,平日里周扬与崔六郎势如水火,这还是他二人第一次这样安静的站在一块。</p>
在苏大为面前,两个过去倭正营最大的掌权者,现在都偃旗息鼓,大气都不敢出。</p>
很多事,只有当时站在此处,才能明白。</p>
苏大为和原来一样,又不一样。</p>
一样的是他的面容,几乎没有任何变化。</p>
不一样的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无形的气势,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绝不是原来的那个他。</p>
经历过战阵,在千军万马中厮杀活下来,身上自然就有一份铁血之气。</p>
而苏大为的气度,在这份铁血下,显得犹为沉凝和冷静。</p>
几乎令周扬和崔六郎生不出任何别的念头。</p>
对彼此,他们互相看不顺眼。</p>
可在苏大为面前,二人俱都是老老实实,甘心放低身段。</p>
良久之后,苏大为将卷宗合上,问出几个问题。</p>
“最先发现的是谁?”</p>
这一点犹为重要。</p>
周扬与崔六郎对视一眼,表情各异。</p>
崔六郎开口道“营正,是我的一名手下,最先发觉不对。”</p>
苏大为手案在卷宗上,双眼低垂,平静的道“你将当日之事,细细讲来。”</p>
虽然刚才他看过卷宗,可卷宗毕竟是冰冷无情的文字。</p>
托古人记录简略,惜字如金之福,苏大为也只能有个粗略的印象。</p>
现在,他想听听崔六郎和周扬对此事的描述,便于他理清脉络,找出头绪。</p>
“大约是在半月前……”</p>
半月前,属于倭正营的一名“蛇头”,在西市发现一名扒手。</p>
蛇头,是地下替倭正营办事的外围线人。</p>
就像以前丰邑坊的“老鼠”一样。</p>
大唐长安西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东西商人,技工百家无所不包,龙蛇混杂,在这样的环境若想办案,想要如鱼得水,就非得有聪明可靠的“蛇头”不可。</p>
本来一名扒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引起蛇头的注意,可巧就巧在此人刚好眼拙,对着属于倭正营的一名蛇头下手。</p>
结果东西没偷到,反倒被蛇头发现,把人抓了,一番审问,知道此人是从外地来的。</p>
本来按着规矩,要么砍掉他一只手,要么找个地方埋了都是正常操作,全凭蛇头心意。</p>
不想在搜索此人身上时,却发现一桩大事。</p>
这人在对蛇头行窃失手前,还曾偷过别人,在他身上倒有两三个钱袋。</p>
其中一个,颜色形制特别,打开后,里面装的除了一些铜钱,就只有一封信。</p>
信不出奇,奇的是写信人和收信人。</p>
写信的,赫然是东瀛会馆的一名商人,而收信者,是……</p>
</p>
</p>sxbiquge/read/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