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重重,心有不甘。</p>
刘备这便耳语史涣,让他安排人手,监视胡姬酒肆内外诸情。寻找与安氏兄妹相关的蛛丝马迹。</p>
刘备则留在灵堂,细心留意赶来吊唁的一干人等,直到出殡。</p>
守灵共历三天三夜。</p>
安氏兄妹在大汉的亲友并不多。为其守灵的多是酒肆胡姬、熟客,还有从白马寺赶来的藩僧。</p>
刘备算是所有人中,身份最高的汉室宗亲。</p>
除了垂泪的胡姬,还有藩僧低沉的诵经声,灵堂内寂静无声。刘备在贾诩的陪伴下,端坐角落。静静的看着不时入堂吊唁的宾客。</p>
贾诩祖籍凉州姑臧。乃是诸胡混杂之地。对安息人的风俗亦十分清楚。</p>
不时跟刘备耳语。</p>
依他所说,“犬鹿相狎”乃是祆教葬仪中独有的仪轨。</p>
午时,绾儿姐为刘备送上吃食。</p>
对灵体内的摆设,绾儿姐似有一种天生的反感。话说,绾儿姐的容貌、发色,皆与安息人相近。各种不适,不知是否与出身有关。</p>
见她不堪忍耐,刘备这便好言劝回。又说,晚餐可换其他姐妹送来。</p>
绾儿姐这便自去。</p>
给遗体涂腊的作用,显然是为了防腐。好在此时天气寒冷,虽未下雪,却也不生蝇虫。停尸三日,亦不会腐烂。刘备居中,贾诩和史涣居侧。三人接力,在稀稀落落,往来灵堂探视的宾客中,搜寻着可能的线索。</p>
暮时,碧儿姐赶来送饭。碧儿姐的老家贵霜,是个多信仰国度。自幼生长在中土的碧儿姐,自然不信这些。不知为何,刘备却不想让她多待。用完膳,便催她离去。</p>
一夜无话。</p>
除去更衣,刘备一直守在灵堂。没有任何异常。</p>
第二日也是一样。</p>
久坐甚是疲惫。实在难以坚持,刘备便出灵堂在院中走动走动。</p>
如此坚持了三日夜。可惜未能等来第三块象牙骨板的线索。</p>
昏昏沉沉中,耳边忽由远及近,响起阵阵若有若无的呼唤。</p>
“君侯?君侯?君侯?”</p>
待听得真切,刘备便缓缓睁开双眼。</p>
不料一张惨白的长脸,陡然映入眼帘。刘备浑身一凛,困意全无。</p>
正要出手,长脸已缓缓后退。跟着以袖掩面,连咳数声。撤袖一看,涂成鲜红的嘴角,已被长袖抹出一道道细细的红痕。仿佛吸血鬼进食后,未曾抹净的血痕。</p>
“老奴曹节,见过君侯。”说完便伏地行大礼。来人竟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的大宦官曹节!</p>
“老大人快快请起。”刘备急忙离席搀扶。</p>
曹节枯瘦的身躯,裹罩在黑纱内官服中。轻如无物。仿佛除了身上的大内官服饰,内里根本没有重量。</p>
“见君侯睡意深沉,老奴本不忍打搅。无奈今日,乃是上陵礼日。陛下、百官皆亲临。恐因小失大,这才出声相唤。君侯切莫归罪老奴才好。”曹节气喘吁吁的说道。</p>
“上陵之礼”,取西汉上陵故事。合并元会仪、饮酎礼、及部分宗庙祭祀礼而来。乃是陵寝祭祀中,唯一须由天子亲临,规模最大的典礼活动。明帝始创的上陵礼,源自‘上冢’礼俗。把豪强大族久已风行的上冢礼俗加以扩大,搬到了皇帝陵园中来举行,用作笼络公卿百官、地方官吏以及宗亲外戚。亦被皇帝用作赏赐功臣的一种重要手段。诸如赐功臣“归家上冢”或“过家上冢”等。</p>
刘备这才记起祭祀之事:“有劳老大了提醒。备险忘了大事。”</p>
抬眼却见送葬队伍已入灵堂,便有问道:“不知老大人可识得安氏兄妹?”</p>
“前安息国太子,公主,老奴如何能不识得。”曹节又连咳数声,气息越发羸弱:“遥想先帝年间,安息太子远赴中土,先帝与其彻夜论道,视为知己。如今先帝、安太子、公主,皆已驾鹤西去。老奴,老奴亦时日无多。往昔情景,犹如昨日。能来送故人最后一程,也算为先帝尽份忠了。”</p>
目视安氏的遗体被合理抬入一具铁棺,刘备轻轻点头:“老大人稍等。可否容本侯送最后一程?”</p>
“君侯有始有终,情义无双。老奴岂敢阻拦。且陪君侯走一趟便是。”垂垂将死,越显慈眉善目。</p>
“多谢。”刘备作揖。</p>
“不敢。”曹节侧身避让。</p>
出葬前半个时辰,纯铁打造的棺椁要抬入灵堂。抬棺者进入后,即把棺材置于死尸旁边,口诵《伽萨》经文。亦在激励逝者亲友,忍痛节哀。经文念毕,合力将遗体抬进棺内。由一对祭司面向铁棺,继续诵《伽萨》。《伽萨》诵毕,照例再行一次犬视,并让逝者亲友最后一次瞻仰仪容,便可盖棺出殡。</p>
铁棺扛出灵堂后,交由另一组抬棺者送往墓地。遗体一旦搬出,堂内即用牛尿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数遍。送葬队伍跟在棺椁之后,距离至少三十步。送葬者皆着白色丧袍,两人一排,由祭司领头,默步走向“安息塔”。</p>
“安息塔”又称“寂静之塔”。结构为“顶层呈凹状,四周有阶台,中央为井穴;塔顶分三层以放置尸体(外层置男尸,中层置女尸,内层置童尸)。”且“有专营此事者将尸体移于其上,均赤身裸体,人鹰隼啄尽尸肉,骨殖则投入井穴”。</p>
也就说,尸体将被摆在高耸的“寂静之塔”之上,逝者血肉让鹰啃噬一空。再将骨骼丢进塔内井穴风化。据说还有一神秘药水,倒入井穴,骨骼便会消失。刘备暗自猜测,溶尸水,许就是年少时太平道人用来溶化硕鼠的强酸。</p>
若没有条件修建安息塔。可把尸体置于旷野,寝上毛毯、枕头。让死者披天宇之光,目朝太阳。再任由鹰群啃食。故而祆教徒遗体,头部不能朝北。</p>
《阿维斯陀》还规定,不能单独一人抬尸。祆教教徒治丧,以取双数为吉。守灵、送殡、念经等等,人数均为双数,不得有单。</p>
取双数,有同情互助之意。若死者为二人,祭司应有二对,犬视的狗应有四只,抬尸者也应有四人。</p>
洛阳有安息塔吗?</p>
没有。</p>
遗体将送往洛水,与太子合葬。</p>sxbiquge/read/3/3674/ )
刘备这便耳语史涣,让他安排人手,监视胡姬酒肆内外诸情。寻找与安氏兄妹相关的蛛丝马迹。</p>
刘备则留在灵堂,细心留意赶来吊唁的一干人等,直到出殡。</p>
守灵共历三天三夜。</p>
安氏兄妹在大汉的亲友并不多。为其守灵的多是酒肆胡姬、熟客,还有从白马寺赶来的藩僧。</p>
刘备算是所有人中,身份最高的汉室宗亲。</p>
除了垂泪的胡姬,还有藩僧低沉的诵经声,灵堂内寂静无声。刘备在贾诩的陪伴下,端坐角落。静静的看着不时入堂吊唁的宾客。</p>
贾诩祖籍凉州姑臧。乃是诸胡混杂之地。对安息人的风俗亦十分清楚。</p>
不时跟刘备耳语。</p>
依他所说,“犬鹿相狎”乃是祆教葬仪中独有的仪轨。</p>
午时,绾儿姐为刘备送上吃食。</p>
对灵体内的摆设,绾儿姐似有一种天生的反感。话说,绾儿姐的容貌、发色,皆与安息人相近。各种不适,不知是否与出身有关。</p>
见她不堪忍耐,刘备这便好言劝回。又说,晚餐可换其他姐妹送来。</p>
绾儿姐这便自去。</p>
给遗体涂腊的作用,显然是为了防腐。好在此时天气寒冷,虽未下雪,却也不生蝇虫。停尸三日,亦不会腐烂。刘备居中,贾诩和史涣居侧。三人接力,在稀稀落落,往来灵堂探视的宾客中,搜寻着可能的线索。</p>
暮时,碧儿姐赶来送饭。碧儿姐的老家贵霜,是个多信仰国度。自幼生长在中土的碧儿姐,自然不信这些。不知为何,刘备却不想让她多待。用完膳,便催她离去。</p>
一夜无话。</p>
除去更衣,刘备一直守在灵堂。没有任何异常。</p>
第二日也是一样。</p>
久坐甚是疲惫。实在难以坚持,刘备便出灵堂在院中走动走动。</p>
如此坚持了三日夜。可惜未能等来第三块象牙骨板的线索。</p>
昏昏沉沉中,耳边忽由远及近,响起阵阵若有若无的呼唤。</p>
“君侯?君侯?君侯?”</p>
待听得真切,刘备便缓缓睁开双眼。</p>
不料一张惨白的长脸,陡然映入眼帘。刘备浑身一凛,困意全无。</p>
正要出手,长脸已缓缓后退。跟着以袖掩面,连咳数声。撤袖一看,涂成鲜红的嘴角,已被长袖抹出一道道细细的红痕。仿佛吸血鬼进食后,未曾抹净的血痕。</p>
“老奴曹节,见过君侯。”说完便伏地行大礼。来人竟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的大宦官曹节!</p>
“老大人快快请起。”刘备急忙离席搀扶。</p>
曹节枯瘦的身躯,裹罩在黑纱内官服中。轻如无物。仿佛除了身上的大内官服饰,内里根本没有重量。</p>
“见君侯睡意深沉,老奴本不忍打搅。无奈今日,乃是上陵礼日。陛下、百官皆亲临。恐因小失大,这才出声相唤。君侯切莫归罪老奴才好。”曹节气喘吁吁的说道。</p>
“上陵之礼”,取西汉上陵故事。合并元会仪、饮酎礼、及部分宗庙祭祀礼而来。乃是陵寝祭祀中,唯一须由天子亲临,规模最大的典礼活动。明帝始创的上陵礼,源自‘上冢’礼俗。把豪强大族久已风行的上冢礼俗加以扩大,搬到了皇帝陵园中来举行,用作笼络公卿百官、地方官吏以及宗亲外戚。亦被皇帝用作赏赐功臣的一种重要手段。诸如赐功臣“归家上冢”或“过家上冢”等。</p>
刘备这才记起祭祀之事:“有劳老大了提醒。备险忘了大事。”</p>
抬眼却见送葬队伍已入灵堂,便有问道:“不知老大人可识得安氏兄妹?”</p>
“前安息国太子,公主,老奴如何能不识得。”曹节又连咳数声,气息越发羸弱:“遥想先帝年间,安息太子远赴中土,先帝与其彻夜论道,视为知己。如今先帝、安太子、公主,皆已驾鹤西去。老奴,老奴亦时日无多。往昔情景,犹如昨日。能来送故人最后一程,也算为先帝尽份忠了。”</p>
目视安氏的遗体被合理抬入一具铁棺,刘备轻轻点头:“老大人稍等。可否容本侯送最后一程?”</p>
“君侯有始有终,情义无双。老奴岂敢阻拦。且陪君侯走一趟便是。”垂垂将死,越显慈眉善目。</p>
“多谢。”刘备作揖。</p>
“不敢。”曹节侧身避让。</p>
出葬前半个时辰,纯铁打造的棺椁要抬入灵堂。抬棺者进入后,即把棺材置于死尸旁边,口诵《伽萨》经文。亦在激励逝者亲友,忍痛节哀。经文念毕,合力将遗体抬进棺内。由一对祭司面向铁棺,继续诵《伽萨》。《伽萨》诵毕,照例再行一次犬视,并让逝者亲友最后一次瞻仰仪容,便可盖棺出殡。</p>
铁棺扛出灵堂后,交由另一组抬棺者送往墓地。遗体一旦搬出,堂内即用牛尿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数遍。送葬队伍跟在棺椁之后,距离至少三十步。送葬者皆着白色丧袍,两人一排,由祭司领头,默步走向“安息塔”。</p>
“安息塔”又称“寂静之塔”。结构为“顶层呈凹状,四周有阶台,中央为井穴;塔顶分三层以放置尸体(外层置男尸,中层置女尸,内层置童尸)。”且“有专营此事者将尸体移于其上,均赤身裸体,人鹰隼啄尽尸肉,骨殖则投入井穴”。</p>
也就说,尸体将被摆在高耸的“寂静之塔”之上,逝者血肉让鹰啃噬一空。再将骨骼丢进塔内井穴风化。据说还有一神秘药水,倒入井穴,骨骼便会消失。刘备暗自猜测,溶尸水,许就是年少时太平道人用来溶化硕鼠的强酸。</p>
若没有条件修建安息塔。可把尸体置于旷野,寝上毛毯、枕头。让死者披天宇之光,目朝太阳。再任由鹰群啃食。故而祆教徒遗体,头部不能朝北。</p>
《阿维斯陀》还规定,不能单独一人抬尸。祆教教徒治丧,以取双数为吉。守灵、送殡、念经等等,人数均为双数,不得有单。</p>
取双数,有同情互助之意。若死者为二人,祭司应有二对,犬视的狗应有四只,抬尸者也应有四人。</p>
洛阳有安息塔吗?</p>
没有。</p>
遗体将送往洛水,与太子合葬。</p>sxbiquge/read/3/3674/ )